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正说明朝三百年 >

第21章

正说明朝三百年-第21章

小说: 正说明朝三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用匿名的印刷品来互相攻击对方。早在万历二十六年,京师里就流传着一篇《忧危竑议》,它是作为《闺范图说》的跋而出来。《闺范图说》,是山西按察史吕坤采编历代烈女事迹而成。这本书后来流传进了宫中,神宗皇帝特地把这本书赐给郑贵妃。郑贵妃嘱咐伯父郑承恩把这本书翻刻。当时有人匿名写了这本书的跋,题为“忧危竑议”,里面援引历代很多嫡庶废立的故事,攻击吕坤的这本书是为扶立郑贵妃的儿子为皇太子而大做宣传。这件事牵连到郑贵妃母子还有伯父郑承恩等人,郑贵妃到神宗面前哭诉,神宗雷霆大怒,既然查不出《忧危竑议》是谁写的,只能把账算到那些强烈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的官员身上,强硬派或被夺俸,或被贬职,或被流戍。

朱常洛虽然已经被立为太子,但是地位并不稳固,各种妖书案的出现就是因为这种情况。例如朱常洛做了太子后,恭妃本来应该母凭子贵,虽然不能像宣宗孙贵妃一样当上了皇后,但至少也应该进封为贵妃。但神宗好像是忘了这件事一样,对恭妃和朱常洛很冷淡。相反,对于郑贵妃母子,神宗是百般疼爱、万分迁就。如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之后,神宗在洛阳为他建造的王府用银二十八万两,十倍于常制。亲王受封后,应该马上到封地,而且不能进京。郑贵妃受不了母子分离的苦,坚持不让福王去洛阳就藩。神宗对此也十分迁就,对朝廷的大臣们说:“等拨给福王的庄田四万顷凑足,再让福王就藩。”以前亲王就藩,除岁禄外,量给草场牧地,或者是废壤河滩,最多也不过数千顷。神宗为宠爱福王,一开口就要四万顷良田,这不知要筹措到何年何月?群臣哗然。后来神宗又借口让福王留下来给李太后祝七十大寿,等祝完寿明年再走。李太后对神宗过分宠爱郑贵妃母子也很不满,对郑贵妃说:“连福王都可以留下来为我祝寿,我那封在卫辉的儿子潞王能进京吗?”郑贵妃听了,才不敢再留福王。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正式离开京城到洛阳,这场沸沸扬扬闹了几十年的国本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明花梨木嵌螺钿花鸟盒可是事情并没完结。万历四十三年,发生了著名的“梃击案”。当时朝廷人心惶惶,谣言四起,都说郑贵妃想谋立福王。郑贵妃向神宗哭诉,神宗说:“外面的谣言很难根除,要去求太子。”在贵妃的恳求下,太子朱常洛和神宗一起召见群臣。两人在群臣面前表现得父慈子爱,十分和睦。神宗板着脸对群臣说:“太子仁孝,朕一向十分疼爱,况且福王现在远在千里之外,我怎么可能更立福王呢?你们不会轻信外边的传言。”朱常洛也学着父亲的腔调说:“我们父子是何等亲爱,而你们如此议论纷纷,是自己想做一个不忠的臣子,而让我做一个不孝的儿子吗?”至此,国本的纷争才真正落下帷幕。而郑贵妃从此隐居宫中,直到崇祯三年过世,而在崇祯十四年,闯王的大军攻下洛阳,她那养得肥肥胖胖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享福也终于到了尽头,被做成肉糜,被恨他入骨的百姓哄抢而尽。

光宗李选侍

在众多直臣的力争下,朱常洛好不容易才坐好了皇太子之位。在万历四十八年,神宗过世,李选侍像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

光宗朱常洛有众多妃嫔,他有三个皇后,她们都比较早逝,都是后来追封的。第一个就是郭氏。在万历二十九年,光宗被封为皇太子,郭氏也被册为皇太子妃。郭氏在万历四十一年就过世了,后来被熹宗追封为孝元皇后。另外两个皇后孝和王太后和孝纯刘太后,都是母以子贵,分别是熹宗朱由校和思宗朱由检的生母,在儿子即位后,她们先后被追封为皇后。她们也都是在万历年间就过世了,虽然都没有活到自己的丈夫光宗登上皇位的时候,但都有资格附葬在光宗的陵寝,是光宗身边地位比较高的嫔妃。

