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玉篱-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为何,后来村里就有若有若无的谣言传开。为了顾全王姑娘的闺誉,更为了方家的清名,这才勉强娶了个目不识丁的村妇为妻。
方家自诩书香门第。方庆汝娶了玉篱外婆后的不甘是可想而知的。平日方庆汝行事虽温和,待王氏也和善,可玉篱妈打记事起就没见方庆汝开怀笑过。只在教自己认字时,才恍惚换了个人,全身上下生机勃勃。
两大一小凑成一个冷清的“家”,堪堪地挨过了十多年,背地里不知被人笑去了多少。终在玉篱妈十岁那年以方庆汝和王氏先后病逝而烟消云散。十岁的玉篱妈转而被收养在族里一位寡妇名下。这就是玉篱一直来以为的“外婆”。
玉篱妈从不对人提起自己的身世。每每玉篱惊异于只上到高小的母亲能识那么多字,甚至能背得《三字经》,知道唐诗宋词,玉篱妈总是淡淡掠过。那个在记忆深处,若有若无的家,那两张久远却清晰的脸,宛若上一辈子残存的温暖旧梦。从他们去了的那一天,为了生存,为了吃得饱,穿得暖和,自己已经永远舍了,再也回不去,更无需提及。直到玉篱来到了人世,看着那双和自己父亲异常相像的眸子,玉篱妈觉得,自己前所未有地和故去的父亲,和那个只在方庆汝口里听闻过的书香之家如此地亲近。睡梦里,不只一次地梦见已故的父亲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看着玉篱……这样的玉篱,怎么能因为一步踏错,就放弃了呢?只是一步啊……不,自己的玉篱,方家的玉篱,绝对不能这样!
玉篱妈烦躁地把手伸出被窝,双手合十,“您在天上保佑保佑吧……”
良久,才又放下手来,迷迷糊糊睡去。
玉篱爸听见身边的人终于传来细微的呼吸声,又轻又慢地动了动已经僵硬的半边身子。艰难地转过身来,玉篱妈迎着窗外投来的微弱亮光眉头深锁。
玉篱爸轻轻地帮妻子掖了掖被角,瞪着一双泛着血丝的眼睛,直到天明。
、第二十章僵持
到了第二日。
玉篱妈迷迷糊糊睁开眼,听闻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天连着放晴了好几日,算起来也该它变脸的时候了。意识到这个,玉篱妈心里一松。说起来,也算天公作美了一回。
玉篱妈一边絮絮叨叨地和玉篱爸说着话,手里则一刻不停地穿好衣服出了房。天阴的缘故,堂屋里光线还很暗。玉篱妈顿了一顿复又故意加重了步子,往玉篱房间走过去。走到门口,却见门已经开了条缝,轻轻一推,就开了。
雪白的蚊帐挂起了半围,暖暖的被窝也掀开了个口,人已经不在房里。
玉篱妈愣住,说不清心里的滋味。玉篱昨天就那么一说,谁想到她还真就风雨无阻地起来去整地。本来盘算着把她从暖被窝里抓起来,赶着下雨让她一大早去田里受一回罪,也好慢慢把她那心思磨灭了。谁知道,她自己倒这么自觉?
玉篱妈气闷地站了一会儿,转身去灶房做饭。终究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塞了个草把进灶孔,一听外边雨声渐渐大起来,又忙不迭地起来去看挂在墙檐下的草帽蓑衣。等看明白蓑衣和草帽都不见了,又才安心一点。
秋末冬初的雨,大也大不到哪里去。不过就是一起了头,绵绵缠缠就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再一和上点凉飕飕的寒风,让人心里无比地凄凉。
长期的住校生活,已经养成玉篱六点半起床洗漱,上早自习的习惯。不过,这次是下地。玉篱瞪着小书桌上的小青瓷瓶醒了会儿神,坚定地从床下翻身下来。临出门才发现飘起了细雨。也浑不在意,顺手取了妈妈的蓑衣和草帽,鞋子也没换双,就扛着锄头深一脚浅一脚地下了地。
