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七星玄魔 >

第5章

七星玄魔-第5章

小说: 七星玄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上之民翰也。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匡过弼违者;社稷之鲠也。必将伏斧金质而正谏;据鼎镬而尽言。忠而见疑;诤而不得者;待放可也;必死无补;将增主过者;去之可也。6。3其动也;匪训典弗据焉;其静也;匪宪章弗循焉。请托无所容;申绳不顾私。明刑而不滥乎所恨;审赏而不加乎附己。不专命以招权;不含洿而谈洁。进思尽言以攻谬;退念推贤而不蔽。夙兴夜寐;戚庶事之不康也;俭躬约志;若策奔於薄冰也。

6。纳谋贡士;不宣之於口;非义之利;不栖之乎心。立朝则以砥矢为操;居己则以羔羊为节。当危值难;则忘家而不顾命。擥衡执铨;则平怀而无彼此。仪萧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追周勃之尽忠;准二鲍之直视;蹈婴弘之节丛;执恬毅之守终;甘此离纪炙身之分;戒彼韩英失忠之祸。出不辞劳;入不数功;归勋引过;让以先下;专诚祗栗;恒若天威之在颜也;宵夙虔竦;有如汤镬之在侧也。

6。5负荷寄托;则以伊周为师表;宣力四方;则以吉召为轨仪;送往视居;则竭忠贞而不辶回;搏噬干纪;则若鹰鹯之鸷鸟雀;蕃捍疆场;则慕魏绛李牧之高踪;莅众抚民;则希文翁信臣之德化。夫忠至者无(原脱一字)以为国;况怀智以迷上乎?义督者灭祀而无惮;况黜辱之敢辞乎?故能保劳贵以显亲;托良哉於舆歌。昆吾彝器;能者镌勋。皋陶後稷;亦何人哉!6。6抱朴子曰:人臣勋不弘;则耻俸禄之虚厚也;绩不茂;则羞爵命之妄高也。履信思顺;天人攸赞;畏盈居谦;乃终有庆。举足则蹈道度;抗手则奉绳墨;褒崇虽淹留;而悔辱亦必远矣。若夫损上以附下;废公以营私;阿媚曲从;以水济水;君举虽谬;而谄笑赞善。数进玩好;陷主於恶。巧言毁政;令色取悦;上蔽人主之明;下杜进贤之路;外结出境之交;内树背公之党。虽才足饰非;言足文过;专威若赵高;擅朝如董卓;未有不身膏剡锋;家糜汤火者也。然而愚瞽舍正即邪;违真侣伪;亲览倾偾;不改其轨;殃祸之集;匪降自天也。

6。7抱朴子曰:臣喻股肱;则手足也。履冰执热;不得辞焉。是以古人方之於地;掘之则出水泉;树之则秀百谷;生者立焉;死者入焉。功多而不望赏;劳瘁而不敢怨。审识斯术;保己之要也。6。8抱朴子曰:臣职分则治;统广则多滞。非贲获之壮;不可以举兼人之重;非万夫之特;不可以总异官之局。韩侯所以罪侵冒之典;子元所以惧不胜之祸也。若乃才力绝伦;文武兼允;入有腹心之高算;出有折冲之远略;虽事殷而益举;两循而俱济;舍之则彝伦斁;委之而无其人者;兼之可也;非此器也;宜自忖引;辕若载重;鲜不及矣。常人贪荣;不虑後患;身既倾溺;而祸逮君亲;不亦哀哉!人皆辞斧斤所未开;而莫让摄官所不堪。嗟乎!陈李所以作戒於力少;而子房所以高蹈於挹盈也。7。1抱朴子曰:翔集而不择木者;必有离罻之禽矣。出身而不料时者;必有危辱之士矣。时之得也;则飘乎犹应龙之览景云;时之失也;则荡然若巨鱼之枯崇陆。是以智者藏其器以有待也;隐其身而有为也。若乃高岩将霣;非细缕所缀;龙门沸腾;非掬壤所遏。则不苟且於乾没;不投险於侥幸矣。

7。2抱朴子曰:周公之摄王位;伊尹之黜太甲;霍光之废昌邑;孙綝之退少帝;谓之舍道用权;以安社稷。然周公之放逐狼跋;流言载路;伊尹终於受戮;大雾三日;霍光几於及身;家亦寻灭;孙綝桑荫未移;首足异所。皆笑音未绝;而号咷已及矣。

