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同人]凭栏赏天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人,所选之人算的上是优中择优、凤毛麟角了。
赵匡胤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站的整整齐齐的五十名贡士;清一色的白衣士子服,低垂的脸上辨不清神情。旁边永安将翰林院拟编的题目捧在手上供赵匡胤挑选;赵匡胤挑眉扫视了一圈题目,却是挥挥手让永安退下了;一旁的监考官们瞥见赵匡胤的动作一阵纳闷;赵匡胤嘴角扯出一抹冷笑道:“今日不考翰林院准备的试题,朕另出一道,你们来答卷吧。”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五十名贡士交头接耳的小声探讨着,赵匡胤仔细打量着他们的反应,部分考生见赵匡胤不考已准备好的试题颇有些坐立不安,抓耳挠腮的和旁边的人交流着什么,而余下几名士子却稳如泰山,只是在赵匡胤刚宣布时有片刻的诧异,随即便恢复了常态等着赵匡胤出题。暗暗记下其中几人的位置,赵匡胤的目光锁定在一个清瘦的身影上,低垂的头看不清容貌,一袭白衣将身形完美的勾勒出来,颇有几分韵味,赵匡胤倒不是因着这些注意他,只是那人给他的感觉分外熟悉,遂更多了几分留意。赵匡胤侧头对站在一旁的永安道:“去问问第三排第六位的士子叫什么名字。”永安听后眼眸闪了闪躬身应了便走向了一旁的监考官,考官们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名士子上,火辣辣的眼神看的胤禛毛骨悚然。
不一会儿,永安便走到赵匡胤身侧低声道:“官家,那名士子名叫应禛,金陵人士。”赵匡胤搭在扶手上的手猛的握紧,低声道:“哪里人士?”永安又重复了一遍,赵匡胤眯起眼,更加紧迫的盯住应禛,嘴角勾起一抹森冷的笑意。随即敛了所有神情,沉声道:“前几日朕收到奏报锦州州民起义,朕心甚忧,大宋建国至今,已有两次农民暴|乱,针对此种问题,尔等均交呈一份论述,分析其原因及治理办法,这便是此次殿试的考题,开始吧。”
随着赵匡胤一声开始,贡士们纷纷落座,在位子上苦思冥想起来,以往殿试题目均为古往今来各朝各代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只要事前做好了功课,想要答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并不困难。此时农民起义虽然历代也不少见,可作为考试题目却实实在在是头一遭,说不得便有些掣肘,该如何答,以及从哪个方向答成为了众位贡士们纠结的主要问题。
胤禛也没有动笔,然而他思考的却并非寻常士子思考的那些,犹豫着的胤禛几次想要动笔写下“摊丁入亩”的言论,却又一次次的犹豫了下来。摊丁入亩之所以在清朝在他的治理下能够得到很好的成效,主要还是因为明朝已近建立了部分雏形,想要完善并且正确实施并非十分困难,然而大宋现下却是没有这样的先例的,这样的言论写了上去会不会被人当做谬言不屑一顾?然后胤禛实在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提议,最后一咬牙,决定赌一把,提笔挥毫起来。
赵匡胤一直注视着胤禛,偶尔会拿眼睛扫几眼别的士子,少数几个包括胤禛已经提笔开始答题了,赵匡胤满意的勾起唇角,再看那些一头雾水,半天都不敢答题的人嘲讽一笑,不再理会。
午时胤禛放下笔,三米试卷上洋洋洒洒的写了近五千字,字体清婉挺秀,结构分明,行列之间疏疏朗朗令人赏心悦目。交好试卷,胤禛随着众人跪拜恭送赵匡胤的离开,自己则跟着众位士子住进了明礼殿,因为下午还有一场策问,未免出入宫廷麻烦,历代士子都会在午休时住在宫中的明礼殿,直到下午考试完毕回贡院等候结果。
“这位兄台,请留步。”一道清亮的声音传来,胤禛反射性的回头,却见一个少年对自己笑的格外灿烂,胤禛疑惑的扬了扬眉毛,随即准备当做没听到继续往前走,那少年没见过如此没有礼貌的人,当下便有些不悦,上前一把拦住胤禛道:“这位兄台,我叫你呢。”被拦下的胤禛挑了挑眉道:“我并不认识你。”
少年对胤禛的疏离略有些不满,却也没有多说,只道:“方才在殿上,我见你未思考多久便提笔挥毫,且鲜有中断思考之时,想来定是才华横溢、胸有丘壑之辈,便升起了与兄台结交之意,在下姓章名讳,字文修,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这是……要结交自己?胤禛眯起眼眸,心底思考着这人的来历,谁料到这不想不要紧,一想便有些受不了了,这人看着毫无心机,傲气十足却原来是吏部左侍郎的家的公子,难怪这般高高在上,吏部左侍郎的儿子……胤禛想了想结交一下也无不可,与之为善总比与之为恶要好,正当胤禛想要回复章讳的时候,永安来了,对胤禛道:陛下召见。
