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88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88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浙江巡抚手里有兵备道的兵力支持。阮大铖一直处于劣势,可是马士英带兵逃走后。最后就逃到了浙江投靠阮大铖,阮大铖手里现在也有了兵,于是跟巡抚开始分庭抗礼,谁都不服谁。
    还有广东也不太平,农民起义跟地主武装,就足够广东头痛的了,广西则是人少民贫,帮不上朝廷什么忙。
    所以小朝廷看起来控制的地盘不小,但是各路势力热衷于内斗,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始终形不成合力。
    因此在军事上不得不依靠杨潮支持,清军没有进入江西之前还好说,清军已进入江西,尤其是八旗兵到了江西之后,无论是浙江还是福建都有些慌乱了,压力之下竟然内斗暂停,所以这次皇帝、文官和郑氏能同时派出代表来南京,不知道等几路大军将江西的清军击败,然后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合作。
    “我南畿重兵出徽州府,攻敌饶州八旗,接着向南昌进逼,我军将歼灭三万八旗!”
    杨潮在地图上指着跟南直隶徽州相邻的江西饶州府说道。
    “浙江兵出仙霞关攻打鞑子广信府(上饶)。”
    浙江兵备道王雄说道。
    “福建兵分三路,北路出分水关进兵贵溪;中路出杉关攻打抚州;南路出汀州与广东兵合攻赣州!”
    郑鸿逵大声说道。
    郑氏胃口很大啊,杨潮不由想着,他们大概以为十拿九稳了,这是急着抢地盘的说。
    不过他们有理由乐观,清军精锐三万八旗兵基本上都部署在靠近南直隶的地方防备杨潮,而杨潮答应出兵将这股八旗势力消灭,对于郑氏和浙江来说,没有八旗兵撑腰,金声桓和王体中那些兵,他们还真看不上眼。
    郑氏本来就是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可是朱慈焕这个天子太不好挟制了,根本不听话,而天下更不好挟制,无论是浙江还是广东都不听他们的,到头来迎立了一个天子,就只有在福建的权利稍大点,其他地方郑氏根本就插不上手,他们这算是看明白了,挟天子的前提还得是你的势力够大,天子不过是给了你一个可以名正言顺讨伐别人的旗帜罢了。
    所以还是抓在自己手里的地盘才是实实在在的,想着打着天子的旗帜,就能捞取天下那真是太天真了,不得不说经过这些天,郑氏也算是学会该怎么做一个军阀了。
    “好好好,此计甚好,本督保证不放一个八旗兵南下。一月之内,三路大军荡平江西,还江西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大家有做了一番讨论,将进兵的兵力,以及各自需要做出的承诺说出来,然后杨潮高声笑着总结。
    浙江表示出动三万大军出仙霞关,郑氏可以出动十万人马,而杨潮只表示不会放八旗兵南下,至于出多少兵力杨潮表示要看战况,如果战况不利,就是出动三十万大军也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杨潮的保证,大家还是放心的,都知道杨潮的兵力强大,而且向来都很守信。
    商讨完毕之后,众人脸上都露出轻松之色,仿佛他们在地图上的讨论,就已经决定了战局一样。
    这时候外面突然想起了“秀才造反了”“秀才谋反了”之类的呼叫声!
    杨潮顿时脸色一变,怒喝起来:“大胆,秀才何故如此张狂,竟然擅闯皇宫谋反!”
    郑鸿逵、王雄等人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他们没想到自己在宫中商讨军机,秀才们竟然闯了进来。
    他们自然知道秀才在南京已经闹了几个月了,从秋天闹到了冬天,朝廷上的文官没少为此向皇帝弹劾杨潮,但是弹劾也紧紧是弹劾,没有任何作用,也有许多大儒骂杨潮的,依然没有什么作用,跟狗叫两声一样。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秀才怎么还敢擅闯皇宫。
    “众位随本关出去看看。这些秀才也太荒唐了,怎么能擅闯皇宫,不过本关无论如何是不相信秀才谋反的。”
    没人相信秀才会谋反,就连朱慈烺派来的公公都不相信,也大着胆子跟杨潮一起走出。
    杨潮他们是在皇宫最核心的乾清宫议事的,除了乾清宫,正北面是交泰宫,再往北是坤宁宫,声音就是从哪里传来的。
    侍卫们一个个拿着武器保护着杨潮一行人,往北边走去。
    刚刚走过坤宁宫,就看到一群群甲兵,将为数千人上下的秀才包围了起来。
    秀才们竟然进了北安门,这就已经进入紫禁城了,算是进入皇宫核心区了。
    “怎么回事?”
