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34章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34章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周延儒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机务。三年二月,又加太子太保,升文渊阁大学士。在他的大力推荐下,同年六月,温体仁进入内阁,九月,周延儒成为首辅。又加少保,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周延儒任首辅后尽力改善同东林党人的关系。崇祯四年(1631年)周延儒主持会试,录取东林党人张溥、马士奇、吴伟业等。而温体仁则十分仇视东林党人,并联合阉党对付东林党。于是两人发生分歧。温体仁表面曲意媚事周延儒,暗地却计划夺其首辅之位,周延儒却没有察觉。温体仁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周延儒的子弟横行乡里,结果周被弹劾;朝臣犯了错误,也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关系很好,也被弹劾结为朋党;周延儒的姻亲陈于泰考中状元,于是弹劾周徇私舞弊。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然表面安慰他,但心里却开始不信任他了。无奈之下,周延儒被迫在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告病还乡。

温体仁继任首辅后,专横跋扈,打击异己,朝臣极为不满,五年后被罢职。之后张至发、薛国观等相继执政,朝政更加腐败。李自成、张献忠两支起义军势头更旺;东北与后金作战也是屡战屡败。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定国号为“大清”,虎视明朝。这时候崇祯帝开始怀念周延儒,想起他的好处。崇祯十四年二月,周延儒被重新起用为首辅,加太子太师,升为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周延儒再次为首辅后,任用东林党人,革除弊政,免除欠税,赦免轻罪犯人,重用有名望的朝臣。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政绩突出,朝野称颂。崇祯帝更加器重他。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一,崇祯帝接受群臣朝贺后,亲自揖拜周延儒,并说:“朕以天下听先生。”

但周延儒缺乏雄才大略,又不懂军事。所以对农民起义军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他重用的吴昌时等把持朝政,刁蛮专横,朝官恨之入骨,纷纷上奏,揭发吴昌时仗势专权,有时自然会牵连到周延儒,周用人不当,为自己种下祸根。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清兵入关,逼京师,进山东,一直抢掠到江苏沭阳。举朝震惊,周延儒迫不得已,请求督军。但到通州后停止不前,消极怠战,等待清兵自行撤退,却天天上奏捷报。清兵退走后,周延儒凯旋而归,论功行赏,加太师,儿子受荫为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但仅过五天,锦衣卫渠帅骆养性和东厂太监就将周延儒消极怠战和谎报战功的事情上报皇帝。崇祯帝大为震怒,下诏传谕百官,“首辅周延儒奸贪诈伪,大负朕躬,着议处回奏”。于是周延儒被再度免官。

状元首辅周延儒(2)

不久,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贪赃巨万,案件牵连到周延儒。接着给事中曹良直也弹劾周延儒十大罪。崇祯帝下令对吴昌时严刑拷打进行审讯。前首辅薛国观因受贿被吴昌时弹劾而免职、赐死,他的学生魏藻德、陈演此时也为内阁学士,为替恩师报仇,也参与打击周延儒,锦衣卫渠帅骆养性在旁边火上浇油。终于使崇祯下令将周延儒捕入京师。周延儒想托前辅臣王应熊为他求情,事情也被崇祯帝知道,所以王应熊见到崇祯还没有说一句话,便被喝令回去。刑部判周延儒流放戍边,也被崇祯帝否决。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周延儒被赐自尽,终年51岁。著有《周挹斋稿》、《片野堂诗》等。

平庸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1573~1639),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字长卿,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礼部尚书。

崇祯元年(1628年)冬,在推荐内阁候选人时,东林党人钱谦益势在必得,指使自己的学生给事中瞿式耜到处活动,使吏部把呼声很高的周延儒排斥在名单之外,按例该进内阁的温体仁也受到排挤。温体仁于是发难攻击钱谦益,上疏《盖世神奸疏》,揭露钱谦益担任浙江乡试考官时收受贿赂,接着和周延儒一起在文华殿当着崇祯的面把钱谦益批驳得理屈词穷。结果钱谦益被罢官,他的学生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也受到降职处分。

