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征服者 作者:夜九星 >

第47章

三国征服者 作者:夜九星-第47章

小说: 三国征服者 作者:夜九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民还有事报于天子!”张扬见缝插针赶紧说道,他觉得此时刘宏高兴正是自己锦上添花的时候。
“哦,不知还有何事?”明知张扬是要给自己送钱来了,刘宏仍然端着架子,装作不知。
“小民经营醉仙楼颇获资财,今闻吾皇为河北大旱之流民安置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特斗胆向吾皇进献黄金万两,略尽臣子之力!”张扬恭谦地说道,其实心里都要把刘宏和张让给骂死了!“我问候你们姥姥!老子挣点钱容易嘛!一下子让老子掏出了三分之一,这要是招兵买马,能整出上万人的部队了!”
“什么,万金?”朝中众人初闻张扬报出来的数字,都是吓了一跳!像司徒崔烈、太尉马日禅的官儿都是自己花钱买来地,要是用一万两黄金买官,可以把三公九卿都买一个遍了!
“好!好!好!”刘宏听说张扬一下子给自己送了这么大的一份礼,也是乐得合不拢嘴。“众位爱卿,中郎将张兴邦如此忠君体国,朕当重赏以示天下!却不知如何赏赐?”
“臣以为,当封为中黄门,为食监助手!”又是那个太傅袁槐抢先一步,大声说道,他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惹上他了。
“臣以为不可,臣闻张兴邦乃文武双全之才,年纪轻轻便可跃马提枪协助乡里清剿山匪马贼,国之良材,置之后堂岂不可惜!”收了张扬大把好处,边带想拉拢张扬的何进终于站出来说了句人话。
“哦,张将军竟有此等天资,那依何爱卿之言,当作何封赏?”拿了人家手软的刘宏转头问何进。
“张将军讨虏有功,已经新升认胡骑中郎将,官职也已经不错了,以后还可以继续升,臣以为不如再封一个勋爵吧,勇武候,不知陛下觉得如何!”何进开口说道,他还不容易将张扬拉到了自己掌管下的西苑新军,他可不想张扬再调到其他地方去,单为了让张扬不觉得憋屈,因此提出封爵的建议。
“好!准奏!昔日先祖武帝因霍骠骑年少大破匈奴而封侯,今朕当效仿之,为大汉疆土而封张扬!”汉灵帝刘宏终于拍板了。
皇帝都这么说了,众位大臣也不好反对什么。毕竟,要是惹急了张扬,难保自己屁股下面的位置过几天被张扬花钱买去了呢!众位大臣算是也看出来了,堂中少年可不是什么软柿子,实打实地是个胆色过人,胸有城府的小霸王。
“今日朝会到此结束,众爱卿且随朕一同前往北宫,共饮美酒佳酿!”已经看到一群小太监搬着大坛小坛美酒进来的刘宏赶紧结束了朝会;拔脚往后面走去。
一干文武大臣把张扬仍在朝堂下,何进过来祝贺一声也随刘宏走了,张让走时还过来跟他说了几句话,让他安心在长安城里呆几天,等勇武候印绶、披挂等东西制作好之后,马上派人送过去。
无可奈何地张扬站起身,望着空荡荡地朝堂,心中一阵莫名地悲哀。这就是所谓的朝堂!我怎么有种当真是卸磨杀驴的感觉,不知道是高高在上的那一人在玩弄满朝之人,还是满朝的人都在愚弄高高在上的人。
张扬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来,里面有句经典台词“咱上头有人!”,这一次上朝堂还真是证明了那一句话: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无人狗都嫌!
别人花一辈子时间都不一定能爬上中郎将的官职,更别提封侯了,可张扬花钱买通张让、何进等人,再给皇帝送上一笔礼,就这么成了勇武侯!这是乱世东汉的悲哀,又是未来在“勇武候”张扬呵护下的平民百姓之福!
十七岁的张扬被封为勇武侯,虽然没有封地,手下也没有兵,朝廷连俸禄都不给发,但架不住荣誉高啊!
