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官场布衣 >

第737章

官场布衣-第737章

小说: 官场布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永年说完后,长叹了一口气,又说道:“唉!村干部难做啊,我们也想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可是总也得照顾一下实际情况啊。”
“考虑实际情况,上面交给的任务就不完成了?那样国家的政令还怎么执行下来?”宗伟阳冷声说道。
宗伟阳严厉的话语让鲍永年有些措手不及,顿了一下,才沉声的说道:“上面安排的其他任务,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完成,但是现在就在街道两旁修建花坛,栽花种树,粉刷墙壁,我们真做不到。总不能让老百姓的花生都堆在家里发霉吧?那样连明年的种子都没有保障了。”
鲍永年的话音虽然很低,却很坚决,一时间宗伟阳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了,只是在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
鲍永年说话的时候,赵长枪一直在偷眼打量着他,只见鲍永年五十上下年纪,面容黝黑,一脸皱褶,眼神中满是沧桑,一看就是常年在地里操劳的真正农民。
当下,村干部还能亲自每天土里刨食的可真不多了。在很多村,村干部就是一方土霸王,真正的土豪,即便村子再穷,也穷不了他们。至于为什么,大家都懂得。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误诊?
“鲍永年同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是国家的号召,难道你就不想将鲍家庄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赵长枪见宗伟阳不说话了,于是说道。
“想,我当然想,说实话,我做梦都想将鲍家庄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我想的是如何把鲍庄村建设成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鲍永年毫不犹豫的说道。
“哦?那么依你的理解,什么样的农村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赵长枪饶有兴趣的问道。他能判断出,鲍永年是那种做事非常踏实的村干部,所以想听听他的看法。
“既然赵县长这样问,我就斗胆说说我的想法。我认为,要想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让大家熟悉政治生活,让村民关心政治,关心我们的国家建设。其次,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还有,一定要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无论怎么说,在我的理解中,如果只是栽栽花,种种树,粉刷一下沿街房,让农村表面上看上去好看一点,那不是真正的新农村。”
说这些话的时候,鲍永年脸上已经没有了惶恐之色,取而代之的是面对现实的无奈。
“嗯,思路不错,不过得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行,鲍家庄现在又为村民做了什么呢?”赵长枪情不自禁的为鲍永年鼓掌,然后又问道。
“鲍家庄正在引进一个千亩蔬菜大棚计划,主要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大棚。如果这个计划一旦成功了,我有信心在三年之内,让村民的年收入翻三番,人均年收入达到两万元!另外,村里已经建设成文化广场一个,村民在农闲之余可以进行各种文娱活动。还有,我们在村部开辟了一个农民夜校班,每个月都会聘请榆林市农业科技站的技术员来给大家讲授大棚蔬菜的知识,还有”
鲍永年侃侃而谈,赵长枪听得不断点头,心中不禁有些感慨,像鲍永年这样,带领着村里的老百姓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才是真正的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像宗伟阳那样只是在村里主街道两旁栽花种树,粉刷墙壁,算什么新农村建设?套用老百姓的话,那就是面子工程!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为了给某些领导捞政绩才搞的政绩工程!
赵长枪和鲍永年谈话的时候,宗伟阳没插话,只是静静的听着,然而他的心中却不断思考着,难道自己打算花费巨额资金改善农村的环境真的错了?
