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幌铝擞辏攘怂韭碥玻缃衩挥校蠢蠢咸煲故钦肿糯筇频模筇莆湓顺ぞ茫瞬 呛呛恰�
牛进达当然不知道火烧上方谷的悲剧是诸葛亮自己造成的,他选择的地势不好,地形不好,那一天估计天气也不是很好,水汽比较充分,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比较高,于是那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而今天,这个地势,不太容易下雨,而且别说下雨,就算是下冰雹,这火也熄灭不了,除非烧完了……
牛进达颤抖着,带着一群同样在颤抖的战士,加入了战斗,目睹了苏宁带兵冲下山坡砍杀僚人的时候,牛进达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时机,于是他不顾一切的带着兵马冲了上去,将在火海中挣扎的僚人一个个送上西天,当然,要把握好尺度,一个不好,自己就燃烧起来了,苏宁千叮咛万嘱咐,这个火一旦烧起来,就别碰上,碰上的话,自己也会烧起来……
唯一的办法,嗯,目前而言,就是以大量沙土覆盖之,这样才能让火熄灭,水是浇不灭的,牛进达拿着长武器,看到僚人就上去一下子打飞,打的还是头部,这样的话可以最高程度引发死亡,不能骑马,完全不能,动物都怕火,这是一个生活经验。
两个小时以后,在成都守军赶到之后,并且同样加入了战斗,但是因为没有得到苏宁的警告所以同样被烧死了不少人之后,战争结束了,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里面,大唐八千士兵仅仅死亡了一百多人,军事大学学子一个都没有死,只是几个被轻微烧伤了,汉民们死的也少,只有五个,烧伤了不少,死的主要都是成都守军,没得到警告,被着火的僚人扑上来,同归于尽了……
而另外的参战方,僚人,造反的僚人,在这个峡谷之内,被活活烧死了三万人,除了那奔驰而去的先锋队五百人,不要紧,有惊喜等着他们,他们一样会死,所以说,这场战斗,三万人的僚人主力,无一幸免,全部死掉了,整整三万人,整整三万人,全部死掉了,绝大部分被烧死,剩下的,也是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或许在史书上,只会留下短短的一句话——贞观六年冬,嘉州陵州僚人叛,秀、宁以火攻之,僚乱遂平……
以火攻之,以火攻之,以什么样的火,怎样攻之,做了什么准备,造成什么后果,杀敌几何,损兵几何,都不会有什么记载,春秋笔法就是这样精简而老练,很得人心。
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在贞观六年的最后一个寒冬,在贞观七年到来前的最后一段时间,一场本该持续很久的战争,被天降神火提早终结了,三万僚人主力被焚烧殆尽,失去了作乱的能力,剩下的大唐军队发了疯一样满蜀地的搜寻僚人,动员所有的存活汉民展开血腥的报复,蜀中僚人几乎被扫荡一空……抵抗的被杀掉,投降的被抓起来,集中起来送到了汉中,加快了蜀道的修建速度。
谁都不知道明明打了胜仗,为和大唐军队还要如此暴虐,或许这和当初的灵州之役一样。只要叛乱造反了,就不会得到原谅,这被认为是大唐军队新的准则,大唐新的法规。谁也不会知道这种行为仅仅是为了发泄。为了舒缓,为了不得精神病……
蜀中僚民不是被杀了就是被抓了。从东晋时代存活至今的僚人就这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蜀中汉民也伤亡惨重,据事后统计,从僚人叛乱开始。一直到苏宁牛进达率军分别占据了嘉州陵州结束,汉民死难大约为六万之数,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者二十余万,这场僚民之乱对蜀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成都以北,汉中以南,所有建设几乎被毁于一旦,村庄被焚毁。村民被杀死,一路尸体,一路血花,僚人作乱前期。是汉人的悲歌……僚人作乱后期,随着大唐军队到来,形势逆转,三把大火,把参与叛乱的僚人家眷和主力悉数摧毁,之后的报复行动把蜀中残存僚人扫荡一空,二十余万僚人死的死逃的逃,被抓的被抓投降的投降,剩下的躲在山里面,唐军搜索不到,再往南,那是南诏的领地,大唐的军队暂时无法前进。
一直到贞观七年一月十日,这场大搜捕才结束,蜀中安定了下来,蜀中北部的僚人已经不存在了,二十余万汉人难民被蜀地政府安置回了各地的家乡,在眼泪中重建家园,开始新的生活,朝廷承诺的救援物资通过修筑的蜀道和长江水运一批又一批的抵达了遇难地区,政府专员赶到那里,开始指挥重建工作,并且趁着冬天重新丈量土地,登记人口。
在这之后,政府按照均田制和受灾程度的不同,将原先属于汉民的土地还给他们,然后将僚人曾经占据的土地,如今的无主之地,作为补偿赐给了遭难汉民,加上钱财和慰问品,还有即将到来的春耕所需要的种子粮——苏宁的高产稻米和土豆,一系列的指挥之下,在苏宁之前建议建立的灾难预警系统充分的运作之下,以红色预警应对,这个严寒的冬季,蜀地难得的没有饿死人,冻死人……
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受灾最严重的嘉州和陵州,一片焦土,县城化为乌有,原先的家不复存在,为了补偿那些汉民,牛进达和苏宁以及活下来的九百五十九名学子并没有急着赶回家,而是伐木,挑水,帮助那些难民重建家园,算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补偿。
大难之后的蜀中,一片沉寂,这种沉寂,苏宁从未见到过,这种痛苦,苏宁也从未体验过,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他们的痛苦,不仅仅来自于僚人,也来自于大唐自己人,死去的人不会回来,活着的人也暂时不会死去,这份痛苦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生命的终结。
仗打赢了,但是打赢了之后,又得到了什么呢?在自己的国土上打,在自己的国土上杀,在自己的国土上烧,在自己的国土上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才是中国的诅咒,属于中国的千年诅咒……要何时才能被打破?
