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亲历死亡 >

第11章

亲历死亡-第11章

小说: 亲历死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团到公安局路程不算远,戴若容匆匆赶到公安局的时候,张小川正一个人在办公室发呆呢。

“张队,小戴来了。”何平进来提醒道。

“啊,”张小川回过神来,忙招呼,“嫂子,真辛苦你了。”

“没什么,”戴若容还比较客气,“你是为杜老的事儿吧?”

张小川点头称是:“你上次不是提起过你们团以前出过两位名角儿,叫程金定和杜离花吗?怎么刚才我问你们那几位老把式,居然都说不认识她们?”

“我也觉得奇怪啊。”戴若容回答,“昨天你们走了过后,我就去查了查老戏班的资料,想给你们多提供一点信息。可是,我找遍了,也没找到程金定和杜离花的任何资料。”

张小川越发觉得这件事蹊跷,又问:“嫂子是哪年进的京剧团?有关这两个人的事是听谁说的呢?”

“我是省京剧学校毕业后到北市京剧团的,进来的时间应该是1990年。至于程金定和杜离花的事,倒不是在京剧团里听说的,是我母亲告诉我的。”戴若容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我母亲当年也算是半个梨园弟子吧,属于那种已经入迷的票友。”

“那伯母她——”张小川问。

“我母亲已经去世有7、8年了。”戴若容略带感伤地回答。

张小川抱歉地说:“真不好意思,嫂子。”

“没什么,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戴若容恢复了平静。

“那么嫂子你在剧团这十多年就没听人说起过这两个人的事?”张小川问。

戴若容想了想,道:“平时也没特别注意,现在想想,好象剧团真的鲜有人提及。对了,我印象中唯一一次是当年我刚进团的时候,因为练功不刻苦,曾被袁阿姨批评过一次。”

张小川越发觉得纳闷。

“她当时生气地说,现在的年轻人,聪明有余,刻苦不足,要是有当年杜二小姐一半的努力,早就唱到北京去了。”毕竟是专业出身,戴若容模仿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称得上惟妙惟肖。

“这个杜二小姐是不是就是杜离花?”张小川问。

戴若容回答:“应该是吧。当时我很不服气,所以就问她杜二小姐是谁。不过袁阿姨马上转开话题,始终没有给我回答。这是我印象中唯一一次在剧团听到杜离花的消息。”

“这个袁老太婆,肯定知道事情的真相,不知道什么原因能让她十几年不露口风。”张小川道,“嫂子,你们剧团除了这几位,还有没有其他人能够提供相关资料的?”

“这几年京剧不景气,剧团走的走,散的散,当年的好多人都早已不知去向了,就剩今天这几位是一直坚持在团里的。”戴若容颇有感触地说。

“那么你把今天这几位的地址告诉我,我想去登门造访。”这可实在是下策,但没有办法,“对了,还有你们团那个任伯,他的地址也需要。”

“那我回去给你发传真吧。”戴若容回答。

正文 第二十二章
?亲历死亡(22)

郝乡乡等张小川送走了戴若容,才进门报告:“张队,我查过了。咱这边没有剧团那事的资料,好象当时根本没有立案。”

如果真的如戴若容所说剧团连续死了两个演员,公安局怎么会不介入调查呢?

“不过书记夫人的死有资料。”郝乡乡补充了一句。

张小川点点头,这点他知道,上次就已经查过了,还是在交警那边找到的,重大交通事故而已。

这几起事故一定存在联系,不然那个车牌怎么会是当年市委书记的号码,或许那起交通事故也未必真是什么交通事故。

这几个人究竟是谁先死,谁后死呢?现在事情的关键是要弄清楚程金定和杜离花的死。剧团的人越是三缄其口,越说明这里面有问题。

可是如何撬开他们的嘴巴呢?

张小川正在胡思乱想,刘笑远已经带着人回来了。

“果真如我们所料,”刘笑远一进门就说,“当年2路车改4路车不止有公安局介入,还有市委的命令。”

“市委?”张小川想起最近两次去请求停运4路车的情形,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停运的理由是谣言四起,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刘笑远说。

又是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停也是这理儿,不停也是这理儿。

“当时连李师傅都不知道那串命案的事,怎么能说是谣言四起呢?”张小川有点不解。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公交公司那边就只知道这些情况了,再下来该去查当年的市委班子了。”刘笑远无奈地说,“谁去?你去查么?”

