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身为总参谋长,有时候,也不好插手过深,得罪颇受斯大林同志看重的华西列夫斯基,对于自己来说,没有半分好处。
但是,现在斯大林同志询问了,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也没必要隐瞒,于是,总参谋长同志就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的电报内容,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一点儿水分都没敢掺杂。
斯大林听着,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脸色愈发的难看,“够了,彼得罗希洛夫同志,我不想再听这些废话,华西列夫斯基很是令我失望,外蒙古地区的战局,已经非常清晰,除了库伦以南的塞音山达一带,没有占领之外,其他的地区,还有那个中国人的部队,藏身之处吗?”
“此前,占领赤塔一带的du li师另一支部队,不也是在我们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仓惶退回中国境内了吗,不管那个中国人耍什么阴谋诡计,兵临塞音山达,就会把他的企图全都打出来,还用浪费什么精力,去侦察du li师部队的具体位置,损失一些部队不可怕,我们苏联有无穷无尽的兵员,损失多少我就给补充多少!”
“可怕的是一线指挥官犹豫不决,甚至是畏首畏尾,从而坐失良机,我看华西列夫斯基不马上进攻塞音山达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心里有了畏惧,小心谨慎的背后,是对我们必胜缺乏应有的信心!”斯大林有些愤怒的说道。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一言不发,静听斯大林同志愤怒之言,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无法插话或者是发表意见,符合或者是反对,都不合适,期间的尺度很难拿捏,唯有沉默,才是上策,不过,斯大林同志很快就会有指令下来,自己尊重执行就是了!
斯大林发了一通脾气之后,大概觉得有些失态了,吸一口烟斗,语气放缓,说道:“以总参谋部的名义,命令华西列夫斯基,最迟要在两天之内,对塞音山达发起攻击,打开了通往中国内蒙古地区的通道,陈兵中蒙边境,唐秋离的任何企图,都会暴露出来,或者是反击,或者是继续撤退,无论哪一种,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斯大林用兵的确老道,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兵力,不应该被对手的假动作所迷惑,一路碾压过去,攻占塞音山达,du li师部队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外蒙古方面军面前,局部战场上,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的计谋和策略,都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你华西列夫斯基手里有一百多万兵力,怕什么?
四月二日,一直停留在库伦一带的苏军外蒙古方面军,终于动了,方面军司令员华西列夫斯基大将,非常谨慎,将部队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就展开四个集团军六十余万兵力,兵分四路,各个集团军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三十公里,齐头并进,避免第四十三集团军在米努辛斯克外围战场上的悲剧发生,被唐秋离逮住孤军突出的机会,咬上一口。
第二梯队为三个集团军的兵力,由华西列夫斯基亲自坐镇指挥,居中策应,另外一个集团军部队,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同时担任方面军的后卫,三个梯队相距一天的行军路程,首尾呼应。
一时间,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水般,百万苏军倾巢而出,南下塞音山达,漫过外蒙古南部草原,从库伦往南的所有道路上,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苏军步兵行军队列,卷起尘土的长龙般的卡车,轰隆隆驶过的坦克和装甲车,气势甚是惊人,带着一股冲天的杀气,滚滚而来,大有大军压境之势!
接到侦察部队报告的唐秋离,反而松了一口气,如果苏军在库伦始终不动,倒是让自己琢磨不透斯大林的步子,现在,该来的,终于来了。
唐秋离放下电报,对参谋长赵玉和说道:“玉和,华西列夫斯基终于动了,命令,直属兵团第一、第二、第三旅,在苏军第一梯队左翼,第四、第五、第六旅,在苏军第一梯队右翼,当苏军第一梯队进至阿拉坦希勒一带时,同时发起攻击。”
“作战目的,分散苏军进攻塞音山达的首轮兵力,牵制和迟滞苏军的行动速度,告诉六个旅长,切不可进行深入攻击,与苏军部队主力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陷入重围!”
