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裂日 >

第123章

裂日-第123章

小说: 裂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也有人指出,苏军在南部边界集结了约185个整编师的兵力,军队数目远远超过大汉帝国在北部边疆的军队数目,大汉帝国往北部边疆调遣部队是非常正常的。
  西元1941年6月上旬,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带领一个军事代表团来到了北京。在京其间,艾森豪威尔将军和陆杰飞元帅就大汉帝国北部边疆的军事调动交换了看法。陆杰飞对美国人解释说这是正常的军事调动,大汉帝国在北部边疆历来都是重兵防御的,就是为了防备某些人分裂国家的企图。再者,苏联人在南部边界集结了约有280万(182个师)的部队,5000门火炮、2200架飞机和1800辆坦克,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大汉帝国不得不在北部边疆集结部队,而且部队的总数也只是苏军的一半,150万人。所以单方面谴责大汉帝国制造紧张气氛是不恰当的。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大汉帝国还将向北部边疆调遣军队,而且所有的调动都是公开的,也说明了我们并不是挑起边界紧张气氛的主角。
  陆杰飞元帅和艾森豪威尔将军会晤的谈话被登在了媒体上面。面对着这样的事实,艾森豪威尔将军不得不承认大汉帝国这样的军事调动是必要的,没有谁会忽视自己国家边境一侧集结的近300万军队。他也只有呼吁这两个相邻的大国保持克制。
  大汉帝国军方的倒戈一击,让斯大林非常郁闷,明明是大汉帝国先在边界挑起的紧张气氛,怎么到头来变成了自己的不对?大汉帝国高层对苏联的态度就是必有一仗要打,这总不能公开说明吧。
  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对这种说法予以了驳斥,指出造成这种对峙局面是大汉帝国历来奉行敌视苏联政策的恶果。
  大汉帝国外长周卫国立即发表讲话进行反击,声称苏联不顾事实,无理取闹,在大汉帝国边疆布置重兵,居心叵测。
  就在两国大打外交口水仗的时候,希特勒同德国武装部队的最高官员们就“巴巴罗萨”计划举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希特勒定下了具体的进攻时间。
  6月17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一次政治局常委会议。在会议上,他做出了继续加强南部军区防御力量的决定,并要求所有的军事装备物资优先供应南部军队。
  在获知这一决定后,朱可夫拉着莫洛托夫来见斯大林。
  “斯大林同志,我们有确切的情报表明,德国将在西部进攻我们。在西部边境,德国飞机越过边境侦察的次数越来越多,有增无减。德国使馆人员及其家属这几天也开始大批撤离莫斯科等等,所有这些情报都表明,德国人的进攻迫在眉睫。”朱可夫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说道。
  “南部军区的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大汉帝国的飞机很少越过边界,在莫斯科的使馆工作一切正常。”
  斯大林有点犹豫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将军说的都是事实。他对莫洛托夫说:“莫洛托夫同志,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你今晚约见德国大使,看他如何解释德国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大批离开莫斯科的。”听完斯大林的说话,朱可夫和莫洛托夫两人松了一口气。
  “朱可夫同志,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在西部战区对30%的部队进行动员。考虑到当前的国际形势,眼下我们只能做到这么多了。”
  “一切都按照您的指示来办,斯大林同志。”朱可夫马上回答道。
  当天晚上9点,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接见了德国大使。
  “我请大使来,是想通过您提醒贵国政府,最近一个时期,德国飞机侵犯我国边境的行动有增无减。”莫洛托夫开门见山地说,“我国政府希望德国政府就此行为做出解释。”
  德国大使声明他同样不清楚。
  “至于德国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大批撤离莫斯科……”
  “这个请您放心,使馆人员在轮换休假。很快就有一批新的工作人员来到莫斯科的。”德国大使没等莫洛托夫发问便回答。
  6月18日的整个下午,苏联驻柏林大使一直要求会见里宾特洛甫,以便提出他对德国飞机进一步侵犯边界的事件提出抗议。但是,德国外长一直拒绝接见他。
  ※
  西元1941年6月22日凌晨,斯大林的别墅。凄厉的电话声把斯大林给惊醒了。
  “斯大林同志,我是朱可夫。我已接到报告,德国飞机空袭基辅、明斯克等城市,我请求您的指示……”
  被坏消息惊呆了的斯大林清醒过来后,马上召集了朱可夫、铁木辛哥及其全体政治局委员会议。莫洛托夫在会议上宣读了德国大使递交的宣战书,斯大林的和平愿望搁浅了。
  “下令给各个部队,反击!坚决歼灭入侵的德国人!”斯大林几乎是用尽全身力量说道。他下令重兵防御的南部边疆却一枪一炮都没有响起,这又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德军是6月22日星期天越过边界的,攻势进展非常顺利。这让希特勒极为满意,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对他的将军们说道:“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征服莫斯科!”
