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40-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带有明显威胁荷兰人的意思,澳洲真的做到了维护运输的船队的安全,这也让那名负责人对于老爷如此死心塌地跟着澳洲人干,表示了理解。
一个可以真正为自己的人出头的老大可不多,尤其是像澳洲这样完全不顾及与荷兰之间是否会发生战争的威胁,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澳洲国府对于忠诚于自己的人从来都会照顾有加,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
就在那名负责人感慨澳洲国府的时候,巴达维亚的华人领袖们也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会议。
卓家身为巴达维亚华人领袖家族,向来是卓家族长首先发言的,卓家人发言完之后才会是黄家开口。
但自从卓黄两家的子弟都去了澳洲军官学校学习,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黄家时不时的就会抢着发言,这意思很明显,是要与卓家一争这会长的意思了。
一年多前,在澳洲人促使下成立的南洋商会,其实说白了是一个领导巴达维亚以及东南亚华人自立自强的组织,它的存在就是团结各地的华人不受到欺负。甚至是在婆罗洲建立自己的国度。
这对于商人出生的,卓黄两家来说的确是诱惑太大,立国建业,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之事,别说他们期待了,就是很多书生都期待的很。
澳洲人在马六甲的大动作。这些当地的华人不是没看到,而是只能干着急,原本每月进入巴达维亚的移民数量都控制在一百人左右,但是现在荷兰人对大明移民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月移民巴达维亚乃至婆罗洲的移民都不得超过五十人。
当然这个条款,对于那些想要移民来这的本土华人家族是会有些作用,但对于一个已经做大的黑水公司来说,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黑水的行动向来是我行我素,对于巴达维亚市政府的安排可政令从来都不会听。甚至就连他们派来的官员都能给打回去。
一方面碍于澳洲人的关系,另一方面碍于黑水战斗力的确太强了,这可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招惹的,新上任的布朗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黑水不做出太过分的要求,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对于这些华人家族来说那就是大问题了,他们发展势力需要人手,这土著用起来自然是不放心的。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有道理的,这些人又懒。说不定会去荷兰人那里告密。
只有用新移民来的大明人才是最为合适的,南洋商会要做的是一件大事,一件改变所有人命运的大事,这种事情怎么可以让不相干的土著知道。
而且这里面可以说和土著还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华人的生态圈扩大必然就要造成本土的土著生存圈缩小,只要荷兰人在里面进行一番挑拨。根本就不用他们自己出手,这些土著就已经自己动起手来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人口不成正比,这让华人们很担心,现在想要移民进来看来只能通过黑水的渠道了。
黑水城独立与巴达维亚之外,为了应对荷兰人的刁难。黑水公司已经修建了自己码头,从本土运送来的物资以及大明移民都可不用经巴达维亚码头直航黑水港。
这也是黑水为什么能不受荷兰封锁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的船运来移民,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完全不需要巴达维亚城的补给,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小城。
从当初只有两千多黑水公司成员的兵镇,到现在拥有三千非战斗人员,家属和移民在内,黑水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五千人。
这个数值与已经发展成大城市的巴达维亚相比较自然是不能对比的,但是与其他荷兰人建立的殖民点来比的话,那就属于一个大城镇了。
五千多人口可不是小镇那么简单了,而且就是周边的土著部落,最大人口规模的也就在万人左右,所以一般的土著部落根本不敢进攻黑水城。