到了菜地里,天边只露出一丝微弱的鱼肚白。摸索着捣腾了一阵,才发觉浑身上下酸疼得实在厉害。现时又是满手满脚的稀泥,举目望去,到处也都是湿漉漉的,连个蹲的地方都不好找。只得咬紧了牙关,又把两大一小的菜地,囫囵吞枣地理了一遍,临回去时,才恍惚记起,这样的天气好似是不好翻地的,会把疏松的土壤踏实了。又赶紧顺着来路,把自己的脚印翻了个遍。
玉篱看着这一地毛毛糙糙,昨天才积攒起来的信心,随着这窸窸窣窣的秋雨一点点地又流没了。天才大亮,却已经累得不想动弹。
玉篱妈做做停停,停停做做。早饭早就做好温在了锅里。架不住玉篱爸左催右赶,正依在院墙下换鞋子,打算去菜地里看看。却听见门响,赶紧地又丢下水鞋往灶房跑去。
玉篱一路走来,累得有气无力的身子总算恢复了些力气。看见院子里静悄悄地,侥幸地吐了口气。抢先弯腰脱去已经被稀泥沾得如同大草鞋似的球鞋,才把草帽和蓑衣脱下来往院门旁的墙上挂。冷不防听到灶房里有响动,手上一滑,蓑衣没挂上去,手肘子上却一阵刺痛。玉篱倒抽了口冷气,强忍着把蓑衣挂上去,扒开袖子来看。
幸好早上出去的时候穿得不算少。原来是早先钉在大门架子上的一根铆钉不知怎地突出了尖锐的钉尖,已经锈得面目全非,嵌在墙面上,不仔细都已经分不清。玉篱本来心急,手上带了劲的,就这样隔着衣服,一划拉,雪白的手肘上竟然起了道寸长的血口子,红殷殷的。
玉篱小心翼翼地又把衣服拉下来盖上。暗叹一声,真是人倒霉来喝凉水都塞牙。
低头看了看那双脏兮兮的球鞋,把门后的簸箕拉过来盖上,这才光着脚丫子走到水池边接了水把脚冲干净。
玉篱妈站在窗下看着玉篱小心翼翼地光了脚进来,又轻手轻脚地取桶接水,知道是生怕自己抓着她的短处去。可是玉篱妈一宿没合眼,心意岂是一下子就能变的?
玉篱桶还没放下,玉篱妈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这么冷的天又是光着脚丫又是冷水淋,是想感冒生病还是怎么?再说那水不要钱?冲个脚舀了大桶接,这一月下来水表转得飞快,得要多少钱?”
玉篱舀着桶一僵。玉篱原本担心脏兮兮的鞋子踩脏了院子里的水泥地,母亲会唠叨又要废水冲洗。没想到,说去说来还是躲不过。心思一顿,又觉得母亲也太孩子气了些,这一阵怕是就要这么和自己对上了。不由无奈地笑笑。横竖做什么都有说的,心下一松,又接了一桶水把脚冲了个干干净净,转头冲玉篱妈笑道,“忘了舀拖鞋了,您帮个忙。”
玉篱妈没料到女儿是这样的反应。恨恨地看着女儿,站着不动。
玉篱爸今天也不躺在床上,老早就到了堂屋里干坐着。母女俩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这会儿就要挣扎着起来去帮玉篱舀拖鞋。奈何手里一滑,“哐当”一声带倒了面前的一把椅子,椅子重重地掉在了坚硬的地面上。
玉篱妈唬了一跳。赶紧跑进屋去把玉篱爸扶稳当。玉篱爸又一通说,这才帮玉篱舀了鞋出来。看着死丫头笑嘻嘻地把鞋子穿上,恨得牙痒,一伸手在背上拧了一把。
玉篱也不躲,笑得更欢快,
“再重点!我这一早累得骨头都酸了,刚好按摩按摩。”
并不强强掩饰自己的疲劳。
“谁请你还是求你做的?这是你自找的!”
玉篱妈越说越恨,转身回了灶房自顾擦桌子摆饭,也不招呼玉篱。
玉篱这里收拾好了,自己跑到灶房盛了碗大白米饭,回了堂屋喜滋滋地坐下。
“古人过日子还是有道理的。地里这么多活儿,大早上学那城里人老喝粥吃油条地,恐怕都饿扁了。还是这白米饭实在。”
说着话就着咸菜美美地吃了一大口。对玉篱妈的态度毫不在意的样子。
玉篱爸看着女儿,目光很深。一个劲儿地附和,又是挪碗,又是夹菜,忙得不亦乐乎。
玉篱这副豪爽的吃相,却是触到了玉篱妈的心病。等啊又等,等到玉篱一碗饭快下肚,估摸着也差不多饱的时候,话才毫不犹豫地出来。
“平日里说了多少遍?女孩子家吃饭做事斯文些!你在学校也是这么吃的?好歹你也读了这么多年书,旁的就算没学到,吃相总也要顾些!这换了地儿,饭也吃得不像样。你看你的样子,就是那……投胎……回了学校,还是好好地待着吧!”
