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攻略朕-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在本官出发来大宁之前,兵器局已经研制出了两种杀伤性极大的守城火器。”
李应熊听到凤瑄的话,心中不禁动容起来。他很清楚,凤瑄说高子辛爱民如子,并非只是一句恭维的话。
去年高子辛自掏腰包给边关修筑防御工事,他是知道的。虽然大宁乃是宁王的封地,并没有享受到如此优待。李应熊依然觉得,高子辛的确称得上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只是,听到后面,他就震惊了:“火器?”这个词对于李应熊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他根本没办法想象出,这究竟是怎样的武器。
不过,“杀伤性极大”几个字,他倒是听进去了。
于是他立即迫不及待地问道:“还请国师为末将解惑!”
凤瑄微笑着说道:“这二种火器,一曰万人敌,一曰地雷。地雷者,可埋藏于鞑子的必经之路上,骑上用泥土遮掩,一旦鞑子的骑兵经过,踩中地雷,那地雷便会瞬间炸开,爆射出无数锋利的铁片,瞬间收割人命。
万人敌者,可聚于城墙之上,一旦兵临城下,便可点燃引信,抛入敌军阵中,它自会炸开,杀死敌军。此二者,虽说不能将鞑子尽数杀死,却必能让他们方寸大乱,到时候我军正好可以趁势出击,攻其不备。”
“好好好!这两个好!”李应熊顿时大喜,甚至激动得连说了好几个“好”字,他捏了捏拳头,突然问道,“不知国师手中可有实物?让末将一观?”
凤瑄这才摇了摇头:“此二者才研究出来没多久,稳定性欠佳,需临时制备,本官手中并无实物。不过,待工匠一到,便可以立即着手准备。”
李应熊听闻这话,虽说心里颇有些遗憾,却还是认同了凤瑄的话。
他一想也是,这样可怕的东西,哪里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带着赶路的?万一路上炸了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高子淳,忍不住试探道:“国师可知,如今整个宁王府,只剩下高二公子一个男丁,他乃是庶出,这爵位……”
凤瑄微微挑眉,深深地看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李将军说的是高子淳吧?他不是被混进城里的鞑子给刺杀了吗?”
李应熊心头一跳,瞬间明白了凤瑄的意思——高子淳,必须死!
第164章 亲自动手
凤瑄的确是想要高子淳的命,以便一劳永逸,彻底绝了宁王一脉,将大宁重新收归朝廷手中。
李应熊对此没什么意见,且不说他本身就对高子淳厌恶不已,更是对高子淳的狼子野心极为忌惮,光是为了大宁,为了整个李家,他就愿意死心塌地投靠高子辛。
岭南这么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今的形势已经相当明显,只要跟着高子建混就能有肉吃有好日子过,李应熊除非是傻了,才不去投靠高子辛,而是死心塌地跟着高子淳这个白眼儿狼。
不过,未免落人口实,凤瑄和李应熊并未立即下手,而是一直等了好几天,才等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找了几个长得极像鞑子的人,将高子淳杀死。
这些人并非是真的鞑子,却是鞑子和中原人的混血。鞑子劫掠时侮辱了不少中原女人,其中很多人要么死了,要么被抓到了草原上。少数幸存下来的人生下了这些孩子,而这些人因为从小便受尽歧视,对于鞑子更是极为痛恨。
他长得和鞑子极像,所以高子淳当真以为是鞑子要杀他,到死都不知道,罪魁祸首其实是李应熊和凤瑄。
这些人,正是被李应熊养大的。
高子淳乃是宁王一脉仅剩的男丁,他一死,宁王一脉可以说是彻底断绝,只剩下世子妃生下的一个女儿。
可惜茹儿自小便体弱多病,能不能活到成年实在难说。
李应熊不愿世子妃一个人守寡,干脆求了恩典,安排世子妃和茹儿假死,让二人彻底和宁王府断了联系,从此安心住在李府。
如此一来,宁王一脉就算是真的绝了干净,只剩下一个空空荡荡的宁王府。那府邸修得极为富丽堂皇,一看便能知道宁王的日子过得如何奢靡。
于是凤瑄干脆抄了宁王府,除了个别犯禁之物留下之外,其余尽皆拿来换成钱粮,充作了军费。
高亥充为了造反可谓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甚至不惜盘剥百姓,攒下大量的粮食。可惜他一死,他拼着受尽唾骂才辛苦攒下的那些钱粮便直接便宜了高子辛和凤瑄。
查抄了宁王府,手里有了大笔的钱粮,凤瑄、贺坤和李应熊便再无顾忌,直接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只等鞑子大军一到,便要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时间,就这么一日日过去。
转眼间,秋收之日便近在眼前。
大梁各地先后开始了秋收,而京城,备受各方瞩目的皇庄,更是难得地迎来了惊人的大丰收!
