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第7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处大营之中旌旗招展,人喊马嘶,好一番出征之前的热闹景象,官兵上下人等,各个精气神十足,把他们的盔甲和武器擦拭的盔明甲亮。
特别只在天津卫集结的四个旅,兵将们自上而下,更是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连带着把他们的战马也梳洗的整洁异常,列队于天津卫城之外的大校场之中,队列如同刀切一般的工整,横成排竖成列,从任何角度望去,都呈现出一条条的直线。
各种武器整齐的持握在兵将们的手中,抑或是手持,抑或是背于背上,近三万兵马列队于校场之中,除去风吹旌旗发出的猎猎声响之外,就只剩下那些兴奋的战马时不时的打几声响鼻,掩饰不住它们的兴奋,不时的在骑手们的约束之下原地踏着马蹄。
近三万大军如同钢浇铁铸的一般,无形之中散发着一种肃杀的气氛,让人一眼望去,无不叹服不已,忍不住都要暗自叫一声好,竖起大拇指称一声当真乃是一支铁军也!
这样的军容,有着一种天然的暴力美感,他们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任何人当见到这样一支雄师的时候,都恐怕兴不起与之对抗的念头。
就在这支兵马在大校场之中列队完毕之后,一队人马护着一些车仗缓缓的从远处开入到了大校场之中。
令人惊讶的是已经几年不曾视事的大明皇帝崇祯的车仗以及全套的皇家仪仗这个时候居然也出现在了天津卫城外的大校场之中。
而一辆大辇被装饰的金灿灿的,充满了皇家的威严,崇祯安然端坐于大辇之上,黄袍素带颇有一些气势,在全套的皇家仪仗护卫之下,进入到了大校场之中。
而陪同在崇祯的大辇之侧的,却正是现如今的大明监国于孝天,而今天于孝天同样也身穿了全套的银盔银甲,披着一件薄薄的大红披风,胯下骑着一匹神骏异常的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配上他原本就高大健壮的身材,使得于孝天看上去颇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风头大大的压住了乘坐在辇车上的崇祯皇帝。
当于孝天陪同着崇祯进入到大校场的一瞬间,迎接他们的官员立即纷纷跪下,高呼道:“恭迎圣上驾临!恭迎监国大人驾临!”
那近三万于家军兵将们,则立即两眼发光,一个个满怀着热切的神色,用崇拜的目光紧紧注视着于孝天的身形,在军官们的带领下,忽然间山呼海啸一般的高呼道:“参见大帅!”
但凡在于家军之中的兵将们,都一直习惯于称呼于孝天为大帅,在他们眼中只有于孝天,却完全无视了应该作为主角的崇祯皇帝,所有人都忽然间单膝跪下,发出了一片哗哗的甲胄碰撞的声响。
崇祯听到这些兵将们的呼声之后,脸皮微微的颤动了一下,眼神中微微流露出了一丝愤懑的神色,但是很快就又控制住了情绪,开始仔细观察起了眼前的这支兵马。
虽然他在三年前就已经领教过了于家军的厉害,并且偷偷的登上宫墙,偷眼打量过皇宫外守御抑或是可以说是监视皇宫的于家军,但是像今天这样,第一次正视这么大一支于家军的兵马,却还是第一次。
当他见到了这支岳峙渊渟的兵马的时候,崇祯还是被彻底震撼了,这是一支完全不同于他曾经见过的大明官军的兵马,这支兵马所散发出的这种气势,是他平生仅见过的最令人震撼的一支人马。
虽然他们旌旗和服饰并不花哨,但是却让人产生出一种如同山岳一般,忍不住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这支兵马虽然只是朝那里一站,便产生出一种不动如山的气势,让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此乃是一支完全可以纵横天下的雄狮的感觉,无法与之抗衡。
崇祯不由得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他在位十几年里,虽然励精图治,整日里想要打造一支雄师出来,替他平靖天下,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但是于孝天却不知道怎么,就轻轻松松的打造出了这么一支钢铁一般的雄师,成就了他的一番大业。
