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恶明 >

第357章

恶明-第357章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罗德里格斯申请加入都督府,算是为华州提出了一个可以宣传的榜样,本来他所申请的职位,并不需要江峰的关注,甚至不需要刘十二来过问,不过还是在特别的安排下面,成为了江峰的侍从之一。 
    侍从的职责和江峰的亲卫有些相同,只不过不用管那些战斗和保卫的工作,可以说是江峰的秘书,说句实话,半年左右的培训,也仅仅是让罗德里格斯粗通文字,能够结结巴巴听说汉语,担任这个工作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对于华州来说,这是一个姿态,一个向尼德兰人表明态度的任命。 
    最高首领身边的侍从,这个位置将来最起码也是州府的镇守,一方的大员,现在这样的位置都有尼德兰人的份额,你们就把心放在肚子里面,发生在朝鲜人身上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你们身上。 
    这个任命在华州建立以来,虽然有他的意义,不过也仅仅是是一个为了拉拢人心而做出的任命而已,可这件事情在今后的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却让所有人始料不及,当然,那个时候,相关的人都已经是不在世上了。 
    罗德里格斯在他六十岁返回尼德兰人的时候,用五年的时间写就了一本见闻录《仰望帝王》……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三章 回忆 自信 过程很重要 
       
    谓后世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华州崛起历程的时候,总是怪,因为当时天下还算是太平,明朝的统治基础依旧很完整,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内部的农民起义都无法给明朝的统治造成什么损害。 
    江峰一个相当于警察的小小士兵,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成为一方巨富,又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接下来他并没有像中国传统武将那样或者是富贵一生,或者是在国内谋反,而是带着属下和部众出走海外,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并没有毁掉他的势力,反倒是逐渐称霸海上。 
    这一切一切,好像是步步,事事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有如神助,但是却也有些全无章法的行为,比如说,对自己敌人的强大听之任之,这完全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军事家的作为。 
    对于这个,很多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当年总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有当时局势来分析,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有些人开始提议用行为科学和心理学来分析,这个时候,一直是被人当作伟人轶事的书籍《仰望帝王》,被很多人捡了起来,试图从里面江峰的言行来分析。 
    罗德里格斯担任侍从之后,在华州的地位大大的提高,他原本仅仅是在华州的尼德兰人里面,也就是个比较聪颖的年轻人而已,到了目前这个位置之后,马上是进入了头面人物之中,一时间已经是和总教官杰森霍根,司农威斯康差不多的层次,算得上尼德兰人小圈子的头领。 
    一时间给他提亲的,主动要求帮他经商的,纷纷找上门来,当然,也有许多人捶胸顿足的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去做官这个路子,一时间。尼德兰人主动要求进入系统为官,倒是让人措手不及。 
    不过罗德里格斯对自己的判断倒是很清楚,他也是知道自己将来或许会有前途,但肯定不会是现在,一个仅仅是进行初级读写的洋人,那里会有什么真正重要的秘书工作交给自己,所以他在都督府的时候,都是安安静静地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绝不多说。本来在华州汉人的眼里面,尼德兰人都是比较张扬,喜欢大声喧哗的角色。这个汉民里面讲究的沉稳持重颇为不同。 
    看到这个尼德兰小伙子尽管身在高位却如此的谦和有礼,都是印象大佳,在华州体系之中,唯一可以放心任用的非汉民族裔,就是尼德兰人。加上罗德里格斯的表现。让很多人起到了栽培他的心思。 
    江峰一般是无暇顾及这些地,不过刘十二却一直是关注这个罗德里格斯,考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人确实是个不错的人,便开始亲自的培养了,在都督府之中。最好地培养方法就是领着这个人多看多听。 
