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血-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延续到对普鲁士战争失败,而这一次太平天国充当了普鲁士的角色,或许会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前也说不定。
额尔金爵士也说道:“考灵顿爵士阁下,我无意冒犯,但我相信国会两院都不会同意全国动员来对远东进行作战的,远东离我们实在是太远了,一旦我们的军队陷在远东,其他地方的殖民地和欧洲的利益将无法保证。”
考灵顿爵士也知道自己犯了浑,清咳一声之后看着邓达斯问道:“上将,那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海军的封锁或者其他方式令太平天国屈服呢?”
邓达斯上将摇摇头说道:“这个很难,敌人国土的海岸线漫长,我们需要分出很多舰队和船只来对敌人的每一个港口和航道进行封锁,而且这种封锁见效很慢,太平天国不是日本那样的岛屿国家,他是一个陆上大国,在满清时代,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和外界进行贸易就能够自给自足。况且他们手中还有数万名我们的士兵和重要人物,难道要让那些士兵和将军们都回不了家吗?”
额尔金爵士补充道:“而且封锁贸易,其他国家会提出非常强烈的抗议,我们自己的商贸也受损很大,难道我们通过两场战争之后就是回到满清时代,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继续闭关锁国下去吗?”
考灵顿爵士无力的挥挥手说道:“那我们该怎么办?”额尔金爵士意味深长的说道:“其实大家在听到战败消息的时候应该就已经知道了,我们只能通过谈判来结束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当然国内需要知道远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只能希望巴麦尊阁下的内阁这次还能挺得住……”
额尔金爵士的想法当然只是一厢情愿的,一个月之后,英法两国的快速帆船将远东战败的消息传到了埃及,埃及的英国殖民地当局马上通过电报将消息传回国内,这一次英国和法国相继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两国民众纷纷要求两国当局尽快结束战争,士兵家属们则要求马上知道自己亲人的下落,但是很可惜,陆军没有人突围而出,到底哪些人战死了,哪些人被俘,政府一概不知道。
消息传回伦敦的当天,巴麦尊召开了紧急会议,但这一次会议上,内阁成员中也罕有的互相指责起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反过来说,战争失败也意味着政治上的失败。内阁成员中开始有人指责巴麦尊首相的对华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然后几名巴麦尊的铁杆支持着便和指责的人互掐起来,内阁自己内部开会都已经争吵成一团,可想而知到了国会两院会吵成什么样。
第二次远征已经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了,内阁成员们都知道这一点,远征中国同后世英国对南非布尔人的战争不同,虽然在后世布尔战争中一开始也是英军遭到重大打击,但英国还是咬紧牙关最后取得了胜利。因为布尔人所占领的地方有金矿和钻石,而且布尔人的数量和占领面积相当有限,加上南非距离英国本土并没有远东那么远,所以在布尔战争中一开始英军虽然失利,但还是通过接下来的战争扭转了局面。
而在远东的战争却和当面美国独立战争有些类似,一则是美国隔着大西洋,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美国的土地和人口也比较大,加上有法国人暗中支持,所以英国最后战败,美国独立。
战争总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来源于阶级利益,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并不是要占领那些土地,他们需要的只是稳定的贸易渠道,当战争的成本代价远远高于利益的时候,放弃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英国女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则是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整整一天都没出来,拿破仑二世则更加干脆,他愤怒得差点自己从皇宫的二楼阳台跳下去。两国的内阁、国会也是吵成一团,巴麦尊内阁并没有挺过来,在消息传回伦敦的第三天内阁全部成员就引咎辞职。而法国则比较麻烦,资产阶级新兴贵族们开始互相串联着,酝酿如何进行一场大变革。
