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

第18章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第18章

小说: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刘允若的错误思想和行动,请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处理,不要怕他难接受。为了教育有严重毛病的孩子,我和党组织密切合作,是完全必要的。”
  他还多次亲笔写信给刘允若,对他进行耐心的帮助和教育,并将信转送大使馆。当时在使馆负责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李滔同志保存了少奇同志的信件。
  信中写道:
  “你总以为你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大家都对不起你,你却没有对不起别人。你没有替别人着想,却要别人替你着想;你不肯为别人有所牺牲,却要别人为你有所牺牲;你不去理别人,却要别人来理你。这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同志之间,这不是团结和合作的态度,而是同组织、同集体对立的态度,就是把自己个人放在同集体对立的地位,就是一种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只有集体主义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
你必须抛弃个人主义,接受集体主义。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把集体的利益摆在前面,把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当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敢于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你应该下决心成为这样一种人,决心改造自己,加强这方面的锻炼,经常注意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有错误立即改正,否则,你将不会成为一个真正对人民有用的人。”53
  时隔半个世纪,李滔同志仍然感慨不已:
  “少奇同志对待子女,一如对自己一样严格。他不为子女护短,信任和依靠党组织,对孩子爱而不娇,严而讲理。这些文字,可以看作一位严厉的父亲对子女的管教,也可以看作是一位老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这些要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留苏学生的管理和使用。
  1957年邓小平同志访苏期间,在繁忙的政务活动中,非常认真仔细地听取李滔同志对留学生情况的汇报,并不时提出问题。他关切地说:
  “这些学生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要很好地爱护、严格要求他们。不但要努力学习专业技术,还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思想坚定,为增进中苏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智力体力双丰收,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针对一部分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1961年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讲话,提出大胆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他说:
  “好多大学毕业生,工作了几年还当见习技术员,为什么不能大胆提拔当工程师?留学生回来后,使用得怎么样?我们再没有钱,也要把这批人提上来。” 54
  除了周总理、刘少奇主席、邓小平同志外,五六十年代的其他国家高级领导人,如朱德、李富春、胡耀邦等,都对留学生管理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当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中央领导人率团出访苏联,必定要安排时间接见当地的中国留学生。在很多留苏老学长的相册里,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55
  1957年11月17日。
  一个让万千留苏学子铭记终生的日子。
  一个永远载入新中国留学教育史册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表达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殷切希望。
  五十年过去了,主席的音容笑貌,至今铭刻在每一位有幸亲临现场的学子心中。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更是成为整整一代留苏学人赤心报国、矢志不渝的动力源泉。
  或许是因为毛主席浓重的湖南口音,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或许是因为大家当时情绪格外激动,以至于现在很难找到当时关于主席讲话内容的准确记录。
  在此,我综合了几位当事人的回忆,试图再现当时的场景。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清晨。莫斯科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整座城市银妆素裹,在明澈的阳光下奕奕生辉。
  就在前一天晚上,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得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集合,由###部长陆定一向大家做国内外形势的报告。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如同一缕清风,刹那间掠过所有的校园:毛主席有可能会来看望大家!
  大家都知道,11月2日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自从毛主席踏上苏联的国土,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地关注代表团每天的活动。每天上课头一件事,就是买一张真理报看看有什么新消息。
  早上八点刚过,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便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7)
陆定一同志的讲话在十点钟开始。此时,能够容纳三千人的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了。
  陈国藩回忆道:
  “我们几个同学是最早赶到会场的,占据了第一排正中的好位置。得意了没多久,一批穿着整齐军装的军事留学生进场了。刘晓大使宣布,为保障会场秩序,请前两排的同学把位置让给军事留学生,留学生要服从纪律听指挥。”
  “我们怀着惋惜无奈的心情,不得已站到左侧走廊上去。还好,我们紧靠主席台,只是偏了点。新华社摄影记者拍摄毛主席讲话的照片,其背景就是大礼堂左侧走廊。照片中可看到站在第一个柱子前的就是我。”
  陆定一同志的报告很重要,可是所有学生都无心听讲。大家都在低声议论一个问题:毛主席今天究竟会不会来?
  大家表达心情的小纸条像雪片一样飞向主席台,不一会儿就在主持人刘晓大使面前堆成一座小山。刘晓大使笑着对大家说,这当中百分之九十五是关于和毛主席见面的问题的。
  当第一次休息时,大家都涌上了主席台,把刘晓大使包围起来。
  刘晓大使向大家解释:“几个月来大使馆不知收到了多少信,接到了多少电话,都表达了同志们极其热烈的心情。同志们对我们的党和领袖热爱的心情我是很理解的。但我们也应当体谅我们的领袖。毛主席今天早晨八点钟才就寝,昨晚他工作了一整夜,我们不能使毛主席太疲劳了。”
  下午三点多,陆定一结束了报告。这时,刘晓大使带来一个喜讯:毛主席将参加一个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会后很有可能要到这里来和同志们见面。大使还没结束讲话,同学们就欢呼起来,把大使的话打断了。大使接着说:“但是,这个会议不知道会开到什么时候,有可能开得很晚。”同学们齐声高喊:“等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愿意!”
