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15'《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外活动大事记》,1975 年 9 月 2225 日。
'916'《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外活动大事记》,1975 年 9 月 25 日。
'917'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p。 6768。
'918'Chandra; Brother Enemy; pp。 134135; Kenney; 〃Vietnamese Perceptions of the
1979 War with China;〃 pp。 2628; 222223; 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 67。
'919'Chanda; Brother Enemy; p。 28。
'920'Ross; Indochina Tangle; p。 75。
'921'例如可参见 1976 年 5 月李光耀与华国锋长达七小时的谈话纪录: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p。 642650。
'922'Chanda; Brother Enemy; pp。 2728。
'923'Ross; p。 68。
'924'Ross; p。 127; Chanda; Brother Enemy; pp。 8889。
'925'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p。 128129。
'926'Chanda; Brother Enemy; pp。 187188; 240245。
'927'Ross; The Indochna Tangle; pp。 130131。
'928'Chanda; Brother Enemy; p。 189。
'929'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 661。
'930'范宏伟:〈周恩来与缅甸华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 年第 1 期,页 3137。
'931'参见 Wayne Bert; 〃Chinese Policy toward Burma and Indonesia: A PostMao
Perspective;〃 Asian Survey 25; no。 9 (Sept。 1985): 963980; Bertil Lintner; 〃Burma and Its
Neighbors;〃 in Surjit Mansingh; ed。; Indian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ies in 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Delhi: Radiant Publishers; 1998);田曾佩:《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年),页 7072;《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1978 年 1 月 2631
日;W。 R。 Heato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munist Movements: The Decline of Dual
Track Diplomacy;〃in Asian Survey 22; no。 8 (Aug。 1982): 779800。
'932'Xinhua News Service; February 4; 6; 1978。
'933'Xinhua News Service; February 6; 1978。
'9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4),1975 年 4 月 1826 日,页 3637。
'935'Don Oberdorfer; The Two Korea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7); p。 96。
'936'DaeSook Suh; Kim Il Sung: The North Korean Leade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 262; 391; n26。
'937'《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1977 年 8 月 7 日。
'938' 《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1978 年 9 月 813 日;《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978 年 9 月 813 日,页 370373。
'939'《邓小平年谱(19751997)》,1978 年 9 月 12 日,页 372373。
'940'潘敬国:《共和国外交风云中的邓小平》(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4),页 379。
'941'Chanda; Brother Enemy; p。 318; 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 208。
'942'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p。 207208。
'943'Ross; p。 208。
'944'《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1978 年 10 月 3 日。
'945'《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1978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
'946'Xinhua News Service; March 30; 1978。
'947'Facts on File World News Digest; July 21; 1978。
'948'Chanda; Brother Enemy; p。 325。
'949'Xinhua News Service; November 9; 1978。
'950'《伟人的足迹:邓小平外交活动大事记》,1978 年 11 月 59 日;Xinhua News Service;
November 9; 1978; Chanda; Brother Enemy; pp。 325326; 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
662。
'951'Heato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munist Movements;〃 p。 785。
'952'Xinhua News Service; November 9; 1978。
'953'Lucian W。 Pye; Guerrilla munism in Malaya: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Meaning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6)。
'954'Heato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munist Movements;〃 pp。 786790。
'955'Facts on File World News Digest; November 24; 1978。
'956'Xinhua News Service; November 10; 11; 1978。
'957'Xinhua News Service; November 12; 1978。
'958'Chanda; Brother Enemy; p。 325。
'959'Stephen Leong; 〃Malaysi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80s:
