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598章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98章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础建设让商贾和百姓同样从中受益,方便了商队往来促进了商贸发展,手工业和农业也得到了好处。丝绸、茶叶和瓷器、纸张、书籍是大宋外销的主要商品,而这些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经过加工生产的,不但上下游都能从中受益提高了劳动热情,而且使失地的农民多了一条生路,缓解和减少了因为土地兼并造成的国内矛盾,藏富于民也使经济不会一场战争的爆发而崩溃……(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章 带坏孩子

入秋之后天气日渐凉爽,汛期刚过,汴河上一艘双层官船顺流而下,江面上的漕船见了,远远的便避开了,并没有引起什么骚动,这个时节正是秋税、官员述职入京之时,常在水上走的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当船驶到近处之时,看着明明是官船,可偏偏又觉得缺了点什么,愣神的功夫两船已经交错而过,这才惊觉船上没有摆出仪仗,打出号旗,也没看到随扈的官兵。
“嗯,这赵霖还真是个人才,三年间不仅将汴河疏浚,使京师免受水患之虞,还多了这几十万顷的良田!”赵柽站在船楼之上,迎着清凉的秋风,看着两岸赞道。
“二爷,还是您慧眼识珠,重新启用,让他做了都水监,否则他哪里有机会做下这份功绩!”见喜将拨去了皮的葡萄送上说道。
“你就会拍马屁,什么都能扯上我!”赵柽捏了颗葡萄扔到嘴里笑骂道,“这汴河上次治理还是八十年前神宗皇帝当政之时,河岸两侧原有沃土千里,因每年大汛期间汴河暴涨,冲击河堤,使官、私之地二万多顷变成盐碱地,神宗皇帝下令引樊山水入汴河冲刷盐碱地,使其变成良田。可这之后又是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河堤崩塌,以致功用逐年减退!”
“这怎么是马屁,二爷若是让我去肯定是搞得一团糟,还得踢我的屁股!”见喜笑嘻嘻地说道。
“让你去修,只怕就不是踢屁股了,肯定变成无头鬼啦!”赵柽白了他一眼道。“我上次下江南就已经看到这落败的景象,两岸的良田早已荒芜。能用来牧马的也不过万顷。这赵霖任都水监后,用了一年的时间奔走各地。察看山川地势,思索治水良策,用了两年时间辟大湖、立新堤、开支流,再引樊水和汴水淤田治理盐碱地,将汴河两岸荒芜之地变成四十万顷良田。此后又引京、索二水,开挖河道二千余里,设置河闸,调解用水,即利灌溉。又利水运!”
“父皇,您看那里种的和您的药寮里的玉米是一样的!”正当赵柽感慨之时,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上了船楼喊道,正是赵柽的长子赵谦,刚满六岁。
“哦,是吗?是不是谦儿种在这里的啊!”赵柽冲跟上来的两个宫女摆摆手让他们不要紧张,然后一本正经地问道。
“禀父皇当然不是,谦儿还是头一次出京,不曾到过这里!”那孩子认真地说道。
“会不会是梦中来过呢?”赵柽板着脸说道。
“嗯……不曾啊!”孩子使劲想了半天也没个头绪。苦着脸怯生生地说道。
“哥哥,父皇说是就是,他是皇帝金口玉言不会有假的!”这时一个小姑娘凑过来说道。
“没有就是没有,父皇常言即便是圣人也有说错话的时候。这玉米不是我种的,当然不能承认!”赵谦依然摇头道。
“父皇比圣人还要英明,怎么会说错呢?”小姑娘嘟着嘴说道。依然维护着父亲。
“哈哈,珊儿。你哥哥说得对,谁都有错的时候。父亲虽然是皇帝,却不是圣人,也会办错事情的!”赵柽摸摸女儿的头笑道,这位就是当朝长公主赵玉珊。
“可母妃说父皇说得话都要照着做,那当然是对的了!”赵玉珊抬头看着他爹认真地说道。
“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亲是人不是神当然也会犯错呀!”赵柽想了想说道。
“母妃说,做错事就要认错的,父皇也要向哥哥认错吗?”赵玉珊说道。
“嗯…当然了!”赵柽点点头道,说罢站起身整了整幞头冲儿子施礼道,“刚才为父口无遮拦说了错话,还请谦儿原谅!”