一行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五保户李奶奶的院子面前。
这是一个总面积不到一百平米的农家小院,土胚的院墙,墙皮早已经脱落殆尽,露出里面黄褐色的土胚,土胚上一道道浅浅的沟壑,那是夏天的雨水从墙头顶上流下冲涮出来的。
墙头顶上长满着半青不黄的狗尾草,大大小小的穗子在秋风中不断摇曳,好像在诉说着这个院落的衰败。
即便这样残破的土院墙也是不完整的。东边的院墙已经坍塌了一块,成了一个土堆,土堆上插着用玉米杆编织成的篱笆,将两边没倒下的院墙连接起来。
如果不是一个形似弹弓叉的大树杈顶住了南院墙,估计南院墙也早已经坍塌了。
院墙的墙根下晒着一排排还没有摘的花生,半干的花生果正等待着主人将它们从秧子上摘下来,然后晒干入仓(许多城市长大的读者可能对花生的收获过程不太了解,我在这里稍作解释。为避免凑字数嫌疑,本章会略长。望各位读者见谅。花生成熟后,要先从地里拔出来,然后将花生果从秧子上摘下来,晒干,然后再入库。如果天气好,晒干的过程大概需要三到四天。期间最怕的就是下雨,特别是连阴天,如果遇到那种天气,花生秧子会腐烂,而花生果则会发霉变质。即便是轻微的发霉,不影响出售,但是做种是不行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许多农民将花生从地里拔出来后,便直接将带着秧子的花生运回家中,在自己家的院子里,院门外的路上晾晒,方便摘花生,也方便晾晒,遇到突然下雨,也好快速的将晾晒的花生集中起来,盖上塑料布)。
院墙不高,只有一米七八左右,赵长枪不用踮起脚跟,就能越过墙头,看到院子里面晾晒的花生。
院门是荆条编成的,用铁丝拴在手腕粗的木棍做成的门框上。院子里有两只老母鸡,正在咕咕叫着啄秧子上的花生果。
院子里面的正南方是三间土胚房,一个门两个窗,门窗上的油漆早已经剥落殆尽,裸露的木头变成了灰黑色。
房屋顶上盖的是麦秸秆,多年的风吹雨淋之后,已经变成黑色,偶尔夹杂几撮新麦秸秆,也不知是哪个好心人为李奶奶补上去的。
宗伟阳看着眼前破败的院落,不禁有些发呆,虽然他小时候家中也非常的贫困,但是他住的好歹是筒子楼,虽然狭小,但是至少不用担心随时有可能倒塌。可是眼前的房子是怎样的令人担心啊!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就将整个院落化成一堆废墟!宗伟阳恍如有种走进六十年代农村的感觉。
他忽然感到,自己那种所谓的建设新农村实在有些可笑。
赵长枪脸上也有些严肃,心中不禁暗骂:“奶奶的,栽花种树,粉刷墙壁,栽个屁,种个吊来!有那些钱,为什么不替了李奶奶修一所新房子?”
鲍永年一边推开荆棘编成的院门,一边有些心痛的说道:“李奶奶今年八十三岁了,原来有两个儿子,但是都在越战中牺牲在了战场上。李奶奶原来的身子骨挺硬朗,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然能下地干活。但是前天忽然肚子疼,去县人民医院一查,竟然是胃肿瘤!他这种病情本来应该住院治疗,可是县医院实在挤不出床位,就连走廊都安不下,没办法,只能回家打点滴保守治疗。现在每天都肚子疼的死去活来。她的花生还是村两委的干部们帮她收回来的。唉,可怜老人这一辈子了。”
鲍永年说着话,走进院子,将院子里的花生用脚向两边推了一下,在院子里开辟出一条能下脚的小路,然后冲房门喊道:“李奶奶,李奶奶,县委书记和县长来看你了。”
房间里没有回音。
“嗯?怎么回事?”鲍永年嘀咕一声,脸上露出一丝紧张之色,加快脚步走到房门前,推门进了屋子。
赵长枪跟在鲍永年的后面没说话,脸色却变得越来越阴沉,紧跟着鲍永年也进了屋子。
虽然外面阳光很充足,但是屋子里却黑乎乎的,但是赵长枪仍然一眼就看到一个头发稀疏而花白的老人正躺在床脚下的地上一动不动。
“李奶奶!李奶奶!”鲍永年一边疾呼着,一边跑到李奶奶身前,将她揽到了自己的怀中,接着将手放到了李奶奶的鼻子下面。他想探一下李奶奶的鼻息。
“她还活着!快,快叫救护车!”鲍永年急促的说道。
宗伟阳也有些发慌,连忙摸出手机开始拨打医院的急救电话。而赵长枪则将手搭在了李奶奶的脉门上。
“赵县长懂中医?”
鲍永年看到年轻的赵县长竟然给李奶奶号脉,于是有些不相信的问道。他很难想象一个年轻的县长会懂中医。不光是他,就连宗伟阳看到赵长枪的举动都很惊讶,他从来不知道赵长枪还会中医。
“马马虎虎知道一点。”赵长枪一边认真的号脉,一边淡淡的说道。
赵长枪的脸上很快露出一丝狐疑之色,片刻之后,问鲍永年:“你说县医院的诊断,李奶奶是得了胃肿瘤?”