话难听,也不吉利,玉篱妈忍了一下,还是说了一半。
先前还算和乐的饭桌上,顿时静了下来。末了,玉篱爸重重地把手里的筷子放在桌子上。也不言语,只盯着桌面咬紧了牙。
妻子的想法他想想就知道。女儿也是自己的命根子。自己和妻子,现时世上唯一的亲人就这么个小女娃子。为了能让她过好,就是要了这命也行。一大一小两个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的时候,妻子和自己同甘共苦,女儿给自己争光挣颜面。到了出事,妻子一个人挑起一个家,任劳任怨,对自己体贴照顾,女儿更是懂事得让人心疼……任是谁,自己也说不上,也不忍心说。自己才是最无用,最该受责备的那个。
玉篱爸颓然地扶着桌子站起来。
“先好好吃饭,吃完了好好说话……”
也不要母女俩扶,自己扶着墙又回了房。
玉篱妈望着房门,酸甜苦辣都涌了上来。也顾不得那窗户纸捅不捅破,拉着玉篱到了灶房里。
“就算妈求你,回去吧,啊?”
语气里,净是满满地哀求。
玉篱手里还捏着筷子。只觉得那竹筷都快要把指头夹下来了,仍旧低头一声不吭。
始于这天早上的绵绵秋雨,在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有停过。淫雨霏霏里,有坐不住的人家冒雨收着晚稻。或者动的早的,已经开沟控水,为下一季的播种作准备。
正是晌午,玉家的房上升起若有若无的袅袅轻烟。站在自家楼顶上的王七婶用手遮了斜斜飞起的薄雨,极目远眺。
这一阵,玉家行事透着古怪。平日里精心照料的塘子好似也没人管了。只一早一晚到了喂鱼的时候,能瞅着玉篱去趟塘子里。地里也是靠着个什么不懂的玉篱在忙活,越看越不像。玉篱妈则突然就连人都找不着了。自己怀里揣着事,上门几次,几次都说不在家。不在家又能去了哪里?塘子里,地里看不见,也没什么娘家亲戚……王七婶越想越心焦。最近村子里都传开,说是玉篱被学校开除了,别不是真的?问那丫头,嘴也闭得死紧。这真是……坐在灶孔前的玉篱出神地望着红彤彤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火苗散发出来的热量,让玉篱顿时感觉全身暖烘烘的。
这些天以来,玉篱妈不再和玉篱说一句话。连家务也放开了手,每天只躺在床上,倒反要玉篱爸来安慰。
玉篱如同被抽得溜圆的陀螺,每天从睁眼开始,就一刻不停地转。起床,做饭,喂牲畜,去塘子,下地;再做饭,喂牲畜,去塘子,下地,就到了晚上。每天只能抓着这几样主要的,瞧着乱糟糟的家里,地里快泡腐了的草垛……人累得越来越麻木。
、第二十一章雨至
远远地,王七婶终于盼来了那个模糊的身影。也顾不得带了雨水的台阶湿滑,一路冲下楼去。赶在玉篱妈之前堵在了路口。
玉篱妈眼见王七婶冒了出来,站在门口等自己。心里一暖,脚下的步子也迈得快了几分。
“你这几天是怎么回事?要不是三平今早上碰见你,我都要抓瞎了!”
玉篱妈有话说不出,只觉得这王七婶虽只是交心的好友,实在比自己的亲闺女还亲上几分。不会在节骨眼上给自己添事堵心不说,还事事帮衬自己,自己也不知道哪辈子修来得福,能和这样有情有义的人交好。这几日里来的犯愁一下子涌了上来,眼睛不由自主就泛红。
王七婶一看,才几日不见的人,眼窝深陷,脸色苍白,吓了一大跳。玉篱妈虽性格温和,却历来是个柔中带刚的。自打两家做了邻居以来,这样人前示弱的事情,实在不多见。就是玉篱爸截肢的时候,人虽愁苦,说话做事都还是强撑着的。
王七婶心里敲着鼓,一边赶忙把玉篱妈拉到个背风不碍眼的地方才细细问起来。
“这么说,最近人前人后传的是真的?”
对着王七婶有什么好瞒的?玉篱妈竹筒倒豆子前因后果说了一遍,“我是没法子了……她那倔脾气和她爸一样样地。她爸也不表态……”
“我就是不甘心!得空,你得帮我劝劝她!”
王七婶连连点头,心松了又紧,紧了又松。俗话说得好,真正是墙倒众人推。心里把那乱嚼舌根的又骂了遍。
“这是一定的。这么多人还供不起个大学生?这孩子想得太多了些。绝对不能让她回来!”
这却不是王七婶慌慌忙忙找玉篱妈的原因。王七婶睃了眼玉篱妈,这才犹犹豫豫地起了话茬。
“接到村上通知了吧?……”
玉篱妈却是一点不显惊讶,点了点头。
“昨天晚上王德友来说的。旁的没提,只说村上开会说鱼塘重新承包的事,让明天晚上去村委会。我这心里憋得慌,这不赶早去塘子里看看。”
自己一点点挖出来的,又拾掇了这么多年,这才像个样子……说不气闷,谁都不会相信。
这还算好的,还没跑去大吵大闹。
王七婶了然地点点头。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