这一次于孝天破例请了崇祯一起出京,到天津卫钦点大军,誓师出关对关外建奴发动反攻,彻底收复辽东失地。
崇祯虽然不情愿,但是也耐不住寂寞和好奇,最后还是答应了于孝天的邀请,随同于孝天亲自来天津卫为这支出关的于家军送行。
今天当抵达了这里,见到了这支兵马之后,崇祯便知道,建奴这一次当真要完了!他不相信这世上还有什么兵马,能挡得住这支钢铁洪流,虽然他们人数并不是很多,在这里集结的不过只有区区不到三万人的兵力,但是却让人有一种强烈的放心感,根本不担心他们会吃什么败仗。
建奴大军当年在崇祯十二年初的时候,就曾经栽在了这支兵马面前,现如今虽然建奴得到了三年的喘息之机,但是却恐怕依旧无法抵挡得住这样一支雄兵。
扭头看看在御辇旁边骑于马上的于孝天,于孝天这时候也同样容光焕发,脸上微微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态,但是同时身上却散发着一种难言的豪迈之情。
崇祯可以理解于孝天这个时候的心情,这世上任何一个人,当面对着这么一支由他亲手打造出来的雄师的时候,恐怕都会产生出这样的豪情,只可惜这支兵马不是他朱家的兵马,而是于孝天的私兵,如果当年他崇祯能拥有这么一支雄师的话,如何会落到眼下这种地步。
崇祯不由得心中一阵阵的酸楚,但是却还是强自控制住了自己想要落泪的情绪,深吸一口气故作镇定的被请下了大辇,于孝天也翻身下马,陪同着崇祯,一步步的步上了在大校场之中坐北朝南的那座高台。
高台之上这时候已经有人提前不知停当,摆放了一张大椅,大椅后面竖着一顶硕大的黄罗伞盖,于孝天请崇祯坐在了黄罗伞下的这张龙椅之上。
此时那些于家军兵将,这才把目光投注在了居中而坐的崇祯身上,不少人脸上微微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同时似乎还有点不屑的感觉。
现如今他们乃是于家军的兵将,虽然名义上顶着大明官军的名号,但是任谁都清楚,他们真正效忠的是何人,今日他们誓师出征,乃是奉了于孝天的军令,完全不是为了眼前这个曾经的大明皇帝,但是这个大明皇帝,今日不知为何,却也来到了这里,参加了这次他们的誓师出征。
第一百一十二章 越俎代庖
于孝天请崇祯坐定之后,转身走到了高台前面,一抖肩膀上的大红披风,对着下面单膝跪地的兵将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喝道:“免礼!”
数万于家军兵将闻令立即整齐划一的哗啦一声,齐刷刷的站了起来,异口同声的高呼道:“谢大帅!”说罢之后,瞬间校场之内便恢复了安静。
于孝天满意的扫视了一眼面前台下的这支兵马,点了点头朗声叫道:“诸位!今日乃是我朝一个重要的日子!于某特别请来了当今圣上,来为你等送行!
曾几何时,在北方的关外,有这么一股暴徒,侵占了整个辽东,奴役了我们辽东汉人数十年之久!
他们凶厉残酷,杀我汉人,屡屡犯边,无恶不作,为祸了数十载,却无人能治,但是现如今他们将要为此付出代价,于某此次将会亲自挂帅,率领你等出征辽东,将其彻底从这个世上抹去!光复我朝故土!
拿回我们失去了数十年之久的荣耀,让这些建奴从此之后永远在我们脚下战栗!你们能随同于某得幸参加这一次出征,乃是我等的幸运!
我们将要昭告天下,从此之后,这个世上任何人都永远无法再骑在我们头上,当年的屈辱将会被我们彻底洗刷!
……”
于孝天用极为洪亮的声音,足足说了大致有十分钟的时间,这才终于结束了他的演讲,虽然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却听得下面众人各个都忍不住热血沸腾,在军将们的带领下,再一次山呼海啸的怒吼了起来,所有兵将都拔出了武器,高举过头振臂狂吼了起来:
“誓杀建奴,光复辽东……”
这片吼声,如同平地响起了一声惊雷一般,滚滚朝着远方传去,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
随后作为副帅出征的孟飞,策马从高台下的兵列之中冲了出来,奔至高台之下,拔出腰刀,对着高台上的于孝天以及崇祯行了一个持刀礼,高声叫道:“请大帅与圣上检阅兵马,誓师出发!”
于孝天还礼大声叫道:“准!”