    刘十二是整个的华州接触各种信息最多的人,跟在他的身边自然是大有益处,当然,刘十二也是整个华州和江峰见面次数最多的人,罗德里格斯每天或者是值勤,或者是跟随在刘十二地身边,在江峰身边的时间很多。 
    江峰好似传奇一般的人生,不光是在汉民种传诵。尼德兰人们也是口口相传,在教堂里面,还有专门的人把江峰的故事写成了文卷,给人浏览。 
    罗德里格斯自然是看过这些故事,毕竟是年轻人心里面对英雄人物业颇为的向往,此时见到真人,当然是对江峰地言行举动颇为的留意,这些素材,想必也是他回到故乡之后,那本回忆录的基础。 
    下面这一段描述。摘录自《仰望帝王》,被认为是研究江峰行为的重要资料。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毫无根据的村言野史,是尼德兰人沾染了大明书生的八卦风气,才编造出来的这种言语: 
    每次走进王府的时候,我还是禁不住赞叹,在鹿特丹,我们家还是当地望族地时候,父母曾经带我参加过西班牙一位亲王的宴会,当时那府邸的奢华完全震惊了我,以为那就是人世间的极致。 
    可是这个王府不管从哪一个方面,都要超过那个亲王的宅邸许多倍,华州的富有已经是公认的事实,真正让我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我很多的同僚颇为不快的说,如果不是华王不愿意多花钱,这个府邸也不至于修建地如此简朴,你们无论如何想象不到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当然,到了今天,这个感觉都 
    变成了怀念和自豪。 
    华王是一名伟大地英雄,他和东方和欧洲的大部分帝王并不一样,他每天都是在忙碌他的工作,很少有在自己宫殿之中享受的时候。 
    我的同事们说,华王真正享受的,也就是和他的嫔妃们儿女家宴,那时候算是华王唯一的放松了。其他的时间,即便是和他最亲近的臣子们一起的时候,他虽然是温和,带着笑容的,可是却是严肃的,操劳的。 
    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华王身边的三十余年,我也见到了一次颇为有趣的情形,我想,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来,而不用考虑保密之类的事情了。 
    华州的内政大臣,名义上是罗义将军,不过,我的导师,睿智的刘十二先生,也担任着类似的工作,尽管他的官职是部队的参谋总长。在我刚刚进入华州的都督府担任侍从的时候,我的导师刘十二先生的心情并不是很好,这可是个很少见的情况,刘先生一向是以和善和沉稳闻名于华州。 
    在三月份的一天晚上,华王约请刘先生私宴,进行一场小型的宴会,参加者只有两个人,不过作为侍从,我和几名卫士一起在旁边。 
    具体发生了什么,恕我因为保密的需要不能够告诉大家,不过我在那次的私宴上,却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帝王应该具有的那股自信,也许就是因为这股自信,才是华王带领着华州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原因。 
    …… 
    具体发生了什么,历史学家们一直是在绞尽脑汁的猜测,不过当事人却都是守口如瓶,没有人透露什么。 
    江峰称王之后,除了对官职稍加改动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下辖的军队和属地各个地方巡游检查,这可不是什么游山玩水,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卫和直属的官员,轻车简从,从民卫到军营,从船坞到工坊都是一个个的检查过去,效果当然是好的,不过人也是折腾的够呛。 
    回到华州城之后,江峰有些疲惫,索性是安排下面的人摆上一桌酒席,只是请了刘十二赴宴。对于江峰来说,这次的宴会纯粹就是一个消遣性质的两人小酌,几个厨房烧制的精致菜肴,一壶温热的黄酒,倒也不算是复杂。 
    刘十二见到江峰回来,就算是心情不好,也要挤出笑容。江峰的酒量中等,不过喝酒的时候颇为喜欢和别人一起,就是说他喝酒的时候,别人也不能不喝。刘十二的酒量就很一般了,分宾主坐下,两个人喝了几杯黄酒,江峰谈论了些在下面的见闻,说是各方面都是在紧锣密鼓的运转,没有什么差错。 
    本来刘十二现在已经是判断的清楚,华州的局势,不管大明如何,华州几百万军民都是不用担心自保的问题,那么江峰的作为他也就不理会了,自己的心情虽然是不好,可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提起。 
    不过酒劲上涌,人往往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嘴巴,这个时候也是一样,刘十二喝多了几杯酒,只觉得热气上涌,原本的君臣之分也就是淡了不少,脑子一热,开口说道: 
    “大王,逐鹿天下,乃是军国大事,不能儿戏视之啊!” 