“直属兵团第七、第八旅,在苏军第二梯队左翼、第九、第十旅在苏军第二梯队右翼,当苏军第二梯队进至哈尔文拉格一带时,同时发起攻击,战役目的与和要求,与攻击苏军第一梯队的部队相同。”
“命令,刘粹刚的北方飞行集团,从明天上午八时整开始,出动不少于十个战斗机团,五个轰炸机团的兵力,对苏军三个梯队的行军队列,进行不间断的空袭和轰炸,何时结束,等待师指挥部的命令!”
“娘子关守备兵团所属部队,外蒙古野战兵团所属部队,直属兵团剩下的部队,在塞音山达一线,正面阻击苏军,所有的防御设施,在第一天的战斗之中,都要启用,保证防守部队发挥最大的火力强度!”
唐秋离的这个命令,颇有深意,在防御战之中,第一天就将所有的底牌尽出,不留后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第一天的攻防战之中,拿出最大的打击力度,顿挫苏军的锐气和士气,而且,首战必然是华西列夫斯基倾尽全力的一击,也正是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大量消耗苏军兵力优势的最佳时机。
唐秋离不介意在首战的当天,把几万乃至更多的苏军士兵,送进地狱,把塞音山达防线,化作苏军士兵的绞肉机。
停顿一下,唐秋离的目光,掠过大幅的外蒙古地区军事地图,接着说道:“此外,外蒙古野战兵团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在骑兵指挥刘唇的指挥下,绕过正面战场,远距离迂回至苏军后方,对库伦发起攻击,切断苏军的后勤补给线。”
“特别强调,对库伦的攻击为佯攻,骑兵四个旅,主要以破坏苏军的后勤为主,应当采取灵活作战的方式,利用骑兵长途奔袭和快速的特点,进行作战,能将进攻塞音山达的苏军,调回去一个集团军,就是胜利!”
唐秋离采取的战术,是目前最可行的打法,面对优势兵力的苏军,尽管集结了三个半野战兵团,自己手里的兵力,也不过将近七十万人左右,与苏军一百四十余万兵力相比,还是处于劣势,通过在阿拉坦希勒、哈尔文拉格两点的侧翼攻击,分薄了进攻库伦的苏军兵力,最大限度的减轻正面战场部队的压力。
这好比是面对汹涌而来的滔滔洪水,正面的堤坝,承受的压力巨大,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那就采取分流泄洪的方式,将洪峰的冲击力,降到最低,按照唐秋离的设计,最后到达塞音山达一线的苏军部队,应该不超过八十万人,在塞音山达一线,娘子关守备兵团十个旅,外蒙古边防军十二个旅,以及直属兵团两个旅兵力的承受范围之内。
尤其是外蒙古野战兵团的四个骑兵旅,深入到库伦一带,袭击苏军的后勤补给线,攻击库伦,更是狠辣,捏到了苏军的命门,逼迫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掉头应付来自后方的威胁,后勤补给线都被切断了,前方一百多万部队吃什么、喝什么,枪炮弹药都会发生困难,苏军外蒙古方面军最大的后勤补给基地,就在库伦,老巢都被攻击了,仗还能打吗?
唐秋离调兵遣将,部署塞音山达战役,接到命令的直属兵团十个机械化步兵旅,外蒙古野战兵团的四个骑兵旅,离开驻地,迎着苏军扑过来的方向急进。
如果从高空俯瞰,苏军和du li师部队,在广阔的外蒙古南部草原和戈壁上,互相交错而过,中间的距离,大到双方的侦察兵,都无法发现对方的程度,当然,是唐秋离要求往苏军两翼大距离迂回的部队,刻意回避的结果。
第两千零四十章 大变将起之前下
外蒙古地区南部地区的战事,一触即发,几十万独立师部队严阵以待,一百多万苏军昼夜兼程扑过来,双方超过二百万士兵,注定要在塞音山达一线,发生激烈的碰撞!
