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之皇-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海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张德开,率先炮轰林笑的所作所为,言辞颇为激烈。
“扶摇的才能,总所周知,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华夏的高水平,在华夏畅销小说作家之中,他也是独占鳌头,不过在历史方面,我可就不敢确定了。”
这开头开算是比较温和的,先把林笑捧了一下,然后准备打压。
“历史,是不容许有半分差池的,需要严谨。严谨。在严谨。扶摇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再高,也不代表他了解历史,而且了解的深透,更何况他在文学方面也只是高水平而已,还没有达到顶尖的层次。
用流行的手法写历史?这简直就是对历史的侮辱,还要对人物心理和市场经济作出分析?这种难度超高的事情,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底如何能够做得到?我认为扶摇在这里说大话了。
至于他所说的对之前看过的历史书籍很痛恨,并称为学究书。这一点我更是不敢苟同,那些历史书籍是学者们的心血之作,怎容你侮辱?历史要的是严谨,是真实,而并不是趣味!
这个态度不端正,何以谈历史?”
张德开义正言辞的把林笑痛骂一顿,并且扣上了不尊重历史的帽子!
林笑对此笑而不语,在张德开教授的带动之下,很多从事历史相关工作的人纷纷站出来指责林笑胡闹,而且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前辈……
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的,林笑的厉害他们是见识过的。那小脸打的那叫一个溜呀,在没看清状况之前,他们是不会贸然出手的……
现在,林笑要写历史书籍的这个话题被炒热了……关于林笑的话题,总是不自觉的就被炒热……
在万众期待中,《明朝那些事儿》更新了第一章《童年》。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 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一开篇,就把所有人都镇住了,闪瞎了无数钛合金狗眼……有的人直接吐血,有的人则拍案叫绝!
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现在不管对这第一章的内容是不屑还是觉得惊艳,他们都有一种想要看下去的**。
直到把第一章看完,所有的人不管是什么心情的,都感受到一股意犹未尽的感觉!
整个第一章的文字,就是林笑为《明朝那些事儿》所写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
这种写作手法诙谐,幽默,而且用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和事物来描写,让所有的读者不论文化高低,不论对历史了不了解,都能一下子就看得明白。
第一章更新不久,网络上立刻就炸开锅了!
微型博客下面的留言区,全都是对这部书的评论,而最火热的,当属百家论坛这个网友集散地了。
“靠!扶摇是要逆天吗!居然创出这种写法!前面那份朱元璋的简介,简直叫我笑翻了!真有才……”
“看到没?这就是扶摇所说的现代流行写法,这种历史看起来,果真是很有趣啊,比那些死板的传统历史书籍要强太多了!”
“我一开始还很奇怪,朱元璋为什么叫朱八八,原来是这个原因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数学的,哈哈哈……逗死我了……”
“能把历史写成这样,我真是给跪了!大神收下我的膝盖骨吧……”
“我是笑着看完的,看完之后我肠子都快断了……扶摇,咱能不能不逗比啊?能不能愉快的写书了?”
“扶摇一再重申他写的这是正史,我怎么觉得这货是在搞笑呢?这是正史?简直就是大话西游流好不好?”
“我无语了,我可以说,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将来会完爆所有现代人编写的明朝历史书籍!”
“我就说了,扶摇不会自寻死路的!我现在倒是想看看张德开老不死的啥表情,一定是丰富极了,哈哈。”
张德开此时的脸色的确是丰富极了,他看了林笑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关于朱元璋的介绍之后,他有点懵了……
他想到了种种可能,就是没有想到林笑会这么写……通篇下来,居然没有漏洞!这是啥历史?(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历史该怎么写?
张德开很是恼火,在他看来,林笑写的这些,明明就是胡闹,可是他却偏偏反驳不了……不过,如果就这样沉默了,让他这个华夏名牌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情何以堪?
黑!当然得黑!
很快,他就在微型博客上面发表了新的文章。
“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我笑了,无语了,没想到扶摇所说的创新,就是这种小儿科的东西,这能被称之为写历史吗?一点严谨的态度都没有,只会误导对历史了解不深的人罢了!
扶摇所谓的现代流行手法,其实就是哗众取宠罢了,根本没有丝毫的营养!而且解析的也不深入,都是一些皮毛罢了,这种书籍,会给学生们,孩子们,甚至是社会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呼吁各位专业人士,一起站出来,不要让这样的文章荼毒我们华夏人!”
张德开越说越嗨,最后竟然上升到国人高度……
张慧基本上是在林笑更新的第一时间就看了,看过之后,她简直对扶摇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她喜欢扶摇的书,但是却第一次感觉扶摇这么让人佩服,这种才华,真是没法形容了。
首先能将历史写的这么幽默,这么直白,本身就不容易,看似一些搞笑的手法很简单,但是实际上却不然,运用编排起来极有难度,这些暂且不说,首先这种写法,这种创意,就是无比难得的。
历史,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因为它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不说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单说明朝三百年来说,这期间发生过多少事情,有过多少名人?这些人都做了什么?对历史走向有什么影响?对外交有什么影响?对民生有什么影响?皇帝都下了什么决策?这些决策最后的作用和结果是什么?
