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到蓝水的过渡-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鲎帜福篐/SJG-,后面最要紧的部分看不清了,真要命,只有几个字母,不知道能说明什么问题,SJG,SJG!我迅速地调动储备,想给出答案,S是水声设备的代号,J是装备平台代号,这些都是已知的,关键是最后一个字母G,是G,不是B,不是D,不是X,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理说拖曳线列阵声纳主要远距离水声监视,测向为主,也有能测距的,退一步讲,如果这个先进的装备纵向比不如人家,那么这个G的含义,应该可能就是测向,可是测向两字的首字母和G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符合命名习惯!
舰尾段的第二甲板室两侧留出了有两米的宽度,左侧是雷弹室,水密门上铜质标签很受用,不仅有雷,还有弹,但愿不是同义复用。右舷的开口是用于收放舷梯,使用时挡板向下放倒,而铰接的小艇舱口挡板和我们的机库大门一样,顺着上沿的滑道回收到舱顶,后部亦有老式的副炮扬弹机,直至机库顶部,拿来喂养上面的AK-630,怎么看都有点混搭的感觉,不过挺实用的。因为之前去过25,对前面的东西兴趣不大,后段细细看完,稍稍向前走了一段,不想还有发现,主机集控室也在这一层,宽敞的让我几乎是震惊,没想到一条不到四千吨的护卫舰就可以这么奢侈,真难想象还有171这样更大个的会是什么样子,还有比171更大个的,可是“小鹰”的居住水平也不咋的,士兵睡三层铺,床铺就像抽屉一样,和我们都没法比。而宽敞明亮的集控室东西并不多,舰首方向上是一组柜式机箱,几张转椅,就这些,异常简洁,想起去515的情景,主机集控室像黑屋子一样,受令车钟加两个转轮,而且几乎就是开放的空间,直接对着主机舱,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我们也是这种布置,好在多了赌墙。现在看来在新一代舰艇设计上,已做了许多人性化的改进,包括增设编队指挥员室,还有眼前的将主机集控室和机舱分离,这些都是实践经验。
前后主机舱之间还有段舱室,恰好门开着,可以一探究竟,这里的情况就复杂了,两台稍显庞大的机器表面缠着各式管路,打着银灰色的面漆,显示着年轻,但我完全看不出门道,虽然机器表面有很多醒目的黄色标签,全是英文,除了CAUTION,其余的就看不懂了,这些只能证明这些东西是外国货,好在也有中英文对照的,一个铭牌上写着后主机液压联轴节控制机,好咬口的名字,依此推断,看来还有个前主机液压联轴节控制机,再加上两个估计体积不会太小的主机舱,还有两根庞大的轴系,想像一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还要推动这个大家伙,看来还是燃气轮机好啊,体积小,功率高,要是全电力推进,这些恼人的庞大轴系全可省掉了,想想都觉得轻松,可是在海军大国中,护卫舰只能是配角,新码头上就是实例,但也是这个原因,配角并不妨碍他们可以活的很滋润,“斯普鲁恩斯”都退光了,“佩里”还跟着航母战斗群屁颠屁颠的。
舰上的宣传栏显示,该舰于2001年11月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开工,2003年11月下水。那个时候,广州的狗仔队比上海差多了,还没有专业队伍,图片都见不着几张,。正式服役时间则到了2005年,整个周期不算短,一不小心,26当了回小白鼠,该舰服役不久,就参加了“渤海”演练。能写到宣传栏上的,估计是大动作了,但支队里面关于这次演练的信息很少,不知道是怎么会事,还有张图片是表现和卡—28协同的。而关于这条舰的最牛消息是访问日本,这将是自大清时代的北洋水师之后,我们的战舰再次抵达日本本土,同样可以带着自豪与不屑,同时这也会是一个伟大信号,不知道日本人会不会感受到当年他们祖先的恐惧,但这只是传说,就像南巡一样。而关于访问日本,有一个这样的传闻,2002年的时候,522编队首访韩国,当时的计划是稍后访问日本,后来因为狮子狗的不友好举动因此取消,所以这项殊荣就与我们支队擦肩而过,而另一个版本的传言说是当时没带补给舰,编队支持力受限,而且又不能在当地补给,所以就回来了,没去成,考量一下,似乎两者都有道理,但是这些掌故仅能供参考,对于新的传说,可能只是一个最新改进版本。
