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480章

重启大明-第480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硝基发*射药,如果单基硝棉燃烧速度不理想,就抄前苏联的法子,透过添加粉状甘蔗渣,以增进火药燃烧速率……别说这个时代,保守的说,三两百年内足以恃之横行四海了!
    余阿蛋紧接着又提出另一个问题:“先生,我等工匠以为,还是用后装炮弹为佳;可杜明府却以为前装炮,弹药方便携带。并且一船百炮,便如火铳枪阵一样,炮多势众。准头也不甚要紧,滑膛炮却也就足以致用了。”这又是一个矛盾了,他们争执不下,所以跑来寻丁一定夺。杜木所说的弹药便于携带,是指前装火炮,一桶桶的火药,一桶桶的铅弹。搬上船去就是了,不用在工场这边又是弄弹壳,又是弄底火。还要装好弹体,弹头还得可调引信……
    只不过,这对于丁一来说,根本是一个不用选择的问题:“肯定是多层炮管。后装线膛炮。这个不必考虑,你回去跟李匠头说,他和杜木都不错,有自己的想法,杜木也有他的道理,两人以后都不妨这样列出章程,下次若是这样争执不下,可以找杜子腾。调些军兵来实测,不用千里迢迢跑来寻我拿主意。”
    这梧州到京师几万里路。又再从京师到宣府,然后得了丁一的消息再折回去,几个月就没有了。不过余阿蛋听着,又冲丁一磕了头,连连讨饶,后者只好又把他扶起来,好声去问什么事,只听余阿蛋说道:“我师傅说是反正要等先生回信,这中间也得花时间,便教工匠按他的法子办,先行动工;杜明府气得不可交关,说我师傅自把自为,到时先生得知,是要问罪杀头的!小人求先生开恩……”
    丁一可就为难了,因为如果同意李匠头这么干,那么日后他肯定还会有类似的事;如果惩罚李匠头,那也太打击人的积极性,而且李匠头的方案,应该说更为合理。可是杜木坚持的制度化,就是上面没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不要胡乱动工,却也是对的……
    无奈之下,丁一也只好写信给杜木,教他看着办,但尽量不要伤害李匠头的积极性。
    但余阿蛋的问题可不止这么一点,丁一不在广西,李匠头都将他的问题都汇编成册,又不让余阿蛋带在身上,怕被人偷去就完蛋,所以教他死记硬背了一肚子的问题,此时见着丁一,哪里能就这么回去?当下又是磕头,丁一被他弄得怕,扯起来按在椅上:“你问吧、问吧,只是你回去跟李匠头说,我也不是全能全知,很多事还是要靠他自己完成。”
    话刚说完,余阿蛋就问出了一个丁一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用钻石之外,怎么加工钢材?
    丁一就傻眼了,不过他也知道,李匠头是真遇着问题了,大约是低碳钢也出产了一些,所以有想头要弄些钢质枪管,以便用硝基发*射药——这玩意没法将就的,没钢质枪管就没法用硝基发*射药,因为初速高,铅弹在摩擦之下会销融,所以只能包上一层铜皮,或是说镀铜,而熟铁枪管的膛线哪里经得起铜磨?没几发就磨没了啊。
    整个大明,别看第一师里有许多把左轮,三个龙骑兵营都是后装步枪,真正能用硝基发*射药的,也就丁一身上两把左轮和丁君玥那批十来根钢质枪管——其中包括丁君玥手上改成弹壳狙击枪那把,还有张懋手上这把杂交怪胎的步枪等十数把枪了。
    那是李匠头这个技术疯子,用金刚钻,也就是钻石,几个大匠手工定制,一点点弄出来的。钻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批量生产,怎么可能用钻石?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钻石啊,多少总会磨损的。李匠头再疯,在弄了那十几根枪管和丁一这两把左轮之后,也绝不会再这么搞了。
    “高速钢,你得让李匠头实验出高速钢,要不就别想了。”丁一无奈地对余阿蛋说道,“不是高碳钢,就那么产量,你让李匠头别疯了,不用试验,肯定不行。”
    现时梧州那边出产的高碳钢,那是用着极落后的办法:先把高碳生铁炼成熟铁,进行渗碳制成表面碳高、内部碳低的渗碳钢,然后再在坩埚炉中溶化,得到成分均匀的钢。这种炼钢法的周期要几天,每炉的产量也不可超过三十公斤。其他丁一提出的转炉炼钢什么的,倒是还弄不出高碳钢来,目前除了消耗焦炭和铁矿之外,还没什么进展。
    主要就是用来制造各种机床的刀具,锤锻法制造线膛枪管的内芯等等。
    要让李匠头那技术疯子去弄,他能把这点高碳钢都给折腾没了。
    “那玩意得加入钨,钨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反正是加了钨之后,叫做高钨自淬钢还是啥的……记得是和石英矿伴生……钨是什么样子?都说了我也说不清,反正就是高熔点,很硬很重……”丁一感觉快要被余阿蛋逼疯了。
    余阿蛋却自顾在背着丁一的话:“……加入钨……高熔点,很硬很重……”背了之后,他又向丁一问道,“先生,您所说的钨可就是重石么?”