胤禛在章讳复杂的充斥着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下跟着永安走了,旁边尚未离开的士子交头接耳的开始讨论胤禛到底是何方神圣,怎的就入了陛下的青眼。
文德殿胤禛并不陌生,永安走的极慢,胤禛不紧不慢的跟在他身后,并不左顾右盼也不超过永安的步伐,像一个初入宫廷,对一切都极为陌生的普通士子,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兴奋和忧虑,为陛下的突然召见而欣喜,又为即将面圣而感到忐忑。
永安暗自观察着胤禛的神情,二人来到文德殿外侧,永安领着胤禛走了进去,通报后就站在了赵匡胤的身后,胤禛小心的给赵匡胤行了礼,神色恭谨而忐忑。
胤禛恭敬的低着头,对赵匡胤探究的眼神视而不见,只是身体却略微紧张的绷紧,对陛下长时间的审视表现的惊恐和不安。
“抬起头来。”过了许久,赵匡胤终于开口,说出来的却是这么一句不伦不类的话。胤禛眼一眯,收敛了面部的表情,一脸不安和不解的抬起了头。
赵匡胤放在御案下的手猛的握紧,面上波澜不惊,心底却已掀起了惊天巨浪。晦暗不明的眼神直直的盯着胤禛,一目重瞳,与李煜一摸一样的容颜,赵匡胤几乎想要掀桌而起,将人抓回寝宫狠狠的整治一番!赵匡胤每日每日都在想着抓到了人,要如何惩治他,可如今这人逃到天边去了还敢回来,还敢用一个加名字参加殿试!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听闻你祖籍金陵?”赵匡胤开口,危险嘶哑的嗓音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胤禛应景的僵硬了一阵,充分表现了一个可怜士子被官家的阴沉的声音吓得魂不附体的样子。顺便不卑不亢、勉强镇定的回道:“回陛下,学生确为金陵人士。”决不能让他觉得自己和李煜的性子一样,这是胤禛最为重视的一点,而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做到,因为他和李煜本就是南辕北辙的个性。
赵匡胤喝下一口水,压下心底翻涌的疑惑怒气欣喜愤恨等等诸多情绪,茶盏放下时已是一片淡漠的平静,当下也没了审问的心思,就算他再怎么确定这人便是李煜,奈何他没有任何决定性的证据,对方越是这样正大光明的告诉你他和李煜的相似点,越是能证明对方清白坦荡,落落大方,自己这样的怀疑就显得尤其微妙。然而事情最为棘手的地方,是他不能明问,对方虽是一介庶民,却已有贡士的头衔,文采斐然、矜贵傲气,李煜是何身份?他又是何身份?亡国之徒、阶下之囚用来比喻当朝士子?这是将众士子的尊严脸面踩在脚底下!宋朝以文治国,这么做,只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所以就算他再怀疑此人的身份,在没有决定性证据前,他都不能轻举妄动。
赵匡胤油然而生一种憋屈感,这种明知对方是谁却毫无办法,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感觉令他十分的恼怒,偏偏他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胤禛跪在地上,看着赵匡胤紧绷的脸,心里十分不厚道的狂笑起来,以至于原本清俊的脸庞颇有些扭曲。
二人诡异的对视着,永安紧紧的低着头,对这二人间微妙的情况噤若寒蝉。
良久还是赵匡胤先开口了,语气威严而暗含期许:“朕方才见你在殿上思维敏捷,答卷时宛如成竹在胸,一挥而就,想来定是颇有能力之辈,望你能够高中状元,为我朝江山百姓谋福祉。”
胤禛略显激动的叩首道:“学生谢陛下恩典,学生定竭尽全力,为朝廷为陛下效力!”
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既如此,便下去吧,下午策问,你可莫要让朕失望。”胤禛应了是,躬身退出了文德殿。
殿内赵匡胤仍是一脸的面无表情,看了看手中的折子道:“去给朕换杯茶来。”永安端着茶杯下去了,赵匡胤微眯着眼眸直到门外已经看不见永安的影子后,狠狠的咬住了牙关,手上的奏折被用力的摔在桌上,发出巨大的响声,威严冷肃的脸庞阴沉的仿佛能滴出水来:“李煜,你好样的!”