  下午六点刚过,大礼堂里已是人山人海。大厅的座位上坐满了人,两厢、廊柱之间也都站满了人。在前几排,一个座位上甚至挤进了三个人,有的人干脆在走道上坐了下来。一部分同学实在坐不下,被安置在旁边的学生俱乐部听实况广播。
  苏联的电工们正忙着在场内拉电线,安装拍电影用的强光水银灯,大厅里灯光也全部亮了起来。整个大厅被照耀的如同白昼,更加显得金碧辉煌。而来自中国的摄影记者则背着照相机,台上台下跑来跑去忙个不停。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突然间,如疾风般跑进来两个同学,大声说道:“毛主席的汽车已经到门口了!”大厅立刻静了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又隔了两三分钟,匆匆忙忙又跑进两个同学通报道:“毛主席已经到前厅了,脱大衣呢,就来了!”再隔一分钟,又有同学跑进来喊道:“毛主席来了!”话音未落,前台入口处的同学一下子向两旁闪开。
  毛主席伟岸的身材出现了!
  大厅里骤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的人都在跳,在笑,在疯狂地鼓掌。暴风雨的掌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激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巨大的礼堂如同狂风暴雨中的海洋,激情的巨浪澎湃汹涌,往来奔腾。
  毛主席登上大厅前面的舞台,代表团其他人员也鱼贯而上。
  毛主席身穿灰色中山服,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从台前一端阔步走到另一端,微笑着频频挥手向同志们致意。
  毛主席走到哪里,哪里的人群就像涨潮的海水,蓦地向前涌动。所有的人都扑向前排,希望离领袖近点,再近点。池秀峰'U33'对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
  “当毛主席向我所在的方向走过来时,我忽然感到背后涌来了巨大的压力,推动我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双脚几乎都离开了地面。周围全是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的面孔。我勉强支撑住才没有倒下去。”
  毛主席回到舞台中央,用手向大家一摆,掌声嘎然而止。大厅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第九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8)
毛主席随手从讲台上拿起凉水瓶向杯中倒水。刘晓大使见状急忙上前。就在这时,毛主席举起水杯说了声“同学们好”,就一饮而尽。这时大厅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所有人的眼睛随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而移动。?
  刘晓大使开始作介绍。当刘大使说到“毛主席率领中央代表团……”时,毛主席马上打断他的话,纠正说:“不是中央代表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副团长是宋庆龄副主席,今天有别的活动没有来。”台下的听众善意地笑了起来。
  刘晓大使一一地介绍今天随毛主席前来的邓小平、彭德怀、乌兰夫、陈伯达、胡乔木、###等同志。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了他们。当刘大使介绍完代表团成员,毛主席立刻幽默地“介绍”道:“这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员,驻苏大使刘晓同志。”又引来台下一片笑声。接着毛主席点了一枝香烟,微笑着问第三排中央座位上几位女同学:“在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场内静得连女同学的答话也能听得见。
  几分钟后,毛主席摁灭了香烟,站起来走到台前。
  “同志们!我向你们问好!”台下再次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主席的话语几乎被掌声淹没了。
  毛主席讲话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大部分同学没有听明白。他见同学们露出困惑的神情,便解释到:“世界就是World。”但是那时留苏学生大多数没有学过英语,仍然听不懂。毛主席便转头问刘晓:“世界用俄文怎么说?” 刘晓回答:“是米尔。”
  毛主席就说:“米尔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时全场立刻响起“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的掌声经久不息。
  毛主席一挥手,又继续了他的讲话。
  “我们已经老到这个样子,你们还年轻,我们老,但我们懂世故。你们年轻,有朝气,我们则有暮气。但你们还没有经验,这叫做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缺点。”毛主席这时笑了,大厅里也出现了笑声和掌声。毛主席说:“你看我们都老了!”台下立刻喊“毛主席不老!” “毛主席万岁!”。
  “这次来苏我感觉很好。上次我来苏时,心中是不舒服的。但现在苏联同志工作大大变了,对外国也更谦虚了,并且爱和同志们商量问题了。我看苏联现在又有民主,又有集中,这就是列宁的民主集中制。这次会议你们知道吗?”“知道!”台下立刻齐声回答。
  “这次四十周年纪念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这次会议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来共产主义运动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开的很好,很成功。参加这次会的有六十二个国家共产党的代表,表现出共产主义空前的团结。你们有头没有?”(台下回答“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得有个头。如果没有头,就是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就是无政府主义,力量就会削弱。我们的头就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你们高兴吗?”大家都喊“高兴!”
  毛主席说:“不但我们有头,敌人也有头呀!美国就是他们的头子。所以我们应当有头。我们中国来个大国主义好吗?我们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做头可是不容易呀!你们应当和苏联人交好朋友!将来的担子应当由你们来负。”
  “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