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
1卷耳:又名苍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嫩苗可食。
2顷筐:浅而易盈的竹筐。一说斜口筐。
3嗟:叹词。
4寘(zhì至):搁置。
5周行(hánɡ杭):大道。
6陟:升;登。
7彼:指示代名词。
8崔嵬(wéi违):山高不平。
9虺隤(huītuí灰颓):疲极而病。
10罍(léi雷):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11永怀:长久思念。
12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
13兕觥(sìɡōnɡ四公):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14砠(jū居):有土的石山。
15瘏(tú途):因劳致病。
16痡(pū扑):因劳致病。
17吁(xū虚):忧。
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思念的人来说,那一刻她变得酥软了;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自然和人,在这个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的意义,爱恋和寄托,物性和幻念。从诗的美学意义来说,吟读这句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水的妇人,在爱的光影的诱导之下,如何由生活里一个活泼的样子化做柔情缭绕的一缕轻烟,飘飘渺渺地飘落到平凡自然的一个物件——苍耳身上。而苍耳,则在静默时分,不再是个空间里单纯的自然形象,它借一种神秘之力开启了与时间相连的人心的通道,让一双痴迷的眼睛穿越地域阻隔,看到梦幻般的镜子里,日思夜想的那个人,是如何艰难地行走在征途古道上。
就岁月所形成的席卷,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极少将女子如水的形象看做是生命里可以绽放的艳丽花朵,女人们多是想要重新将水化成坚固的冰,挺着锋芒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是读这样的诗,内心里飘然浮现的女子,依然让人觉得比妖媚果敢可爱千倍。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西方的社会发展特征之间在产生融合性的对抗力量了。苍耳子上的短刺勾镰,体现的不是独立个体的个性特征,而是男女之间和谐关系所体现的一种普遍联系——一种不是在外部利益上,而是在内心里当中相互牵挂思念的柔和共振情形。
这就是真爱的久远形式。在这种如水柔情里,深藏着的,到不是一片弥散世界,而是有更深的力。这种力将在日常生活所要遭受的千转百回中间体现出来。然而,我们的世界里,应着脚下和人心上的快节奏,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再去冒险进入舒缓的付出和角力已经不再是男女寻求爱情的兴趣,不知道这是智慧,还是脆弱?
想着,在青草茫茫的山路边上,看到一个神情忧伤的柔媚女子,正站在一珠苍耳旁,苍耳是弓,思念如箭,它们指向的不是一瞬,而是神秘的永远被时间所钟情的爱的永恒。若有大师能做一幅国画,可取名《苍耳之思》,以寄托中国文化在一个女子,一分爱恋,一株苍耳身上历经千年积聚起来的人与自然之间看似相离,其实紧密相连的神秘关系。我以为这样的苍耳将不弱于牡丹、芍药在名画里的姿容。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解题】祝贺女子出嫁。
【注释】
1祝贺女子出嫁。
2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3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4华:同花。
5之子:这位姑娘。
6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7宜:和顺、亲善。
8蕡(fén坟):肥大。有蕡即蕡蕡。
9蓁(zhēn真):叶子茂盛。
四月里浮云一般的被嗡吟之声逗弄得含笑不语的粉色桃花,花自飘零果初生时满山上被绿色浸染的桃林,枝头盈满蜜汁将熟未落等着人摘的桃子,是自童年就印在脑海里的自然画面。在这些自然的欢笑和惆怅的缝隙里,有我的童年,和只有那双童年的眼睛才能看到的,关于人生的令人好奇和困惑的纯净阳光。我在桃林的清香里睡着的时候,是在一张人生未醒的温床上。
桃子由野地进入家园,并和不同时代的人们温暖和谐地相处,从某种意义上,就象是天上蟠桃园里某棵性灵的桃树犯了天庭的戒律遭罚落入人间一样。它默默地在香气缭绕的皇厅供桌上,在面黄肌瘦的山民们裂岩沙砾般的手心里,在文人骚客悲情牵眷的文字中,一直陪伴并见证人和时间这一对冤家永恒的纠葛史。这里的桃是妖娆的,美得“灼灼”,是诱惑性的。这诱惑男人爱,女人也是一样爱的。
桃子,是既被归入圣品,又能走入任何人手里的平凡又神奇的物件;桃木也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地开始踏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上。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用蜜露日积月累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我想。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历经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5 以乐心,度俗世——疲к樱ㄓ置登白樱�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TXT全文下载超低价购买此实体书(卓越网)采购此书当当网
听听这篇小说(不能播放?过1分钟之后再按F5刷新):
音频文件载入中,请稍后。。。
《疲к印�
采采疲к樱⊙圆芍2刹善'苡,薄言有之。
采采疲к樱⊙远拗2刹善'苡,薄言捋之。
采采疲к樱⊙匝K之。采采疲к樱⊙砸p之——
