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经理-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的是他刚刚得了一种肌肉萎缩症,是一种不治之症,医生说他最多只有五年的生命。克拉浦的父母住在我们城市,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搬到和他们近一点的地方,好有个照应。所以,克拉浦希望能够调到我们商场来。我立即答应接受克拉浦。那位商场总经理叮嘱我:克拉浦不愿意任何人知道他的病情,所以要我对此事绝对保密。
我们商场没有部门经理职位给克拉浦,我保留了他的工资级别,暂时将他安排到门窗部的一个销售员的职位上。他为能够回到父母的身边感到高兴,我也为能够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作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
一个月后,主管门窗部的副总经理对我说,克拉浦的言谈举止有点怪癖,走路的时候也很不自然。我问他对克拉浦的工作表现有什么意见,他说没有。又过了一个月后,一个员工告到人事经理那里,说克拉浦整天心情不佳,甚至很难和他交谈。我对克拉浦有一种强烈的同情心,因为我知道他的反常行为是他的病情或药物所至。但我为了尊重他的意见,我不便向任何人解释。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他最近感觉怎样,他说浑身肌肉疼痛,尤其是晚上难以睡眠,白天也只能靠药物来维持。我给他提出了病修的建议,但他说他不能在家里等待死亡,他宁可上班,保持忙碌,这样,也有一种成就感。我告诉他,有的员工对他有看法,要他敏感地对待和别人交谈的态度。他向我赔礼道歉,说将竭尽全力地去笑脸服务,并友善地去对待同事。
大概两个月后,人事经理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将几张纸递给我说:“你看看,他竟敢在商场骂人,太不尊重其他员工了。”我接了过来,一口气将它们看完。原来,是三个员工写下的证词,他们都耳闻目睹了克拉浦大发脾气、痛骂自己同事的事。我问人事经理的意见如何,我自己也知道这是明知故问,也许,我是希望人事经理能给我一个借口。他似乎对我的问题有点惊讶,“当然是解雇。”他回答得斩钉截铁,他也许从我的面部表情上看出了我有什么心事,“你难道有什么顾虑吗?”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我说:“请帮我将解雇书写好吧。”
在我的工作职责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解雇员工。有时,我为自己的在公司规章制度下的冷酷无情感到自责,但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惭愧。尤其是像克拉浦这样的情况,让我十分不安。我所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这种本身十分无情的行为充满着人情味,从而让本身十分痛苦的步骤变得轻快一点。按照公司规定,解雇员工时,必须由我和另外一位与员工同性的经理在场,以防不必要的性干扰方面的起诉。但这次,我只把克拉浦一个人叫到我的办公室,因为,我对他有点放心不下,所以要好好和他谈谈。
他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叫他坐下,他有点紧张。也许,他已经知道自己将面临的一切。我首先询问了他最近的身体状况,然后,他的父母的情况。最后,我告诉他,我想以一位朋友或兄长的身份和他谈话。因为,这样他更容易理解我的心情。我对他说,他应该去面对无情的现实,去申请政府的救济,从而消除经济上的压力,然后,多花时间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多去做一些自己喜爱做的事,和亲朋好友出去旅游。他很敏感,问我是不是他没有把工作做好,我告诉了他同事对他骂人的证词,但我没有告诉他我要解雇他。他显得十分沮丧,说他非常抱歉,说他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说:“我知道,我并不责怪你,但你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应在商场再干下去了。”他的眼圈一下子红了,似乎,他意识到了自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了。我们又真心地交谈了一会,我一直用这样一副画面来提醒自己:很可能,今天是我见他最后的一面了,当有一天我得知他病逝后,我要不会因为今天的冷漠而感到后悔。
最后,他对我说:“我听你的,那我就辞职吧,你这么关照我,我真不忍心再给你闯出什么乱子。”我紧握着他的手,要他一定经常来商场看我们。
第九十九章 占了便宜,丢了饭碗
大卫是我们商场主管经营管理的执行副总经理,他是商场除总经理之外的二把手,当我度假或休息时,由他来代替我的职位。那一天,一个顾客订了一批房子后面的塑料围墙。可等围墙到达商场时,一半在运输过程中被其他货物压断。验货部立即和厂家取得联系,厂家决定报损这批围墙,并重新给我们商场免费再发送一批。而大卫正好准备给自己买一批同样的围墙,他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叫送货部将此批被报损的商品送到了他家。这事一定有人眼红,就把大卫以权谋私的行为以控告信的形式投进了商场的总经理信箱。
我看完这封信后,把大卫叫到了我的办公室。我问他是否将报损的围墙运到了自己的家。他丝毫没有否认,并说是帮商场清理垃圾,因为那批货多半破损,没有多大用途,厂家要我们给处理掉。他说得好像理直气壮。我问道:“那你准备怎样使用这批货呢?”他犹豫了片刻后说,“可能可以挑出一些好的来,用在自家后院围墙上。”我又问他:“这么说,你就利用工作之便占了便宜,对吗?”他紧皱眉头,没有回答。我继续说:“你难道不知道公司的政策吗?厂家要求报损的就只能当垃圾扔掉。不能赠送给员工和顾客,更不能让自己占了便宜。否则,我们就失去了在厂家面前的信誉,辜负了厂家对我们的信赖。”他连忙提出退回所有的围墙,在公司的高压垃圾柜里销毁。我同意了他的观点。
第二天,人事经理根据我的要求填写了解雇书,我把大卫又叫到我的办公室,把公司规定的第一章中的第一条给他看,并告诉他严重地违犯了公司的政策,我除了解雇他之外,别无选择。大卫还算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没有作任何辩驳,只说自己一时鬼迷心窍,没有想到此事的后果。
在公司的规章制度面前,不管我们是否同意公司的规定,我们只有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它,就像当警察那样,不管他们是否同意法律的规定,但他们都得严格地去执行它。如果我们利用执法时的便利,把个人的感*彩融合进去,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掺入进去,我们就无法保证公司的规章制度的正确执行。
第一百章 听的技巧(1)
听的技巧,是我们公司对管理人员培训的又一个课程之一。我们知道,每个人讲话的方式都不一样,但由于听的过程是无声的,所以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地听。也许有人会问:不都是用两只耳朵听吗?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听的能力、风格和技巧就像我们的言谈举止一样大相径庭。
英语里的“听”有两个单词,表达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一个是“听到”(hear),意思是指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你都会自然地听到。比如说你听到了狗叫。另一个意思是有意识地去听(listen),是聆听、倾听的意思。
我在此说的“听”,是指有意识地去听。听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本能。我们多半时间在听人说话。我们听的水平比我们想象的要差的多。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听明白了,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不断地提高听的技巧,会大大地增加我们听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减少误会,消除摩擦。
一, 听的测验。
让我们给自己作一个听的能力的测验.
