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道仙-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先羽皱眉问道:“九大仙宗俱是如此?”
这般行事的风格手段,实在和他心目中高高在上,超脱尘世,凌驾九天的仙宗,有着不小的出入。燕地倒也罢了,毕竟属于剑仙圣地,行事风格本就不拘一格,但是类似于玄庭宗,类似于道德仙宗那般符合他心目中仙山福地的地方,莫非也是如此?
元凌说道:“有过半仙宗是如此,但并非全然相同,毕竟各宗行事俱有不同,处事不免会有差异。比如道德仙宗,便是讲究缘法为主,根骨为辅,倒是没有豢养人口,建立国家的事情。”
秦先羽点了点头,忽然有些呼出口气的感觉。
他细细想来,每年寻得几个孩子,元牯和元凌两人在近两百年的时日里,为燕地挑选了不知多少个弟子,当真是劳苦功高。
今日才知,燕地每一个弟子都是如此万中无一的根骨,而他第十脉划分的上百弟子,则是燕地同一批弟子中的佼佼者。
这一批弟子,是在十三岁以下,六岁以上,便代表了广袤无垠的中州境内,无数人口之中,在数年之内,所挑选出来的绝佳根骨。而秦先羽第十脉的上百弟子,却是这一批弟子中的佼佼者。
“难怪如同群星闪耀……”
原本秦先羽未有想过要亲自授法教导,然而见到这些无比出色的弟子,仿佛满空星辰,却也不禁起心,收了五大弟子,并在心中熟记了十多个弟子。
“若非听他二人解惑,我倒还不知这上百弟子的可贵,也还不知第十脉的根基居然已是这般稳固。”
秦先羽心中叹息一声,“然而根骨不等同于成就。”
根骨可以测,但悟性不能测,心性不能测,毅力不能测。纵然有再好的根骨,缺了悟性心性毅力,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就算秦先羽收下的五名弟子乃是在整个中州数年里才出的绝佳苗子,但明途之前也曾坦言,这些弟子固然杰出,却也不一定都能够得道成仙。倘若有不能得道的弟子,那么便平白耗费了心力,剩下的弟子即便能够成仙,也不足以扛起整个第十脉的根基,于是才要收下上百弟子,避免这类变故。
他偏头看向元牯和元凌二人。
二人都是鹤发童颜之状,颇具道骨仙风之态,然而苍老之态却是抹不去的。
他们两人身为龙虎真人,都过了两百的寿数,余下光阴仅剩下数十年。
数十年时光,对常人而言是漫长的半生乃至于一生,可对修道人而言,则是颇为短暂的日子。
“他们两人都是自幼在燕地山门之内成长的弟子,幼时也是这样千挑万选出来的苗子,根骨同样是万中无一。然而根骨不等同于成就,他们终究还是因为修道未成,被贬出外门,而派遣到了这里之后,远离宗门,未有典籍翻阅,未有长辈指点,未有同门交流,于是成仙得道的希望,便越发渺茫了。”
秦先羽心中这般想着。
元牯和元凌似乎也都想起自身处境,眉目黯然。
ps:晚安,明天再努力加更
五百一十三章两日
秦先羽来到燕支观已有两日余。
关于邪教一事,已有燕支观寻得蛛丝马迹,命人追索下去。
秦先羽初来乍到,许多地方都不熟悉,暂时也只得先让燕支观行事。他在燕支观内,放出感知,将景叶原本住所细细感应搜索,但一无所获。
除却搜索景叶住处之外,他也在外行走,意欲寻出几分线索,仍是全无头绪。
他心中猜测,在这梁国的京城之内,邪教暂时还未踏足,恐怕还须往外地搜寻。
邪教潜藏极深,纵然以元牯和元凌在梁国多年埋下的手段,经过多日探查,也仅是查出一些微末线索罢了。而实际上,燕支观的弟子修为不高,甚至还有一些只是习武之人,大多难以派得上用场,到头来还是元牯和元凌二人奔波忙碌。
他们二人都是如同善仁善信一样栽培出来的燕地弟子,根骨虽好,所受教导也是世上最为上等,可在修道路上仍然有些滞碍。二人正是因为早年修行不成,被贬出外门,后来派遣出来,离开山门,到了这梁国之地,从此未见其余修道之人,只忙碌于凡尘琐事,再无门中长辈指点,无诸般典籍翻阅,导致得道的希望愈发渺茫。
但他们也并非全然绝了希望。
这百余年在梁国办事,为燕地送去许多根骨极佳的婴孩,作为宗门弟子传承,论起来,他二人也实是劳苦功高。