    一个军官看到杨潮过来,立刻跑步过来汇报。
    “秀才们谋反了!”
    军官老实说到。
    杨潮横道:“乱说,这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相公,谋得哪门子反?”
    军官却道:“真的,他们拿着武器,从元武门进宫,闯过了北安门才被我们拦住。”
    杨潮表示疑惑,郑鸿逵他们也弄不清真相,面面相觑实在是想不明白秀才们是闹哪样?要说真的造反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但是他们也没有怀疑到这是杨潮的阴谋,因为他们绝对想不到杨潮要把这些秀才都抓起来充军,明代统治者无论想象力多么丰富,都不会想到会让秀才当兵去。
    杨潮道:“请两个秀才公子过来。”
    军官应命,很快跑了回去,然后带人冲进了挤成一团的秀才队伍中,硬是在秀才们的木棒前抓了两个人,而秀才们却硬是没有敢打人。
    这两人被带到杨潮跟前的时候,手里还抓着木棒,这就是他们的武器。
    这时候,杨潮的亲兵很夸张的喊了一声“保护大人”,立刻就挡在杨潮身前,手里的长枪几乎要戳到被带过来的两个秀才的脸上,秀才已经吓得双股打颤,却硬撑着瞪着杨潮。
    杨潮这时候才做出一副不得不信的表情。
    用十分惋惜的口气问道:“尔等因何要反?”(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节 铁案
    “诛除国贼,何谈谋反?尔等身居高位不思为国尽忠,却一心卖国求荣,尔等才是反贼!”
    两个秀才大义凛然的责骂杨潮和身边的郑鸿逵等辈。
    郑鸿逵等人虽然被骂,但是却好像明白了什么。
    “杨都督,这群秀才怕是误会了吧。”
    谋反,这必须是谋反!
    不是谋反之罪,怎么能把一万个秀才都充军,所以这不是误会。
    杨潮坚定道:“他们手里拿着兵器,擅闯皇宫,喝骂我等,这岂是误会?”
    “国贼,吾与汝不共戴天!”
    这时候突然两个秀才爆种了,拎着短棍子就冲了上来,但是他们的水平,直接就被亲兵一脚撂倒,马上被抓了起来。
    杨潮大怒:“抓,都给本督抓起来,好好审审,是谁主使他们的?”
    这时候亲兵才开始动手,包围秀才的士兵们也动手,不过不是动手杀人,而是冲进去,见人就打,勒令他们跪地。
    三下五除二,一刻钟时间,所有秀才就被擒拿住了。
    闯进皇宫的一共是一千个秀才,人人手里都拿着长短棍棒。
    是谁给他们的胆子,他们又为什么要来皇宫。
    被抓住的其中一人最清楚不过。
    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最恨杨潮的侯公子。
    冒辟疆做通了黄凤府的工作,黄凤府告诉他们,今天杨潮会在紫禁城跟清廷派来的使者谈判,商议卖国的事情。
    谈判的内容黄凤府都告诉了他们,清廷允诺杨潮裂土封疆,封杨潮为淮王,将两淮地区封给杨潮。而杨潮会把南京献给清廷。
    卖国绝对的卖国,这种事情,自诩忠直的四公子怎么能接受。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轻易相信黄凤府。毕竟天下武将中就数杨潮跟清军打的最多,打的最恨。杀的清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各种传言中甚至早就超过了百万,虽然这数字太过离谱,但足以证明杨潮跟清廷仇深似海,别人都可能投降清廷,杨潮怎么敢投降清廷呢。
    但是黄凤府有铁证,那就是这三个月以来,清军攻打湖广、攻打江西、攻打四川。四处都在打仗,可是偏偏不打南直隶,不打杨潮。
    如此一想,四公子有些相信了,同时他们也相信黄凤府的人品,因为黄凤府就连现在跟四公子合作,都再三苦求四公子最后留杨潮一条性命,这么有情有义的人,怎么不可信?