为什么光宗没有亲自册封皇后,而都是他的儿子后来所追封?原因很简单,光宗在位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光宗能登上皇位实在是非常不容易,靠着众多正直大臣的保驾护航,也是靠自己每天小心谨慎,没有被郑贵妃母子抓住什么把柄,这样他才保住了自己的储位。例如思宗朱由检的生母孝纯刘太后,一次被光宗责骂,刘太后一时想不开,寻了死路。光宗对此十分后悔,怕自己因此事被攻击而储位不保,就严令自己宫中任何人不得声张此事,悄悄把刘太后埋葬在西山。而现在神宗死了,自己也当了皇帝,再不用担心什么暗枪暗箭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连他以前的对头郑贵妃,也进献了四个美女来讨好自己。被压抑久了的光宗,暴得大位,生活也开始放纵起来。夜夜笙歌,沉溺女色,没过多久便得了病死去。

明黄花梨面盆架从即位到死掉,光宗在位仅仅二十九天。光宗不仅没来得及册封皇后,就是妃嫔也都没有册封。他即位后,最宠爱两个姓李的选侍,被称为东李、西李。其中东李优容退让,很识大体,而西李则一心做着皇后梦、太后梦。

李选侍很受光宗的宠爱和信任,朱由校和朱由检生母早逝,都曾由李选侍抚育。一次,光宗宣召阁部九卿重臣来商量册立皇太子的事。光宗对着大臣们说:“先侍数产不育,可惜只有一个女儿。”说完,叫皇长子朱由校出来与大臣相见,意为这是储君人选。接着光宗又说:“皇五子也没有母亲,也是选侍抚育。”光宗说这些话,是要让大臣们知道李选侍的特殊地位。但是李选侍原本不是皇太子妃,又没有生下皇子,虽然皇太子妃和皇子们的生母都已经过世,依例她还是没有资格做皇后。

光宗即位没几天便染病,之后缠绵病榻,一蹶不起。一次,他吩咐太监传谕礼部:“选侍李氏,侍朕勤劳,皇长子生母薨逝后,奉先帝旨,委托抚育,视如亲子,厥功懋焉,其封为皇贵妃。”虽然皇贵妃仅仅次于皇后,但一心想做皇后的李选侍当然不会满足,悄悄在皇帝耳边说道:“皇后!”但光宗假装没有听到。

光宗想早点把李选侍的名分定下,省得她一直在自己身边吵着要封皇后。不久,光宗宣召大臣到乾清宫,晓谕大臣要速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但大臣们认为,原来的皇太子妃郭氏和皇长子生母王氏追封为皇后的事还没有办好,虽然李选侍有抚育皇储的大功,但册封皇贵妃这件事应该往后拖一拖。光宗认为说得有理,就默许了。

不久光宗病重,在病榻前招见阁部大臣,口谕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躲在门幔后的李选侍十分不满,走出门幔,把陪同光宗召见大臣的朱由校拉进去,耳提面命叮嘱了一翻。然后,让朱由校出来对光宗说:“要封皇后!”被接见的大臣相顾愕然,而光宗也为之色变。可惜李选侍时运不济,不但没有做成皇后,连皇贵妃也没做成,因为光宗马上就死了。

光宗过世,李选侍仍然呆在乾清宫,手里还牢牢控制着皇长子朱由校,不让他和大臣们见面。李选侍以为只要自己能以母亲的身份留在乾清宫“照顾”未来的皇帝——朱由校,那朱由校登基后,自己也就顺理成章成了皇太后,甚至可以垂帘听政。但是皇帝驾崩,皇位空虚,而李选侍挟皇长子自重,这种做法引起了正直大臣杨涟、左光斗等人的担忧,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让朱由校摆脱李选侍的控制。他们先将皇长子安排在慈庆宫居住,又强行将李选侍逐出乾清宫,使她的皇后、皇太后梦彻底破灭。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时,几个小太监趁机偷盗内府的秘藏,走到乾清门时,藏在怀中的金宝掉落到地上,而被发现。熹宗朱由校大怒,下令进行彻查,供词牵连到李选侍的父亲。当时便有流言说李选侍被逼得上吊,而她的女儿皇八妹也投井自杀。当时人不知真假,认为熹宗对李选侍太过于刻薄,因为李选侍毕竟是先帝的遗爱,既然李选侍已经搬出乾清宫,她就应该优待,而不能对她这么逼迫。朱由校马上出面澄清真相说,太监偷盗一案不会株连到其他人,意为不会牵连到李选侍,并且解释了移宫的始末。不仅如此,朱由校还讲李选侍曾殴打自己的母亲致死,抚育自己时更是时常对自己凌辱虐待。虽然如此,为了尊重先帝的遗意,自己仍然会厚养李选侍和皇八妹。至此,移宫案的争论才慢慢平息下来。

