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一九零二 >

第326章

重生一九零二-第326章

小说: 重生一九零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我直言,海军的扩充确实很重要,但我们也要想到这是极耗费时间的。”陈文强说道:“在这之前,我国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和一支能够进行近海防御的军事力量。这样。在日本控制侵略亚洲大陆的海上侧翼(运兵线)的同时又要确保其贸易畅通,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最不济,我国的陆军也能将日本的兵力拖在中国的国土上,使之无法调动重兵对太平洋其它地区进行攻击。想想看,日本目前的常备军不过二十一个师团。而我国却准备在三年内建立起一支百万大军。”

塔夫脱陷入了思考,一旦如橙色计划所设想,日本对华政策由渐进的蚕食变为公然侵略,这就要求美国为支持“门户开放”政策而采取行动。

而确实如陈文强所说,如果中国有足够的力量,哪怕是依靠人力与日本打消耗战,也将使日本通过夺取菲律宾、关岛(可能还有夏威夷)来把美国势力赶出西太平洋的设想变得困难。美军将不再是单独作战,两洋舰队将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联合行动。美国将由此取得制海权、收复失地、并遏制日本的商业。

“日本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资源贫乏,极为依赖外面的输入。”陈文强接着说道:“我国的海军虽不足以与日本对抗,但对其海上交通构成威胁,应该不成问题。而且我国政府将中断向日本输出原料,使其后劲不足。”

话说到这份上,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表达出对日本的警惕和仇恨。要不是中国还比较弱小,塔夫脱估计中国早已经对日本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了。

“我对中国政府的设想很是关注,但这需要召集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塔夫脱点头说道:“关于国务卿先生所说的以国际援助名义提供低息贷款,以及赊购大量粮食的要求,我想这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谢谢总统先生的慷慨。”陈文强笑着说道:“关于派遣专家的问题,也请总统先生能够答应。”

“这个决定权并不在我手中。”塔夫脱笑道:“如果你们开出的条件很优厚,我想会有很多美国人想去中国的。”

“生活待遇是一流的,我在这里可以保证。”陈文强很郑重地说道。

…………………………

会谈结束后,陈文强等人回到了驻地,却发现很多人面色古怪,窃笑不已。等到仔细打听,才知道是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原来,为欢迎中舰到访,美国海军部派出万吨级巡洋舰北达科塔号作为陪访舰,与海圻并舷而泊,并指定一名中校军官为联络官驻舰协调。今天,这位联络官邀请程璧光等舰上军官去观看在美国轰动一时、连演三百多场不衰的著名话剧《红寡妇》。

坐在贵宾包厢里,程璧光在英文翻译的讲解下,看得有滋有味。一个随从灵机一动,试探美方联络官:“演出结束后,不知能否安排到后台参观?”程璧光未置可否,显然是动了心思。美方联络官心领神会,立即耳语侍者办理。及至剧终,程璧光刚刚起身,剧院经理便笑容可掬地站在包厢门口,恭请一行人驾临后台指教。

程璧光以“恭敬不如从命”之态,欣然随经理来到后台。此时,全体演职员以饰演红寡妇的女主角打头,男女分列鼓掌欢迎中国海军将军。程璧光见状大悦,即席致词,对演职员的精彩表演给予高度赞扬,语谓“此剧乃吾人此次出国访问以来所见演艺之最出色最精湛者”,赞美之词赢得了满场喝采。

剧院经理兴奋地鼓动道:“girls,getacquaintancewiththeadmiral!(小姐们,来熟悉一下这位海军将军吧!)”还没有等程璧光明白是什么意思,数十名浓妆艳抹、高耸的美女蜂涌而上,瞄准目标一番狂吻。顿时,程舰长成了大花脸,两颊密密麻麻啄满了美女们留下的口红印痕。恪守“男女授受不亲”信条的程璧光,这回算是开足了“洋荤”。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都是利益

利益的驱动,永远是最有诱惑力的。虽然中国政府期望着美德两国的投资,但也不是没有对日后的考虑和防范。

相对而言,中国对德国的资本更加欢迎,条件也更为宽松,但这些都是写在秘密条款中的。

陈文强认为,在中国的工业建设中,目前主要应由中美德三方作为主导,哪一方都不能超过半数,颇有些三足鼎立的味道。然而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一战爆发,无论中国采取中立,还是加入协约国,德国的投资势必被中国政府所没收,最后的结果就是中方独大。

虽然这有些不厚道,但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根本不能象人与人之间那样保持道义和信誉,一切都将以国家利益为重。

就象美国的表现在列强中相当特立独行一样,它在《辛丑条约》的谈判中,坚决反对列强向中国索要高额赔款,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认为那将把中国逼向灾难,影响列强的“可持续性”掠夺(或曰发展);而其中将庚子赔款多余部分退还,并完全用于办学,其中既有洋溢着美国精神的理想主义追求,也有着眼于美国国家利益的现实主义考量。

在当时,1905年的抵制美货风潮中,中国青年高涨的反美情绪引起了美国上下的警觉。外交官(如美国驻日代办威尔逊)与学者们(如康奈尔大学教授精琪)都向总统发出警告,美国所接收的中国留学生太少,甚至远不如欧洲小国比利时,美国将因此在精神领域内失去对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影响力。

