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重生之平生事-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艺华道:“后天你爸爸就要来接你了,但大伯却没办法跟你们走,所以宝贝儿千万记得等大伯回去,好不好?”
小姑娘疑惑地看着自家大伯,然后点点头,但她还是不明白:“大伯为什么不和我们一块儿走?”
陆艺华看到她点头就高兴了,抱起侄女儿就亲在了那张白嫩嫩的脸上,也不管侄女儿的推拒,用下巴狠劲儿往小姑娘脸上蹭:“大伯有事要做,但等我回去时,宝贝儿可不能再让人抱着走了,听到了吗?”
陆欣的腿到底还未治好,虽然不是没有希望,但最后那点儿希望里却需要陆欣每日里坚持运动,只是小孩子怕疼的厉害,两位家长又因为腿得关系对孩子疼爱的过分,小姑娘一委屈,那对儿父母就不忍心了。
陆艺华却能狠下心,陆欣来他这儿这一个多月里,她的运动量增加了不止一层,完全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做,将她在家里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性给改了个彻彻底底。
或许是这段日子养成了习惯,陆欣小姑娘对运动也不再如当初那么抵触,听到陆艺华这么说,很爽快就答应了下来,还说她要将陆艺华离开时候的走路历程画下来,等大伯回去可以看看她是没有偷懒的。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陆承安带着人来重庆与陆艺华辞别。
站在重庆城外,陆艺华朝从车窗里伸出头的陆欣挥了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我怎么没有见到菡姐?”刘晟走过来问道。
陆艺华道:“听二弟说,菡姐家的人不同意离开,说什么不愿意离开故土,二弟劝了不短时间,父亲也去他们家分析了利弊,但观念不一样吧。”
陆菡夫家条件不错,虽然无法与陆家相比,却是四川有名的书香之家,老老少少的思想都偏于传统,不愿意离开故土也是有的。更何况,陆菡的丈夫李淮如今在政府部门工作,他是李家前途最好的一个人,自然不愿意就此离开。
在他看来,四川这里是大后方,如今日军已经有些后力不济,根本是打不到这里来的。
陆艺华原本还想要去劝说一下,不过从陆承安口中听到这些话后,他就熄了劝说的念头。
现在去劝说不定就要落下埋怨,既然人家愿意留国发展,他自然不好挡了他们的财路。说到底,他与陆菡的关系并不算密切,尽到心意也就算了。
等到一队车辆消失在马路尽头,陆艺华收回视线,与刘晟在重庆城外转了一会儿,等到天色发暗他才坐车回去。刚回到公馆,陆艺华还未来得及喝口水歇一歇,新的任命就下来了,军事委员会一纸调令结束了陆艺华的清闲日子。
民国三十年十一月,陆军中将陆艺华充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昆明防守司令,下辖第七十一军、第六十六军及预备第二师,另原驻扎于昆明东部曲靖的第三十九师亦归入第十一集团军战斗序列,由陆艺华指挥。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哟哟同学,上一章的蒋先云确实是亡于北伐,是我记混了,已经改过来了。O(∩_∩)O
第二更完成,宝贝儿们晚安,明天有可能的话依旧两更。
58
58、劝说 。。。
接到要他充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长官的任命后,陆艺华并未急着去昆明,在例行公事一般去过黄山官邸辞行之余,他特地抽空去了西安一趟。
前段日子那些事闹得太厉害,以至于胡寿山离开重庆后,还有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再说,当时那位最高统帅对胡寿山的维护太过明显,对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处置又太过急切,他甚至没有等得及与身在重庆的军事大佬们商议,就擅自停了卫立煌的军职,并因此引出卫立煌辞不就任、回家种地的笑话。
所以,重庆这里对胡寿山的弹劾非常严重。
在参加过的几次宴会中,陆艺华甚至发现,连所谓的嫡系将领都开始表现出了胡寿山的不满。
M党中的派系问题向来严重,互相倾轧的现象很普遍,但像现在这样,联合一致共同对付一个人的事,虽然不能说没有过,但绝对稀有。
当年在黄埔时,陆艺华是同学中年纪最小的,那些人普遍比他大七八岁,虽然他占了个得意门生的名,却前期依旧有不少“老大哥”看他不顺眼,直到他真正站稳这些情况才逐渐消失。
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军人难免会看不起小孩子,依照陆艺华的性格,他也不会在意这些,但不在意却不代表他不感激,对于当初在那种情况下维护他的人,陆艺华一直记得。
当年他能够在特务眼皮底下全力帮助李之龙难逃,如今他就不会坐着看胡寿山在与革命相反的一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即便陆艺华心中明白,现在的胡寿山或许根本不会将他说的放在心上,但他听不听是一回事,自己要不要说却是另外一回事。
“寿山,当初程颂老离职回重庆,如今他担当副参谋长,又是军界的重要人员。他与何部长等人的弹劾,即便有校长保你,你肯定不会有事,但是你想过没有,一直窝在这里又有什么前途?现在全民抗战情绪高涨,你在这里把持几十万大军却不发一兵,外人会如何想你?”