对于巴达维亚的华人领袖们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大业未成,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为了能够扩张势力,卓家和黄家已经分别派人前往黑水城与唐伟江俊波进行商谈移民之事。
向来负责接待工作的唐伟,热情的接待了两位来者,对于这些巴达维亚的华人黑水向来视为团结目标。
“卓老爷和黄老爷希望通过黑水城运送移民,从理论上来说这是没有问题,不过现在荷兰人查的严,虽然对黑水和澳洲的货船不查,但这么多人你们准备往哪安排。”
唐伟非常好心的看着那位说话的来者问道,毕竟巴达维亚就这么大,全都安排在那里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唐参谋,这一点我们老爷已经想到了,先把人安排到乡下的一些村子里去,那里去的荷兰人少,不易发觉。”
乡村,这个方法的确不错,只是都安排在乡下,对于两家的事情貌似就帮不了什么忙了吧。唐伟是知道这两家要做什么的,无非是受到了澳洲的蛊惑,解救受苦受难的东南亚同胞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伟大事业。
要说这个事业还真不好做,唐伟也不知道澳洲怎么就会让他们这么干,这对荷兰人来说绝对是一场致命般的打击,可是这些人能做到吗?唐伟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不说别的,就他们手里那点人,要是没有澳洲的直接支持恐怕是很难成功的,有句话说的好,叫大业未成,身先死,唐伟看他们的眼神就是如此,不过既然对方提出了帮忙,这个还是要做的。(未完待续。)
第472章多尔衮的野心
9月21日
历史的滚滚车轮并没有因为澳洲人的到来发生原本太多的改变,为后金入关定鼎中原打下基础的皇太极在这一天终于撒手人寰。离开了他统治17年之久的舞台。
原本在前年就已经有些身体不适的皇太极,硬是靠着长白山的老参吊着多活了两年,这两年对他来说简直太短了,他理想中汗位继承人还没定夺,而多尔衮三兄弟的势力又越来越大。
他几乎可以想象的到,自己一旦死去,自己的继承人会是什么样子。虽说长子豪格军功累累是最为继承汗位的人选,可是豪格有勇无谋,并非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由于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多宗室皇族展开了汗位之争,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豪格继承大统最为合理,可是关键就出在皇太极没有立下遗旨。
这个破绽可以说给争夺皇位的众人留下了足够的把柄,当时军功和势力都比豪格大的还有多尔衮,在加上近期对山海关的大胜说带来的银两和物资,让多尔衮也再次成为了热门人选之一。
双方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不过最后戏剧性的是,还是顺治继承了皇位,当时各方势力为了尽快平息内部的纷争最后由顺治这个小孩继承大位,但是多尔衮的势力和身份却是发生改变。
他成为了后金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王,甚至顺治尊称他为王父,可见其地位尊高,顺治只不过是他手里的一颗棋子罢了。
这次后金历史上的最大变动就是多尔衮成功得势,掌握了后金朝廷的话语权,为此他可以做出更多的决定。
尝试到了火炮所带来甜头的多尔衮,已经确认了未来要发展的方向。火炮将会是后金军队进攻中所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武器。
史可法派人回来已经通报过,澳洲人还有更为强大的火炮,可是对方说概不该外售,连同消息送回来的还有一副画工初简的水墨画,从这幅简单的画中可以看到,这门大炮的炮管非常长。甚至可以说给人一看外表就能看出它的威力所在。
这幅图已经深深的打动了多尔衮的内心,就像是一个及其美丽的少女,打动了一个单身已经的男生一样。
他要将这门炮造出来,这是多尔衮心里想的,澳洲人可以不卖炮,但是他们自己可以仿造,澳洲人26磅火炮不就成功了吗,没什么难度,只要工匠够多。就一定呢过完成。
这是多尔衮的想法,要是工匠们看到这幅图一定会认为这是疯了,这个难度系数太大了,炮管越长,所要承受的力道就越大,而且后坐力肯定不小,26磅小炮之所以能仿造出来,完全是因为它的炮身短小。所以相对容易。
如今这岸防加农炮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也就是在皇太极死的当天。丧事还没办完,多尔衮就下令营造坊建造火炮。
看到送来的图纸的汉族工匠们都傻眼了,这个东西怎么能造的出来,一个个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表示造不出来。