    丁一叹了一口气,拍拍他的肩膀:“我真的不知道。”
    “它有多硬?比金刚石硬么?”
    “我真的不知道。”
    “要加入多少进钢水里?”
    “我真的、真的不知道啊!”
    “噢。”余阿蛋搔了搔头发,点头道,“先生的意思,是我们不能整天指望着您……这个小人知道,不过先生您给点提示……”丁一突然觉得,一个余阿蛋,名字土得掉渣,外型也憨厚得掉渣的余阿蛋,真的比也先和十万铁骑还要可怕。余阿蛋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在丁一的心里,已上升到十万铁骑的高度,仍在那里问道,“先生,加入钨之后,如果能弄出您那说的高速钢,是不是对高碳钢也能加工?”
    丁一猛地站了起来,一把揪住余阿蛋的衣襟,恶狠狠地对他说道:“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的眼睛!直视我的眼睛!听着,我,真的,不知道!”
    这边应付完了,那个步兵排护送着信使与余阿蛋,又坐着吊篮入了宣府,取道往天津准备从水路回广西去。挞马赤伊基拉塔却就凑上来,涎着脸向丁一求道:“那颜,这漠南警备区里,您最忠心的奴才,挞马赤伊基拉塔……”
    “行了,你入京之后,和伯颜帖木儿他们一起学汉官礼仪,别动不动就奴才。”丁一知道这厮是来求官的,不过他也需要这样的人,而且汉名译作赤军长胜的小汗,领着通讯班,如期到达密云前卫,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丁一交给的任务,让丁一对他很有些好感,“你自己多与伯颜帖木儿他们亲近,到时我自有安排,放心,有大事教你去做的。”
    挞马赤伊基拉塔听着,翻身拜了下去,连连地磕起头,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只等权在手,到时向都音部落借点兵,一定要把七受挞那胖厮给结果了!因为七受挞投靠了宣府边将之后,仗着能从宣府弄到一些兵器,先前不时欺凌赤军的部落,丁如玉又被扣在京师,安西都督府这边按着丁如玉的意思,不去惹事,所以也不好给挞马赤出头,也算颇有些宿怨了。
    丁一自然没那闲心去理会这等事,连瓦剌残存的二万多常备军马,还有其他数万草原部落联军,他都一概扔给了丁如玉和陈三去整编,他的重心,现时已然是放在京师。
    他专门派李云聪入京师,当然知道孙太后和景帝会不爽了,他就要看看这两位还有什么把戏可以玩的,这一回,丁某人可不打算陪他们玩下去。之前一直忍着,是羽翼未丰,一动的话,没有绝对的胜算,现时挟大胜之威,丁一还照旧让他们折腾?他得吃了多少脑残片?