胡寿山没有接话,只是沉着脸在书房里走来走去,他低头看着地面,两手不时握在一起搓着,仿佛很矛盾,约摸来回转了六七圈,他才停下来,忽然抬起头看着陆艺华,道:“校长对我有很重要的指示。”
陆艺华心里明白这些,却还是露出一个惊奇的表情,问道:“什么指示?”
胡寿山犹疑了,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向前走了几部,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才感慨道:“敬安,你如今做到陆军中将,在黄埔同学之间也是佼佼者,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朋友了。”
陆艺华不太明白他为什么会说这个,只有笑道:“当年与我关系不好的几乎没有,却都是保持着距离的,关系再好都那样,在田就不说了,你比我大了那么些岁,竟然能够与我说到一起,当时我不明白,现在想想也算是缘分。”
“在田啊。” 胡寿山恍惚了一下,他们两个当年联系并不多。
在田是字,他的全名叫做李之龙。当年与他们两个同期考入黄埔,并在之后发展得很好,毕业后进了海军,二十八岁就被授予了海军少将,第二年又晋升至海军中将,同时还是中山舰舰长,算是C党在革命军中军衔最高的将领。
只不过,十六年七月大革命失败,李之龙由武汉辗转潜到广州,以港商身份从事海军兵运工作。未几,李之龙身份暴露,被迫东渡日本。①
一年后,李之龙由日本经香港潜返广州,路上被M党特务发现。当时公干中的陆艺华正巧遇上他,就将其从特务的包围里救了出来,并送他前往广州。只不过这件事最后还是暴露了,陆艺华遭到严厉训斥,李之龙也于后来亡于黄花岗,年仅三十一岁。
胡寿山有些感慨:“当年那种情况,你还不管不顾的往前面去,校长单训斥你一顿算是轻的了。”
话题说到这里有些偏题,陆艺华也看出来胡寿山是不想谈方才那些事。但陆艺华来此就是为了那个目的,自然不能不问。想了想,他还是问道:“寿山,当年的事情咱们不提,现在我想知道你到底怎么想的,抗战是大势所趋,你就真的打算陈兵西北对战争旁观了?”
“我不在这里能在哪里?”对于陆艺华的话,胡寿山沉默了一下,随即反问。
“C党打不到这里,依靠你手里的兵力——”
“完全可以去抗战,对不对?”胡寿山打断陆艺华的话,看了陆艺华一会儿,他嗤笑一声,然后找了个地方坐着,“敬安,三十四集团军会发展到现在这样,你应该猜到原因了吧?”
