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7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色变。
函谷关外,赵雄淡声道:“观城墙之上汉军的情况,都督的计划已经成功,关上的汉军不仅不多,还有不少都是新卒。想来,上一次他们出关突袭我们,被我们全歼两万余人,对它们也是不小的创伤。”
副将张寅道:“虽然如此,要是硬攻,只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赵雄笑道:“西雍州能灵活调动的军队不多,想来他们的援兵也不会立刻抵达。就算是有,也是青壮。我们现在需要的,一是训练我们的士卒,将队伍之中的新兵和那些降兵,全部练成老卒,让他们适应我赵军的作战习性。二则是顺势将关上敌军的守城物资给消耗掉。没了物资,或是让他们精疲力竭之后,就用新式震天雷给他们最后一击。”
“传令下去,第一、二都开始进攻!”
“将军有令,第一、二都开始进攻……”
号旗晃动,当即就有传令兵向着前方快速疾奔,将赵雄的军令传递下去,倏忽之间,低沉的号角猛然激烈激昂起来。那绵绵不息地鼓声更是越发地高亢急密集地雨点。敲打在攻城将士的心坎上,滚烫地热血顿时开始沸腾起来。
位列前方的第一、二都都尉得令之后,将手中的长枪往天上一撩,引吭长啸,随即沉声下令。其身边的传令兵便举起手中地一面三角令旗使劲地挥舞起来,下面的中层军官几乎同声长嚎:“都尉有令,重装步兵在前,刀盾兵,弓箭手紧随其后……出击!”
“嚓……嚓……嚓……”
两都各有一千五百余名重装步兵在前开始向着城墙前进,沉重的脚步汇聚成令人窒息地绝响,在这富有节奏而又充满铁血杀气地脚步声中,两个庞大的步兵方阵开始缓缓向前移动。一边移动一边开始变换阵形,由最初攻守兼备地方阵逐渐变幻成了纯属防御用地倒雁字形阵。
函谷关上,汉军主将张陵眼中霎时掠过一丝冷色。不愧是赵军士卒,这支步兵队列整齐、兵甲森严。变幻阵形也迅速、有序,称得上是一支精兵!不过,他也从赵军士卒之中看出,一部分赵军士卒也在行进之中,有些许慌乱之色。他明白,这些只怕就是赵军之中的新卒。
其实他并不清楚,这些是原东雍州的洛军降卒,只不过,他们不适应赵军现在的攻城方式罢了。直接攻城,他们将面临关上敌军猛烈的攻击。而赵军军规,没有军令,他们是不能后撤的,这些降卒可是早已经在赵军新兵营之中领略了赵国军规的严厉了的。
中军的赵雄又淡声下令道:“让后方的投石车协助参战,狠狠的给我往城墙上砸!本将军倒要看看,这函谷关守军是不是一点也不畏惧。”
“轰……”
一万大军进至关前两百步之遥处停住,前方的重步兵将手中地大盾往地上重重一顿,天地间顿时爆起一声山崩地裂般地巨响,后方的刀盾兵则位居弓箭手两侧同弓箭手队列一起停步列阵。几乎是两个方阵士卒刚刚列好阵形,一架架巨大地投石车便已经尾随而至。
“投石车,攻!”
“放!放!放~~”
数十名肃立在投石车旁地小校冷然下令,上千名辎重兵同时奋力拉动手中地缆索,将抛石车的近端狠狠下落。倏忽之间,近百块磨盘大的巨石已经高高抛起,挟带着凄厉地尖啸,翻翻滚滚地向着函谷关雄伟的城墙撞去。
“轰轰轰~~”
巨石锤城。巨大的撞击声顷刻间绵绵不息地响起,整座雄伟的关墙都开始呻吟、颤抖起来,城墙之上不少汉军士卒顿时慌乱起来。当然也有士兵被石块直接砸中,骨碎筋断、惨死法场,还有石块轰然一声,砸入燃烧地油锅之中。锅碎油溅、烈焰翻腾,十数名守在油锅边的汉军士卒不及避走,顷刻间就被熊熊烈火所吞噬。
城楼上顿时一片狼籍,但很快就在军官的喝令之下稳定下来,开始做着躲避。
“赵军的云梯、攻城塔都没有出动,他们这不是在攻城,是在打击我们士卒的士气和练兵!如此下去,函谷关可就危险了!”
“弓箭手,射击!”城墙之外,赵军的数千弓箭手在投石车发威的同时,也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此刻,在军官的一声令下,顿时万箭齐飞,直往城墙而来!