    于是他们相信了黄凤府,而且采纳了黄凤府给他们的建议。那就是带人冲进皇宫,当场拿下杨潮和清廷使者,按照黄凤府的分析。只要让杨潮秘密沟通清廷,并且试图把南京献给清廷一事大白天下,杨潮的名气也就臭了,南畿军民肯定就舍弃杨潮,转而支持朝廷。
    四公子就可以迎奉天子还朝,然后飞黄腾达了。
    但是四公子还是不敢,因为傻子都知道,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是不可能攻进杨潮重兵把守的皇宫的。
    但是黄凤府还有后手。他告诉四公子,守卫皇宫的士兵。是他的心腹。作为杨潮的第一幕僚,手里有几个心腹。这太正常不过了,所以四公子也没有理由怀疑。
    最后让他顾虑的就是,黄凤府的心腹到底可靠不可靠,当他们的人悄悄被守将带进宫转了一圈后,他们也就信了。
    接着就是行动,他们采用自愿原则,挑出了一千个不怕死的秀才,然后带着进宫。
    非常顺利,元武门的守军看到他们到来,立刻就撤防,让他们进了紫禁城,接着是北安门的守军也是如此,这让带队的侯方域感觉十拿九稳,只要这些当兵的不管是,他们一千人足够在会场拿下杨潮了。
    侯方域甚至已经开始做着直接除掉杨潮的打算了,虽说他们答应了有情有义的黄凤府,要留杨潮一条性命,但是成大事者有所牺牲也不可避免吗。
    可是当侯方域刚一进入北安门,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故,从东西宫两侧都冲出了士兵,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前,就把他们包围了起来,然后士兵们就高喊起来“秀才谋反了”。
    此时侯方域才猛然惊醒,他们上当了。
    但是悔之晚矣,回想一下,所有的事情到处都是破绽,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就紧紧抓住那一线合理,岂不知,连法律都讲求孤证不立的说法,他们就顺着那一条合理线推演,却忽视了更多的不合理情况。
    还能说什么呢,利令智昏啊,好处实在太大了,只要拿下杨潮,不仅一下子反叛,将这些年杨潮欺压他们的恶气统统出尽,而且还能一步登天,立下大功,直入朝堂,一了他们多年对权力的渴望。
    所以四公子就这样一步一步被拙劣的阴谋牵扯了进去,就好像街头骗局明明那么简单,却一次又一次有人上当一样,都是贪婪蒙蔽了人的双眼。
    现在侯方域惊醒过来了,可是已经晚了,他恨,但是他更怕,恐惧瞬间就淹没了他的心智,他是高官子弟,普通的罪治不了他,但是谋反这种罪,天都救不了他。
    此时侯方域完全吓坏了,他躲在人群中,跟其他秀才一样乖乖的跪在地上,而且头低的比别人更厉害,生怕被人认出来。
    “杨都督,这一定是有什么误会,秀才怎么会平白拿着棍子闯皇宫呢。”
    “而且就拿根棍子,怕是这些书生胡闹罢了。”
    “咱家看,书生们是孟浪了下,稍加惩治即可。”
    无论是浙江的王雄还是郑鸿逵甚至连太监都一副大事化小的样子。
    尽量淡化秀才是带着并且擅闯皇宫的意义。
    杨潮早就知道,其他势力巴不得看到豪族们跟杨潮斗呢,而秀才就是豪族手里的刀,他们才不想看到这把刀这么轻易折断了。
    于是杨潮也点了点头,似乎被他们说动了。
    可是这时候突然身后几处地方都冒起浓烟,接着就看到火光。
    很快有士兵来报:“大都督。秀才在西华门里的太社稷放火,秀才在东华门里的太庙放火!”
    放火烧皇宫,这意义就太大了。已经抹不去了。
    但是郑鸿逵们还是在坚持。
    “我看,事有蹊跷啊。秀才们莫非是被人蒙蔽。”
    “有可能,许是被奸人利用了。”
    “咱家觉得定是如此,八成啊,是建奴的细作。”
    这群人还在给秀才洗地,不过他们认为有幕后主使,这就够了,这正是杨潮想要的。
    用一个擅闯皇宫是打不死秀才的,一个两个还好说。可是一万个秀才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们提出有幕后主使,最后拎出几个做替罪羊,也就算了。
    杨潮正好顺水推舟,后面的才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统统抓起来,好好审审!”
    杨潮立刻下令。
    审讯很容易,也很透明,很快就有几个秀才招了。
    他们大义凛然的表示,他们就是要打倒杨潮,但是打到杨潮后他们打算迎立定王朱慈炯登基为帝。
    朱慈炯现在依然住在杨潮家里,他是自己不愿意做皇帝的。可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不这么看,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