“父皇,儿臣怎敢……”赵谦被吓了一跳,噌的躲到了一边说道。
“陛下,您怎么能这样教导孩子啊!”这时朱淑真几人上楼来,正好看到这一幕哭笑不得的说道。
“知错就改吗!谦儿敢于提出来起码勇气可嘉,应该鼓励的!”赵柽摸摸下巴说道。
“谦儿,父皇是跟你开玩笑,你怎么当真了!”朱淑真板起脸对儿子说道。
“不要责怪他,弄得这么小的孩子循规蹈矩,如何能成大器!”赵柽把拉过儿子说道。
“陛下,你如此宠溺他,如何使得,出宫还要带着他们!”朱淑真皱了皱眉说道。
“小孩子就是要玩儿,见见世面,整日窝在宫中听那些学究上课,闷也闷死了!”赵柽摆摆手说道。
“父皇万岁,万万岁!”两个孩子听了不等朱淑真反驳齐声喊道,见喜听了在一边直乐,这俩孩子还真有皇帝当年的风采。
“唉,你们啊!”朱淑真无可奈何地叹口气道,看着两个孩子一边一个偎依在皇帝身边亲热的样子丝毫没有办法。
“娘娘,不要管了,官家也是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出宫,自幼自在惯了,要不也不会偷偷地跑出京来!”赵信看着皇后的样子劝道。
“官家幼时也不愿读书吗?”朱淑真问道。
“呵呵,这您得问喜爷!”赵信指指见喜说道。
“这……陛下也不是不爱读书,他只是不喜欢看那些经史,说那些最是无聊,把人都教成呆子了!”皇后看着自己,见喜想了想说道。
“怪不得,官家从来不开廷讲,原来如此!”朱淑真言道。
“娘娘,前边就到庄子了,那里便是官家长得的地方,您一看便知晓了!”赵信说道。
说话间,船突然停下了,皇帝喊水手们放下小船,他要上岸,把众人吓了一跳,不知道他又闹哪样?
“娘娘,我们要上岸吃玉米,父皇问你们去吗?贵妃娘娘和贤妃娘娘、淑妃娘娘都说要去的!”这时赵玉珊跑过来问道。
“一定又是你们闹得的吧?”朱淑真问道。
“不是,哥哥问玉米是什么味道,父皇说要知道桃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赵玉珊说道。
“唉,官家一出宫就胡闹,要知道如此我就不来了!”朱淑真叹口气说道。
“娘娘不想尝尝吗?这可是陛下从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寻来的,我也好奇是什么味道,如何吃法!”赵信笑着拉着朱淑真也下了楼。
赵柽带着一大家子下了船,只有见喜和旺福等几个内侍随行,其他人按照吩咐将船开到庄子码头去了,这让见喜叫苦不迭。前些日子皇帝在宫中待烦了,想到北府去看看,见喜知道若是正式出巡那是惊天动地,出动上万人马护送,以皇帝的性子肯定不喜,于是他按照吩咐只是以自己的名义调了一艘大船,安排了水手和护卫。
因为是偷偷出来的,所以只有百十个内卫随行,没想到皇帝却把一家子除了两个还吃奶的都带出来了,现在又把内卫们都散去了。要是真出了事情,那就把皇帝一家连根拔了,他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所以还是暗中留下十多个人乘小船留在河面上以防万一。
一帮人下船前都换了便装,可赵柽看了还是忍不住笑了,自己还好穿着一身光板军服,其他人虽然已经尽量简朴,可宫中的旧衣服也比外边强百倍,怎么看都不伦不类,就像当年电影中偷地雷的日本鬼子。
“赵信,这里是咱们庄子的地吧!”赵柽上了岸左右看看,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青纱帐,他也有十多年没有回来过了,有些不大确定地问道。
“二爷,没错,这是小赵庄的地,咱们还在这里套过野兔!”赵信仔细辨认了下十分肯定地说道。
“那就是了,既然是自家的东西就不能算偷了,只能说是祸害,咱们走!”赵柽一挥手带着‘大军’钻进了开始泛黄的青纱帐,两个小的紧跟其后,其他人也只能苦笑着跟上……
赵柽在田中找了一块较大的空地,然后他给众人分配任务,拾柴的、垒灶的,他的任务当然是去寻找能够入口的东西,他熟练的挑选了些还鲜嫩的玉米棒掰了十几穗,看到不远处的地里还种着花生和番薯,毫不客气的连拔带刨的弄了一堆。
两个小的如同刚刚跟着母兽学习捕猎的幼兽有样学样的跟着祸害,嘴里还不断的提着各种问题,赵柽却少有的好脾气给两个孩子解说着,还一边不断的提醒他们注意周围是否有人发现。而偏偏这种做贼的感觉让两个孩子感到无比的刺激和新鲜,找到了在宫中从未有过的快乐。
“赵谦,轻一点拔,不要将果实留在地里,一定要仔细找不要有丢的,这些花生要长很长时间,经过许多人的劳作才能得到的,千万不要浪费!”