《诗经·国风·周南·疲к印�
【解题】“疲к印保ǚ褚裕蚱'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表达了“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注释】
1采采:采而又采。
2疲к樱╢ouyi否以):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3薄言:发语词,无义。
4有:取也。
5掇(duō多):拾取。
6捋(luó罗):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7袺(jié洁):用衣襟兜东西。
8襭(xié协):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这该是读此诗的一种境界了,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
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符。不管《周南·疲к印肥桥┡妥魇弊宰龅呐┦赂瑁故腔榧夼谔锛涑钠碜忧渲校加幸恢秩撕妥匀坏亩猿幸恢智崃榇挚醯娜撕妥匀唤裘芟嗪偷囊粼希徒约捍由脑勇抑刑韵闯隼吹那逍赂芯酰谡庋鼐坏氖锪魈省�
走在静幽葱绿的自然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清新和舒畅,这不是属于哪个时代人们的专利,而应该是人的基因里,藏着在自身演进过程中得之自然的、与天地共鸣的天性。和自然亲近,受自然养育,这应该是农耕时代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今天,现代化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勃发却将人与自然共生的面目涂抹得模糊难辨。这中间既没有人自以为主宰了多少的欢畅在,也没有人让清澈的自然变得狰狞的冷酷气息在,而仅仅是人这样一种动物,在展示自己欲望的过程中抑制不住内心欲望的结果。生命演进中,动荡的节奏里,总有一种平衡的因子,其中孕育着要么和谐要么纷乱的历史场景。这种场景,在上溯历史的时候,总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如何平衡,古人,在田间采车前子时唱着欢歌,今人呢?在丢失了那种轻盈的传承后,对我们所认为的绚烂和摆脱万物的那种自由,我们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
自然里的车前子,在乡下也叫猪耳朵草,是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后,去打猪草时,最常掇到竹靡篮子里的一类植物,它塌塌实实地长在田间地头的样子,是一副和善得让人漠视的情形。不规则的粗厚的小圆叶,竹签棒棒般地摇在风里的小碎花,暗红的硬邦邦的碎种子,全都是经历千年万年面不改色的深沉模样。现在,到野外去,在沙土地里见到些疯长的杂草,从中轻易叫出名的,就有这车前子。不仅知道它的名——因这名,回忆起童年里一个无知无畏的小人手里挎着个小篮子在田野里蹦蹦跳动的画面,还知道些它在药理上的用处和因这药用而得来“车前子”名字的山野传说,一路上对这样熟悉的植物古今旧事的乱弹一番,不知不觉间,对山鸣水叫的自然会倍感亲切起来。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PART2 16 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解题】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注释】
1乔木:高大的树木。
2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思:语助。
3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4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5江:江水,即长江。
6永:水流长也。
7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8翘翘(qiáo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9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10刈(yì义):割。楚:灌木名,即牡荆。
11归:嫁也。
12秣(mò莫):喂马。
13蒌(lóu楼):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14驹:小马。
和所爱怜倾慕的人之间,阻隔着千山万水,去寻找的路上,又铺着荆棘,该怎么办呢?踏过这片荆棘林,游过眼前滔滔的江面,到游弋着她的影子、飘荡着她的声音的对岸去。这种真爱相遇的样子,上古的爱情故事和今朝的爱情故事里,拉开序幕的前奏,都是如此的雷同。可见,爱一字,其中琴瑟,动人处不在结果,而在爱时的恍惚、徘徊、思念、痛苦、幸福、欢畅,和相视时那一束不顾一切的激情荡漾的光。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其中的“楚”,就是我们时常在山间荒地里见到的纠缠成一丛的满身尖刺的荆棘。荆棘在爱里,象个鉴证师,它在我们想要相互完全拥有的路途上,形成一些看起来难以逾越,实际上需要尽了智慧和心力才能冲破的屏障,以便让爱的深度和留在内心里的那份相互的珍惜持续得更为久长。这荆棘不仅会出现在我们的手边脚下,也会时常显现在我们时常被世俗道德和个人心性所纠缠的心上。
如果说这世界永远都是一片广阔无际的平原,那么人心上的情感也就不会有什么纠葛和变化,或许一切社会关系中:血弩、死灵、权谋、欲望,也就不会再刺激人对自己存在的使命做无尽的解剖了。“小桥流水人家,山高水远情长”,有时候,想着这样的话,就会忍不住地在心里升起一种凄凉和珍惜来。凄凉,是因为我们在荆棘雨露里必然将化成灰去;怜悯并珍惜,是由于那些曾经使我们心里五味杂然的情感有过着落的令人难忘的地方。从一面镜子里,看着尖利的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