张小川笑道:“看来,这条线算是完了。不过能有这些收获也很不错了。”

“你这边情况怎么样?”刘笑远问。

“一无所获。”张小川回答,“剧团的人居然矢口否认有过程金定和杜离花这两个人。”

刘笑远的兴致一下被提起来了:“这倒是个有趣的事情。”

周寒成家的阿姨终于有异动了。

张小川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喜,赶忙把周家的任务交给了刘笑远。

“乡乡,张队的心思我知道。”刘笑远在路上突然对郝乡乡说。

郝乡乡不知道刘笑远话里是什么意思,看着他。

“他不告诉我黄达死前曾听过《六月雪》,可是,”刘笑远叹道,“这事能瞒得了我吗?”

“你都知道了?”郝乡乡也没觉得吃惊,如果刘笑远真的一直不知道,那倒真是不可思议了。

刘笑远点点头,说:“其实真的没什么。苏炜他们可以牺牲,我会怕什么呢?大不了一死。”

虽然刘笑远刻意避免提及张克徽,但郝乡乡还是一下就想起了他,脸色顿时暗了下来。

“周家阿姨已经让孩子从北市一中退学,”刘笑远赶紧岔开话题,“看来是得到了什么消息,准备离开北市了。”

郝乡乡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神情,接道:“可是我们监控组的人没有发现她跟周寒成联系过啊?”

“监控组的人哪能事无巨细都注意到,现在的通讯手段要联系上一个人还不容易。”刘笑远说。

“那倒也是。”郝乡乡点点头。

“乡乡,你说当年咱局里为什么没调查剧团那事儿呢?”刘笑远问。

“那还不简单,”郝乡乡回答,“人家没报案呗!”

“还有,老肇说那具尸骸是中毒而死,”刘笑远又分析道,“如果那具尸骸真的是她们中的一个,那么她的死应该不属于18年前那串离奇命案了。”

“既然咱们这边没有立案侦查,”郝乡乡点头道,“她们似乎跟冥钞案没有关系。可是,我总觉得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张队不是正在那边查吗,咱们就等他的好消息吧。”

张小川其实很想把郝乡乡带到这边来,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让她跟刘笑远去调查周家的事。

临出门的时候,刚好碰到吴局上楼,他很想问问吴局是否清楚18年前剧团的事,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出来。

他把第一个目标对准了任伯。那个老头那天在戏台上的表情记忆犹新,他总觉得那老头像是在演戏。在剧团几十年,就算他没演过戏,看也该看会了吧!

因为杜团长的离去,剧团里笼罩着一层悲伤的气氛。

在戴若容的指点下,张小川在戏场子的角落里找到了任伯。任伯两眼直勾勾盯着戏台,上面的大帐子已经换了新的。

这个老头看到张小川仍如上次那般战战兢兢。

“任伯,没什么。”戴若容安慰他,“张队长就是来了解了解剧团的一些情况,你知道什么尽管说。”

任伯不住点头。

“张对长,我还有些事要忙。”戴若容说,“要不你们到我办公室去谈吧。”

“那你先去忙吧,”张小川觉得既然任伯喜欢这个地方,还是在这里谈比较好,“我们就在这里,一样的。”

何平也在一边说是,戴若容没再说什么,离开了。

“任伯,杜老这个人平时待人怎么样?”张小川问。

任伯颤颤微微地回答:“杜团长是个好人,对团里每个人都像亲人一样。特别是我这把老骨头,要不是他,早被赶出京剧团了。”

“杜老平时性格怎样?他最近没遇上什么烦心事吧?”张小川继续问。

“杜团长是个心宽和善之人,平时很少生气的。”任伯回答。

“那如果让你猜测,你认为他为什么要自杀呢?”张小川追问。

“人老了,心里的想法谁也猜不准。”任伯回答,“虽说他是咱们团的团长,可不见得他就过得比我好啊。他一个人孤苦零丁生活了十几年了。”