  “历史上的苏联将不复存在,”希特勒的眼睛闪着凶光,“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将夷为平地。剩下的苏联人只准住在波兰和乌拉尔山之间的一大片地区里,在党卫队的管理和保护下充当提供粮食的奴隶。”
  “苏联的文化也将不复存在。除了农业手册,什么书都不许印。学校只要教给孩子们认懂德国政令就足够了。全部苏联犹太人一个不留,为苏联政府做事的那些人也都一个不留。苏维埃统治的每一个最后痕迹都将被清除干净。那些被认为有价值保留下来的珍宝,都将放在德国的博物馆里面,其余的就都毁了。”
  希特勒的这番讲话,定下了德军在苏联境内极其野蛮的基调。
  当方云拿到希特勒这份训令的时候,也不由暗暗吃惊,想不到希特勒对苏联、对共产主义的仇恨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因为类似的指令,他在对日作战的时候也不止一次地下达过,造成的后果就是日本人口急剧减少、经济结构极度破坏、社会文明严重倒退。
  可以预见,按照希特勒的训令,整个苏联就要被奴役,苏联的女子就要被强奸,工厂就要被封闭,市场上就会充斥着外国货,从十月革命以来的一切成果,将被战胜者卡住脖于吐出来,最后把苏联给屠宰掉。
  有时候,短暂的历史进程就是伴随这杀戮和血腥的。
  ※
  肖天华是光荣地踏上了上海黄浦江的码头,在欢迎的人群中回到了在自己在旧都南京家中。他重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着墙上的字画名作,他再也不用冒着酷热,在瘴疫遍地的南方作战了。他也不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冲击英军或是当地土著军队的铁丝网,或者蹲在缅甸北部的阴湿战壕中,变成一堆腐肉和白骨,或者去服各种劳役,从值更到救火。他受过充分的教育,可以等到战争结束,然后开始另一种生活。他为这一切付出了代价:他的一条手臂永远丢在了马来亚的新加坡。
  东南亚的战争变成了遥远酸楚的往事,每当肖天华用左臂不习惯地握笔写字,拿筷子吃饭,就会想起那血和火的日日夜夜。他和大汉帝国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当初自己投笔从戎的时候,并没有顾忌母亲婆娑的泪眼,一直认为自己是大汉民族脊梁中的一份子。事实也是如此,正是许许多多和肖天华一样的人托起了大汉帝国血性的脊梁。现在,他要适应残废人的生活,适应残废人的心理。但在他内心中从不后悔,还隐隐有一股在骨子里的骄傲。他先争取自己穿衣、洗脸、洗澡,然后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抚摸那枚金光闪闪的勋章。
  他父亲是一个商人,拥有两家工厂,他是家里的独子。因家境富有,在宅院里有花园、假山和池塘。父亲雇了一个叫二妞的漂亮的女仆,专门侍候肖天华的衣食住行。
  肖天华谢绝了女仆的帮助,坚持像军人一样早起、跑步,练练每一个战士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击动作。最难适应的是近乎死水一潭的和平生活,国家给伤残士兵的待遇和补贴很高,也有安排他们工作的福利工厂和公司,可是肖天华家境很好,不需要出去做事。生活的平淡让他感到无聊,没有一点儿刺激。
  有时候,他也会去看看一起回来的负伤的战友,也去拜访一下在战场牺牲的战友的家属,也到复员军人服务站去看看,最后,他的兴趣还是集中到了军事形势和政治上来。
  他的女仆每天给他送来一大堆报纸和杂志,上面载满了各种各样的消息和战局新闻。他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残废军人,一起开始做简单的兵棋推演,只有这样才符合他曾是一个团部参谋的身份。
  随着大汉帝国迈出了扩张的步伐,不可否认,整个民族的精气神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民族自豪感和凝聚感空前强烈。试想看,一个民族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由一个被侵略者转变为侵略者,这种民族心态转变之强烈,是惊天动地的。
  就在肖天华还在为无聊的生活烦恼的时候,一个熟人来找他。当肖天华看见这个人的时候,不由大吃一惊:“唐林少校!”
  “是我,你好,肖天华少校。”唐林和他都是第七军第十八师的,在马来亚战役围歼英军第五旅的时候认识的。唐林是石家庄步兵学校毕业的,文化高,见识广,很快就和肖天华成了好朋友。
  “你怎么也在这里?听说你们不是调防到西云省了吗?那里的情况怎么样?好像听说我们军还是西征军团的主力,都换装成机械化部队了。”好不容易碰上一位朋友,肖天华忍不住一口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唐林穿着整齐的陆军少校军装,肩上的银星非常耀眼,看不出他哪里受伤了。也许他在休假,也许他有任务到南京来,反正他还是军人,而肖天华已经退役,成了平民百姓。
  “你也太心急了,总要给我喝口茶先吧。”唐林笑了起来。
  肖天华不好意思起来,赶快让女仆给他泡茶,然后让她忙去了。
  “我在印度省胸部中弹受伤,正在南京疗养。我是在复员服务站听说你回来了,就抽空来看看你,看看你退役后的生活。”唐林说。
  “还不是无聊透顶,真是怀念在军队的日子啊。”肖天华有点落寞地说。
  “军队又有什么好的,不过是政客们的工具罢了。”唐林有点轻蔑地说道。
  他这种语气让肖天华很吃惊,非常像军中一些反战派的口气。他静静地看着唐林,等待这位陆军少校的解释。
  窗外炎热的天气不知不觉寒冷起来。 
 