根据燕地的规矩,二人约莫就是在这几年之间。可以卸下梁国的担子。交由燕地派遣而来的年轻外门弟子。而他们两人以这百余年间的功劳。便可重返燕地,论功行赏,多半可以列入内门弟子之中。
然而二人年岁已高,寿过二百,身为龙虎真人,也才只剩下数十年的寿元,对于常人而言已是半生,对于他们二人却还短暂。而这短暂的数十年之间。便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归返燕地之后,可以静心修行,可以翻阅典籍,可以领取所需的天材地宝,可以请长辈指点,可以去听音阁听讲,他们可以不再被琐事烦心,可以再度经受仙宗教导。
如果在数十年间凝成大道金丹,晋入地仙,那么便还能延寿数百年。这内门弟子的身份也便稳固下来,甚至可以晋升为内门长老。
倘如数十年间修道不成。无法得道成仙,便只能寿尽坐化,渐成一堆枯骨。在燕地的记载之中,便只记了个内门弟子的身份。
但秦先羽看得出来,两人受红尘琐事众多,得道成仙的希望虽有,但其实不大。而元牯和元凌二人心中亦是知晓,因此他们在意的,并不是归宗之后,一定要努力修道成仙,而仅仅是要在寿尽之前,回到自幼成长的山门,并以内门弟子的身份死去,落叶归根。
“根据燕地的规矩,只要外门之中有弟子得道成仙,便可归入内门。但类似这些外派出去,不在山门之内的外门弟子,则另有一种选择。”
秦先羽思忖道:“经过燕地许可,他们今后以地仙身份开宗立派,或者诞下子嗣,繁衍家族,俱可列为燕地的分支剑派,可以求取燕地外门的诸般剑道功法,以及对敌的剑术法决。”
其实整个中州,所有宗门,几乎都是如此。
天地剑仙,尽出三地。
但凡剑宗,也源自于三地。
中州境内多为剑宗,论起源头,尽都出自于燕地的传承,只是随着岁月流逝,强弱不同,并亲疏有别。
比如元牯和元凌,倘如有幸成就地仙,开宗立派,或者开枝散叶,无论是剑宗还是家族,都可算是燕地的剑派分支。但随着他们逝世,后辈一代一代传承,数百年之后,关系间隔多代,便会疏远。
但秦先羽也看得出来,这两位还是以燕地为重,一心希望能够归返宗门,却是万万不愿开宗立派,或衍生血脉家族的。
对于这两个徒孙一辈的龙虎真人,秦先羽未有自恃身份,在心底对二人颇为敬重。
这一日,秦先羽取来了这月余间所记载的一切邪教之事,尽数翻阅,却也看不出什么。
纵然燕支观把控梁国多年,手眼通天,但也查不出多少有用的消息,而究其根本,还是燕支观在梁国的这些弟子修为较低的缘故。
放下最后一篇信件,秦先羽目光微沉。
他如今所居住的地方,正是当初景叶的居所。
“根据元牯所说,此前景叶未有表现出任何不妥之处,只在这里修行,忽然便觉异常,未有交代就即出去,然后数日未归?”
秦先羽沉思道:“此前既然没有异样,那便是在这里修行之时,发觉了什么动静?或者是想通了什么事情,与之前的线索联系起来?”
“燕支观遍查京城,查不出端倪,而他这住处也没有任何线索,如此说来,是后者颇多?”
“他联想到什么事情,与之前的线索叠加起来?”
秦先羽思忖良久,但线索不多,未能想得明白。
“这一方面线索极少,不必耗费精力了。至于燕支观,虽然在梁国手眼通天,但真正用得上的还是元牯和元凌二人,其余弟子修为粗浅,派不上用场。”
秦先羽皱眉思索道:“不如我四处走走,以我的道行,或许还能发现一些燕支观弟子未能发现的隐秘之处。”
夜色朦胧,但还未入深夜,街上仍有人来人往,两侧花灯高悬,通火通明,不乏小贩叫卖货物,不乏小吃汤点。
秦先羽离开燕支观,独身行走在街道上,看着这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色,平淡至极。
他看不出端倪,只是心中猜测,这梁国的京城恐怕还未有邪教之人踏足,应去往其余地方才有线索。
“景叶失踪数日,不容我再多想,今夜若再无线索,便先去南梁国邪教痕迹最重的一处城池。”
秦先羽放出感知,足可遍布整个京城。
这座梁国虽是一方帝国,然而乃是燕地豢养人口的地方,与尘世的大德圣朝,有许多不同之处。
至少秦先羽感应不到气运的痕迹。
所谓气运,便是人的念头所汇聚。
可是这梁国上下,均无气运。
或许是因为这座梁国实则是形同虚设,或许是因为有燕地这浩大仙宗承载了气运的负担。
也或许,是被人动了手脚?