…………
长安,昔日大燕国都,比起繁华,或许不如洛阳,但长安的大小,城池的完备度,丝毫不亚于洛阳。自此燕帝迁都之后,这里就繁华不再,再加上当初的凉州府君叛乱,也让长安三辅之地饱受战祸,故而,这里远远比不上洛阳。当然,更是比不上现在被赵军占据的洛阳。
负责长安及整个东雍州事务的是林书成,其是长安留守,负责长安三辅之地的军政诸事。此刻,林书成脸上尽皆是苦色。赵国行动了,赵军会大举行动,就是其也大吃一惊。在他看来,赵军行动是一定的,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破坏诸侯会盟。但现在,赵国真的大举行动了,而攻打的目标,竟然是他认为不太可能的函谷关。
相比之下,西雍州北面、西北面被攻击的可能性更大。凉州、并州的赵军并不比东雍州驻扎的少多少。最重要的是,东雍州的赵军还要防备南面荆北的荆州军。再加上函谷关有天险可守,所以,函谷关一线被攻击的可能性还是较低的。
也是因为如此,当初汉中王回到长安之地,将军队重心西移,北移,其没有反对的理由。现在,函谷关守将的军报和求援信,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
“赵军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全面攻击?不是说其内部因为官员问题正在整顿,赵询有信心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与诸侯大战且获得胜利?”
“不稳?赵军的根基比你想要的要强!就算不稳,他们也能抽调数十万军队与我们对战。”
耳边传来府中幕僚争论的声音,这让林书成更加的烦躁。他发现,坐镇长安之地,自己长期忙于内政之后,竟然疏忽了对赵国情报的探查。
“不要争论了,现在,本官安排,你们照做。要是谁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其他意见,随时提出。现在情况很是危机,不是你们争论赵国情报的时候。现在以函谷关被攻击和支援函谷关为主。”林书成沉声说道。
制止了幕僚的争论,林书成揉了揉眉心,立刻做了安排。他一边派人将这里的情报报之荆南汉中王处,好让汉中王拉上诸侯协助。另外一边也让汉中王下令荆北的军队,对东雍州的赵军采取一定的行动,逼迫赵军不敢轻易西进。
此外,林书成还让人立刻组织青壮,前往函谷关支援。为了防止赵军的声东击西,其没有让北线、西北线与赵军对峙的军队撤回。毕竟,函谷关有险关据守,在怎么说,也能坚持一段时间。要是让赵军从北面和西北面杀入,那西雍州可就难以坚守了。
同时,林书成也给西雍州北部、西部各地传令,让他们做好防备,以防赵军突袭。
第803章 赵军出击2
函谷关外,在赵军军阵前方直至城墙脚下,到处都是刀枪剑戟残片和斜插着的箭矢。地面上,也是坑坑洼洼,到处都弥漫这血迹。
而坚固的虎牢关城墙,也同样是坑坑洼洼,插满箭矢。一道道细小的裂缝遍布整个关墙。而城墙之上的女墙,也是高低不平,残存不一。
赵军攻城两日,让整个关墙上下都弥漫这浓重的血腥之气。两日内,赵军没有攻上城头,但双方耗费的箭矢物资倒是不少。
赵军在这两日攻城过程中,并没有强行攻城,而是轮流让麾下六都将士轮流向城墙靠近。同时,赵军以箭雨、弩矢覆盖城头,以投石车肆虐关墙。两日下来,高大的关墙多处出现裂痕,城墙上下,尽皆都是散乱的箭矢、弩矢。虽然汉军占据城墙之利,但是,在兵力上,在武器上和攻城器械上都远不如赵军。所以,两日来,其给赵军的伤亡并不多,与赵军对自己的伤亡几乎不相上下。
要知道,这是赵军在攻城,汉军在守城,且函谷关是天险之关。理论上,攻城的赵军队伍可是要比守城的队伍伤亡更大才是。但是,在这里,却是不相上下,主要是因为赵军的攻城器械和强弓劲弩将守城士卒的反击给压制住了。
不过还好,因为函谷关遇袭,潼关守军也在第一日下午派了四千援兵,让函谷关的总兵力达到一万三千左右。虽然在两日的战斗之中,攻守双方都损失了几近两千来人,但函谷关的兵力倒也没有下降。
即便如此,但函谷关守将张陵也没有丝毫高兴之色,脸色反而更加焦躁了。数日之战,守关的将士耗费的箭矢、弩矢以及守城物资不在少数,但造成的赵军伤亡并不如意。除了因为赵军没有强行攻城之外,赵军前方重甲步卒压阵和盾牌兵护卫,也让汉军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最重要还是因为函谷关上的投石车、床弩等大型器械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使得赵军那数量庞大的投石车和床弩将守军士卒压制的很是厉害。
“将军,赵军又开始王城内发射劝降信了,末将根本无法阻拦,一些劝降信已经被士卒暗中私藏,这如何是好?”