 
 
  
 ~第二章~
 
  随着大汉帝国与英国的关系缓和,双方开始就英国战俘遣返问题进行了谈判。大汉帝国的谈判代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要用战俘交换大汉帝国遗失在英国,并被英国政府收藏在大英帝国博物馆里面的原属于大汉帝国的国家文物。
  这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说大汉帝国是在对大英帝国进行敲诈。
  大汉帝国代表指出,本来战俘的交换就是一项对等的原则。大汉帝国不可能白白地把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捕获来的战俘无偿地释放,如果没有同等价值的交换,这些战俘将在大汉帝国服劳役,直到他们本身创造的价值可以换取他们的人生自由为止。
  英国代表反驳说道,大汉帝国在南亚、东南亚没收了大英帝国的大量能源、物资和军火,释放被俘的英军官兵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大汉帝国代表反唇相讥,大汉帝国在南亚和马来亚战役中一共也只是收到了65吨左右的军事物资,按照盟国互助的原则,已经全部归还。这番说辞可把英国人气得直翻白眼。
  双方在打口水仗,英国国内战俘的家属不干了,不停地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把被俘人员解救回来,包括一些正在服役的官兵。而且,这件事情的拖延,已经是开始影响到正在作战的英军部队。
  美国不得不出面调停。
  最后,迫于压力,英国首相邱吉尔不得不同意了大汉帝国的要求,但是当他拿到清单的时候,差点被气疯了。清单上面不但由大汉帝国的文物,还包括了印度、缅甸和马来亚半岛等民族的一些文物。
  ※
  “部队现在已经开拔到巴列维王国境内了,接替了英国人的防区。我这也是听说的。在西云省,我们师已经换装成了装甲师,装备了最新式的豹式坦克。我们师现在也是帝国的精锐部队了。”唐林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处一股自豪劲,让肖天华看着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后来想想自己也是十八师的老人,心里也就平衡了。
  “这就好啊。国家实力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