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内外-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他又环顾我们六人,目光变得严肃犀利:“要讲真话,不许说假话。不许隐瞒欺骗!”
老人家显出格外激动痛苦。我想起前年、去年随毛泽东视察各地时的情景。不少头脑发热的负责干部说假话,搞欺骗。毛泽东当时就批过一些人:“你们是放卫星还是放大炮?你们那个十万斤,我当时就讲了不可能。你们还是在报纸上捅出去……”
这一顿饭,毛泽东没吃几口便放下了筷子。他吃不下去。我们也吃不下去,纷纷放了筷子。
夜里、我用电炉子替毛泽东煮了一大缸麦片粥,劝他喝下。又劝他睡觉。
“睡不着啊!毛泽东摇头。“全国人民遭灾了,我哪里睡得着啊!”
他靠在床上,我帮他按摩失去弹性的腿脚,一边听他讲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些大灾荒,听他讲当年红军吃树皮咽草根的斗争生活,听他讲革命的道理和最高理想。
毛泽东伸出一只手,抚着我后背说:“小封,我不放心哪。他们许多事瞒着我,我出去哪里,他们都能作准备。你们要下去,你们能看到真实情况,要告诉我真实情况……”
我含着泪点头:“主席,我一定说实活。
毛泽东下床,到办公桌那里坐下,写了一封信。是用铅笔写在宣纸上的。这封信的内容,我大致记忆是这样:
林克、高智。子龙。李银桥。王敬先、小封、汪东兴七同志认真一阅:
除汪东兴外,你们六人都下去,不去山东,改去信阳专区,那里开始好转,又有救济粮吃,对你们身体会要好些。我给你们每人各一份药包,让我的护士长给你们讲一次如何用药法。淮河流域气候暖些,比山东好,1月2日去北京训练班上课两星期。使你们有充分的精神准备。你们如果很饥饿,我给你们送牛羊肉去。
毛泽东
12月26日,我的生辰,明年我就有六牛七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我们一行六人去了河南信阳。走前,毛泽东同我们集体合影。半年后我们回来汇报了真实情况:大办食堂并不好。之后,我们又去江西劳动半年。到江西时。中央已下指示。取消大食堂。
一年后再见毛泽东,老人家又同我们集体合影,还与每个人单独合影一张。出发前的合影与回来后的合影对比,毛泽东显得苍老了许多。皱纹多了,深了,头发白了不少。
1962年底,我离开了毛泽东,调回杭州市公安局警卫处工作。我拉住毛泽东的手哭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安干部,每前进一步,都有毛泽东的心血。我在老人家身边长高几寸,长胖几十斤,学得了文化,明白了道理,增长了才智,还娶妻生子,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但是,毛泽东说:“我也舍不得你走。可是,我也要为你的前途考虑啊……下去以后要夹着尾巴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十五年过去了。毛泽东的笑貌音容无时无刻不活跃在我心中。我始终觉得我是毛泽东身边的人。
第二章 盼望挑战
他的满头银发总是由前向后梳理得整齐规矩,打过发蜡一般,风也难得吹乱。他脸色红润,两国有神,像学者或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干部。
他是部队某医院院长,叫徐涛。副院长便是他的妻子吴旭君。他们过去很忙,忙得女儿把妈妈叫阿姨——忘了。姥姥问:你是吃谁的奶长大的?女儿毫不犹豫将小手指向街头奶站:吃叔叔的奶长大的。
那时,他们只有一个心思:让毛泽东有一个健康身体。他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她是毛泽东的护士长。
现在他仍然忙。每次聊天不过十句.准被来找他的人打断。治病。查房、讲课、学术研究……我说:不行,咱们得找个整块时间。他说:那就只好春节了。
节尾一天,我们俩钻进他的办公室。他珍惜时间。说话开门见山:我知道,领袖人物的性格总是吸引着许多作家。作为一个人,毛泽东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他总是盼望挑战。
第一次会体
那天,我去看傅连璋。我们很熟,忘年交。无话不谈。
他不知哪根神经被拨动了,盯住我打量,目光蹊跷。
“怎么了?”我问。
“嗯,”他轻咳一声,忽然笑道,“我推荐你去主席那里工作吧?”