如果爵位往下数,王侯伯子男,他可是第二位!可以说,那就是一步登天啊。关键汉灵帝在朝堂之上还当着众人说了一句:“昔日先祖武帝不因霍骠骑年少而封侯,今朕当效仿之,为大汉疆土而封张扬!”这个评价实在是太拉风了,张扬目前寸功未立,居然能跟霍去病相提并论。一句话,这不扯嘛!
受了朝廷封赏的张扬装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急吼吼地回到自己所住的院落,马上派人去把郭嘉,典韦,李思成和宋子毅喊了过来。他有一种被人当成猎物而盯上了的感觉,因为上一世的磨练,张扬在对危险的预知方面,有着远高于一般人的敏感性。
“今日我在朝堂之上,屡屡被太傅袁槐算计,其余众人也明显是冷眼旁观,只有两个对自己打主意的何进与张让帮着说话,就是前些日子送了重礼去的司徒崔烈,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们在洛阳需要小心了!”张扬很严肃地对着众人说道。
“我们崛起的速度太快,仙自醉楼日进斗金,很多人自然会眼红,特别是一些大家族的酒楼的客源几乎被仙自醉吸引了过来,他们怎么不恼恨和嫉妒我们。”宋子毅也是不无担忧地说道。
“子毅兄,我现在托付给你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还望你不辞劳苦!”张扬点点头,对宋子毅说道。
“兴邦客气了!宋某定当竭尽全力而为。”宋子毅一脸郑重地承诺。
“请子毅兄四处联络,将仙自醉楼所得收入尽数购置成粮食,我将定期派人手将粮食运回常山。”
“这倒是我拿手的事情,兴邦可以放心,一定不让你失望!”宋子毅听说让自己收粮食,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很爽快地答应了。
“我为宋子毅兄在杨家庄内留了一处庄院和百亩良田,有空你可以带着家人过去小住时日。”张扬扔出了收买人心的重磅炸弹。
宋子毅闻言不禁色变,“兴邦这份礼实在太重了,宋某受之有愧啊!”
“宋子毅兄严重了!当日张扬承蒙子毅兄一路照拂,还赠予财物,此份恩情,张扬不敢忘!”张扬一脸感动说道。
安排完宋子毅的事情,张扬也没做什么暗示,宋子毅就很知趣地告辞了,有的时候,知道的秘密越多,反而越危险。
“奉孝,可有什么对策?”张扬见宋子毅已经离开,对一旁的郭嘉问道。
“主公,我举得从明日开始我们应该携着重礼行走于‘十常侍’府邸之中,既然朝中大臣有人要算计咱们,那只好从宦官口中打探消息了。这些阉人只要拿钱供着,反倒比朝中大臣可靠!”一旁的郭嘉对张扬建议道。
“奉孝和我想的一样,此事就劳烦奉孝费心了。”张扬点点头道,想了想道:“另外,我觉得还需多带几名庄中的好手,注意不要让人掌握行动规律。”
张扬作为特种兵,当然学习过侦查方面的知识,因此仔细地向郭嘉交待了一些细节。
这时下人来报,大太监张让派了一个小太监前来寻他,说是有要事告知,张扬赶紧将人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随手给了小太监一块银锭。
“不知公公前来有何事赐教?”张扬十分客气地招呼道。
赶来传话的小太监,名字叫小饶子,平时不过是张让手下端茶倒水的小厮,那受过这种礼遇,激动地差点说不出话来。
“启禀勇武侯,张公公让我告您一声,朝中有人欲对您不利。”小饶子鬼鬼祟祟地说道。
“哦,不知是何人欲对张某不利?还请公公明示!”张扬随手又送出去一块银锭。
小饶子习惯性地左右看了一圈之后,才悄悄地说“本来张公公只是让我告您一声,太傅袁隗很危险!今日朝会散去之后,皇上请众位大人去北宫饮酒,张将军献上的美酒果然厉害,不少大臣都是当场醉倒。当时我恰好在殿角的门后当值,袁太傅没有瞧见,他对一旁的朱儁悄悄说,让袁术找人在洛阳暗杀你……”

