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流云剑 >

第451章

流云剑-第451章

小说: 流云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各方面肯定会大打出手,然后自我标榜为正统。如果主公在这个时候登基称帝,很可能变成另外三方势力的共同打击目标,那就得不偿失了。”

    万练微笑着说道:“诸位大人的眼光都被内地吸引了,殊不知此前失败的不列颠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还在虎视眈眈。缅越王府的军队,尤其是水师几乎是枕戈待旦,片刻不敢松懈。”

    “如果主公现在登基称帝,我们就要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老路,仍然是两线作战,甚至是四线作战。果真到了那种局面,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即便是孙武再世,诸葛复生,只怕也是难以预料啊。”

    五个人两派意见,所说的内容都是实情,熊储听得汗流浃背,更加不敢轻易点头。

    现在的局面实在是太糟糕、太复杂,六大巨头谁也找不到一条万全之策。

    经过三天三夜的争论之后,熊储无可奈何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以不变应万变,等待局势明朗化。好在北方乱成一团,应该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们。五位大人要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消息,统筹各种可能性的得失。”

    这是目前没有办法的办法,即便彭无影、张毓秀、侯铭德再着急也没用。

    熊储的估计没错,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身亡的消息,很快就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布政使司都乱了。

    正因为如此,湖广之地熊家军的斥候营、明线暗线可以肆无忌惮纵马飞驰,穿越贵州、云南、广西根本不受限制。

    沈惜月派出的三百多传令兵,都是采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赶路,一人双马来回奔驰,各种消息纷沓至来。局势几乎每一个瞬间都在发生变化,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多尔衮以清帝名义致书大顺军,提出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策略。

    李自成接到刘宗敏的报告,顿时勃然大怒:“番奴狼子野心,天下咸与知闻。本王定鼎天下,必灭之而后快。”

    四月初九,多尔衮以奉命大将军统率满、蒙、汉八旗军十余万人,离盛京(今沈阳)西进。

    十一日,清兵至辽河,闻李自成大顺军于三月十九攻取京师(今北京),明朝已亡。

    多尔衮愤懑不已却无可奈何,遂采纳降将洪承畴的建议,决意率兵经密云、蓟州一带南下,直趋京师。从而由进攻大明,转为与李自成争夺全国的统治权。

    可惜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刚好挡住入关通道,让多尔衮有些投鼠忌器。

    吴三桂字长伯,明朝辽东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

    一个官二代而已,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舅舅祖大寿,吴三桂会不会在江湖上留下姓名都难说。

    但是因为祖大寿权倾一方,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敢怠慢,很快就升任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在祖大寿手下当差,镇守山海关。

    此后祖大寿降清,还给吴三桂写信劝降,但是吴三桂认为满清鞑子不可能攻破山海关,更不可能威胁大明朝廷,所以不予理会。

    这件事情让崇祯皇帝知道以后,认为吴三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忠君之士。

    加上吴三桂收容了祖大寿原来的精锐骑兵——关宁铁骑,顿时身价倍增,崇祯皇帝更加不敢怠慢。

    没想到闯王李自成大军两万进攻京师,吴三桂对于崇祯皇帝的调令视而不见,近在咫尺却按兵不动,任由朱由检吊死在煤山。

    吴三桂虽然不救朱由检,但是他既想投降满清,又想投降大顺军。首鼠两端,拿捏不定。

    四月十三日,感受到多尔衮大军威胁的李自成,因为担心始终没有表明态度的吴三桂投向多尔衮,于是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

    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在一片石发动大战。

    二十二日清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吴三桂见情势危急,率轻骑寥寥数员冲出重围、飞奔至关城东二里的威远堡清军营垒,跪降于多尔衮。

    吴三桂表示:“倘若清军不愿助山海关明军,我也不愿返回山海关督战,李自成大军必在攻陷山海关后,一鼓作气攻向清军!”

    多尔衮见吴三桂归顺非诈,接受吴三桂的请求,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头,许诺将皇太极长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

    此后,多尔衮命令硕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多铎率劲旅八万,在规定时间内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进入关内,吴三桂所部系白布为号担任前锋。

    四月二十三日辰时,吴三桂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三桂军向大顺军投降,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大顺军因攻坚一昼夜未能夺关,乃改取野战,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

    多尔衮以吴三桂部为右翼迎战,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大顺军阵尾薄弱处,待机出击,并告诫各部不得急进。

    大顺军不明清军意图,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吴三桂因有清军压阵,死战不退。

    此时大风突起,扬尘蔽天,不利于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的大顺军,双方展开肉搏,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三桂部团团围住。

    血战至中午,双方均折损数万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无力再战。

    多尔衮见状大喜过望,因此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两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

    疲惫不堪的大顺军完全没有料到清军会直接参战,猝不及防之下阵脚大乱。加上大顺军没有和满清骑兵作战的经验,伤亡人数急剧上升。

    申时初,统兵大将刘宗敏身中三箭负重伤,大顺军损失过半之后终于开始溃散。

    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战且走,立即向永平方向撤退。

    老奸巨猾的多尔衮知道眼前就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因此在马背上口头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同时命令他率部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

    二十六日,李自成率领残部三万余人逃回京城。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京城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八口泄愤。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决定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到长安凭借黄河天堑稳定局势。

    从攻入京城到退出京城,前后仅四十二天。

    五月初三庚寅,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从南京自大明门进入大内,至武英殿行监国礼。

    五月十五日壬寅,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其国号依旧为“明”。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六月六日,多尔衮占领京城,同时将都城从盛京迁往京师,宣告满清正式入关争夺天下。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I734  