申时,休整了一中午的士子们鱼贯进入大庆殿,胤禛感受着周围各种复杂羡慕嫉妒的目光面无表情的立在原地,中午官家召见他的消息在明礼殿传开后自己就被孤立了,就连那个原本想与自己结交的少年,此时对自己也没有方才的热情,反而带着浓烈的敌意。
众人等了有半柱香的时间,赵匡胤才姗姗来迟,而策问也正式开始,策问考试起来程序十分繁琐,不可能由官家一个个的问过去,五十个人恐怕三天三夜都问不完,遂先由赵匡胤出第一题,众人将回答写于宣纸之上,由赵匡胤看过后刷掉一部分人,依此类推,三轮过后殿上仅余20人。
随即赵匡胤开始进行一对一的提问,一般问题不多,仅三题,若是天子认为你对答十分精彩且言之有物,偶尔也会加一两题,但这种情况十分少见,一般的帝王其实都懒得问太多。便这么问了十人后轮到了胤禛。
赵匡胤眯着眼看向胤禛,开口道:“国家大义和个人荣辱间哪个重要?”“自然是国家利益。”胤禛恭敬的低着头,话语掷地有声。赵匡胤沉默了片刻又道:“何谓明君,何谓昏君?”
哪有这样出题的?旁边的监考官员们各个莫名其妙的看着官家居然在殿试时问出如此小儿科的问题,这不摆明了放水嘛!又联想到上午官家就对这名学子十分上心,中午又单独召见,再想到前段时间因为相貌妍丽被官家力排众议收入后宫的吴越王……
一个诡异的念头直窜上脑海,其实仔细看这名学子体态风流,想来也是个可人……咳咳!众考官们看着低垂着脑袋一本正经的胤禛,纷纷在心底暗骂自己胡思乱想,只是这念头一旦冒出便如生了根一般再难拔除。
如此一番对答下来,唯有胤禛只被问了两题,其他学子均被官家问了三题,甚至有一位官家态度认真的问了五题!考官们暗暗记住此人的名字,决定回去一定要好好审阅他的笔试试卷,说不定他就是这届的状元了。
当晚剩余的二十名士子回了贡院,对于胤禛这个唯一得到陛下召见却被问了最少题目的特殊学子,众人颇有些幸灾乐祸,遂不再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转而开始巴结那位独得陛下圣宠,唯一一个被问了五题的学子来。
胤禛对此不可置否,反正他也没兴趣与他们结交,便自顾自的回了房,等着三日后的结果,对于策问时赵匡胤的态度,他还颇有些看不透,那样简单的问题和若有似无的轻视,都像在说明他可能即将落榜的现实,然而自己的身份特殊,他若是赵匡胤,这样一个酷似敌人的人还是留在身边随时监督着为妙……
不得不说到底是当过皇帝的人,胤禛的猜想完全正确,当晚赵匡胤拿到考生试卷时,先是看了他下午颇为满意的那名士子的试卷,语句流畅,辞藻华美而不繁杂,恰到好处的对现状的吹捧和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存在的弊病,令他看的十分舒服。
第二份他抽出了胤禛的试卷,神色没有了刚才的愉悦显得有些阴暗,清婉挺秀的字迹虽力道十足却并非是李煜惯用的瘦金体,整整五千字的文章里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也没有刻意的赞美和讨好,先是直言不讳的提出了当前对于农民农业的制度的弊病所在,随后提出了一个针对此项弊病的政策。
赵匡胤的神情从不屑一顾渐渐转变为严肃凝重,开始逐字逐句的研读起来,里面写着一个目前十分可行推行前景也很可观的方法。
“摊丁入亩吗……”赵匡胤反复研读了胤禛的试卷后,对胤禛的真实身份反倒动摇起来,开始他对于胤禛的身份坚定不移的认为那就是李煜,可是现在看着手中的试卷……赵匡胤抿了抿唇,他反而不太能确定了……
既然如此,赵匡胤在状元那一栏毫不犹豫的填上了那个他十分中意的士子:陈瑾的名字。榜眼,赵匡胤下意识便想写应禛的名字,笔下一顿,终是把应禛的名字放在了探花一栏,既然身份可疑,那便先把人放在身边观察观察再说吧。赵匡胤这么想着,却是故意将应禛的名次放在了一甲最末,将来也好留在身侧。
三日后,圣旨下,应禛为进士一甲探花,封翰林院编修,每日奉召随侍君侧侍读,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