txt小说上传分享
4
4
终于来了,我胆怯怯地站在值更台旁,等着更位长的消息,忍受了一夜,豁出去了,不试一下怎么知道结果,而且是稳赚不亏!好不容易挨到中午,耐着性子洗完碗,就直奔对面的新码头,更位长还挺负责,说下去通知一下,就是我昨天问到的那位班长,不知道见面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的舰值日在入口出晃来晃去,就是值班室,能看到里面坐着个和我一样的列兵,干着和我昨天一样的活,不同的是舰值日还挎着个手枪套,晃的我心里直发虚,不知道那位班长会是什么态度。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从飞行甲板开始吧。
实地感觉与看图片完全是两种不同感觉,短小的飞行甲板身临其境时才发现比想象中的宽阔的多,方正、稳重、大气,可机库大门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舰宽,估计里面的空间会比较局促。甲板上的助降设施与以前不同的是多了阻尼网的挂钩,飞行甲板右前侧有一纵向矩形开口,活动盖板突出在甲板上,估计是弹药升降机,26的这个位置下面就是雷弹库。甲板上没有牵引系统,偏左的机库只能和956一样人力牵引直升机,而甲板着舰区与机库之间夹着升降机开口盖,还有边界灯,直升机怎么入库啊,四轮子的卡-28岂不嗑得慌!栏杆的收放装置也不同,不是H3那样的液压装置,我记得052B也是液压式的,一同建造的东东还采用了不一样的设计。这种圆柱形的机械转动装置,和大驱的对海导弹发射架开口机构相似,固定在栏杆的中央位置,两头的连杆与栏杆相连,通过连杆转动,完成收放动作,似乎有点老毛子的遗风。
下滑角指示灯安装在标准位置,在机库右壁塔台观察窗下方,不仅位置和我们相同,也是同一型号,据说这玩意能自上而下分别发出红、绿、黄三种光束,为直升机飞行员提供直观的下滑轨道,可是我看来看去,也看出什么洞天,听上去不错,和老美的航母助降指示灯相似。对于直升机的任务,以前一直人为导弹中继是天经地义的,可看过一本教材,就是没有这一条。教材中对舰载直升机的任务是这样说明的:1、直升机在载舰(编队)周围50海里内的指定海区进行巡逻反潜和应招反潜,执行单机独立反潜和多机协同反潜任务;2、在编队雷达有效警戒区外的指定海域执行对敌水面舰艇和水面航行状态、通气管状态的潜艇进行侦察警戒任务;3、海上救护和应急运输;4、在直升机活动范围内,担负编队内部各舰之间的联络任务,四条中决口不提导弹中继制导,而同样的教材中,直升机的远程指挥距离是指10-50千米的距离,单位是千米而不是海里,而前面提到的是50海里!
“班长好,我和黄伟是一条舰的,我们昨天通过电话,那个传令兵!”
那位班长一出现,我立马奉上练习了很多遍的话,可他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估计已经午休了,一脸的不乐意,甩下一句话:你随便吧!然后径直就回去了。那就随便吧,我还要尽兴呢!
有了26的经验,一上舰我就直奔机库末端的横向通道,这是标准设计,这里四通八达,可上可下,我当然往下了,目标后甲板,有两个开口啊,右边的还老大,开口处有滚轮!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会是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吗,心头的紧张导致的几乎是窒息的感觉,遥远的图片一下子化为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而且就在我面前,任我恣意把玩,哪怕是已经有了几回经验,也丝毫不影响我的热情与希望。而事实上的情况更令人目瞪口呆:我的乖乖,有两个大绞车!