“啊?”我上下牙床拉开距离,半天合不拢。
“怎么,不愿意?”
“这么重的担子我怎么担得了啊?”
“你怎么担不了,你是北医毕业的高才生么。”
“可是,这是给毛主席当医生,出点事我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
“不要紧,有什么事只管找我,随时都能帮你一把。”他拍拍我肩,“别想得那么神秘。
我动心了。谁不想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全国人民的领袖么。何况有傅连漳同志支持。他是卫生部副部长,红军时期就跟随毛泽东……我便点了点头。
傅连璋跟毛泽东说了,还写了信。不久,我便来到毛泽东身边。
既然挑了担子,我就很负责。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回答完他的问话,我便提出:“主席,我给您作一下体检吧?”
“嗯——不要不要。”毛泽东连连摇头。他靠在床上看报,叠起的两脚也跟着摇:“我不要,我没病。”
“不检查您怎么知道没病?”
“我自己的身体,有病没病我还不知道?”
“有些病自己就是不知道。再说,既然我给您当医生,就得负起责任。”
,·我没病,没病看什么?毛泽东右手轻轻一挥:“你去吧,有病我再找你。”
第一次见面,我不敢多言,悄悄退出。看来,卫士们介绍的情况不假。毛泽东不喜欢医生。而且,难以说服的自以为是。
那就先观察观察吧。我从旁观察了一星期,得出结论:毛泽东体内肯定潜伏有病。
毛泽东工作极繁忙,秘书手中那份工作计划表天天排得满满的,看一眼便透不过气。他酷爱书。书房。办公室、卧室到处是书。外出很少带行李,木箱里装的全是书,真正是手不释卷。吃饭、理发。睡觉都不肯放下书。他缺少运动,至多不过在院子里散步十分钟,有时星期六跳跳舞,他烟不离嘴,整日整夜罩在烟雾中,还没完没了喝浓茶。他睡眠少得惊人,毫无规律可言。吃饭太随便,同样毫无规律,常常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吃一顿饭。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受影响,不少患了胃溃疡。这样的工作量加上这种生活方式,怎么可能不生病?
早晨,我走进毛泽东卧室。他正靠在床上喝茶读报。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喝茶读报。
“主席,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
“怎么又来了?”毛泽东不耐烦地挥一下手,”我不检查。”
“我必须检查。”我把各种医疗检查器械放在床头柜上,显出决心。
“你去吧,我没病。”毛泽东第二次挥手。
“没病也要查。我是医生,对您的身体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你这个同志呢,我已经说过,有病我再找你。毛泽东皱起眉头第三次挥手。
“您也说过,应该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我现在就要积极预防。
毛泽东诧异地望住我,望了片刻。我坚持住了,虽然很紧张。
“嗯——”毛泽东长长哼一声,眉头紧锁,不高兴地放下手中的报纸。于是,我便开始为他体检。
从头发查起。眼、耳、鼻。喉没任何毛病。但是,牙齿被烟薰得焦黑。
“主席,您的牙可不行……”
“太黑了?那是在延安吃黑豆吃的。”
我扑哧笑出声,说:“不能怪吃黑豆,是您抽烟大多薰黑的。牙垢也多,而且有龋齿。您闹过牙疼吧?”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关键一句是‘不是病’。”他张大嘴巴和仰靠藤椅的样子像个农民,我已经不紧张了。
“那是老百姓说的,不科学。”
“就你那个书本科学?几乎年的实践证明牙疼要不了命。”他像争论重大政治问题一样认真。
“一下子要不了命,久了也要影响……请您伸出胳膊,我量量血压。
“你还量血压?我们那时整天行军打仗,谁量过血压?只要不挨枪子,照样活得很好。”
“那时条件不行,现在有条件了就要量。”
我给毛泽东仔仔细细从头检查到脚,惊讶得直眨眼。除牙齿外.竟什么病也没查出。尤其心肺功能,简直不像六十岁人,好得惊人。以他的工作量和生活方式而言,这怎么可能呢?我当时的感觉,用现在一句台词讲:毛泽东,真神人也!他因此吸引了我。
毛泽东一边穿衣一边说:“徐涛啊,你这个人很勇敢么。”还不紧不慢斜我一眼。
我怔怔地不明白意思。
“还没人像你这样把我全身上下检查一个遍。我没病,你就花了我这么多时间,啊,我的时间你就敢占去这么多!”