7。3夫危而不持;安用彼相?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变;外引旧事以饰非;内包豺狼之祸心;由於伊霍;基斯乱也。将来君子;宜深兹矣。夫废立之事;小顺大逆;不可长也。召王之谲;已见贬抑。况乃退主;恶其可乎!此等皆计行事成;徐乃受殃者耳。若夫阴谋始权;而贪人卖之;赤族殄祀;而他家封者;亦不少矣。7。4若有奸佞翼成骄乱;若桀之干辛推哆;纣之崇恶来;厉之党也;改置忠良;不亦易乎?除君侧之众恶;流凶族於四裔;拥兵持疆;直道守法;严操柯斧;正色拱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後行;君有违谬;据理正谏。战战竞竞;不忘恭敬;使社稷永安於上;己身无患於下。功成不处;乞骸告退;高选忠能;进以自代;不亦绰有余裕乎?何必夺至尊之玺绂;危所奉之见主哉!

7。5夫君;天也;父也。君而可废;则天亦可改;父亦可易也。功盖世者不赏;威震主身危。此徒战胜攻取;勋劳无二者;且犹鸟尽而弓弃;兔讫而犬烹。况乎废退其君;而欲後主之爱己;是奚异夫为人子而举其所生捐之山谷;而取他人养之;而云我能为伯瑜曾叁之孝;但吾亲不中奉事;故弃去之。虽日享三牲;昏定晨省;岂能见怜信邪?

7。6霍光之徒;虽当时增班进爵;赏赐无量;皆以计见崇;岂斯人之诚心哉?夫纳弃妻而论前婿之恶;买仆虏而毁故主之暴;凡人庸夫;犹不平之。何者?重伤其类;自然情也。故乐羊以安忍见疏;而秦西以过厚见亲。而世人诚谓汤武为是;而伊霍为贤;此乃相劝为逆者也。

7。7又见废之君;未必悉非也。或辅翼少主;作威作福;罪大恶积;虑於为後患;及尚持势;因而易之;以延近局之祸。规定策之功;计在自利;未必为国也。取威既重;杀生决口。见废之主;神器去矣;下流之罪;莫不归焉。虽知其然;孰敢形言?无东牟朱虚以致其计;无南史董狐以证其罪;将来今日;谁又理之?独见者乃能追觉桀纣之恶不若是其恶;汤武之事不若是其美也。

7。8方策所载;莫不尊君卑臣;强干弱枝。《春秋》之义;天不可雠。大圣著经;资父事君。民生在三;奉之如一。而许废立之事;开不道之端;下陵上替;难以训矣。俗儒沈沦鲍肆;困於诡辩;方论汤武为食马肝;以弹斯事者;为不知权之为变;贵於起善而不犯顺;不谓反理而叛义正也。

7。9而前代立言者;不析之以大道;使有此情者加夫立剡锋之端;登方崩之山;非所以延年长世;远危之术。虽策命暂隆;弘赏暴集;无异乎牺牛之被纹绣;渊鱼之爱莽麦;渴者之资口於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於郁肉漏脯也。而属笔者皆共褒之;以为美谈;以不容诛之罪为知变;使人悒而永慨者也。

7。10或谏余以此言为伤圣人;必见讥贬。余答曰:“舜禹历试内外;然後受终文祖。虽有好伤;圣人者岂能伤哉!昔人严延年廷奏霍光为不道;於时上下肃然;无以折也。况吾为世之诫;无所指斥;何虑乎常言哉!”



作品相关
道德经' TOP '
'更新时间' 2011…11…13 18:41:12 '字数' 25066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目录

基本信息

终南山下老子著《道德经》的传说

函谷关著《道德经》

道德经数据统计

道德经原文

社会评价

国际影响

其他信息

展开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老子的经典《道德经》dàodéjīng

《道德经》'1',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收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诞生,诞辰: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于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址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老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过专家大量考证及考古发掘,终于证实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现在河南鹿邑县。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此本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创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文》,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编辑本段

终南山下老子著《道德经》的传说

由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与国家级AA景区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陕西省第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传承人钟馗王,组织专家在秦岭终南山下收集(霸气书库:www。87book。com)整 理的,钟馗故里陕西户县流传千年《老子与钟馗的传说》是“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辞官随老子沿秦岭终南山神仙路西行,昼行夜宿,不几日来到将军山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