我蒙了,完全的意外,空旷的后甲板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绞车,一左一右,而右舷的那个看上去更大,高度几乎够到甲板顶。我站在过道出口边上,完全地怔住了,真的太刺激了,想过有惊喜的,没想到还这么完美,我使劲地调整了呼吸,平静下来,开始细细把玩。原来左舷的还是拖曳线列阵声纳,和054一样,只不过在不同的平台上,参考物不同导致了视觉感受的差异,纳闷的是那个更大的家伙,不会也是拖曳线列阵吧,这东东还很特别,绞车上的电缆分两种,内层是普通的黑色电缆,而外层的电缆却和拖曳线列阵相似,只是颜色较浅,没有那么闪亮,而与绞车相对应的开口,就是那个大号的,前面还有一托架,就是上面什么也没有,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忽然想起来铭牌,可情况还是一样的糟,好不容易辨别出答案:576A!是声诱饵,费了半天劲,整的这么复杂,原来只是个声诱饵,装深沉!可是疑惑的是这种奇怪的电缆搭配,难道声诱饵可以在不开启主动声纳的时候自主使用,可是没有答案,猜测都难,可以肯定的是576后面加个A不是那么简单。
后甲板并没有敷设防滑层,与我的专注相比,几个家伙对眼前的宝贝视而不见,为什么我就没这个命呢,想想540,都不好比了,老婆还是别人的好!可这样似乎很过分,心里也舍不得这样比,我的540也不错,要有好的人配合它,这才是一条舰的幸运,例如我,要是碰上一个赖子,是一条舰的损失,譬如那个衰老乡。一个一期看出了我,简单聊了几句,可是他嘴里没有任何的兴奋或者自豪或者两者都有的感觉,他并没有体会到这条舰的伟大与先进,唯一有用的信息是他们刚完成的任务,是一项实验任务,用来检验信息化条件下用编指、数据链进行导弹超视距攻击和综合防御的实战能力,看来主要内容就是数据传输了,老美在海湾战争的时候,用来交换信息的磁盘居然要使用直升机运载,而现在,我们也走到了前端。我不知觉地想到了当年的四大金刚,也许江南四剑客要扮演当年四大金刚一样的角色,探索出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样式,摸索出新的作战条令,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一种过渡产品,这种过渡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指意识方面的,事实证明,传统思维和习惯在不断的重复动作下的惯性很是强大,在我们一只脚伸进大洋的时候,观念更要与时俱进。
第一层甲板室共分为四段,之间是横向通道,位于舰桥下方有大会议室,其两侧是单人、双人住室,这里是军官居住区;其后的一段较短;往后第三段是餐厅,餐厅靠右,宽度约有三分之二舰宽,再往后就是机库段,而一路看过来是一系列同样让人震惊的舱室:电脑学习室、健身房、小卖部、理发室,也太小资了吧,这样的条件支队码头才有,而它全搬到舰上了!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的大舰,我要是在这,一定会幸福而死,想想大驱,没有餐厅,没有活动室,老海军要是看到现在这个水平,一定唏嘘不已,的确这个国家在突飞猛进,我的希望只是能享受到一点发展的成果,而不是让GDP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舰上的洗漱间和厕所是分开的,有前后两洗漱间,前中后三个厕所,在二甲板有两个面积较大的活动室,活动室四周是兵舱,这也很方便,出门即娱乐。171的餐厅很大,布置也很考究,左侧、前左侧是书架,前右侧、右侧舱壁上装饰了书法、绘画作品,右后方是分菜的工作台,应该是自助餐。舰上的地板共有三种,大部分是深绿色,一部分是浅色的条形防滑地板,盥洗室是类似大理石质的。一不小心摸到了舱面,到了小艇甲板,两条小艇通过起吊吨的单臂吊车完成收放。意外的发现517底座下面的一段甲板室居然是厨房所在地,空间亦很充裕,旁边有个升降机,连着下面的菜库,540也有,位置在机库右前侧。
烟囱和舰桥之间夹了一段怪异的甲板室,不知什么用途,开口罩着正方形的网格,里面整齐排着一条条银白色板条,百叶窗一般,似乎可以转动,现在他们紧挨着,没有一点缝隙,边缘上还包裹了一层橡胶,做的很精致,就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可能是主机舱进气口的活动开关,要是这样的话,就可以解开我之前的困惑了,我们这型舰的烟囱上的进气口,直接连着主机舱,而主机舱没有水密门,听说这里还漏雨,就是从进气口进去的,假如发生综合防御里面的情况,我们不全玩完了,而且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腊柏,无人化机舱并不让人放心,支队规定机舱要留个人值守,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好是坏。新的问题是这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