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锦瑟两端 >

第4章

锦瑟两端-第4章

小说: 锦瑟两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称苏绢为“小丫头”,她的感觉真别扭极了,忍不住要告诉他,自己其实已是丫头的妈了。

  薛冰已离婚多年,一个人带着儿子住在新加坡。偶尔回一趟北京,看看老迈的父母,合家团聚。但“家”于他而言,已然只剩一概念。间或有朋友给他介绍对象,自己也交往过一些女人,但一直没有再尝试结婚。遇到苏绢,上了点心,每天不给她打打电话就安不下这颗心。有时候一下找不到她,打手机没人接,家里电话没人接,办公室也不在,就着急上火了,疑心她出事,被车撞了什么的。就发了疯一样反复拨这几个号码,发邮件,直到听到她的声音,心才安落。四十岁的男人,本来以为都不惑了,没想到恋起爱来还是晕乎乎面糊糊。有天晚上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纯真年代》,居然还掉了两行泪。自己也觉得诧异,不应该啊,都这把年纪了。转念又一想,又很高兴。这把年纪了,还能为这样的爱情感动,还有兴趣追求美女,说*还年轻啊。

  他把这些话说给苏绢听,她只是笑。他说自己还从来如此地牵挂过一个人,总想知道她的一举一动,上课也老走神。她就戏谑地回答,“我也一样啊。——我对我女儿就是这样。”听得他前半截上天,后半截入地,牙痒痒,想狠狠修理这丫头。她跟他说话一直就是这副嘻哈的口吻,好象从不担心他会生气。他其实是很会生气的一个人啊,遇到她,气却上不来,转成一腔幽怨。甚至,还有点吃那个小女孩的醋,因为苏绢一门心思都放在她身上。他要她十一长假去新加坡玩一趟,她也不答应,因为要回家看女儿。他能理解她的心情,但心里还是幽怨,觉得自己不受重视。酸溜溜的,偶尔就要向她发发嗲,“丫头,你就把我当你儿子吧,你就象爱女儿那样爱我吧。”半真半假的。苏绢听了也只是哈哈大笑。

  象一块麦芽糖粘在心上,又甜又心烦,越揉越搓粘得越牢陷得愈深。每天晚上不同这丫头聊上一两个小时睡不落觉。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睡眠越来越少,质量却越来越高,十多年的失眠不治而愈,。这天晚上,想是真累了,说着话就开始不断打呵欠。苏绢只好命令他去睡觉。他说遵命,那你也去睡吧。我们一起睡。笑迷迷放下电话转身歪到床上,不到十秒就呼呼地安落地睡着了。

  苏绢却睡不着,打开CD听安安的胎教音乐,莫扎特安魂曲,喝牛奶。脑子里想着女儿,工作,以及未来以及房子幼儿园,等等等等。林黛玉的神经,惯于忧思,且睡得太晚反而睡不着。最后,只能躺在被窝里数羊数莲花。
  作者题外话:

  找,请立即将我的现两部作品删除!!!。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八章 在路上
清晨的城,青雾弥漫。

  苏绢在等火车。火车从城边遥远的地平线上咔咔驶入,象一根细细的黑线,越变越粗,到达站台,停下。上车的铃声急促响起,铃铃铃。却走不过去。身边人如潮涌,挤过人群,还是人群。火车的身影渐渐消失。只剩下铃声,铃铃铃,声音渐行渐远。恍惚地明白,这是一趟必上的车。车往哪儿开?不知道。但错若过,一切都将OVER——

  急得,奋不顾身往前冲。却一脚踏空,悠悠地跌落床上。跌回清晨六点半,闹钟正在耳边炸响。

  脑子的一半仍在梦里,身体已一骨碌滚下床。迷迷糊糊冲进卫生间,用冷水洗一把脸。换好衣服。站在窗边就着微白的天光抹粉底霜,描眉毛。十分钟搞掂,然后背上采访包一阵风旋下楼。要奔火车站,赶七点半到南京的火车,做梦都在赶这趟火车。

  在路边河南人的早点摊上,买了两根地沟油炸的油条,一杯细菌超标自来水磨的豆浆。头一晚若不被区志豪占用,本可以逛逛家乐福,买几只增白剂面粉加植物奶油烘烤的营养面包,以及兑了三聚氰氨的纯鲜牛奶。

  边走边吃,高跟鞋急急地磕在水泥地面上,嗑嗑嗑,声音传出老远。有人骑自行车从她旁边经过,回头看看她,眼里流出一丝惋惜的神色,那么漂亮时髦一个人,啧啧,也只是这样起早贪黑的命。看一眼不够,还要再回头,自行车左拐右晃。苏绢嘴里嚼着油条,视若无睹匆匆赶路。这样的眼神她见惯了。初来乍到时,几个同事相邀游朱家角,问她有没有车。她说没有。同事们就一副意外加遗憾的表情,说本来还想让你搭两个人呢。她有些自嘲地问,我看起来很象有车的样子吗?一男同事答曰,这么漂亮的女人,应该是自己开车的呀,怎么能去挤公交呢?