因为是第一次大片种植,不比宫里的温室,所以这一次的收获算得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为了这一次的丰收,高子辛不仅事先就让凤瑄将皇庄上下严查了一番,留下的全都是可靠的人,在收获之前,更是问了好几次,确定玉米、土豆和红薯长势都格外好,他这才下定决心,打算亲自去皇庄一趟。
不过,钱庸一听高子辛要亲自去皇庄,收割第一株玉米、土豆和红薯,立马双眼发亮地表示要跟着一起去。不仅如此,就连朝中的其他大臣,听到消息后也全心动了。
一开始,朝中众臣除了钱庸等极少数之外,并未太在意所谓的玉米、土豆和红薯,毕竟宫里的温室收获的产量,高子辛对外是严格保密的,这些人并不清楚。
可是等皇庄里种下了,人多眼杂,这东西就不太瞒得住了。
普通百姓或许还不知道消息,可朝中众臣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全都知道了。
虽然土豆和红薯的果实都长在地下,不挖出来根本看不到,可那茂盛的土豆苗,以及那异常茂盛的红薯藤,却是只要有眼睛就能看得到的!
不仅如此,因为红薯藤太多,高子辛特意让人在皇庄里养了好些猪,割了红薯藤混着米糠等物来养。
那红薯藤割了一茬后很快又长出一茬,速度简直快得惊人!不仅如此,嫩尖还能拿来做菜,味道比起很多野菜都要好得多了。
地里的红薯看不见长得如何,可这生长快速的红薯藤却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
于是渐渐的,朝中众臣便纷纷关注起了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尤其是当玉米长出玉米苞后,众臣就更加关注了。
所以这一天,不仅高子辛特意带着宝儿去了皇庄,身后还跟了一串的跟屁虫。他在最初的不满后,很快就镇定下来,甚至还开始琢磨起来要怎么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宝儿第一次出宫,对什么都好奇,根本静不下来,乌溜溜的眼珠子总是好奇地四处张望,还时不时挥动肉嘟嘟的胳膊,兴奋得不得了。
好在他现在年纪还小,根本没办法走路,只能任由高子辛抱着。
皇庄早已经事先被锦衣卫“清理”了一遍,所以高子辛一到地方,便迫不及待地要去收割了!
众臣同样迫不及待,全都等着看结果。
于是,高子辛抱着宝儿在前面走着,他们就在后面跟着,到了茂盛的玉米地后,这些人顿时傻眼了。
玉米杆子挺高,不仅如此,每根杆子上基本都结了两个大大的玉米苞,看起来格外诱人。
高子辛看在眼里,不禁兴奋地在宝儿脸上亲了一口,随即将他往欢喜怀里一塞,便将袖子一挽,像模像样地走到田边,一手抓住玉米杆,另一只手飞快地将两个玉米苞掰了下来。
与此同时,已经有太监捧了个精致的竹盘,供高子辛盛放那两个玉米苞。
高子辛象征性地掰了两个,便挥挥手,对着那些眼巴巴的朝臣说道:“众爱卿既然来了,就别光看着了,都去试试吧。”
于是,众臣顿时摩拳擦掌,掰起了玉米苞。倒是他们多想这么干,实在是高子辛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谁还敢站着不动吗?
