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启大明 >

第333章

重启大明-第333章

小说: 重启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弹还能往前飞,但已经无法通过裸视来捕捉目标了。
    一轮急促的射击之后。他们就往山外撤出,这让他们之中许多人的体力,都开始出现问题。因为连夜进山之后。他们又在天亮以前,沿着来时的山路,与看守马匹的同伴会合,撤出都峤山,再绕到东北方这个峡谷出口来诱,一夜无眠和来回的奔波,已经得用意志才能支撑他们完成战术动作了。
    而峡谷上的义军尽量出现了伤亡。也引发了骚动,但并没有放弃阵地来追击他们这支小部队,这让削瘦的李云聪愁眉紧皱:“这就很麻烦了。再来一次吧,要是拉不出来,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些官军冲到这里。就全给砸成肉饼了。”
    于是他们只好冒险再回去。重新开火,只是收效甚微,尽管这一次他们十来把枪就至少撩倒了七八个山腰上的义军,但对于数千人规模的义军来讲,真的意义不大,至少不足让统领义军的头领,考虑放弃阵地派兵追击。
    不过在李云聪他们第三次开发时,终于还是起了一点效果。那就是山腰上开始派出一支三五百人的义军,冲着他们这边而来。李云聪苦笑着对着身边小队的战友说道:“咱们完蛋了。撤吧。”
    因为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吸引了三五百人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毫无用处。
    余下的义军,仍然足够给石璞所部,造成致命的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都峤山悬崖上的丁君玥扣下了扳机。
    正在山腰上指挥义军的郑昂就觉脸上一热,肩膀上突然受到压力,回过头却发现,刚刚和他在讨论如果把那支烦人的小部队驱赶走的义军将领,整个脑袋已爆裂开了,脑浆和鲜血,把周围的人等喷溅得头脸皆是,而那仍在不断喷溅着鲜血的无头躯体,就压在郑昂的身上。
    “误差这么大……”五百米外的丁君玥抱着狙击枪做了一个战术滚动,闪避到一个不会被远处义军察觉的角落里,拉动枪栓退出弹壳,并把它交给副射手收好,她刚刚是瞄准郑昂的上半身的,因为很明显郑昂就是发号司令的角色。
    但风速,以及没有瞄准点的望远镜,让弹着点至少偏离了目标三米,并且从上半身变成头部。天赋很重要,但天赋也不可能让她把这个连十字划分都滴有的望远镜变成狙击镜。
    丁君玥推上枪栓,在草丛中爬了过去,就听到副射手尽管压低了音量,却仍有掩饰不住的亢奋:“成了!成了!”丁君玥把眼睛凑到单筒望远镜上,然后她拍了拍副射手的肩膀,示意对方跟随着她开始撤离。
    一个好的狙击手不是枪枪命中,没有谁能保证每一枪都命中目标,重要的是,能不能完成在战术中的作用。这一点,丁一不断地给丁君玥灌输着,而今天之前她始终是本着听丁一的话去服,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明白丁一给她灌输的这通道理的实际意义。、
    “赶紧走。”丁君玥对着副射手这般吩咐,背起狙击枪的皮箱,她匆匆地沿着来路而去,甚至在路上还滑倒了几回,不过不论是她还是副射手,都不敢放缓脚步,因为若是石璞的宙军脱困,那么义军合围搜山的话,她们两个人绝对就是被碾死的角色。
    因为她们完成的了作战目标。
    义军乱了,完全失控了。
    不是慌张忙乱,而是愤怒。因为这不是三十公斤黄色炸*药带来的震摄,而是明军火铳把他们之中的头领杀害,他们并没有发现丁君玥,而把这战果归到了李云聪这伙“老鼠”的头上了。
    “浦母!阿猪兄给他们整死了!”、“搞死伊!给阿猪兄报仇!”、“同村的手足,拿起家什跟我上啊!”他们的怒火如此的狂烈,只是一种强者被弱者当面打了耳光之后的不平,如果是数千官军铁骑,也许他们会没有这么愤怒,能冷静下来听郑昂指挥。
    可幸,面对只有二十来人的小队伍,一下子,连郑昂也无法稳住他们了,当他扯着身边的义军时,就听对方急吼吼地道:“唉,郑阿兄,俺们把那二十来只官府的狗拖来杀了,误不了什么事的!”