  她唯有汗颜。她这个漂亮女人,一直就是挤公交挤过来的。

  挤公交,起早贪黑,行走在通往地铁的毛糙的水泥路上。她不能这样,但她只能这样。若不如此,她还能怎样?这是她别无选择的路,必经之路。不美好,中间会经过一段阴暗潮湿的地道,会遇到一位三四岁的卖唱女孩,和她拉二胡的瞎子爸爸。以及路边烤羊肉串卖袜子内衣的流动商贩,又及夜幕降临后堆集在地铁门口卖黄碟的女人,怀里抱着孩子,嘴里小声地叫卖,将碟片伸到行人面前,急急地讨价还价。这条路上充满生活最底层的杂乱肮脏,生存艰辛,忙碌和挣扎。然而这路通往路的另一端,高楼林立,美仑美焕。她不确定自己终将归于哪一端,现在的她仍在路的两端,来回奔走。

  路是一种生存状态的标志。有时候她同薛冰聊到这条路,他的反应却是淡漠的,不太感触,不太理解她的感触。他住在大学校园里,政府提供的房子,安静,舒适。即便出门,也只是去商场,或东海岸,骑一下午自行车,晒晒太阳。新加坡小而干净,看不到肮脏的画面。最大的烦恼仅仅是孤独,找不到人说话。他是心高气傲的人,轻易不交朋友。好不容易遇到一两个“智力相当、看着顺眼”的人,譬如苏绢,才会把聊天当成乐趣。除此而外,没有什么特别忧虑或感触的。生活稳定,跟学校签了终身合同,如果不出意外,可能就一直这样过下去了。

  所以,他也不太理解她现在的生活,为什么非要选择这种生活?

  苏绢无言以对。这是她心甘情愿选择的生活吗?好象不是。她可以有别的选择吗?也许。但她选择了这个,肯定是为了一份较高的工资。她得为自己和女儿挣足够的生活费,以及未来昂贵的教育费,等等。当然,她也可以不要那么高的工资,不买那么贵的奶粉读那么好的学校。但那样一来,她也就不能保证她的孩子不会吃成一个大头娃娃结石宝宝,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赞助费而混迹垃圾学校甚至辍学。更或者,因为没有钱而流落街头,象那个买唱的小女孩。每次经过那条地道,听到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她的心就会揪成一团。她这个妈,任务艰巨啊。

  生活在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时代。她能不选择这条路吗?

  好象也不能。有时候,生活就给你这样一些选择,地沟油炸的油条,或增白剂营养面包。你吃不吃不吃拉倒,等灭。

第九章 江夏和神仙姐姐
早上七点前后,从城南开往市区的地铁,如诺亚们登方舟般混乱而壮观。站台工作人员亦开始晨练,甩开细膀子发力,帮忙把人往里塞,拾荒拣破烂塞麻袋,恨不得真空压缩了往里打包。嘴里并喊号子般吆喝,里面的再往里点儿,还可以再上一个。呼哧呼哧,嚯嘿嚯嘿,健康每一天从体力活开始。

  苏绢常常就是这样被压缩折叠了强塞进车厢的。然后夹在人体之间,无立锥之地。前后左右周遭都是人体,人体挨人体,零距离接触,滋味和气味异常复杂。然则好处也很明显,不用担心摔倒,可以闭眼打盹。车厢虽然挤,却是安静得出奇,没什么人说话,除了列车行驶和报站的声音。

  但是一过人民广场站,车就半空了。到汉中路,还幸福地有了一个座位,虽然只坐了不到两分钟。然则,也是幸福的一小刻。出地铁,拨足狂奔检票口。老远看到摄影师江夏靠在门栏上,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眼睛朝着门的方向。看到她,把报纸合上,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神仙姐姐,你终于来了。”她赶紧道歉,“不好意思,来晚了。”江夏把摄影包挎到肩上,一边同她过检票口一边说,“只剩十分钟了,不知道你来不来。打你手机又关机,差一点把票给退了。”苏绢“噫”一声,“不会吧,手机一直开着的呀?”从包里掏手机一看,原来没电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自动关机。

  上了车,赶紧从包里掏出一块备用电池装上,重新开机。一条短信随即出现在手机上,是区志豪发的,“人生因为有事业而自信,有健康而快乐,有朋友而不孤单,有家庭而幸福,”等等,祝她心想事成,拥有想要的一切。她身上一阵小蚂蚁爬过的感觉,忍不住“咭”一笑。江夏侧头看她,“什么东西这么好笑?”

