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钢铁狂潮-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51章 牛刀小试(三)
………………………。。
“旗鱼”潜水母舰,“海鹰”武装运输机,TX…1机动战甲,这是特斯拉牵头打造的一整套超级特战队的主力装备!今天,是这套系统的首次秘密亮相!
看似庞大的“旗鱼”潜水母舰内,其实真正装载的人极少,不到五十人的舰员,跟一艘1000吨的小潜艇没啥区别。而庞大的空间内,主要装载四架“海鹰”,24名超级战士,并一套战甲着装和维护体统,至于两侧的炮塔火力,全部电控自动。
这套系统从去年完成大部分,到今年才算彻底完工。“旗鱼”母舰不但承担远洋输送和海上支撑平台,还承担起远距离传电补充的重任。在船体内,庞大的特斯拉涡轮机提供的电能通过发射塔射向高空,由两架4引擎专用飞机从万米高度上接力传递向远方战场,保证接续。
而用以运载战甲战士的“海鹰”,则装有2台4000马力的特斯拉涡轮轴承静音发动机,庞大的旋翼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动力,最大平飞速度可达到350公里每小时,战斗半径550公里;而启动尾喷管辅助下,可获得最高500公里时速,几乎与常规战斗机一般无二!
不可变向的两翼发动机固然不能保证灵活性,但六千米的实用升限和超低空飞行,悬停、垂直起降的能力却是无人可比的,机头的并联25mm机炮也保证对威胁力量的反击,必要时。打开两侧舷窗让运载的战士联合打击都没问题。
黑灯瞎火的情况下,这等怪物静悄悄的潜入战场内,在没有精密雷达、卫星、制导武器的情况下,想要干掉专门偷袭的他们,那是十分的困难!
现在,朱斌刻意蜷缩起专用机甲,将乘坐的“海鹰”前部雷达和红外夜视信号接入驾驶仓。与飞行员同时观察扫描周围的情况,并以机甲强大而独有的联合搜索能力提供有效地支持。
旁边,几个跟他挤在一起的家伙眼巴巴看着大出两圈的巨大家伙。馋的口水横流。比起来,貌似自己这些威武雄壮的钢铁家伙,还是不够凶悍啊!朱斌这好似站起来的的坦克的大块头。才叫给力!
旁边有个家伙按捺不住,甚至铁爪去摸那充满暴力美感的装甲外壳,被朱斌一指头弹开,骂道:“***不准动手动脚!戳坏了没得替换!”
那家伙悻悻的道:“哪能一下就碰坏了,又不是纸糊的……老板,啥时候也给咱们换上你这样的家伙?看着就提气!估摸着,碰上坦克重炮也能抗三火吧?”
朱斌哼哼:“废话!没足够强的防御能力,你以为那帮老东西敢让我出来啊!?想换这玩意,有的等了,天底下就这么独一份。你们还是先使唤好了身上的再说吧!”
开玩笑,自己这机甲都是脑控型的,没有强大的精神根本操作不了,再者,里面的各种单元都是不可复制的。这时代的技术根本别想量产。更有一条,他这机甲的表面可是有电磁护盾单元的,从飞船上拆下来的稀有模块,坏了都没地儿找去,对上重炮轰击都死不了的强大家伙,这年头。无价。
若非当着曹翰和一大堆核心人员的面儿测试完了,连152mmm重炮直接轰都搞不掉他,朱斌根本都没机会亲自出手,身系千万人福祉的一方巨头啊,哪能随便乱来。
在这个时代,如他这一身强大的机甲其实有点先进的过分了,一旦坏了都没法修,而且科技含量过高导致无法普及,反不如泛用型的TX…1战甲来的实用,更何况,现在他手边仅有的运输能力,也就是“海鹰”运输机一种,想要实现大规模的编制机动作战,那恐怕得等到正式的浮空母舰造出来才行啊……。
想到这里,朱斌不由的一阵怨念,到了这年头才知道当初自己当垃圾丢掉的那些东西多么的珍贵。话说特斯拉大神一专多能,几乎管着半个光明城一两万人的科研队伍,如今也才勉强能把高能粒子推进器初版给设计了出来,离着实用化还早得很,小型的反重力引擎倒是仿造出来了,可那个头,那耗电量,如果弄上天绝对不保险,除非有核反应堆支撑,这又是一大块短板。
在地面上使用,还真得就得弄得德国人搞得那种巨炮一般体型,这要是开出去,好似一座大楼平地奔行,那场面得吓死多少人啊!