言罢之后,下面的兵将们,立即开始以营为单位,随即开始鱼贯出场,每个营组成一个横排五十人,竖列二十五人的方阵,精神抖擞的踏着整齐如一的步伐,隆隆从高台前面走过。
崇祯心中酸楚,但是心情同时也很复杂,默默的坐在龙椅上观看着眼前的于家军的检阅仪式,这些兵将眼中,根本没有他这个大明皇帝的存在,一切都在以于孝天马头是瞻,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今天他虽然以当今圣上的名义前来观礼,但是却始终都是一个配角,这让他内心之中充满了一种屈辱和挫败的感觉。
他知道从今以后,大明朱家王朝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过去式,从今以后这天下已经彻底改姓了于字,今天他只是作为大明的末代皇帝,来为大明举行一场葬礼罢了,虽然这些人目前还顶着一个大明官军的名头,但是他们却是在当众向着于孝天宣誓效忠。
眼前的这个身材高大的于孝天,已经遮挡住了他所有的荣光,使得世人现在只知一个于孝天,已经忘却了他这个曾经的大明皇帝。
崇祯面无表情的注视着眼前这一个个方阵,缓缓的从高台下面通过,但凡每一支方阵通过的时候,都无一例外的对着于孝天施以了他们军人最高的礼节,但是少有一个人正眼观望一下他这个皇帝。
幸好于孝天还没有完全忘掉他的存在,在检阅开始之后,请了崇祯也上前观礼,崇祯无奈之下,只得走到了前台,和于孝天并肩而立,直至看着所有兵马列队通场,然后返回到他们的列队位置。
于孝天假模假样的请崇祯也给将士们说两句,但是崇祯却摇头拒绝了于孝天的邀请,只是开口道:“朕今日预祝于爱卿和诸位将士们,能出关之后,旗开得胜马到功成,望于爱卿你等早日得胜还朝,朕到时候在京师等你们归来!到时再说不迟!”
于孝天点点头笑道:“请圣上放心,建奴不足为虑,此行微臣有十足把握,将其一战讨平,彻底绝其后患!请圣上静候微臣的好消息便是!到时候就一切有劳圣上了!”
于孝天最后一句话让外人听得有点云里雾里,不知道他此话何意,但是崇祯却很清楚他的话中的含义,点了点头道:“朕说到做到,到时候也望于爱卿能践行诺言!”
于孝天点点头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我君臣岂能戏言!请圣上保重……”
崇祯站在高台上,望着这一支兵雄马壮的人马,在于孝天的率领下缓缓开出大校场,随即转而向北,朝着山海关方向行去的时候,久久没有说话,当这支人马渐渐消失在大路尽头的时候,他才忽然间趔趄了一下,险一些跌坐在地,整个人的力气似乎都被抽空了一般、
跟随他前来的大太监王承恩,眼含着热泪,上前扶住了崇祯,轻声道:“圣上保重!咱们该回京了!”
崇祯点点头道:“是呀!咱们是该回去了!”
而与此同时,在登州水城以及青岛两地的码头上,另外几个旅的于家军,也开始在军将们的率领下踏上了栈桥,鱼贯开始登上了一条条战船,然后起帆拔锚,杨帆驶离了码头,想着辽东半岛方向驶去。
自从获知了入关大军,在关内遭遇到了于家军拦截,最终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整个后金建奴便彻底陷入到了惊惧和混乱之中。
所有建奴上下人等,都从未想到过,崇祯十一年他们挥师入关,最终却得到了这么一个结果。
他们几乎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却把建奴数万精锐都丢在了关内,连带跟着他们入关的大批蒙古八旗的兵将,随着这次惨败,也仅仅有少数人最终得以逃回关外。
而领兵入关的副帅杜度最终仅率领着不足三千残兵败将得以逃出了关外,其余的那些建奴大军兵马,差不多都丢在了关内。
如果不是后来大明朝廷在于家军战败了建奴大军之后,突然间对于家军发难,派兵偷袭于家军的话,这一次恐怕连杜度等人也难以成功潜回关外,也正是因为如此,杜度才趁乱收拢了一些残兵败将,最终绕过大明京师,从关口突围而出,最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绕回到了辽东。
原本坐等多尔衮等人带着大批财货人口出关返回的皇太极,闻听消息,差点当场一口气没上来被活活气死,幸好左右侍从连忙给他捶胸揉背才让他缓了过来。
皇太极清醒过来之后,顿时放声大哭,咬牙切齿发誓要为他的兄弟多尔衮报仇雪恨,但是任谁都清楚,他们后金经此一役之后,恐怕是再难复振了。
满洲八旗经此一役之后,除了两黄旗和正蓝旗这三个皇太极直隶的上三旗之外,其余下五旗此次都精锐尽出,随军入关,但是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