秦先羽陷入沉思。
直到在感知中听见了一些悄声低语。
ps:今天晚了,下一更尽量在十二点前
五百一十四章黑烟无界真佛
秦先羽身处于阳机城之内,多次在住所之内感应景叶遗留下来的气息,希冀寻到景叶所发觉的线索,但一无所获。而在此期间,因为信任燕支观,于是把关于阳机城的一切,俱都以燕支观搜寻的消息来推断,而未曾感应整座阳机城。
今天还是首次将感知覆盖整座阳机城。
他看见了许多场面,听见了许多声音。
有人吵杂,有人怒骂,有人低语,有人调笑,有人花前月下,有人甜言蜜语,有人怒目相向,有人作奸犯科,鸡鸣狗盗,有人拾金不昧,正寻找失主。有人瞒着自家婆娘去了青楼,有人背着丈夫养了姘头。有人商议如何做大生意,有人商议如何害人欺人。而又有许多人趁着入夜,在行男女之间的房事。
该见到的,不该见到的。
该听到的,不该听到的。
一切都落在秦先羽的眼中,落在他的耳中。
如此窥探他人隐秘,是秦先羽一直避讳的,然而担忧景叶安危,且已下定决心要在今夜离开阳机城,另往别处寻找线索。加上燕支观虽然在阳机城撒了网,但一直没有见功。
百般无奈,他才放出感知。
于是便看见了许多事情,听见了许多事情。
他皱了皱眉,心有不喜,便收回感知,忽然间,又听了一些悄然低语。
那是有人祈祷朝拜的声音。
常人求神拜佛,在大德圣朝原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
但是在这南梁国境内,乃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这里是燕地豢养人口的地方。不容外来修道者。也不容这里的百姓去朝拜任何神佛之流。因为这里的百姓。乃是燕地未来弟子的根基源头之一,不能信仰除燕地之外的任何一方神灵仙佛。
在南梁国,从来没有关于神佛的任何记载,只有许多道书中记载的神仙传说,至于燕支观老神仙,则是活生生在世上,唯一令人感受到真实的传说。
一切神仙传说的源头,便是源自于传说中的那座仙山。
就连燕观主也是出自于那传说中的仙山。
在南梁国境内。就算信奉神仙之流,也只能信奉燕地的仙家。
于是在这南梁国境内听闻到祈祷朝拜的声音,便是最大的反常。
秦先羽目光微凝,着重落在那处地方。
那是一座破落的房屋,屋中是一对老夫妇,衣服上有许多破洞补丁,显然家境不甚好。而破屋角落处是一个衣着破旧,身子孱弱的少年。
“黑烟无界之佛,天地神佛之首。”
“信者,常念佛言。死后可升极乐。”
“不信者,不拘善恶。死后必在幽冥地狱,沉沦永世。”
“黑烟一道,遥遥无边界,但凡信奉我佛者,俱在黑烟下,病痛消除,延寿长生。”
那对老夫妇屈膝跪下,磕头不止。
“我夫妇愚鲁半生,不知世上有真佛,无知无信,坐井观天,终得报应,害得孩儿天生有疾。如今诚心诚意信奉真佛,往得以开恩,救得劣子,免受苦痛之厄。”
那老丈把自家蜷缩在墙角的孩子拉了过来,按着少年的头,往前拜了一拜。
然后就见那老婆婆忽然起身,手中多了一把剪刀,插入了少年的脖颈。
少年无法置信,惊恐至极,他呃呃两声,倒在地上,血液满地流淌。
两位老人俱都屈膝跪在孩子面前,泣不成声,“孩子,你且先去极乐净土,爹娘在人间为你祈福,替你信奉真佛,不求我们两人也升入极乐天地,只求让你在极乐天地中过得更好。”
少年身子抽搐了几下,目光涣散,终是失了性命。
老夫妇二人亲手杀了自家孩儿,却无半点伤感,反而极为欢喜,竟像是喜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