等等等等,历史太复杂了,不是谁都能写的,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根本无法深入的分析,读者们看的也不是很透彻。理解不到当时的状况,可是林笑这本就不一样了,《明朝那些事儿》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读者们只要一看上去,就会自然而然的被吸引,甚至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就那这次的第一章来说吧,基本上是有的人都在期待第二章的更新,不是因为扶摇断章断的好,而是因为他写的有趣,能够让严肃的历史变得生动起来。他运用的很多词汇,都是现在人一下子就能够理解的。而且有着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当时的事物用现在的事物来解释,比喻,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张慧是看得很投入,也很期待后续的内容,在她看到被转载出来的张德开教授的文章时,立刻在张德开的微型博客下面回复。
“张德开教授作为历史专家,对这件事情很有发言权,但是我想说的是,在不违背历史真相的情况下,让故事变得生动起来,让大家简单易懂,有什么不好的?这更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我认为扶摇此举,是一次改革,一次可以改变历史书籍风向的创新,就像他之前开创新武侠小说的时候那样,有什么奇怪的?历史就应该这样!”张慧和张德开虽然是本家,但是丝毫没有偏帮的意思。
张慧是一个理性的人,没有激烈的言辞,只是分析《明朝那些事儿》的好处,而其他人可就没张慧这么理智了,在看到张德开依旧这么诋毁扶摇后,立刻对张德开展开骂战。
不过张德开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华夏著名历史学者牛黄山站出来力挺张德开,牛黄山是华夏公认的历史大家,对历史很有研究,曾经写出过《华夏上下五千年》这样厚重的历史书籍,主要是针对华夏从古至今所有时代的重大事件的解析,很有研究价值,他主张的就是历史要严谨,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学术研究,就要态度端正,他对林笑的这种看似儿戏的写作方法很不喜欢。
他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中这样说道:“历史,是我们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能够得到很多经验教训和反思,所以,在创作历史书籍的时候,要反复的查证资料,而且不能有半点的私自改动,其实历史书籍的创作,更加类似于整理,加上自己的客观分析,可以成为一本历史读物,但是像扶摇这种嘻嘻哈哈的写作方法,首先在态度方面,就是不够严谨,不够端正的,这是大忌。
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事情,不容亵渎,我们要尊重历史,所以,尽最大能力写出真实的历史,才是对历史的尊重,才是对读者的负责。
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尽管第一章中我没有发现错误的资料,但是这种写作手法,会让这本书失误不断的增加,就算是扶摇这种创新是好想法,可是如果为了追求写作手法而忽略了历史本身,未免就本末倒置了,所以奉劝扶摇一句,还是安心的写小说吧,历史这一块儿,不需要你来掺和。”
黄牛山说的很不客气啊,直接说林笑不要在这个圈子混了,编写历史读物的伟大重任,就交给他们专业人士吧!
林笑看过这篇微型博客后,心里有点恼火,越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就越目中无人,自以为是,遇到了不合自己胃口的,就被贬得一无是处……如此下去,华夏文坛怎能发展下去,华夏的历史怎能轻松的弘扬下去?
历史读物应该怎样写,好像只有他们这些专家学者才说的算,作家一点没有说话的权力,林笑不是害怕批评,他早就习惯了,但是他是认为牛黄山,张德开等人的态度才是真的不对,这样做历史,或许会被误导的。
何为历史?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只要保证历史的真实度,能够让读者喜欢读,并印象深刻,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又有什么关系?
林笑没有直接为自己辩解,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进行自辩的话,就是弱了底气,露了怯,会让黄牛山和张德开更加穷追能打。
林笑用的是别的办法。(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二章 喜欢才是好
林笑的办法就是更新接下来的章节。
第二章首先就说到了元朝的灾情问题,书中依旧是用诙谐的方式来讲述的元朝的赈灾方式,和任何黑暗的时代都没什么不同,赈灾最后,其实是怕官员饿死……
朱元璋的命运,其实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改变的,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朱元璋,而是朱八八,或者朱重八。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都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详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朱重八的家人,在一个月之内,死得就剩他和他二哥了……
然后书中写朱重八去找地主刘德,刘德没有给一块地安葬他的家人,朱重八和哥哥抬着死去的家人,觉得天大地大,却没有一块地安葬亲人……心中那种愤怒和悲凉,所有的读者都能感受到。
这一点,就比很多正史强的太多,很多人第一次看关于明朝,关于朱元璋的过往,所以。看到朱重八悲惨的遭遇。都很心酸。心中也跟着愤恨那个时代。
而看过明史,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却知道,大多数的史书在这段故事的时候,都是写的一板一眼,并会大声痛呼当时的黑暗,都是着重讲述当时的社会怎么黑暗,百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