“对啊!我亲自和李奶奶去的县医院,医生说李奶奶的x光片显示,胃部有明显肿块,很可能是肿瘤。”鲍永年连忙说道。
赵长枪没有再说话,而是狠狠的瞪了一眼宗伟阳。
宗伟阳发觉到了赵长枪有些严厉的目光,他能猜到赵长枪在想什么。如果县医院的病房够用的话,李奶奶现在应该躺在医院里,而不是昏迷在家中!赵长枪在用眼神告诉自己,扩建县医院,比搞什么花花草草更重要!
宗伟阳心中有愧,但是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期盼着医院的救护车赶紧过来,同时看着赵长枪给李奶奶号脉。
只见赵长枪很快结束了号脉,然后快速的解开了李奶奶胸前的纽扣子,露出干瘪的胸膛,取出随身携带的金针,在李奶奶的胸口刺了几下,接着用手使劲掐了几下她的人中穴。
鲍永年和宗伟阳惊喜的看到,赵长枪几下子下去,李奶奶竟然睁开了眼睛,悠悠醒转了!
鲍永年情不自禁的冲赵长枪竖了一下大拇指,说道:“赵县长,你真行!竟然把李奶奶救活了!”
赵长枪只是冲鲍永年笑了一下,将金针收了起来,然后和蔼的对李奶奶说道:“李奶奶,我是平川县长赵长枪。你之前是不是吃过什么难以消化的东西?”
大概年岁大了,一切都看开了的缘故,李奶奶听说面前的年轻人竟然是县长之后,并没有过分的吃惊,只是回忆了一下说道:“难以消化的东西?好像没有啊?这些天都是村委的干部们在轮流照顾我,按时给我送饭,都是大米馒头之类的东西,并没有难以消化的东西啊。”
“这就不对了,你的脉搏虽然弱一些,但是非常平稳。并且患肿瘤的人都面色灰暗,而您的面色却是因为疼痛而变成了苍白色,根本不像一个肿瘤患者的样子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赵长枪疑惑的说道。
就在此时,李奶奶忽然说道:“对了,我想起来了,几天前我吃了许多的软枣子,听说那东西就不容易消化。”
“嗯,这就对了。李奶奶,你放心,你的病很可能是误诊,根本不是肿瘤。我估计是由于吃了不容易消化的软枣子,在胃部凝成一团,贴在了胃粘膜上,所以,你才会感到无比的疼痛。”赵长枪边想着李奶奶的脉象,边说道。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没有户口的五保户
赵长枪和李奶奶口中所说的软枣子,并不是枣树上结的大红枣,而是另一种玩意,这东西的特性类似柿子,但是多核肉少,个头就像小孩子玩的玻璃弹珠一样大小。
这东西刚熟的时候不能吃,好像生柿子一样,涩的要命,必须放到太阳底下,晒的好像干瘪的大号羊粪球一样后,才能吃,很劲道,很甜,许多人都爱吃。
赵长枪说话的时候,鲍永年已经将李奶奶重新放在床上。由于赵长枪的针灸,李奶奶的痛苦减轻了许多,她半坐在床上说道:“呵呵,我今年已经活了八十三岁,是不是肿瘤已经不重要了。我倒想早点死去呢,省的连累相亲们。唉,我欠乡亲们,特别是永年和村委的其他干部们太多了。上次去医院的钱还是大家给凑的呢!”
赵长枪不禁一愣。李奶奶是五保户,两个儿子都死在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她应该享受全额医疗保险,以及相应的生活补助的,她怎么说去医院的钱是村民给凑的?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想到这里,赵长枪马上严肃的问道:“鲍永年同志,李奶奶难道没有医疗保险吗?县民政局每个月没有按时定额发给李奶奶生活费?”
鲍永年苦笑一声说道:“赵县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李奶奶现在根本连户口都没有,算是黑户,更别说医疗保险,生活费了。”
“啥?李奶奶没有户口?鲍永年,你不会是开玩笑吧?”赵长枪马上吃惊的反问道。
别说赵长枪,就连宗伟阳都感到很吃惊,他实在难以理解,一个年过八旬的五保户怎么会没有户口,如果她没有户口,她的五保户荣誉又是怎么来的?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鲍永年就知道两位县领导不相信自己的话,于是便接着说道:“宗书记,赵县长,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原来,当年李奶奶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竟然全部死在战场上之后,悲痛欲绝,几乎哭瞎了眼睛!
悲痛之余,她实在不敢想象这是真的,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