“玉珊,顺着蔓往下挖就会找到番薯了,顺藤摸瓜的道理都不懂吗?”
“像我这样,一颗一颗的摘下来!”
“小点声,不要被看秋的人发现,否则我们就惨了!”……赵柽边干边指导着两个孩子,讲解着如何选种,如何耕种,又如何收割,果实如何保存,那些东西可以吃,那些可以喂养牲畜,剩下的废物如何处理,他可不想自己孩子将来做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章 傻了吧

赵柽对于蔡京孙子以为大米是从蒲包中长出来的故事笑了很长时间,现在轮到自己当爹了也明白了当年蔡京的无奈和酸楚。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亲贵胄们有自己这样长于乡间的‘奇遇’,他们除在花苑中走走,认识那些奇葩外恐怕还真难以到乡野田间走一走。
现在赵柽子嗣不多,两儿两女而已,更加成了众人的宝贝,两个大些的孩子还从未踏出过宫城半步,看到的只有宫中的奢华,吃得是精致的佳肴,哪里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人。而他们中间可能就会出现一位大宋的继承人,如果把天下交给这样的人治理,赵柽用脚丫子也能想出将会是什么模样,于是他以‘返乡’看看襄邑旧府为名把孩子们带出来走一走,看看外边真实的世界……
朱淑真看着两个孩子满身的泥土,一脸的污渍,跟着同样衣冠不整的皇帝忙前跑后,几个皇妃也加入其间跟着起哄,大的小的简直都不成体统,她说得嘴都干了,可这些人一出宫都不把她这个皇后放在眼中了,嘻嘻哈哈的该做什么做什么,她只能坐在一边干生气。
其实朱淑真也想加入其中,但是她却有些抹不开脸儿。因为她虽然不是出身于名门豪族,但是也长在官宦之家,从小受到礼教的约束,一举一动都有讲究,这种有失体统的事情从未做过。而当了皇后之后,身为一国之母更的事事为表,即便想做。可多年的惯性使然也会让她放弃。
日渐正午,朱淑真也不免饥肠辘辘。她却突然发现自己离开宫中,到了这乡野之中根本无法独自解决一餐所食。可其他人却不同。皇帝不必说了,他此刻就是野餐的总指挥,吃什么、怎么吃都成竹在胸;赵信和折美鸾都曾随军征战,风餐露宿就是平常事,解决一顿饭根本不成问题;前辽公主余里衍和西夏郡主李潇潇出身高贵,但是她们都出身游牧民族,野外射猎是最为平常的游戏,吃饭也是小事一桩。这让身为皇后的朱淑真不免惭愧和不安!
“嗯,是这个味道!”架在火上的玉米棒渐渐被烤熟。散发出阵阵香气,赵柽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兴奋地说道,他又再次开创了历史,成为中国第一个吃玉米的人。
“哦,好香啊!”
“我也要……”
“真好吃!”……
“母后,您也尝尝!”正当朱淑真不断咽口水的时候,赵谦用衣襟兜着一个玉米棒走过来说道。
“谦儿真孝顺,你也饿了,先吃吧!”朱淑真心头一酸。还是自己的儿子亲,想着自己呢,摸摸他的头说道。
“父皇说‘为人子者,以孝为先。有了吃的当让长者先食’,父皇还说还有花生,番薯。等一会儿就好,儿臣等些时候给母后送来!”赵谦细声细气地说道。
“父皇教导的是。谦儿应该谨记在心!”朱淑真说道,她明白了皇帝并没有纵容孩子们。而是在用实际的行动教育他们。
赵柽将玉米给众人分食后,将花生和番薯放进火中,然后不等烧焦便用土将火扑灭,捂得严严实实,利用灰烬的余温将其闷熟,两个孩子也学到了一手没有锅灶一样能将食物做熟。时间不长,烤花生和红薯‘出锅’了,众人对味道是赞不绝口,赵柽却只是笑笑,这些东西在后世都是最为平常的食物,可在这个时候还无人能知晓它们的价值和来之不易。
当几年前,赵柽派出探寻美洲的远洋船队,他们历尽艰辛整整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到达那里,严酷的环境,无情的风浪和凶狠的海盗及疾病,让他们损失了十艘舰船,三百多人葬身大海,尸骨无回。由于语言不通和当地的土著还大战一场才得以登陆上岸,又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