最后一个问题,造船能力。未来的太空战舰早都设计完成了,本身朱斌自己就是专家,模板都是现成的,可麻烦在于,为了实现理想中的设计性能,飞船至少要比当今世界最大的战列舰还要大出三圈,长度起码在300米以上,哪怕用最轻薄的太空合金建造,里面尽可能的简单,总体重量也要五六万吨,让这么一大坨铁飞起来,能出入太空,就算有聚变堆支撑,也是令人头大的事情。
急不来,嗯,必须得循序渐进,先把这么大吨位的水面战舰造出来再说吧。
说回头,没有足够大的载体,像以往那种从运输机上丢下来不管的搞法肯定不行,在本土作战没问题,在人家国境线内搞,那是找死呢,都能被坦克海或者大炮丛林生生淹死,必须有方便垂直起降的运输能力,眼下么,凑合着吧。
四架“海鹰”好似幽灵贴着起伏不定的雪白山峦长驱直入,低沉的发动机声音甚至不如旋翼破空造成的“呼呼”声大,绝对是偷袭的绝佳利器。
前方的实时状况通过高空预警机查探的分明,不怕碰上日军夜间侦察机。再说了,就这里的地形,日本那些两把刀的夜间侦察机都不敢乱飞。搞不好自己一头撞山,那都没地方哭去。
另一方面,抗联第一军的千把号人又在冰天雪地里等的脖子都长了,肚子里没有热乎东西垫底,人都冻透了,骨头僵硬,肌肉失去弹性。如果不是一股子坚忍不拔的精气神顶住,随时都可能不声不响的死掉。
杨靖宇心里头急的火烧火燎,但不肯催促李寒枫。他张不开那嘴,多年来的合作让他选择了信任,只不过这等情势下。等待的实在太熬人,大冷天的,他嘴上竟开始起燎泡!
天色黑下来,远方日军设下的关卡上灯火悉数,探照灯的雪亮光柱扫出来足有一里地,透过稀疏洒落的雪花照耀的山林一片刺目反光。
“摸不过去。”杨靖宇失望的摇摇头,最后一点可能性也没了。
日军变得越来越狡猾,这一次的扫荡围剿,他们的战术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呆板的依仗熟悉地形环境的胡子伪军。而主动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一是进行分化拉拢,公开宣称只打杨靖宇一部。
内部要求“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其行动策略是:“同时遇到抗联和抗日山林队,专打抗联,不打山林队;若是同时遇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不打其他抗联。”在军事讨伐的同时,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
只此一样已经导致抗联迅速失去了大片的根据地,游击战的环境顿时空缺,活动空间被极度的压缩。更利于日军重兵合围。
此外,日军采取“梳篦式讨伐”和“狗蝇子战术”,一点一点的梳理山地,不留死角,依靠数十万日本人和在乡兵、伪军、安**的帮助一个个据点占领,铁壁合围,把东边道所有对外的险要地形出口全部垒砌坚固堡垒重兵把守,令攻坚力量严重不足的抗联部队顿时束手无策。
即便杨靖宇手下有一些无后坐力炮,但面对坚厚的石头、混凝土和原木堡垒,破甲弹和榴弹都打不透,轻型迫击炮也炸不穿,甚至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也搞不动,突破变得无比艰难。
最后一手狠招………狗蝇子战术最烦人。十万日伪军加上要钱不要命的胡子土匪化整为零,以千人为基数,漫山遍野的灵活出动,一刻不休的对抗联部队进行骚扰破袭,不让他们有丝毫时间的喘息和修整,连轴转的超负荷作战让大多数人迅速崩溃,作战能力和意志直线下降,最终导致今天陷入死地的境况。
杨靖宇很是无奈,孤军作战早晚是这种下场,失去了群众基础,他浑身是胆也耍不开,日本人在东北威逼利诱的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迅速转化为廉价劳动力和顺民,在数以十亿计的投资带动下,这里有数不清的工作机会,哪怕是给抢了土地的日本农民当长工,能换一口吃的,那也干了。反正,以前祖辈要么是给满清鞑子干活,要么是给地主和军阀干活,都是一样的活法,别的没指望。
本来杨靖宇还想着趁夜色突一把试试,看能不能过了这关,但眼前的情况令他十分失望。日本人很狡猾,堡垒周围五百米内的山林全部砍得光秃秃一点不留,大点的石头都炸碎了,开阔地面无处藏人,出来就要面对疯狂的机枪和直射炮火的打压,多少人也不够死的。
更有甚者,一道关口绝不止一个堡垒,左右后方犬牙交错的多个互相支援,哪怕过了第一关也难过第二关,被夹在中间,死的更难看。
难道,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么?