“是为了C党。”
“那你凭什么认为我就能决定集团军的去处?” 胡寿山自嘲道,“我是能够指挥得动三十四集团军,不仅如此,我还能指挥所有一战区与八战区的绝大部分部队,但这又能怎么样?现在我能坐到这个位子,但如果我不听调令,后面自然也有人能够取代我。”
或许是已经说开了,胡寿山自在了许多,话语间也没了初时的犹豫,他接着道:“况且,除了这个,我也确实同意委员长的看法。你们都认为抗战迫在眉睫,但如果现在不遏制C党发展,战后恐怕就是一场灾难。”
陆艺华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已经明白他不可能扭转胡寿山的看法,今天他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胡寿山,不忍心看他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但也有希望他能够利用手中职权抗战的意思。这个国家是他的祖国,却已经蒙难多年,作为一个军人,和平是他最大的希望。
“敬安,我国有句古话说‘为谁辛苦为谁忙’,咱们和日本人打了一年多的仗,中央的部队牺牲是这样大,所有人都为这种牺牲愤慨,但是C党却在利用这个机会发展自身,扩充势力,加强他们的军事力量。”说到这里,胡寿山顿了顿,语重心长,“敬安,我知道你一直主张联共抗日,但是那得看情况,你的这种想法太过天真,两党向来不和,以后也不会和得起来,现在我们放过他们,以后就是他们不放过我们。”
胡寿山对陆艺华的性格还是了解的,当年瞿秋白的事情发生后,他就曾对他的秘书长预言,陆艺华定会遵从命令逮捕瞿秋白,但判决下来前,却一定会去找委员长求情,后来的事情果然与他猜测的相差无几,他当时的秘书长对此非常惊奇。
即便陆艺华态度如此,胡寿山却不会怀疑他与那边有联系。陆艺华参与的反共事件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曾经死在他手里的C党人士里,有的还是他们在黄埔的同学。除了曾经的李之龙,陆艺华执行命令时,还从未手软过。
所以,对于陆艺华,胡寿山从未怀疑过,他只是觉得他的性格有些拖沓,对时局认识不清。
陆艺华问道:“那按照你的意思要怎么办?”
“当然是积蓄力量,并且必须限制他们的发展!” 胡寿山语气不容置疑,说得斩钉截铁,“他们如今发展太快,已经不仅仅限于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安徽,苏北等地,都有他们的人,他们的政治渗入太厉害,我们政府官员多数不可信,若是以后解除军管,政府部门权利一旦变大,那将会是一场灾难!这样下去,我们将不是死在日本帝国主义,而是亡于C党!”
陆艺华瞬间感觉到深深的无力,这一时间,他甚至有些泄气地想,怨不得他那位校长会如此宠信寿山,这种宠信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那么多同学,将校长的思想与精神,乃至方略政策都贯彻得如此彻底的,还真是只有寿山一人。
不过,这一趟倒也不算是白来,陆艺华至少肯定了一点,以后的战场中,胡寿山手里那几十万大军是绝对不会开往战场了。他们估计就要在西北一直待着,然后等抗战一结束,便马上挥军东进,对C党军队进行打击。
至于,战后到底是C党部队会照这些人的预想一般被扫灭,还是他们被C党拖死,那就不得而知了。
从胡寿山的公馆出来,让他不必送了之后,陆艺华坐车离开。视线从倒车镜上扫过,东仓巷一号越来越模糊,继而在汽车拐了个弯后,消失不见。
收回乱七八槽的思绪,陆艺华叹了口气,如果没有意外,这估计就是他和胡寿山的最后一次见面了。
经过这几年,上辈子的许多记忆已经逐渐模糊。
有时候,陆艺华甚至会有一种那次死亡不过是做了个梦的错觉。他认认真真想了一下,前世他在刘晟劝说下投降之后,好像听到了一些关于胡寿山的消息。
那时候关中要地宜川被C党部队重兵包围,胡寿山命令整编第二十九军前去增援,却在瓦子街遇袭,整编第二十九军全军覆灭,胡寿山亲往南京请罪,被撤职留任。
侧头看着窗外飞奔而过的场景,陆艺华兴致不太高,车厢中安静的厉害。
为了在路上能单独相处,上车的时候,司机被陆艺华赶去了旁的车上,这辆车里只有他和开车的刘晟。开着车,刘晟腾出一只手握住陆艺华的手:“不管胡司令如何,你至少劝过了。”
陆艺华叹了口气:“我只是觉得,当初我们的思想虽然不同,目标却大概一致。那时候,估计谁都没有想到,只不过短短十几年,却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刘晟没有去过黄埔,这方面的事他确实无法劝,只有转移了话题,问道:“现在党内派系争夺严重,胡司令难道就没有想过,如果他不去抗战,没有战功,再加上委员长对他的宠信早让人眼红了,往后一定会被其他派别排挤,那他要怎么发展?
除了胡系之外,如今M党内的黄埔将领中还有三个派别,分别是,汤恩伯系,陈诚土木系和杜聿明第五军系。这些派别现在虽然还有所收敛,互相之间的争斗却也已经非常厉害了。
“对委员长来说,他能够在抗战中看好手里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