文华殿对质后不久,御史毛九华弹劾温体仁曾经写诗歌颂魏忠贤,御史任赞化也弹劾温体仁纳娶娼妓、夺人田产等不法行为。温体仁再次与毛九华、任赞化等人展开辩论。在他的当面质问下,毛九华无言相对。于是温体仁趁机说二人都是钱谦益的死党,崇祯帝觉得他说的很对。后来经过浙江巡抚的调查,毛九华弹劾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于是崇祯对温体仁所说大臣结成朋党的话深信不疑。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周延儒进入内阁。在他的大力推荐下,三年六月,温体仁也进入内阁。但是在进入内阁之后,他和周延儒在对待东林党和阉党的态度上截然相反,产生分明代的文具歧。于是温体仁开始图谋取而代之。而周延儒因为温体仁曾经和自己一起驳倒钱谦益,自己又帮他进入内阁,所以对温体仁的阴谋一点没有察觉。身为首辅,周延儒纵容家人,在家乡为非作歹,违法乱纪,导致京城里舆论对他十分不利。加上周延儒和宦官的关系不好,于是温体仁唆使太监诬陷周延儒。还唆使给事中陈赞化弹劾周延儒纵容手下李元功贪赃枉法以及周延儒说过悖逆的话。崇祯帝听后大怒,命令追查,周延儒的处境十分困难,于是请求温体仁帮助,温体仁不仅不帮忙,还把和周延儒关系好的官员一概罢免,使他得不到任何帮助,无奈之下,周延儒被迫于崇祯六年(1633年)称病辞职。于是温体仁成为首辅。

温体仁最初想联合宦官壮大自己的力量,但由于崇祯帝一直以能翦除魏忠贤这些宦官而得意,使温体仁放弃了起用阉党的想法。但他又和东林党势不两立,所以屡次打击东林党人。未做首辅时,就曾经以经筵讲解不好为借口,罢去东林党人礼部侍郎罗喻义,又找借口将东林名人詹事姚希孟贬到南京。崇祯八年(1635年)七月,东林党人文震孟进入内阁,温体仁处处与文震孟为难,终于使文震孟罢官。后来,又打击和文震孟友善的庶吉士郑鄤,制造了著名的“郑鄤杖母案”,使崇祯帝将郑鄤磔死,重臣黄道周因为替郑鄤营护而被贬职,工部左侍郎刘宗周因言及郑鄤案被斥为民。

后来东林党人庶吉士张溥建立复社,由于张溥名气很大,因此复社很快壮大起来。而历来痛恨东林党的温体仁想法设法找机会摧毁复社。崇祯十年,苏州监生陆文生上疏揭发张溥复社乱天下,苏州推官周之夔也弹劾复社称霸地方。于是温体仁便想兴起大狱,将他们一网打尽。正在此时,常熟人张汉儒告发钱谦益、瞿式耜在家里胡作非为。温体仁想将钱谦益、瞿式耜抓起来审问。钱谦益向司礼太监曹化淳求救。曹化淳答应为他想办法。这件事被温体仁知道了,于是他秘密奏报皇帝,并请惩治曹化淳。他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竟然把自己的奏章交给了曹化淳。曹化淳亲自审理张汉儒案,结果案子完全翻过来,张汉儒被定为奸民,处以死刑。而崇祯帝也不再信任温体仁,使温体仁进退维谷。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上奏称病,想以此试探崇祯帝对自己的态度,没有想到奏章刚送上去皇上就批准他回家养病。温体仁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吃饭,惊得连手中的筷子都掉了下来,无奈只好回家。

温体仁身为首辅四年,无论是抵挡辽东清兵的南下,还是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都没有任何计策。他所推荐提拔的人也大多是平庸无能之辈。但是由于温体仁善于逢迎,因此尽管没有才能,却待遇隆厚,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左柱国,兼支尚书俸禄。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温体仁死去,终年66岁。崇祯帝闻讯后,赠官太傅,谥文忠。但是到南明弘光朝廷时,他的赠谥皆被削去。