  “没什么,有人发了一条笑话。”

  江夏探过头来,“黄段子吧,让俺也瞧瞧。”

  苏绢把手一缩,“去去,少儿不宜。”

  “嘁,什么少儿不宜,我看的东西你还未必敢看呢。”

  苏绢含笑点头,“这个我信。”一边说,一边删掉信息,把手机塞进包里。转念又一想,不妥,搞不好以后还有工作上的联系呢,不能把人得罪了。于是又掏出手机,给区志豪回了一条,谢谢。发完一抬头,见江夏还在瞅着自己,“谁那么好啊,一大清早就给你发黄段子?”

  “就是。”

  江夏嘴角一歪,“还就是咧。”

  西安人,说话总爱带个“咧”,有点故意的。苏绢一听到这个“咧”就想起佟掌柜,额错咧,额真的错咧。忍不住咧嘴笑。江夏是他们的签约摄影师,她弟苏铁的朋友。当初杂志社寻兼职摄影,她让苏铁帮忙,他就推荐了江夏。油画专业的出身,虽落草为买照片的,专业的气质仍难自弃,一举手一投足仍不俗且艺术。水平高是肯定的,不高苏铁也不会提名他。最显著的特点却是帅,帅得让人发傻。第一次到编辑部,在门口一现身,阳光普照办公室,一屋叽喳不休的女记就安静了,静静地淑女了。后来,伊们一有任务第一个总找江夏,这名字在办公室频频出现。另外一女一闷骚男摄影,就成了男记专属。不幸的是,女记比男记多一倍有余。女记若抢不到江夏,不得已携闷骚男出行,就连抹口红的心都没有了。

  苏绢偶尔外出采访,也找江夏。倒不为别的,只因被叫了一声“姐”,就有了罩着他心。更何况,他是她介绍来的,罩他责无旁贷。

  但这个姐,却是天龙八部神仙姐,表达的是仰慕而非敬老。从第一次见面,江夏就这么叫她,“神仙姐姐”。后来一直这样叫,“神仙姐姐”长“神仙姐姐”短,就有人酸溜溜开玩笑说他段誉。慢慢办公室里还有了传言,说他喜欢她。有一次大家一起吃饭,说到江夏是谁谁的克星,把小姑娘迷得要脑子都出毛病了。生活版编辑庄曌就用筷子点着苏绢说,你呢,就是江夏的克星。苏绢笑起来,茶呛在喉咙里,咳咳咳。旁边马上又有人接道,克克克,你看你看,现在就克上了——

  苏绢也只有继续笑。玩笑归玩笑,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三十多岁了,总不能再穿成个芭比娃娃吧,而江夏恰好是童话王子的类型,搭配篷篷公主裙的。而且那一声“神仙姐姐”叫得,刚开始听着觉得是在恭维自己漂亮,多听几次味道就变了。姐啊姐的,她很老吗?

  后来有点刻意地,总要对这个年轻人说点“少儿不宜”之类的话。江夏想看她手机上的黄段子没看成,反被她教育,“你这孩子,成天不学好,光想着看黄段子。”他也不说话,瞅着她,嘴角一歪,鼻子里一声哼笑。正好列车员推着售货车过来叫卖,顺手拿了两罐可乐,往她面前一推,给,辛苦了,喝口水吧。苏绢说谢谢,拉开可乐盖喝一口,“嘁,都没气儿啦。真难喝。”江夏打开另一罐,一喝,“是没气儿了。过期的吧。”举起瓶底看日期。

  旁边读报晨的男人听得憋气,翻起眼皮狠狠盯他们一眼。两人忽然省过神来,大清早一句接一句“没气”,不吉利哦。江夏于是压低声音,“别喝了吧。我给你讲个笑话。一农村老太太第一次进城,想上茅厕,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只好求助警察。警察说前面就有一公厕啊,看到没?老太太说,那请问母厕在哪?”

  苏绢扑倒在桌上,差一点真笑得没气儿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暮色
下午开完会,从中山宾馆出来,天麻麻黑,凉风习习地吹,一抹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