偏偏高子辛是天子,他若是不喊停,还真没人敢停下,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掰。
高子辛净了手,便抱着宝儿让他好好看。
宝儿看着朝臣热火朝天地掰包谷,顿时乐了,一边“呵呵呵”地笑着,一边不停地拍巴掌。
他小巴掌一拍,众臣就越发不敢懈怠了,只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干活。
今日来的朝臣挺多,所以一亩地很快就掰完了。高子辛这才一挥手,对众臣说道:“行了,诸位爱卿辛苦了,跟朕去看看土豆和红薯吧。”
众臣如蒙大赦,赶紧抹了抹汗,从玉米地里走了出来。
出来大家互相一看,身上的衣服全都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就连脸都花了。
霎时间,他们便纷纷嘲笑起了同僚,等嘲笑了一阵,才骤然反应过来,他们自己也跟对方一个样,赶紧把嘴巴给闭上了,转而互相瞪眼珠子。
高子辛带着人走到土豆地里,地里的土豆苗以及发黄了,正是已经成熟的征兆。
田里的泥土肥沃蓬松,于是高子辛挑了一株土豆苗用力一提,就连着土里的土豆一起提了起来。
大概是品种比较好,再加上这里土壤肥沃,庄子里的人又照顾得异常精心,所以一株土豆苗竟然长了大大小小总共十五个土豆。
里头最大的有成年男子的拳头大,最小的也有宝儿肉嘟嘟的小拳头那么大。
高子辛特意摘了一颗最小的放在宝儿小拳头旁边比了比,宝儿顿时好奇地伸出小胖爪子就要去抓,惊得高子辛赶紧收回了手,将那颗土豆扔进了竹筐里。
宝儿一看玩具没了,顿时急了,嘴巴一扁,乌溜溜的眼珠子瞪着高子辛,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高子辛却不敢将土豆给它玩,不说那上面脏兮兮的,就算洗干净了,那土豆也不能生吃,要是宝儿一口咬上去可怎么办?
于是他赶紧洗干净手,将宝儿抱在怀里哄起来。宝儿被他一哄,这才不闹着要土豆玩了,只是乌溜溜的眼珠子还是好奇地看着群臣拔土豆。
这一次,群臣倒是干得挺卖力,拔出一株,就互相攀比起来,看谁拔出来的那株上面结出的土豆更多。
这一闹,很快就把一亩地的土豆给拔完了。
高子辛于是又带着他们去看了红薯地,不过红薯就不像玉米和土豆那么好处理了,得用锄头挖出来。
高子辛只意思着挖了一锄头,没再让群臣动手,直接让庄子里的农人来挖。
毕竟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他可不希望好好的红薯被一群笨手笨脚的朝臣给挖坏了。
如此忙碌了一番,虽然不少文臣全都累得慌,眼前却都闪亮闪亮的,户部的那些官儿,更是已经在心里默默算起了产量。
越算,他们的眼睛就越亮,一个个全都目光灼灼地看着钱庸,催促他赶紧跟高子辛开口。
钱庸却硬生生地忍了下来,直到三日过后,皇庄里送上统计好的产量,钱庸才彻底坐不住了,直接厚着脸皮跑去找了高子辛。
第165章 天方夜谭
钱庸这次是真急了,之前不过是透出的消息,说那三种新粮食产量很高,但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确切的数据作为依据,谁也不敢相信,更没敢把产量想得太高。
可是这次皇庄的产量统计出来,钱庸虽然没看到确切的数据,但他毕竟是亲眼看着收割的,心里早就预估了几个数出来。
虽然是预估,和最后的数肯定还是有差距,但是那预估出的数值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折去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剩下的数依然高得吓人了。
大梁目前的统计数据,一亩上等田,一年亩产的粮食能有四五百斤已经是顶了天了,还必须是赶上好的天时才行。若是遇上灾年,就算是上等田,一年的亩产量也就百来斤左右。
可皇庄里的玉米、土豆和红薯,他光是预估,每种的亩产量就高过一千斤了!这还只是一季的产量啊!
其实不仅是钱庸一个人在得出预估的数据后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户部同去的那些官儿也都傻了。甚至就连那些对数据不是太敏感的文臣武将,也都瞧出了苗头。
他们自己预估不出来,就直接缠上了户部的人,纷纷向他们打听。待户部的人报出一个数据后,这些人就全傻眼了。
所以这三日来,整个朝野上下,所有的眼睛几乎全盯着皇庄,就等着最后的统计数据出来。
皇庄里不仅有大量的上等田,也有中等田和下等田。高子辛这次尝试种植的时候为了得出更全面的数据,不管是上等田、中等田还是下等田,都让人播种了,并且特意做了标记。
不过这三种粮食毕竟是承载着大多数人的希望,所以皇庄里的人都清楚它们的重要性,本能地便伺候得异常精心。
负责伺候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