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甚至提醒罗斯福总统:“哪一个国家能够成功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哪一个国家就将因此而在精神与商业两方面收获最大的回报。如果美国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国的留学流,并使其壮大。那么我们此时就能以最圆满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那就是以知识和精神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这位大学校长坚信,为赢得中国青年而付出成本和代价,即使从物质利益角度来说也是值得的——“与军旗相比,道义与精神将更有力地支配商业”。

从此,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崛起。比肩日本,留日生与留美生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不断成为主角。吊诡的是,当大多数留日生连日文都说不流利时,留美生却多数能够学贯中西,涌现了不少泰斗级的人物。当大多数留日生热衷“主义”与“革命”,为了“主义真”而“砍头不要紧”(无论砍别人的头还是砍自己的头)时,留美生则更为关注“问题”,关心文教,关注科学。

在陈文强看来。日美两国如同股市中的长线客和短线客,做长线的美国与做短线的日本在中国体现了鲜明的对比:从日本进口的各种速食“主义”、“思潮”潮起潮落,而从美国“进口”的“德先生”、“赛先生”成为日后持久的理想灯塔,尽管很多时候其光芒实在太过微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也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尚,虽然美国的政策使中国获得了利益,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就真的那么无私,探究到最后。依然还是国家利益在引导着这一切。

当然,现在中美、中德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都那么坦荡无私,处处都体现着兄弟般的友谊。中国巧妙地分别向美德两国表示出在远东将义不容辞地挑起拒俄反日的重任,毫无怨言地为美德两国的利益服务。这种表示是如此的真实可信,而且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而正是利益的关系,注定了美德联盟不可能实现。也就使中国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既不必因为加入同盟国而受到协约国的干涉和威胁,更可以让双方都对中国采取审慎的态度,以免中国被迫做一面倒的选择。

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并且加入协约方一方。陈文强一直有着冷静的判断,虽然看起来这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却是必然的。

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这一切都还是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中立”,一方面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很强烈,人民反战;另一方面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正如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所预见到的,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但是当英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美国变成了协约国单方面的军需供应国,“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时,大多数美国商人转向了协约国。

总统威尔逊也就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接受英国的海洋政策并听任美国逐渐成为协约国的兵工厂。因为,“大多数美国工业家自然具有和银行家同样的态度。因为英国控制了海洋,我们的销路主要是在协约国,我们愿意看到协约国继续这场战争并赢得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当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威胁不断扩大,协约国一时还拿不出有效的对付手段,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时。美国人开始担心了,万一协约国战败,美国非但不能继续进行“中立贸易”,连给协约国的战争货款也将收不回。

“而随着协约国的安全开始受到威胁,一个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抬头。从保护债务国的角度出发,美国也应尽快参战。由于利益的关系,美国再不能默认德国潜艇封锁而不损害美国与协约国的友好关系,而且这种默认或许会使德国获胜。换言之,美国在这些新形势下再不能绝对公平;不管怎么样,都会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制海权,陈文强看到了战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德国就是因此而败,尽管它的陆军单挑英法俄而不落下风。(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制海权和炮舰外交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也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高尚,虽然美国的政策使中国获得了利益,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就真的那么无私,探究到最后,依然还是国家利益在引导着这一切。

当然,现在中美、中德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都那么坦荡无私,处处都体现着兄弟般的友谊。中国巧妙地分别向美德两国表示出在远东将义不容辞地挑起拒俄反日的重任,毫无怨言地为美德两国的利益服务。这种表示是如此的真实可信,而且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而正是利益的关系,注定了美德联盟不可能实现,也就使中国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既不必因为加入同盟国而受到协约国的干涉和威胁,更可以让双方都对中国采取审慎的态度,以免中国被迫做一面倒的选择。

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并且加入协约方一方,陈文强一直有着冷静的判断,虽然看起来这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却是必然的。

美国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这一切都还是取决于它本身的利益。“中立”,一方面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很强烈,人民反战;另一方面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正如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所预见到的,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但是当英国海军掌握了制海权,美国变成了协约国单方面的军需供应国,“变成了协约国的仓库和兵工厂”时。大多数美国商人转向了协约国。

总统威尔逊也就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接受英国的海洋政策并听任美国逐渐成为协约国的兵工厂。因为,“大多数美国工业家自然具有和银行家同样的态度。因为英国控制了海洋,我们的销路主要是在协约国,我们愿意看到协约国继续这场战争并赢得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当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威胁不断扩大,协约国一时还拿不出有效的对付手段,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时。美国人开始担心了,万一协约国战败,美国非但不能继续进行“中立贸易”,连给协约国的战争货款也将收不回。

“而随着协约国的安全开始受到威胁,一个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抬头。从保护债务国的角度出发,美国也应尽快参战。由于利益的关系,美国再不能默认德国潜艇封锁而不损害美国与协约国的友好关系。而且这种默认或许会使德国获胜。换言之,美国在这些新形势下再不能绝对公平;不管怎么样,都会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制海权,陈文强看到了战争成败的一个关键,德国就是因此而败,尽管它的陆军单挑英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