“是啊,主席。现在我心里有底了。·”
“那好,以后我就只找你看病。”
“哎呀,主席,那可不行。大病还得请专家,还得会诊。”
“不要找。就找你就行。他态度很认真。
“那可不行,我担不了责任。”
“就找你!”毛泽东坚持说,“你把我身体查遍了,熟悉了,我再不需礼节,心里也自然。另找专家,我还得穿戴整齐,讲礼节,浪费时间还心里不自然。再说我身体好,没什么病,你也犯不着担什么大责任。”
“那么,这是第一次。以后定期我还要给您作体检。”
“还要检查?我哪里那么容易生病。”
我照自己的想法继续说:“另外,您身体稍稍偏胖,以后要注意体重。”
“哈哈哈,”毛泽东笑了,他根本不在乎胖不胖。他拍拍稍微隆起的肚子说:“我这个年龄,这样子也算胖?就是胖点么也能说成病?”
“瘦点总比胖点好。”
“你那本书说瘦点比胖点好,迟早会出另一本书说胖点比瘦点好。你信不信?”
我不信。可是如今,有不少科学家经过调查统计,又认为胖点比瘦点好。毛泽东确实善于预见。
体检之后,我经过认真考虑,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明确了。看来,我的首要任务是设法将毛泽东从繁忙的工作中拉出来,重点抓好几件大事……
睡眠
说毛泽东的睡眠是全党的大事,一般人难于理解,难于接受,其实并非夸张,特别是当大事来临之际。从周恩来总理开始,党的领袖们见到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第一句话都是问:“主席睡了没有?”“主席睡得好么?”毛泽东自己也说,我的个人生活只有三件大事:睡觉、喝茶、吃饭。
他把睡觉放在第一位。他最讨厌、最恼火、最痛苦的是睡觉,最渴望、最高兴、最满意的也是睡觉。他如果跟卫士发了脾气,十次有八次是因为睡觉。
我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傅连漳首先关照我的便是毛泽东的睡眠。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战争时代,我军从敌占区搞来一大瓶安眠药,是美国出的巴比妥。当时许多党和军队负责人如获至宝,专门派人送到傅连漳手中。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都为这瓶安眠药高兴,指示傅连瘴一定要保护好,不能叫任何人动用,不能多给毛泽东,也不能毛泽东一要就给。只能用在关键时刻,让毛泽东吃几粒,睡个好觉,以便他做出重大决策,或以充沛精力去处理那种关系全党全军命运的重大事件。傅连璋护命一样护着这瓶药,一粒不敢浪费。关键时刻才取几粒送给毛泽东服下,让他睡一个好觉。往往上个好觉之后,毛泽东能连续工作几天,正确及时地解决各种复杂矛盾。甚至做出决定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傅连璋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瓶巴比妥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哩!
来到毛泽东身边,我很快便理解了傅连漳讲的话千真万确。毛泽东的睡眠确实超出了一般睡眠的意义,确实是件与全党全国有关的大事。
毛泽东睡不好觉,一方面是形势造成,另一方面也在个人。投身革命后,严峻的斗争形势和恶劣环境不容他保持有规律的生活。特别是战争年代,只能见缝插针,逮机会打个盹。再加上他惊人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不列极度疲劳不肯躺下。久而久之。睡眠便发生了困难。
毛泽东的睡眠看似无规律,仔细观察研究,其实也有规律。甚至可以找出两条规律。一条规律隐藏在他自身,就是脑子疲劳到极点,便用手指在头顶上画着圈喃喃“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吩咐卫士:“我睡觉吧。”还有一条规律是我从旁观察得出。除遇大事可能几天不睡外.正常情况下,他的睡眠可以概括为“每天多赚四小时”,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