记分为: 如果您的回答是“很少”,给您记0分。
如果您的回答是“有时”,给您记1分。
如果您的回答是总“是”,给您记2分。
1. 我试图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___
2. 我让别人说完想要说的,不中途将其打断。___
3. 我一个一个细节地听明白。___
4. 当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时,我可保持平静。___
5. 我始终专心地听别人讲话。___
6. 我做非语言动作,像点头,微笑,看着对方眼睛等。___
7. 我在乎别人所说的每一句话。___
8. 我听完整个事情的经过后再作评论。______
9. 不管对方的地位高低,我都认真的听。___
10. 当对方感情冲动的时候,我冷静地当名好听者。___
如果您的总分是:
18-20: 优秀听者。
16-17:好的听者。
14-15:一班听者。
10-13:需要提高。
0-9: 急待提高。
二,影响听的障碍。
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很多自然障碍影响我们听的效果.
1. 环境障碍。比如说噪音、杂音、音响效果不佳等等。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
2. 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在听,但并不意味听进去了。
3. 说和听的速度差异.我们听的速度是说的三倍。一般人每分钟可说出300~400个字,但我们每分钟可以听懂的字约1千。这就使听者的大脑神经产生了“等待”的时间,而这种等待就很容易让我们的大脑开岔;
4. 过早下结论。美国最著名的心理专家卡尔?娜吉斯(Carl Rogers)说:“人类有一个潜在的毛病: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解释他人的话语。”我们有时还没有让对方说完,就已经形成了结论。于是我们用表情告诉对方:你再说也是白说,我已全知道了。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带上了变色镜,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5. 职位和印象的差别。在很大的程度上,一个人的地位和我们对他的印象决定着我们听的态度和耐心。对职位高的上司和爱抱怨的手下,我们往往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听的态度;
6. 交谈的场合影响着听的质量。每一个人都是多边形的立体物。不同的场合我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自我和听的差异。在家里和公司里,在单独处和公共场所,在会桌上和餐桌上,我们都呈现出自己不同的立体面来。美国ABC有一个很有名的特别节目主持人,巴芭冉?沃特(Barbara Water)曾对美国前十大公司总裁作了专题报告。其中一条让大家都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这些在公司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家里个个是对太太依赖性特强的“气管炎”。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走进公司就严阵以待,指手画脚;回到家里,丢甲弃盔,一切太太说了算。
三,听的坏习惯。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语调和节奏。所以我们能闻其声便知其人。每个人听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坏习惯。
1. 假装在听。其实思想早已跑到了十万八千里;
2. 只听表面现象。没有听到弦外之音。不知道对方真正的动机和目的;
3. 从易避难。我们喜欢听自己熟悉的东西。我们不懂的,或者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往往容易把它丢掉;
4. 忠言逆耳。我们喜欢听好听的东西.尤其是批评我们的话,我们最不爱听。
四,听的特征。
听,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行动;而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听,是给他人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与他人真诚地交流;听,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工作、对事业、对家庭、对朋友应尽的责任.
听,是参与的过程。视线的接触,面部表情的流露,身体的移动,点头的示意等,这种参与使对方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重。
听,是勉励的过程:“嗯”,“好”,“真的”,“懂了”,“噢”等等,都是勉励对方的话语。我们在告诉对方:我对你的话感兴趣,请你接着讲。
第一百章 听的技巧(2)
听,是安慰对方的过程。很多人跟我们谈话,并不是要我们的建议和帮助;而只是他要发泄自己,他只是要一个人听听他说话而已。我们有时误解了别人的意思,以为别人找我们谈话就是要我们拿出高方良策。我曾访问过美国一著名的心理咨询家。他参加了美国各种重大灾难的心理咨询,像1995年168人丧身和几千人受伤的俄克拉何马市(Oklahoma City)联邦大楼的爆炸,和2001年的911事件。我问他:当你面对一个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精神彻底崩溃的妇女,你是怎样给她安慰和支持呢?他回答说:“我只要让她开口说话,就成功了一大半。”他还说,“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听他们说,让他们哭。有时我也和他们一起哭。”
听,是一门艺术,一门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五,听的十大技巧:
1. 不要打断别人的话。让别人说完想说的话;
2. 让对方舒适,放松。比如说:我们在办公室和别人谈话时,不要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总经理的豪华大椅上,而让别人坐在桌对面的小椅子上。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