吵归吵,骂归骂,愤怒归愤怒,冷静下来之后,英法两国上至皇帝、女王,下至贩夫走卒,所有的人都在想该如何善后,难道真的要向远东的黄种人承认战败吗?(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章 是战是和
事前谁也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第二次远征会如此收场,六万多人的陆军部队,数百艘各式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精锐老练的将帅指挥层,精心准备了大半年的时间,最后绕了大半个地球赶到远东,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六万陆军就全部被歼灭。这场失利在英国被描绘成远东的萨拉托加惨败,在法国则被描述成远东的滑铁卢。
英国巴麦尊内阁倒台了,法国则是十余名高官引咎辞职,两国都不同程度的爆发了反对远东战争的游行。商人们举着“我们需要远东贸易”“我们需要远东市场”的牌子游行,士兵家属们高举着“让孩子们回家”“我们需要父亲、丈夫和儿子”的牌子游行,其他民众则是举着“我们需要和平”“我们不能再为远东而流血”的牌子游行。欧洲的各大媒体也是争相报道这一事件,英法两国国内媒体对政府、军队发动的这场愚蠢战争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批判,而国外媒体则多是一副幸灾乐祸的嘴脸。
就在英法远征军战败消息传回欧洲的第五天,普鲁士高调宣布与远东太平天国的外交关系提升到大使级别,双方互派大使,并且开始就中普两国扩大贸易范围进行新的贸易条约磋商。然后奥匈帝国、意大利、挪威、瑞典等国也相继做了普鲁士同样的事情,让英法两国感到像吃了苍蝇一般的难受。
既然英法两国都失败了,那么俄国人呢?要知道这次远征行动是三国参与的啊。欧洲人民没有等待太久,几天之后首先是奥斯曼帝国的几家报纸媒体曝出了俄军在远东东北地区的失败。俄国人的三万精锐哥萨克骑兵被歼灭,赤塔、尼布楚等地相继丢失。加上这些地方的俄国守军,俄国人一共损失了五万多人。
这一下三国联军最后一丝遮羞布也被撕掉了。俄国人的失败消息因为远东东北地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加上俄国人有意隐瞒,所以才会到英法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欧洲人民才知道这个消息。
好吧,三国的远征行动全跪了,英法还剩下远东特派舰队在支撑场面,放在英法俄三国面前的问题就来了,是战是和呢?
巴麦尊内阁倒台之后,两院议会经过数天激烈的辩论后。英国第十四代德比伯爵爱德华?杰弗里?史密斯?斯坦利再次出面组阁,斯坦利是英国保守党的领袖,保守党通过这次战争总算是推翻了辉格党的内阁,重新掌握了英国的政坛。上任伊始,放在英国新内阁面前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远东战争如何收场的问题。
英国人一开始还是不乐意放弃他们高大而尊严的面子问题,在两院议会辩论中,新内阁首先抛出的议案还是战争持续的议案,斯坦利提出的方案是通过海军舰队持续不断对远东进行封锁和各处港口的袭击,最后迫使中华太平天国政府投降。
当然这个议案在上院讨论的时候就已经被驳斥得体无完肤。新内阁想什么呢?这个议案要是通过了那还得了?英国还要不要远东的市场了?还要不要那些被俘将士回家了?还要不要其他殖民地的控制了?反对最为强烈就是商人集团,他们在这两年的战争时间里,损失可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欧洲其他国家开始趁着英国和太平天国战争的当口,都在努力扩大自己在华贸易。要是战争再打下去,英国的商人就将会被挤出中国市场了。
同时,一些议员也从军事角度驳斥了这个方案。中国数千公里长的海岸线和数量众多的港口城市,联军需要动用多少舰只才能实现封锁?好吧。就算英国真的封锁了远东,那么势必会带来其他国家的强烈抗议。你自己不做生意了,可别人还是要做的嘛。
而且现在美国内战已经开始,英国可不希望美国先进的工业集团为代表的北方政府取得胜利,那样美洲将会出现一个和英国争夺美洲市场的强大工业国家,所以英国必须尽快从远东抽身出来,加强对美国内战的干预,而不是在远东越陷越深。