闻言,张陵眉头不由一皱。赵军在攻城伊始就在向城内射劝降信,因为双方兵力差距,因为赵军的赫赫兵威,张陵不得不下令将这些劝降信一律收缴。可是,结连两日战斗,一些士卒,尤其是那些新兵,更是对赵军的进攻感到恐惧。因此,不少士卒都开始私藏赵军的劝降信,这让他感到极为的沉重。
如果是在平日,如果是在双方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张陵自然是不惧。可是,现在函谷关守军已经难以压制城外的赵军,尤其是赵军那近百投石车和数百床弩军阵出现之后,城中的守军就没有了最开始的斗志。所以,这劝降信对守军的士气来说,将士一个巨大的打击。
“既然无法阻拦,就不用去理会了,告诉将士们,就说我们的援兵正在向此地开进,城外的赵军,根本无法攻入关内。至于这所谓的劝降信,也不过是赵军想要瓦解我汉军抵抗而已,切不可相信。”张陵揉了揉眉心,沉声道,“另外告诉将士们,打退赵军之后,全军将士,官生一级,均赏银十枚。”
“啊?”副将苦笑道,“将军,全军将士升官赏钱?如果说升官还有可能,但是赏钱,我汉军有那么多钱财吗?就是有,只怕大王也不会给的吧,要是日后……”
张陵涩声道:“那你说如何办?难道做看函谷关被赵军攻克?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住函谷关,等关外的赵军退却之后,至于这赏赐之事,自有上面人担心。”
“可是……上面自然是不会拿出这批钱财的,只怕到时候将军你……”
“顾不得那么多了,两害相较取其轻,现在函谷关已经是危在旦夕了,再不采取一些措施,只怕不用赵军强攻,函谷关的守军将士就在赵军的强大震慑下自己崩溃了。至于日后……如何再说吧,本将军问心无愧就是。”
“那……将军,长安如何说?两日了,以长安和这里的距离来算,林大人也该派出救援了。”见张陵如此说,副将也只好将此事放下,转而询问援兵之事。
“援兵?”张陵不由苦笑,“援兵还是别指望了,就算有,也是从长安之地组织的青壮,要赶至这里,也是数日之后了。至于战兵,现在只怕都无法抽调。”
“什么?”副将和数个将校顿时急了,“将军,函谷关危在旦夕,林大人怎么可能不拍援兵支援?难道他就不怕函谷关被赵军攻占?函谷关一破,西去长安就不远了啊。”
“不是林大人不派援兵,而是现在长安西北、北面皆有赵军在活动。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有函谷关据守,其他地方则更加困难。不过,林大人也说了,这里的情况已经被他报之荆南大王之处,另外,也会让荆北的大军向北行动,以牵制东雍州赵军。所以,诸位弟兄,只要我们能坚持一段时间,不仅有上万青壮协助,荆北的数万战兵也会从旁协助。”张陵如此说,也是为了安一安这些将校的心。
“报……诸位将军大人,城外赵军又开始攻城了!”
…………
江陵府,诸侯会盟基本上达成了一定的协议,蜀王、齐王也放下彼此的争执,与汉中王和洛阳王一起,协力对抗赵国。为此,齐王和蜀王都将减少在彼此边界之地的防守,转而向北,支援西雍州和荆北之地。此外,减少彼此的内斗,将精力转向辖地的治理和回复,囤积粮草物资等。
在汉中王的强烈要求,甚至是以西雍州丢给赵国为要挟之下,齐王和蜀王终于答应对荆北和西雍州进行支援。当然,汉中王为了防止蜀王对汉中、西雍州的威胁,其要求蜀军和齐军支持粮草物资、钱财以及兵甲器具,而不是直接派军支援西雍州之地。毕竟,蜀军距离西雍州之地太近,而齐军却不予西雍州之地有接壤,汉中王不能用齐军来制衡蜀军。加上蜀军现在没有与赵军直接对抗,而西雍州之地的得失,也对蜀军至关重要,所以,这西雍州之地所需,就由蜀军支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