、第六十七章 入胡骑营

张扬送走了太监小饶子,返回大厅,他刚才已经通过小饶子了解到袁术现在是洛阳的步兵郎官,负责外城南城一带的治安,换句话说,南城一带就数袁术一人说了算,袁术在南城就是老大,他想整谁就整谁。
张扬一想到自己以后走在洛阳城里,随时有人捅自己一刀,张扬就有点忧愁,如果是光明正大挑战,张扬倒不怕,而小人才是最难防的。
而朝廷里那只会坑钱的皇帝和一群斗心勾角的公卿肯定不会管自己的闲事,比如今天的他们的表现,把自己一个人仍在朝堂之上,简直就是卸磨杀驴啊!但这也正合张扬的打算,因为有这群人庸人的存在,张扬觉得以后自己做事情就更方便了。
郭嘉看了一眼一脸愁容的张扬,想了想,劝道:“主公,这次无故遭人计算,依我看,咱们刚到京都,虽然早通过扬程打探了洛阳的关系网,但终究是人生地不熟,根基未稳,许多事情还未深入了解,能避则避为好。”
张扬一听,苦笑道:“我何尝不知,可如今身不由已,便是想躲也没处躲啊。”
“倒有一个好去处。“
郭嘉看了张扬一眼,笑了笑说道:“军营!”
张扬一愣,问道:“什么?”
一旁的李思成醒悟过来,一拍大腿道:“妙!咱们去军营,虎贲营在城外,而且军中可不是随便就可以进出的。”
张扬听了也反应过来,不禁大喜,是啊!差点忘记了,自己可是胡骑中郎将啊!完全可以去军营,一方面自己可以和胡骑营的士兵搞好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暂时躲避袁槐等人的暗算,因此道:“好,就按奉孝的,我们去军营。”
第二天上午,张扬早早地跑到大将军府找到何进,表示想早日进军营视事,顺便又推荐典韦担任自己本部的司马,郭嘉任参军。
北军五营中,只有胡骑营可以有胡汉两名司马,理所当然,这个汉人司马的位置张扬是势在必得。何进自从进宫那日见张扬应对自如,而又见到自己的对手对张扬关爱有加,笼络张扬之心更盛,这点小事自然满口应承。
张扬告别何进出来,正要离开大将军府,忽见王匡打外面进来,便笑道:“公节兄好久不见?”
王匡见张扬急冲冲的样子,笑问道:“兴邦兄这是赶往何处去?什么时候与为兄喝一杯?”
张扬听了哈哈一笑,道:“我今日便要去接手胡骑营,估计得有些日子不在城里,还要请公节兄多等上几天了。”
王匡听了微微一愣,随即爽快地答道:“那好,便等你回来再大喝一场。”顿了顿,又提醒道:“不过,虎贲营那帮乌桓蛮子可不好惹,只因他们历代都对皇上忠心耿耿,又多有战功,朝里上至皇上下至大臣将军都对他们甚是忍让,便有什么不是,只要不太过份多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因此一向不把朝廷任命的上官放在眼里,兴邦初来乍到,更须小心。”
张扬对王匡的特意提醒颇有些感动,不过他知道王匡生性豪爽,因此也不言谢,点了点头道:“兴邦受教了。”正要告辞离去,忽想起一事来,问道:“兴邦还有一个疑问,最近幽冀二州乌桓人跟着张纯反叛,为何京里上下对这里的乌桓人竟丝毫不加提防呢?”
王匡闻言诧道:“兴邦兄竟不知这些都是世代从军的军户吗?”见张扬似是真不知道,王匡想了想道:“这样吧,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便上前街茶馆里坐坐,顺便让我给兴邦兄细细分说。”
张扬见王匡如此热心,未免有些不太好意思,道:“算了,下次吧,怎么好耽搁公节兄的公事。”
王匡哈哈一笑,道:“无妨,今天府里也没什么要事,我也正好偷个闲。”说完,引着张扬就往前街行去。
刚转过街角,忽见前面人头攒动,两人正有点纳闷,就听旁边一人问他的朋友道:“哎我说,这是在看什么呢?”
“你还不知道?‘骢马御史’又接状子了。”
发问那人喜道:“那递状之人这下可撞上大运了。”言词中颇有羡意。
张扬听的一头雾水,仗着身高优势往前望去,只见前面不远处,一行人正缓缓转向一条横街,为首之人约有四十来岁,一身文官装束,面容严肃,骑在一匹青骢马上,后面跟着几个随从,更有一个贫民模样的,瞧来便是那个递状子的,看他脸上一副掩饰不住的喜色,倒似已打赢了官司似的。
待这一行人走远,众人方作四散,张扬也跟着王匡进了街边的茶馆。
找个雅座坐下,等茶博士上茶已毕,不等张扬发问,王匡就给他介绍道:“刚才那人姓桓名典,乃前太傅桓焉之孙,官拜御史中丞,出了名的死硬脾气,任谁的帐都不卖,朝中不论是内宫中官还是一般的大臣将军,可以说是人人敬畏,又因为爱骑青骢马,人送外号‘骢马御史’。”
张扬听了诧道:“如今朝内各派斗得这么凶,为何他竟没事呢?”
王匡闻言笑道:“正因为各派斗得凶,他才没事。”见张扬兀自不能理解,又解释道:“此人一向就事论事,从不参与党派之争,又因常替百姓伸冤而甚得民心,更何况他祖父桓焉门生故吏众多,朝中无论哪派自然都不愿无故树此强敌。当今圣上也因为他向来中立,所以对他颇为信任,凡是参他的本子倒十有八九会被驳回来,时间一长,谁也不会去找没趣,往往对他敬而远之。”
张扬听了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