多尔衮当时听了就气了,表示这是澳洲人造出来的。人家能造你们就不能。
这话问的让人哑口无言,虽然澳洲人能造可也不见得天下所有的工匠就能造的出啊。
在多尔衮看来,造这些东西没有啥难度,只不过是仿造而已,对着图纸弄就行。可是他哪里知道这里的学问大着呢,别说材料上问题,还有射程上的调整,这都是需要经过一段准确的摸索才能弄的出的。
不是拿着个图来,就能全都弄出,多尔衮也不和这些人多语,直接下了死命令,必须弄出来,弄不出来就全都给大汗殉葬去。
简单粗暴的威胁,对于这些人来说还是有效果的,不在推脱,也不在说什么造不出来,只说试一试,这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难事。
后金地区发生的重大变故,都在冯自海的掌握之中,因为皇太极的死,后金的军队停止了对外征战,也许是为了争夺皇位的原因,所以各处的部队都在有意收拢。
多尔衮手上的两白旗更是将原本在战场上的几个牛录给强行调回了沈阳城,这种做法已经充分说明多尔衮的野心,他急着想要取得汗位。
不过冯自海作为穿越人士,清楚的知道,这场争夺的最后胜利者是那位身处后宫的女人,可以说那位在后金的历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么一大帮子男人就这么被她玩弄于骨掌之中。
要说多尔衮也够悲哀的,可以说后金入关有一大半的江山都是这位打下来的,可是最后了却落得一个鞭尸的下场。
如今这位睿智的王爷,已经看到了火炮的用处,可以说已经完全陷入到了澳洲人设计的火炮计划里,这个计划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金未来在战场的战斗力。
所以此时冯自海已经准备好了电文,电文的短语非常简单,乌龟已探头,五个字说明了一切,说明大炮计划已经非常成功。
相信用不了多久,史可法也该回来了,这位无功而返的大使没能买到加农炮才是最为直接导致后金自己研发火炮的最终根源。
不过对于澳洲人卖的26磅火炮如此便宜,多尔衮也好不吝啬大有买买买,剁手也要买的意思,一口气订了五百门,他之所以弄这么多,是因为知道自己制造的东西,根本不能和澳洲的相比较,甚至可以说不在一个档次。
澳洲人那火炮的威力,可不是自己手底下那帮工匠所弄出来能够比的,一次性订了五百门对于澳洲来说也是相当大的一笔订单,而且炮弹也购买静三千枚,几十万两的生意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也不知道后金会把这些火炮用到扣关中来,还是对付蒙古人那里去,总知用到哪个地方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对于澳洲来说,这是后金陷入到大炮计划中的首先走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对于后面的计划也就更容易实施了。(未完待续。)
第473章截胡
多尔衮的大手笔让澳洲大为意外,虽然对方已经完全陷入到自己的计划中,但是要说风险确实非常大的,多尔衮要求在一个月交付货物。
根据冯自海送来的情报分析,围绕着大汗之位的争夺已经越演越烈,皇太极的尸骨未寒,宗室与他的儿子们就开始大大出手。
两百旗是多尔衮的主力的部队,也是后金八旗之中战斗力最为强的一支部队,两白旗的前身是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作为大汗的近卫部队,里面的士兵自然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
只是后来皇太极上位,将黄白对换,成功的将原本两百旗的荣誉给摸了,这件事情在一直让两百旗耿耿于怀,可以说他们对皇太极的此举非常恼恨,眼下大汗之位的争夺,一旦多尔衮登上汗位,两百旗的地位和荣誉自然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两百旗的子弟都是非常出力的支持自己的旗主多尔衮争夺,只是身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势力一点也不弱于两百旗,至于两红旗的旗主代善在整件事情中完全就处于一个打酱油的状态。
因为两红旗的里人才青黄不接,根本没有年轻一代的人物出来扛旗,争夺汗位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么激烈。
不过代善的话还是很受众人听的,毕竟是大贝勒爷,又是族长,威信还是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要在一个月将自己两百旗实力大增也就只有一个办法,增强部队的武器装备。
早在攻打朝鲜的时候就有这种意识的多尔衮,部队装备仅次于两黄旗,可见这些火炮武装的肯定是两白旗部队。
至于他要拿这些武器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