杨靖宇心中沉甸甸的,好似被冻结实了的冰坨子,但就在这时,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急匆匆跑过来,气急败坏的低声吼道:“老杨!不好了,程斌那个王八蛋带着第一师部分战士跑了!”
“什么?!”杨靖宇如遭雷击一般霍的站起来,脸色大变!RQ
………………………
第452章 牛刀小试(四)
………………………。。
没有比这个更坏的消息!
抗联第一军如今已经危如累卵,被重兵围堵下随时都可能被消灭,能坚持到这份上已经到了极限,绝难承受住其他的变故。|看|书|吧|
而程斌率领的第一师,是残部里面建制相对完整的,足足占了一半的编制数量,原来指望着靠他们撑过这一关,而后再次建立更强大的部队。可在这关键时候,程斌居然报告都不打一声就跑了,这意味着什么?
不能乱!无论如何,作为一军之长,抗联的主心骨,他自己必须稳住阵脚,否则全军上下搞不好会立刻崩盘,毕竟,这不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洗礼考验的钢铁骨干。
杨靖宇深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而沉稳,低声问:“你怎么判断,程斌是不是打算叛变投敌?”
宋铁岩本不好直接说的,但见他都直接挑明了,艰难的点点头:“只有这一个可能。我们被日军团团围困,根本没有突围的可能,他丢下不愿跟着走的人说去后面阻击追兵,可我们都知道,根本不需要,也没有挡住的可能,反而会因为主动出击暴露我们的现在的位置,不是投敌,还能干什么?”
“混蛋!”杨靖宇一拳把厚厚的积雪砸出一个尺多深的大坑,钢牙咬得嘎嘣作响,而后背着手原地急促的转圈,思考了两三分钟后,断然道,“就当他已经判断,命令部队迅速展开向后方警戒。全部重武器都调过去,能阻一时是一时,其他的,就看我们的友军能不能及时赶到了。”
宋铁岩道:“我已经让人补充上去了,那个……老杨,就不能让李老弟再用电台催催?”
杨靖宇迟疑了一下,终于低叹一声:“好吧,我去跟他说说,这种紧急情况下,也顾不得什么无线电静默了。”
不用他提。离着不远的李寒枫已经察觉出问题了,否则不至于让宋铁岩那般的气急败坏。说起来,他跟这位年轻的政治部主任差不多大,因为去年申请来的特效药治好了宋的肺炎,关系还算不错,脾气也相对了解。
故而,见杨靖宇走来,便主动开口:“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杨靖宇不能不说。叹道:“程斌师长带着一批人反头走了,我们判断不乐观,情况很危急,恐怕不能等到半夜日军就会追来。”
李寒枫马上道:“我明白了,这就开启电台向上面联络。”
杨靖宇感激的握着他的手用力一摇,感谢的话也不用说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寒枫一直亲自背着便携式电台作为随时联络的工具,但日军为了彻底剿灭杨靖宇部队下了血本,从德国进口了一片无线电监听器材,虽然不能破译特遣舰队搞得复杂加密通信内容,但只要找出电台信号所在区域和方向。就足够他们发起攻击。
这种情况下,非不得已,最好保持无线电静默,深山老林子里人烟少,除了日军自己外,能发电的肯定是要剿灭的抗联部队。冷不丁出来个信号,等于是向日军通报他们的坐标一般危险。
更不要说,这里离着日军的关卡只有三公里,翻过一座山梁就能碰面,太危险了!
李寒枫从背包里摸出保暖良好的电台,把折叠天线竖起来,使劲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