    群情汹涌便是如此了,最后郑昂只扯住了他百来个心腹留在山腰,其他二三千义军都冲着李云聪他们追了下去。这可把李云聪那个小队吓了一跳,那真是手慌脚乱,他们是诱敌不错,也是准备撤退,但没想到效果这么夸张啊,还好也是做了准备了,已在路边设了几颗手榴弹当成绊雷,此刻爬上马背,那真是头也不回,不惜马力狂奔而去,因为义军也有马,并且不在少数,只要被赶上了,那真是连全尸都不要指望了。
    而此时的梧州府城里,赵辅着急地问着丁一:“晋公!让末将带人上吧!不是末将夸口,麾下这几千人,都是跟鞑子打老了仗的兵马,此时也有求战之心,军心可用啊!”他实在不放心,因为丁一派出杨守随——那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领着那一千多步卒,济什么事?
    丁一听着笑了笑,拍拍赵辅的肩膀对他道:“求战心切?带我去营里看看吧。”
    赵辅并没有说谎,或者说他不敢在这个时候跟丁一扯蛋。
    那几千兵马,站在那里虽然没有什么队列可言,但那种求战之意,在这些悍卒身上还是能感受得到。事实上赵辅并不是不知兵,如果他统率的水平不行,也不能领军从桂林府赶回来,然后就组织夜袭,不成功之后第二天还组织了几次冲锋了。
    这完全是策略的问题、战术上存在的缺陷,当无法解决地形上与义军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又没有压制性的人数优势,那么其实也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大规模的炮火覆盖了,可惜,这个年代是没有这种东西的,不论东西方都一样。
    丁一如果没有盘族、瑶族的那些山地教官之前几个月对麾下部队的训练、通过口述构建沙盘,以及派人化装去堪查之后,一点点修正都峤山在地图上的形状的话,丁君玥的特种小队,也根本无从施展。
    “你们看见了,石太保所部,已由杨守随领去援,没有大家什么事。”丁一站在桌子上,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对着下面的军马大声吼叫,“没错,他们只有一千多人,但我相信他们可以把石太保接回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是我,丁某人的兵!”
    “我信任他们!在怀集城下,他们就是这么把侯大苟的七千步骑吃掉的!”
    “别给我提什么关边战事,谁他妈敢跟老子比一比,杀的鞑子多?”
    “你们输了,输了,那么就他娘的老实守城吧!”
    “我会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记住,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们今天肃清府城的奸细,干得好,让我满意,那么你们还能上阵。如果今天这活计你们干不好,有人还趁着这机会,调戏小媳妇大闺女,偷点钱财什么的,那你们还有什么用?他妈的全去卫所种地吧!”
    很快丁一就结束这次训话。
    这让赵辅很担心,他担心是因为他知道丁一要干什么。
    收心,收这些悍卒的心。
    只怕是个笑话吧……那杨守随领着一千多步卒,和昨天出发的二三十人两支小队,就能把石太保接应出来?是,若是丁一能成的话,那么这三千悍卒,以后绝对就是唯丁容城之命是从了。
    赵辅都以丁一门下走狗自居了,他倒不介意丁一收这些军兵的心。但能成吗?赵辅苦笑起来。他不知道当那个叫杨守随的少年带领着残兵败将归来时,丁容城该如何收城,他甚至怕敢去想。(未完待续。。)
    ps:  可能有错别字、漏字,晚上九点后我会较正重传,作者有点不舒服要去看看,来不及校了,见谅。

第二章 拯救两广总督(十五)
    憋了一口气的边军踹门的时候特别的用力,看得那些被押着队列指认同伙的士绅心惊胆将,暗暗庆幸着半夜时分自己被拖出家门时,那些军兵动作尚算温柔。被捉捕的不止是昨晚赴宴的士绅,他们还供出了更多的人。
    有梧州知府衙门的佐贰官,例如同知、通判之流的;也有府治所在的苍梧县,县衙里的六房书吏、捕头马快等等,没有这些人上下串通,刺客没有那么容易摸进驻在大军的梧州府城,要知道石璞驻扎在这里,也就相当时两广总督的行辕临时安在此处,没有内奸配合,真当朝廷兵马是摆设么?
    这些人被那伙士绅指认出来,带着军兵来拿了人走,前后门尽数被贴上了封条。那些边军火气大得不行,人犯敢有拿出士林架子还是官场气派的,一个个全被踹翻了,揪着头发倒拖了出来,甚至还扬言道:“容城先生是善心人,出来时教兄弟们手脚要干净,不得冒犯女眷……兄弟们不敢违他老人家的意,但若敢破了封条或是逾墙出来的,那就是附逆,杀了尔等这腌臜货,却也不算忤逆容城先生了!”