    江峰举起手中的酒杯,浅浅的抿了一口,笑着反问道: 
    “本王如何儿戏了?” 
    刘十二胸中是颇有城府的一个人,他知道帝王之心不能寻常揣测,所以他都是恪守本份,从来不愿逾越规矩,不过今日酒意上涌,却是什么也顾不得了,开口说道: 
    “大王,大明嘉靖兵变夺权,两京南北十三省,各个藩王,卫所边镇,都是惶恐不安,人心浮动,那时候华州兵马战舰齐备,若是高举大旗,攻入大明,必然是势如破竹,天下我有,现如今,那嘉靖整饬内务,收拾财税,已经是编练了几万强军,局势日益的稳定下来,那良机转瞬之间已然是消失不见,大王,可惜啊!莫非是这几十万狼虎之士,只是看家守门不成。” 
    这话说的其实颇为无礼了,江峰却不动怒,他笑呵呵的说道: 
    “这些我也知道,只是不想事情太过无趣。。。。。。”   
      正文 第五百四十四章 贪墨 税监 济宁 
       
    宁号称是山东最富之地,济宁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最纽,大批的船只都要在这里集散货物,在工商业还没有这么兴盛的时候,济宁府就靠着漕运和私盐,富裕无比,人称是江北苏杭。 
    到了现在,因为北三省的棉花要运往南方,棉花这种货物体积大重量轻,如果走陆运的话,成本高的吓人,海运来说,船主们都不愿意运送棉花这种没有利润较低的货物,所以运河的航运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每到棉花收获的季节,大批的船只航行于河上,破天荒的竟然是出现了堵塞的情况,棉花的价钱提高,在江南很多的纺织工场都是承受不住,这些工厂主不少是经营不下去,只能是把自己的工场卖给更大的商家。 
    也有些聪明的,带着银钱北上,他们毕竟是开设工场的世间要早于北方,多了些经验和思路,在竞争上面也是有优势的,在那里开设纺织工场,也还能有些钱赚,取得原材料最方便,进出货物也是便利无比的济宁府就成了首选之地。 
    北三省的棉花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济宁几乎是用更快的速度变得繁华起来,各种工场纷纷的开设,棉花运到济宁的河港码头之后,在从前是补充给养,稍作停顿,现在则是直接的售卖出去一部分,然后空出舱位来装运棉布和各种棉纺制品,运送到江南销售。 
    这件事情上,最占便宜的还是济宁的河道衙门还有知州衙门,济宁在明朝立国的时候是济宁府,后来列为州。这些年除去几次大乱之外,济宁的繁荣竟然是没有停顿,积攒了一百多年,这种程度很是惊人。 
    加上工商大兴,棉花暴涨,济宁州的规模愈发的扩大起来,原本城墙周围的几个乡镇村落都是连成一片。大批的工场和商铺仓库星星点点的座落其中,此时地济宁府基本上看不到什么闲人。你若是想赚钱做工,那么大把的商铺和工坊等着你去做,如果你想不务正业,浪荡街头,那官府也有办法,打着圣人教化的名义,凡是在街头流浪没有职业的人,第一次鞭打十五鞭。第二次直接流放,当然这个流放就是换一种途径去做工,而且还没有工钱。 
    城内的父老现在都是不断的请求知州衙门扩建城墙。把城外的那些工坊什么的圈进来,而且还不用衙门讨一分钱,众人愿意自己掏钱募工。 
    此时的济宁知州可是天下间有数肥缺,已经是和扬州,苏州知府。某些地方地盐运使都是一个等级了,官员们上下钻营也就是愿意去担任三年的知州,家中几代都是富家翁了,而且还是大富翁。 
    因为你坐在这个位置上面,就算是不伸手捞钱,只要是拿那些应该到手的常例银钱。三年知州坐下来,三十万两白银是轻轻松松。 
    这样地肥缺,这样的富裕之地,自然也是税监们的重点对象,在济宁督税,就算是收再多的银子也不算是什么本事,因为这里本身就有个厚厚的底子在,所以自第一任地税监来到这里。就想的明白,我就是来捞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