    “先生,咱们赶得及回京师过年么?” 张懋在边上低声地冲着丁一问道。
    丁一笑了起来,捏了捏他的脸道:“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的,明年会是一个好年景。”(未完待续。。)

第四章 枪在肩(四)
    明年会是一个好年景,这句话不是看着瑞雪说的。而是在于信使刚刚带来的杜子腾的工作汇报,而做出的结论。这批信使出发的时间,丁一派去广西的信使还没有到达,估计那批信使到达之后,广西再通过海路运输,运上来教导队新训教官或是武器,大约就得年后了。
    不过杜子腾在工作汇报提到的事情,已让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广西全境土改工作已经完成;五十户以上的乡村,已建立村委会与民兵队;预计明年秋收之后,广西粮食可以实现自给;已组建二十个常备民兵团,如有需要,在二旬的调整期之后,可以转为补充团。
    所谓常备民兵团,就是每月至少保持九天以上训练量的民兵团,如果按照这个年代的军队来说,三天一操,实以称之为精锐了。只是这个时代的大明,除了广西和安西都督府,压根就没有不喝兵血的部队,更别提什么三天一操。
    其实丁一最为看重的是第一条,看上去最为无关紧要的一条,土改。
    这就说明了广西境内的地主豪绅,要不就是被“侯大苟”杀害了,要不就是被民众“自发”镇压,或是聪明的,自己把家产转向工坊,土地被分配给自耕农民,而不是被挂在有功名可以不用交税的士林名下,把原该收归国库的税收,肥了士林阶层。
    有了这个基础,才有村委会和民兵队的成立。人家要地都没有,自己都快饿死了,谁管什么村委会和民兵队?就算参加的。也不过为了混口饱饭,哪来什么觉悟?这绝对不是轻易的事,要不然先前丁一只立足在梧州府和平乐府,就是这个道理,没法治理好,还不如别去接手。有了土改,广大的民众。才会发自于内地支持丁某人,才会有群众基础,才会有二十个常备的民兵团的出现。
    “先生。宫里来人了,在城头上,教您去接旨。”李云聪阴沉着脸过来向丁一禀报。
    丁一微微地笑了笑,对李云聪说道:“不必理他。你去与他说。我病了,病到接不了旨。草原有种药,唤做雪莲花,要是这两日还不见好,怕是要去草原上寻这雪莲花,再用苍狼的心,一起切片,热油爆些葱蒜。入锅炒了,佐以白米饭三碗。方才治得了这病。”
    李云聪应了,便出了帐篷,跑去宣府城下,高声将丁一的话,吼给那宣旨的太监听了。
    丁一并不打算进京过年,过年对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而在李云聪回来以后,丁一就对他说:“下令全军,整装,准备出发。”李云聪虽然觉得有些诡异,但他并没有问出哪怕一个问题,而是马上执行了丁一的命令。
    当二千兵马押着七十多名草原上的头人,在宣府城外列队之际,那宣旨太监还没有走下城墙,李云聪在丁一的示意之下,纵马奔到城下,向着城墙上的守军高吼道:“先生有命,开城门!”
    原本李云聪以为,要在宣府城下,喝令天地会和忠义社的成员集合点名,然后守军之中的天地会、忠义社的冲锋队,站出来集合,接着控制城门,再开门来迎接丁一入城。但连李云聪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一嗓子吼过去,过不了多久,大约就是一炷香功夫,城门便缓缓地打开了,丁一冲着张懋示意,后者便卖弄骑术,往马鞍上一站:“全有了!听口令,火铳兵,前进!”
    军鼓敲击,在鼓点声音之中,火铳兵排着整齐的队列,进入了宣府的城门;然后是李云聪领着一千骑兵,一人三马押送着那些草原头人开始入城,最后才是利刃大队的指挥排护卫着丁一,骑在那匹绝对有着阿拉伯汗血马血统的白马上的丁一,从容入城。
    这匹数年来一直寄养在都音部落里的马,现时愈发地神骏了,看在城头那太监的眼里,简直就是天马一般,更是衬映得一身儒衫的丁一,丰朗神俊至极,只是身上那不经意流露出来,百战沙场的杀气,使得那太监双腿战战,终于当丁一接近城门的时候,禁不住在城墙上跪了下去。人是有从众效应的,他这一跪,身边陪同着的守将不知道怎么回事,刚才李云聪喊门,是他差人去报给孙镗,而孙镗的亲兵来命他开门,此时已见身边太监跪下,想想丁总宪名满天下,又是位极人臣,一下子也就跟着跪下了,城墙上守军见得太监跪了,自家将领也跪了,无不纷纷也跟着拜倒。
    一时之间,竟是丁一行近,城头跪倒一片!
    丁一入宣府,哪里用得着天地会、忠义社集合点名,再以冲锋队控制城门?进与不进,是在于丁一想不想进的问题!这时节宣府的总兵官就是孙镗,孙镗、石亨这一系,都是当初参与立宪秘约的人物,这抄家杀头的勾当都合着伙,相比之下,开个城门,又有什么打紧?
    叫他们不开城门的中旨,也是没有经过内阁、六部的敕谕,不过是说,为防鞑靼偷关,如今鞑子皇帝、太师、知枢密院,都被丁一押在其中了,还偷什么关?可以说不开城门,是给皇帝的人情,开城门却是本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