    有一家人门前是有进士杆的,不信这个邪,倒真有人说什么那封条上,参知军务的印信,拿来封他家的门实在荒唐,于法理不合,便自推了门出来叫骂,还说什么要上京告状之类的,那伙边军回头便杀了进去,真是三进的宅子。直杀得血流成河鸡犬不留。
    于是此后再无人敢出声。
    这日梧州府城真个是万人空巷,大伙都涌去校场那边看丁容城公审附逆士绅官吏,那些一个个平日里趾高气扬的头面人物。被去了帽子,披头散发押在边上,全然如斗败了的公鸡也似的。
    并不是所有涉案人等都老实供认,提出那苍梧的知县上来,那厮就极硬朗,拗着脖子叫嚷道:“要革下官的职,当报吏部。丁容城!尔无律法,目无君父!下官必要参尔一本,士林之中。末必便是汝一手遮天!”
    事实上,这知县叫嚷的,是正理。丁一对于知县并没有任免权,不但参知军务的丁一没有。两广总督石璞也同样是没有这种任免权利。甚至知府、布政使也没有直接的人事权,要任免知县,是应由吏部来决定这样的处分。
    诚然,作为知县的上级,不论是知府、布政使,或是两广总督石璞这等上官,是有给知县穿小鞋的权力——上级要找下级毛病,还愁没办法? 所以往往上官对于下属知县不满。所说的便是:“汝下去听参吧!”知府或其他上司,上了折子去参知县。那这知县绝对是有大麻烦,通常吏部也都会照准批示下来。
    但所谓“千年犹行秦政制”,也就是郡县制,按正理来讲,的确就是知县的任免都是出自吏部。上官有管辖权,有对下级年终考评的权力,但没有任免权。所以那知县有恃无恐在那里咆哮道:“丁容城,若有本事你便杀了下官,不然的话,今日之事,终难善了!”
    这可把下面围观看热闹的百姓弄得一头雾水:丁大人不是这官比知县大多了么?怎么还革不了知县的乌纱?
    丁一却不慌不忙,叫了那些士绅人等一个个上来问话,把如何与侯大苟勾连,如何谋划行刺,如何诱使石璞领兵出城的事,一件件摆了出来,丁一却对知县说道:“好好答话,丁某自然按着律令,上报吏部;若是胡搅蛮缠,汝能行,某也能行!”也就是说如果知县要瞎扯,丁一就不会跟他讲什么律法了。
    但知县也有他的心思,明明白白石璞是被诱出城去的,丁一又派了千把人出城去救,知县心中分明,都峤山中侯大苟老底子的兵马都逾万了,还有新附的义军,怕不下几万人,就凭这千把人,简直就是去送死。
    报到吏部去?只怕这两三日里把石璞收拾了,侯大苟那边就来围城了!
    所以知县抱着不吃眼前亏的心理,倒是有问必答,以防把丁一惹火不讲道理。
    听着在台上的知县、士绅人等招供,下面百姓无不口瞪目呆的。问得差不多了,丁一还怕百姓听不明白,再度站出来:“诸位父老乡亲,侯逆是什么好货色?他来了梧州,只抢官府不抢百姓么?学生在怀集时,原本只带了长随入城,就是因着侯逆所部,抢劫百姓,奸淫妇女,方才气得不能坐视,置生死于度外,和他们拼了!若真如这些畜生谋划的,以后侯大苟的兵马来了,他们想抢谁家就抢谁家,看上谁家姑娘,就抢谁家姑娘,大伙便如被圈养起来的大牲口……大家说,能这么办呢?你能看着自己家的女眷,被侯逆肆意抢走?”
    有性烈的在下面就呼喝着:“此事万万不行!”、“谁动我家人,我杀他全家!”也有胆小怯懦的,便拉扯着身边的人跪了下去磕头,只称道:“丁大人啊!您是青天大老爷,您要给小民做主啊! 这么下去,哪还有活路啊!”、“大人救救小的啊!”
    丁一听着就笑了起来,这却就是他所想要的节奏了:“大家不要怕,丁某自当为大伙做主,只是这些人等,平日有什么劣迹,还请大伙当场揭发检举出来,丁某教人录下之后,有了凭证,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