虽然李选侍最终没有当成皇后、皇太后,但还是得到了善终。到了魏忠贤等阉党当政的时候,他们对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大臣的所作所为大加诋毁,而对李选侍的评价也跟以前大不一样。在天启四年,她还被册封为康妃。

思宗周皇后

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明朝灭亡前夕曾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姑且不谈论朱由检是否应对明朝的灭亡应该负怎么样的责任,但崇祯皇帝的话自有其可哀可叹之处。古人已有“明实亡于神宗”一说,而朱由检本人至少在明代皇帝中,可以说是少有的勤勉。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崇祯皇帝确实不应该算是亡国之君,而她的皇后周氏,则更是一个少有的好皇后。

周皇后像周皇后,祖籍在苏州,后来又迁到大兴。周氏成为朱由检的妻子还带有一段波折。当时,朱由检还是信王,熹宗张皇后为信王选王妃,见周氏虽然美貌文静,但身体却太单薄,恐怕以后难以担当重任。幸亏神宗刘昭妃说:“今虽弱,后必长大。”这样,周氏才被册立为信王妃。熹宗死后,因为没有儿子,便由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就是思宗崇祯皇帝,而周王妃随之也被册封为皇后。

虽然周氏是皇后,但崇祯皇帝心中的最爱却是貌美无双、多才多艺的田贵妃,田贵妃恃宠而骄,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周皇后当然不高兴,有时也会因此而耍点小性子。某年除夕,按例妃嫔要到皇后宫中朝贺。田贵妃来朝贺时,周皇后有意拖延不及时召见,使田贵妃站在门外苦冻了许久。待田贵妃入内参拜毕,周皇后也不说话,使田贵妃非常尴尬。而袁贵妃来朝贺时,周皇后对她则是十分亲热,说了好一会儿的贴心话,袁贵妃才离开。事后田贵妃向崇祯哭诉此事。崇祯虽然宠爱田贵妃,但对周皇后一向敬重,便一笑付之,不再提及。

皇帝注定是三宫六院,妃嫔成群。对于皇帝的其他妃嫔,周皇后一向很优容,以姐妹相待,如周皇后对待袁贵妃。即使对田贵妃的恃宠而骄,周皇后也不会一直怨恨在心。一次因为田贵妃太过于胡闹,崇祯皇帝很生气,把她放逐到启祥宫,一连几个月不召幸她。有一天,周皇后陪着崇祯皇帝在永和门赏花,周皇后乘机提出是不是可以请田贵妃一起来共赏?崇祯还没有完全消气,没有作声。周皇后见崇祯没有开口反对,就将田贵妃用宫车接来。由此可见周皇后的贤慧知礼。

关于周皇后,还有一件小故事。周皇后祖籍苏州,田贵妃来自扬州,两人平时都是穿着江南服饰,崇祯皇帝对她们都非常宠爱,“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江南服饰在皇宫内蔚然成风,被称为苏样。

虽然家事和睦,可国事却日益不可为。熹宗死后,崇祯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明代洗眼壶在万历四十六年时,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细说与明朝的不共戴天之仇,正式起兵反明。萨尔浒之战,明朝出动九万大军,再加上应召而来的一万多朝鲜兵,分四路进军,却大败于萨尔浒,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是明朝与后金力量互为消长的一役,从此明军再也没有力量进行反攻,只能消极防守。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相继陷落。到崇祯继位,山海关已成为明金战场的最前线,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锦州两座孤城。虽然崇祯即位后,马上起用袁崇焕督师蓟辽,但不久崇祯又听信谣言,中了敌人的离间计,误杀大将袁崇焕而自毁长城。此后,北方的局面愈发不可收拾。皇太极步步进逼,时不时率领铁骑,绕开山海关,拆毁长城,逾墙而入,骚扰京畿地区。崇祯因此被搞得焦头烂额。

外患渐深,内患更是难缠。旱、蝗、水、霜、地震、瘟疫各种灾害不断,尤其是旱灾,崇祯年间持续数年的大旱灾严重损伤了这个迟暮帝国的元气。天灾不断,再加上不断增派的饷银,百姓已经无法生活下去,先是相聚为盗,然后又聚事起义。陕西最早爆发大起义,虽然起义军初期战斗力比较低,根本无法和明朝的正规军抗衡,但他们打不过便跑,四处流窜,明朝又围堵不利,起义军慢慢流窜进河南、山西、湖北、四川等省,从此以后局势已经无法挽回。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大军在中原纵横捭阖、左突右击,崇祯毫无办法。

每天为国事忧劳,而国事却丝毫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