0577、熊储称帝

    局势瞬间恶化,已经由不得熊储继续观望。

    崇祯十七年,建文两百四十六年(一六四四年)十二月九日,熊储终于答应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改次年为兴汉元年。定都缅越王府,以桂林府为陪都行在。

    左丞相万练,右丞相苗三冠,兵部尚书彭无影,吏部尚书张毓秀,刑部尚书侯铭德,户部尚书孙学易,工部尚书孟凡。

    以岚儿为皇后,袁鹂卿为文妃,严二娘为明妃,苗若兰为兰妃,武藤兰为丽妃,曼黛莉为珍妃。

    熊储登基称帝和当初当王爷一样,同样没有祭告天地。

    因为他从来不相信什么老天爷,而且现在局势岌岌可危,根本不是加官进爵,安享太平的时候。

    称帝的目的是为了战略大局,主要是做给外人看的,所以熊储宣布称帝的唯一文告,就是一篇《讨女真檄》:

    “朕以幼冲,曾为奴隶,又作杀手。混迹于草莽,藏形于民间。妄解侠之本义,不知此生何之。有二三忠诚勇烈之士,旦夕而进逆耳忠言,朕故知侠之真谛。”

    “惟我大明多难,山河破碎,正是忠臣义士甘就斧斤之时。朕乃建文帝后裔,自当挺身临难,挽狂澜于既倒,整国祚之将倾。”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方今女真番奴毁我长城,摧我社稷,丧我传承,屠我百姓。罪大及天,罄竹难书,非灭尽不足以靖天下。凡我中原臣民,无论顺逆,皆有屠灭番奴,重振汉家天下之重任。”

    “至于数典忘宗,靦颜事仇者,皆为大明当灭九族之逆贼,人人得而诛之。今明格赏如左:诛杀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吴三桂等逆贼一人者,赏万金,封总兵,领将军衔。传檄天下,咸与知闻。”

    熊储最终决定登基称帝,并不是他已经想通了所有的问题,而是过去半年时间就没有一件事情让他顺心,已经到了国事糜烂的程度,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崇祯十七年六月,整个河北就李自成一支孤军与清兵奋战。虽然大顺政权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努力稳定局势,但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李自成进入京城以后杀人太少,牛金星大肆启用了明朝降官降将。大顺军独斗满清精锐骑兵连败九阵,那些降将纷纷倒戈反叛。因为满清入关,打的旗号是“诛灭叛逆,为崇祯帝复仇。”

    李自成并非不能容人之人,对于当面忤逆自己的人,他很少追求责任,更不恼羞成怒的杀人。

    负责京师城防的襄城伯李国桢,被抓捕后不肯下跪,而是背对着李自成站着。

    李自成有些恼怒:“为何不跪?”

    李国桢昂然回答:“我乃明朝大臣,没有向你流寇下跪的道理!”

    李自成便威吓道:“不跪则把你凌迟处死!”

    李国桢回嘴怒斥:“随你的便!”

    李自成又威胁道:“不跪就把你全家凌迟处死!”答仍是随你的便。

    当李自成说到不跪将把全城百姓凌迟处死时,李国桢这才跪下,不过仍是反面而跪,而且口中仍说道:“我是为全城百姓而跪,并不是向你下跪!”

    对于这种反复顶撞自己的一个战俘,李自成也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暂时关押。

    正因为如此,京师文臣武将数千人,为大明朝殉国的不到三十人,反倒是重新当官的有一千多人。

    第二个原因,前敌主将刘宗敏部下残余四万三千人,每个人都是腰缠金票,多则数千金,少则二三百金。流民就是流民,现在有钱了就想回家享福,根本不想继续战斗丢了小命。

    七月,大顺军在河北一败再败,七十万大军已经不足四十万,被迫南渡黄河走归长安。

    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和尚可喜三路大军十三万人紧追不舍,李自成在长安仍然不能立足。不久放弃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

    九月,李自成到达平阳后,重新集结长安附近的兵力三十五万余人,准备对清军展开全面反击。

    多铎督促孔有德、耿仲明等明朝降将,统帅汉白旗、汉红旗十五万余人,根据多尔衮的命令,组成东路大军进攻山东,准备一举拿下刚刚建立的南明小朝廷。

    十月中旬,阿济格、吴三桂、尚可喜统帅的清军西进受阻,迫使多尔衮改变原定计划:暂缓对南明王朝用兵,派多铎前往增援,并且要求先救怀庆、后取潼关,继而与阿济格部夹攻长安,从而对河南、陕西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十月二十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多铎的部队,一共有六十余万人,在函谷关以西、潼关以东二十里外摆下战场。

    二十九日,潼关战役开始。因为阿济格、多铎集中了四百多门大炮猛轰,李自成的主力部队十六万人在刘宗敏率领下,虽然悍不畏死地反复冲杀,但是损失极大,主力部队十不存三。

    十一月,张献忠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以原明蜀王府为皇宫,登基称帝。

    大西国正式成为与长安李自成已建立的大顺国、南京的南明弘光帝政权,以及业已入主北京的清朝鼎足而立的第四个国家政权。

    张献忠称帝之后当然要拓展疆土,可是能够拓展的方向没有选择,向南、向东都不行,所以张献忠选择北进汉中攻打李自成的后方。

    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张献忠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捅刀子。

    面对阿济格、多铎、张献忠的三路夹击,李自成被迫放弃关中南下。

    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也算是拼命的无奈之举。

    大顺军成立以来,就是和大明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