这是唐秋离在近十年的征战生涯之中,第一次使用这么多的部队,在一道不容失去的防线上,与对手进行一场正面的较量,塞音山达战场,势必要打的血肉横飞、尸横遍野,鲜血染红外蒙古南部草原和戈壁。
这样的打法,根本就违背了唐秋离一贯奉行的作战原则,在与日军、英军、苏军作战之中,他采取的战术,基本上是以伏击为主,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抄分割或者是合围,面对面硬碰的仗,第一次打,但他不得不这样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斯大林逼得必须采取这样的打法。
塞音山达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失守,一百多万苏军,就会兵临内蒙古边境,随时可以进攻漫长边境线上的任何一点,战火会烧到中国境内,这是唐秋离决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塞音山达战场,处于一触即发状态,而在远东外兴安岭一线的战场上,四百五十多万苏军和一百八十多万日本关东军,打得难解难分,不过,从总体态势上来看,日本关东军处于劣势,防御圈不断的被优势苏军压迫,战局照此发展下去,关东军全军覆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日军大本营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裕仁天皇御前军事会议结束之后,大本营总参谋长载仁亲王,陆军大臣米内光一两人,就两名给关东军总司令官南次郎大将。下达了命令,“经天皇陛下的御准,关东军所有在外兴安岭一线的部队,立即撤离战场,撤退至满洲境内。撤退行动要迅速,切不可拖延,否则,局势危矣!”
接到命令的南次郎大将,立即着手进行撤退的准备,大本营的命令。对于一百八十多万关东军士兵来说,可谓是及时雨,面对四百多万苏军的三路进攻,即便是以南次郎的骁勇善战,也被打得叫苦不迭,苦苦支撑。第一天的战斗,就损失了七万多人,不过,苏军的损失,比关东军的还要多。
可南次郎丝毫没有轻松之感,如此的拼消耗,就算一名关东军士兵。换两名苏军士兵的命,最终全军覆没的,还是关东军,兵力相差太悬殊,就算关东军都拼光了,苏军还剩下六七十万人,幸亏,大本营的命令来了,南次郎大将在接到撤退命令的当天,就向全体部队。下达了撤退的具体路线图。
关东军各军交替掩护,经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带,再由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渡过黑龙江,退入黑龙江境内。而后,最先进入黑龙江境内的关东军部队,组成防线,阻击尾追的苏军。
南次郎大将的撤退方案,很有头脑,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带,宽达八十余公里,足够容纳一百八十多万部队几路并进了,苏军进行追击,战场空间有限,更多的兵力同时无法展开,也便于关东军进行层层阻击。
如果苏军想要迂回包抄,堵住关东军的后路,那就要绕过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没有半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用的,最主要的是,在布列亚山脉和库坎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带,多的是些浅水沼泽地带,步兵和骡马拖曳的火炮,可以轻松通过,坦克、汽车和装甲车,基本上是寸步难行,绝对是摆脱苏军追击的最好路线。
最关键的,是进入满洲境内的两个咽喉要道,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恰好就在两道山脉之间平原的南部出口,因此,南次郎大将,给防守两地的关东军第五军司令官井上中毅中将,第七军司令官坂田新五郎中将,下达了死命令,“值此关东军面临危险之际,第五军和第七军,必须以不惜全体玉碎的精神,守住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两地。”
“此乃关系到我关东军一百余万将士,是否能够安全撤退至满洲的关键,若两地有失,则我和井上君、坂田君,皆为大日本帝国的罪人,拜托两位了,此外,我已经命令黑龙江北部一带的所有关东军地方警备队,共计五万余人,立即开赴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两地,协助井上君和坂田君防守。”
四月二日夜间,关东军与苏军交战的各个部队,突然脱离战场,往南撤退,这样大规模的撤退,竟然在一夜的时间,没被苏军发觉,关东军士兵的素质,可见一斑,等到四月三日清晨的阳光,再一次照亮远东大地的时候,苏军指挥官们发现,打了一整天的对手,已经失去踪迹,对面的阵地上,空无一人。
情况迅速报告到了远东地区苏军总指挥,远东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朱可夫大将那里,在短暂的惊诧之后,朱可夫马上得出判断,日本关东军要跑,而且,朱可夫的眼光非常毒辣,一眼就看出,日本关东军撤退必走的路线,就在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