F0 7  明代的宦官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之凶,势力之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也实属罕见。

明代宦官全貌大扫描(1)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之凶,势力之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也实属罕见。明代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200多年来,宦官都活跃在明代的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

明初,宦官是很不得势的,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得干预朝政,与官吏交往,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这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发迹于民间,亲眼目睹过宦官的危害,彩塑明代太监像他认为,宦官这个群体对于国家来说不起什么好作用,其中好人不多。

朱元璋对宦官限制极严,曾立下规章制度,不许宦官读书识字,不许宦官兼任外臣文武衔,不许穿戴外臣所穿戴的冠服,品级不得超过四品等,还在宫门上挂一块高3尺的铁牌,上面刻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曾有一位做镊工的老宦官,服侍朱元璋几十年了,有一次说话时没有注意,谈到了朝廷政务,朱元璋立即把他打发回老家种地了。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朱元璋自己费尽心机、不遗余力推行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为日后宦官干政预埋了祸乱的种子。朱元璋在心里虽然想着宦官这种人不宜过多,越少越好,但实际的需要却由不得他。早在朱元璋称帝之前,还是称为吴王的时候,宫中的宦官人数已经超过千人,到洪武初年,内监的二十四衙门就建立起来了,宦官的人数就更多了。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完全是因为当年的“靖难之役”中,尚为燕王的朱棣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宦官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此后又在其围攻南京时,与宫内的宦官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朱棣上台后,也害怕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故而不惜背叛祖训,拉拢宦官。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儿等,在“靖难之役”中,也为朱棣在战场上立过功。可见,明成祖授宦官以权柄,完全是一笔政治交易。世宗统治时期,宦官势力一度被压抑,但到神宗时又发展起来。宦官冯保可左右内阁,权势极为显赫。天启时,宦官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独揽内外大权,同朝内文武大臣结为阉党,有权倾帝王之势。崇祯帝(思宗)虽然定逆案,逐阉党,但最后仍不免走上宠信宦官的老路,让高起潜、曹化淳先后得势,直至明亡。

明代宦官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选用制度、管束制度、奖赏制度、病老丧葬制度等。

选用制度。当时规定,凡自愿阉割要求成为宦官者,事先必须得到官府的批准。明代曾规定,一家有四五个孩子以上、愿意将其中的一个孩子阉割者,由相关部门登记造册,待收补之日选用,如果私自阉割,一经发现,课以重治,邻居知而不报者,一并治罪。但是,这一规定并未能严格遵行。从明代录用宦官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按照规定报名就阉、候补收用者之外,朝廷还大量直接录用了那些未经报名起送而私自至京的自宫者。明代宦官录用事务的主管机构为礼部。但是,随着司礼监地位的不断提高,录用宦官事务逐渐由司礼监会同礼部办理,宦官机构在实际上已拥有相当的决定权。

管束制度。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明确规定,“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与政事”。除此之外,明廷还曾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宦官管束惩罚的具体制度。宦官犯法,照例由司法机构逮问治罪。或下刑部狱,或下都察院狱,或下锦衣卫狱,并由法司议罪。为了惩治宦官在外犯法,明廷还特意强调了“有司”惩治犯法宦官的职权。对犯法宦官的惩罚方式,主要包括死刑、籍家、革职、革荫、降职、调斥、杖笞等。

明宣宗赐宦官银皿奖赏制度。宦官因功劳或因受到君主宠幸,除擢升官职外,其他奖赏方式还有赐金银、加禄米、赐免死诏、赐印记、赐敕旌励、赐祭赐祠、父母授(赠)官号、弟侄族人荫官授爵等。

病老丧葬制度。宦官年老有病,多退居京城内外各寺庙,供给柴米、冬衣、靴料,以颐享天年。宦官供职内廷期间,如患病可到安乐堂就治,病愈后销假继续供职。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