“他没有家人吗?”张小川还没来得及去查杜月盛的资料。

“他夫人早在文革时期就被迫害死了。”杜月盛答道。

“他没有儿女吗?”张小川又问。

任伯嘴角动了一下,似乎像说什么,但忍住了,想了一阵,才回答:“我印象中他无子无女。要不然,也不至于一个人过这十几年了。他其实也苦啊。”

“那么你还记得程金定、杜离花这两个人吗?”张小川觉得差不多了,就抛出了这两个名字,“她们是你们团出的名角儿。”

任伯思索了半天,回答:“我们团鼎盛的时候可是名角倍出啊。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都有名角。一时间我还真记不起有这么二位了。”

“你再仔细想想。”张小川希望这个任伯不是在装糊涂,而是真记不起来了。

任伯摇摇头,道:“我是真记不起来了。人老了,记性真是变差了。昨天的事今天我都记不住了,何况十几年前的事了。”

十几年前?张小川暗道,你不记得这两个人,怎么知道是十几年前的事?看来这个任伯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在装糊涂。

张小川也不想当面揭穿他,笑笑道:“那好,任伯你再想想,想起了和我们联系。要不,你带我转转新戏园子吧。”

周家阿姨显然没有任伯这般“老奸巨猾”,所以刘笑远一行处理得还比较顺手。

周家阿姨已经一五一十地把搬家的原因交代了。原来周寒成离开之前不止给张小川留有信息,还给阿姨也留了封信,并且特别交代如果阿姨七月十四都还没离开北市,就一定要拆开这封信。

现在这封信已经在刘笑远手里。同样是毛笔繁体行楷,却是另外一句话——杜二小姐作祟,速速离开。

周家阿姨显然被这句话吓住了,已经让孩子退了学,正在张罗着回乡下呢。

“怎么你现在又相信了周寒成的劝告?”刘笑远问,“记得上次你还说你家在这里,舍不得离开。”

周家阿姨不安地回答:“上次,上次我以为周叔是开玩笑的。这次,这次——”半天也没这次个所以然来。

“这可是好几起命案的关键。”刘笑远故意加重语气说,“周寒成跑得不明不白的,我们正打算找他呢。”

周家阿姨显然没想到周寒成的走会给自己留下麻烦,忙不迭地说:“周叔走可跟我没关系。”

“我知道跟你没关系,”刘笑远道,“可是,他为什么一定要你走?”

“因为,”周家阿姨犹豫再三,终于说,“我听过杜二小姐的故事,觉得害怕,所以想离开这里。”

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刘笑远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正文 第二十三章
?亲历死亡(23)

离开剧团的时候天色又暗下来了。张小川坐在车里,隐约听到送行的任伯嘟噜了一句:“该去给老杜送送行才是。”

车上,张小川接到了刘笑远的电话,知道了周家阿姨提供的信息。

回到局里,大家随即坐在一起开始讨论。

“想不到这个周寒成隐瞒了这么重要的东西,”张小川捶了捶桌子,仍不解气。

“他不仅对我们有所隐瞒,对他家的阿姨也留了一手,费尽心机留下信封可不是故弄玄虚这么简单。”刘笑远把自己的看法讲了出来,“特别是对他家阿姨,大可不必费这么多周折,如果当时直接告诉她,说不定她马上就离开北市了。”

“那么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郝乡乡问。

“原因可能跟剧团那边一样,”刘笑远回答,“不愿意说或者不敢说。非到紧要关头,绝对不肯轻易透露出来。”

张小川点点头,道:“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原来当年那个买冥钞的女子就是杜二小姐。那么后来公交车上那个女子多半也是她了。看来,这一切都跟杜二小姐有莫大关联。有一点我一直感到疑惑,为什么周寒成也收了杜二小姐的钱,却一直平安无事呢?”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刘笑远进一步补充说,“周寒成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要是能找到他,说不定对我们的调查会有很大帮助。领事馆还有海关都去查过了,他美国的家人我们也联系过很多次,一无所获。”

“我就不信一支刑警队会不如一个周寒成,”张小川吩咐道,“何平,你让嫂子再查查这个杜二小姐除了是京剧团的演员外,还有什么身份。嫂子家两带人喜欢京剧,说不定能找到些当年的资料。”

“张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