Political Vigilance and Economic Pragmatism;〃 Asian Survey 27; no。 10 (October 1987):
11091126。
'960'Xinhua News Service; November 12; 1978。
'961'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p。 662665。 另据作者 2004 年 11 月与新加坡官员
的交谈。
'962'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p。 660662。 另见 2004 年 11 月与新加坡官员的讨
论。
'963'2004 年 11 月与新加坡官员的交谈。
'964'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 667。
'965'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 668。
'966'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 668。
'967'2004 年 11 月同参加过与邓小平会谈的新加坡官员的交谈。
'968'Lee; 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 pp。 668669。
'969'Ross; The Indochina Tangle; p。 154。
第 10 章
向日本开放:1978
邓小平在 1978 年 10 月出访日本,是要争取日本与中国合作对抗苏联和越南的扩张。但是他也清楚,除了美国
以外,或许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像日本那样有助于中国的四个现代化。日本拥有现代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它在如何加快
发展、扩大现代工业、从以管制为主的经济转型为更加开放的经济等方面都能为中国提供经验教训;它与中国隔海相望,
是中国的近邻;并且很多日本人愿意向中国提供慷慨的帮助。邓小平知道,为了搞好中日关系,需要让日本人相信中国
是稳定的,而且愿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合作伙伴。他还知道,他必须克服国人对于同过去的敌人合作将会产生的抵制。
在邓小平访日期间,随行的中国电影工作者所拍下的画面将有助于改变中国对战后日本的看法。他们制作的电影
展示了现代的工厂和铁路,也展示了祥和友好的日本人欢迎中国客人、并表示愿意为中国提供帮助的画面。邓小平知道,
这些画面对一直接受仇日教育的中国民众十分重要,能帮助他们将日本人作为客人、雇主和老师来接纳枣这项任务的
艰巨程度不亚于说服日本为中国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技能。日本在 1894 年甲午战争后夺取台湾,使其成为它的殖民
地,自那时以来,它便一直是中国的敌人。1978 年时那些 40 岁以上的中国人还对抗战的苦难记忆犹新;而且 30 年来
中国的宣传机器或学校和单位大喇叭里的广播,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些日本军队的战争暴行。那些有关日本人侵华
期间累累暴行的纪录,是最有效地激发爱国主义的宣传方法。
作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者,邓小平个人不难对国家利益作出冷静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他年轻时曾激烈抨击
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者。但是当他担任要职时,他会依据所看到的国家利益变化而审时度势。对于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国
家不懈地追求自身利益这一点,他不存有任何幻想;并且在与之合作时,他会坚决扞卫中国的利益。但是在 1978 年,
日本和美国警觉到苏联的扩张,都想让中国进一步疏远苏联,这就为邓小平带来了一个可能合作的机会。
对邓小平而言,要说服中国那些充满激情的爱国者,让他们向日本学习,是需要政治勇气与决心的。尼克逊总统
之所以有政治基础来和曾是旧敌的中国发展关系,是因为他已证明了自己是坚定的反共派;同样,邓小平本人是参加过
八年抗战的军人,他一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能够采取大胆的措施改善中日关系。
邓小平在访日之前首先要与日本谈成一个条约,以便为他的访问铺路。毛泽东和田中角荣首相在 1972 年匆忙地
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但此后中日关系一直停滞不前。毛泽东和田中没有处理建立领事馆、通商和促进民间交流等
一系列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在赴日之前,邓小平首先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当邓小平 1977 年夏天恢复工作时,为了签订一个加强中日关系基础的条约而进行的谈判已经拖延多年,其中关
键的症结是日本不愿接受中方将反霸权条款写入其中的要求,该条款规定两国同意不谋求在该地区称霸,也反对任何其
他寻求称霸的国家。'101' 中方谈判人员想让日本进一步疏远苏联,他们清楚这个反霸权条款会激怒苏联。1976 年 9 月
一名苏联飞行员驾战机叛逃到北海道,日本人和美国人一起分析了飞机的性能,并且拒绝将其归还苏联,从而导致日苏
关系的恶化。不过,日本是一个贸易国家,当时它在境外进行军事行动的能力有限,所以尽量避免与任何国家全面对抗,
尤其是在 1973 年石油危机以后,它不想跟一个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对抗。
中方最初提议两国政府通过谈判签订一个和平条约,但日方回答说,它已在 1952 年与代表中国政府的蒋介石签
订过《中日和约》。于是中国又提出建议,就像日本和其他许多国家所做的那样,两国签订一个和平友好条约。但是直
到 1977 年这一思路仍未解决问题。田中角荣的继任者三木武夫首相和 1976 年 12 月取代他的福田赳夫首相都作出过
努力,但日本右翼民族主义者拒绝与立场坚定的中方妥协。无论在国内和国外事务上,邓小平都对慢吞吞的民主议事过
程感到不耐烦,他希望迅速解决问题。不过尽管日本人有国内政治的麻烦,他仍然和他们保持着交往。
双方仍在僵持不下时,邓小平于 1977 年 9 月和 10 月分别接待了一些来访的日本政界领袖,中方认为他们对中
国抱有同情,这些人中包括二阶堂进和河野洋平。邓与他们探讨了达成条约的可能性。'102'同时,日本国内的各种商业
团体和地方社团热心于增加对华交往,也在游说以更灵活的方式签订这样一份条约。'103'前财政大臣福田赳夫是个聪明
的前大藏省官员,曾经提出过由日本向东南亚邻国提供援助的「福田原则」,因而得到其他亚洲领导人的赞扬。福田在
1977 年 11 月 28 日组阁时任命园田直担任外相。作为中国的「老朋友」,园田直是最有可能与中国签订条约的官员。
'104'福田赳夫鼓励园田直与中国外长黄华举行谈判,早日解决阻碍签约的争议。'105'
从 1977 年末到 1978 年 7 月中旬,中日双方几乎不间断地举行了数轮有关条约细节的谈判,但反霸权的条款仍
然是主要症结。1978 年 3 月谈判出现了进展的迹象,日本似乎愿意接受一个稍作修改、措辞更为谨慎的说法。'106'日
方认为,如果写入一个缓和语气的条款,说明条约不针对任何第三方,苏联也许能够容忍。
1978 年 7 月 21 日,在邓小平引导下正式谈判开始,双方举行了第一轮会谈。整个谈判总共进行了 14 轮。在
随后的几轮谈判中,双方交换了若干次条约的修改稿。8 月初的时候在北京的日方谈判人员已经充分相信,中国会在缓
和条款语气上作出让步,于是园田直亲赴北京加入了谈判。后来据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副局长东乡和彦说,邓小平显然已
经作出「政治决定」,当黄华外长接受了日方的措辞时,「我们非常高兴,我在桌子下面和我的上司紧紧握了一下手」。
采用缓和语气的反霸权条款措辞如下:「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107' 该条约于 8 月 12 日在北
京由黄华和园田直签署。'108'
经过八个多月的谈判后,邓小平为何突然决定打破外交僵局,同意日本把语气缓和的条款写入条约?一方面是由
于邓确实急于搞现代化,但当时与越南发生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