于是乎,斯坦利的第一个议案被否决了,接着内阁成员们只能坐下来讨论出一个比较合乎实际的方案,通过美国进行结束战争的和平谈判,但英国的利益不能够受损,太平天国要保证恢复战前的态势,争取能要到一些战争赔款,哪怕最后因为战争失败,人家太平天国不给,也不能出现英国赔款的情况。而这一切谈判的保证就是以那支庞大舰队封锁远东为保证,假如太平天国不答应这个和平条约,英国将试探性的威胁用舰队对中国进行封锁。
好吧,这个议案虽然还是有些脑洞大开,但起码看到了和平的曙光,而傲慢自大的大多数英国人也较为认同这个体面结束战争的提案,因为他们还有最后的保障,那就是海军强大的舰队。
法国的解决方案也差不多,他们打算尾随英国后面捡现成的,他们没有什么保障,因为拿破仑二世现在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国内的大变革随时可能爆发,怎么结束战争,法国跟在英国后面就是了。
俄国人反而最为可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表示,暂时的失败俄国能够承受,俄国在远东北方地区已经挡住了太平军前进的脚步,稍后便会组织反攻。对此欧洲各国都嗤之以鼻,俄国那是自恃中国威胁不到他们欧洲的土地才这么说。赤塔、尼布楚这些地方丢失了也不怎么样,俄国反正地大物博的,况且穆拉维约夫的远东集团军还有四个师的部队在,也不算全面失败,大家就先这么耗着呗。挡住太平军脚步的其实是严寒,但俄国人认为太平军不太可能敢于深入俄国腹地。
经过一个多月的辩论,英国议会总算给远东的全权公使考灵顿爵士发去了指示。也就是斯坦利首相的第二个议案,核心内容就只有三条。第一双方结束战争,交还英国战俘。第二。恢复英国战前在远东的一切利益。第三,反过来要求太平天国进行一定的战争赔款。
广州战役失败过去整整三个多月,已经到了1862年的春天,考灵顿爵士才得到了国内的指示,当拿到这份指示的时候,考灵顿爵士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因为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还发生了其他的事情。
首先就是严寒过去之后,太平军在北方地区继续发动攻势,在接到国内指示前一天。考灵顿爵士得到美国人送来的情报,称俄国人在北方再次遭到重大打击。俄军在远东最大的据点要塞雅库茨克被太平军攻陷,四个师的俄军全军覆没,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做了阶下之囚。俄国人在远东最后一点军力也消失了,太平军联合蒙古骑兵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土地上任意驰骋,俄国人的势力几乎快要被赶到贝加尔湖以东去了。
其次就是联军舰队,太平天国海军虽然弱小,但他们联合远东地区的海盗对联军舰队展开了无限制的海上袭击战,落单的英国舰船一定会遭到攻击。攻击的范围甚至扩大到了马六甲海峡。而邓达斯上将不得不派出舰队为商船和补给船护航,于是双方在南中国海爆发过几次海战,虽然都是以英军获胜告终,但每一次舰队的船只数量都会减少。而太平军损失的只是一些红单船或是大型商船改装的武装商船,这种零敲碎打的战术令联军舰队头痛不已。
然后就是水雷对香港岛的封锁和九龙半岛对香港岛的炮击作战一直没有停过,联军对于这些夜间出没的布雷小船一直没有太好的办法。有几次联军发狠。夜间派出舰队驱逐这些小船,而后这支六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被那些小船引导一处暗礁海域。因为是夜间冒险开船,所以英军海军也没留意这个陷阱。虽然他们击沉了大部分的小船,但最后自己被困在这片海域,随后被闻风而至的太平军海军主力给全歼了。是以后来英国海军再也不敢追击那些布雷小船,只是夜间一旦听到有什么动静,他们就发炮驱赶而已,然后天亮了又得派船去清理航道上的水雷,否则香港岛不能得到船只补给,只怕很快就会自己乱起来。
所以考灵顿爵士觉得国内给出的指示非常不合时宜,以封锁太平天国全部港口为威胁,要求对方答应自己开出的条件,难道他们没搞明白是谁战败了吗?现在考灵顿爵士还有一个巨大的担忧,那就是说不定哪天敌人就从九龙半岛打过来了,要不是邓达斯的舰队还在维多利亚湾苦苦支撑着,一旦舰队退出这片水域,相信对岸集结的太平军便会渡过维多利亚湾攻入香港。香港岛一旦陷落,英军在远东最好的一处落脚点将会失去,那么封锁敌人海岸线就需要大量的补给船跟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