那场大火依旧留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中,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会时不时的想起那场大火,看到那场大火的幻影,三万人的嘶吼与惨叫,没有人受得了,也没有人忘得了,苏宁甚至都不敢睡觉,一闭上眼睛,那团熊熊烈火就会在眼前出现,一个个扭曲的身影嘶吼着,惨叫着,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诸葛亮当时是不是也经受着同样的痛苦?
为将不过三代,为什么这样说,苏宁终于明白了,每一个生命,他诞生了,他就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的权力,不是通过正常手段,而是通过暴力手段,强制手段夺去了本该属于的他的权力,就会有一份业力加在实施者的身上,这份业力会越聚越多,越聚越多,最终,善恶终有报……
虽然这是战争,虽然,这是为死去的同胞报仇,但是这种死法太痛苦了,超越了人类的承受极限,这样地狱般的死法,会把所有人带到地狱里面去的……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自己,苏宁在想,自己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去承受这样的业力呢?
苏宁并不相信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但是有些事情,你不信,还真的不行,祖宗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的东西,固然有假的,但是更多的,是这个世界在冥冥之中的一些运转法则,你不知道,没关系,但是你触犯了,就要付出代价,自己,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诸葛亮,他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ps:
ps:战争结束了~~各种求~~~
五百三十二 我们回家了(求订阅)
“一路上,就没见你说过话儿,怎么了,心情不好?咱们可是打了大胜仗,回去以后要受赏的。”牛进达策马走到苏宁的边上,身后拍了拍苏宁的肩膀,从接到皇帝命令回军长安军事大学准备受赏开始,牛进达就注意到苏宁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带着一股阴郁之气,好像为什么事情所烦恼。
什么好像啊,这一路上大家的情绪都不太高昂,以往率军回师受赏那都是兴高采烈的,生怕走的比别人慢丢了赏赐,但是这一次,所有人,九百五十九个人,不单单是苏宁,所有人都很沉默,一股子阴郁之气。
身经百战的牛进达当然知道这是因为什么,所以这才要着重安慰一下始作俑者苏宁,因为那件事情,苏宁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大的影响,牛进达很确定,苏宁自己也不知道,否则不会这样的阴郁,而应该非常嘚瑟,逢人就说的那一种。
这样沉闷的苏宁,还是第一次看见啊!
“哦,没事儿,只是不想说话而已。”苏宁抬头看了一下牛进达,露出了一个勉勉强强皮笑肉不笑的笑容,现在他心里面很乱,不想说话,不想交谈,只好这样应付着。
牛进达笑了笑,把目光转移开来,依旧和苏宁并排驾马,开口说道:“还因为火烧僚人心怀芥蒂?”
苏宁心中一突,刹那间眼前火海突现,扭曲的惨叫着的阴影出现在其中。连忙紧了紧手中大枪,摇摇头道:“并没有。”
牛进达轻轻一笑道:“别装了,我知道,这一场大火烧得太过惨烈,大家的心里面都不舒坦,没关系啊,不舒坦也是大家都不舒坦,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还有一份良知这份良知可以用在大唐百姓身上,要是真的到了漠视生死的地步。那么面对大唐百姓的时候。也讨不到好,感觉难受,那就意味着,你还是一个人。”
苏宁抬头奇怪的看着牛进达问道:“牛伯伯不认为自己是人吗?”。
牛进达露出了追忆往昔的神情道:“是啊。自从穿上这身盔甲。拿起这杆铁槊。杀掉第一个人开始,老夫就不拿自己做人看了,三明我问你。要是因为一场战事,你需要牺牲掉一百个大唐百姓的性命从而获胜,你愿意吗?”。
苏宁愣了一下,紧了紧眉头,说道:“若是实在无法,别无他选。”
牛进达不出意料的继续问道:“那么一千个呢?”
苏宁皱起了眉头,说道:“一千个,也太多了吧?”
牛进达笑了出来:“不出所料,不出所料,三明啊,要是老夫的话,一万个人也无不可,为了打赢一场仗,牺牲掉一万个人,又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就是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啊,老夫可以接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夫就可以接受了,是不是很可笑,当初年轻时发下的宏愿,愿为天下苍生而奋斗不息,九死不悔,到头来,却是用天下苍生,成就了自己……”
苏宁低下了头,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一切,闭上了眼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牛进达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兴盛,苦的是百姓,动乱,苦的还是百姓,无论兴衰,苦的都是老百姓,遭罪的是他们,受苦受难的是他们,而我等,呵呵呵,早就忘了当初的誓言了吧?功名利禄,当真是穿肠毒药啊,老夫还记得,当初眼见千里饿殍之时发下的宏愿,却在那之后,见惯了生死之后,再也没有过那样的冲动。
还是你们年轻啊,烧死敌人都能心中不安,而老夫呢?估计烧死的哪怕是自己人,只要对战局有利,都不会感到愧疚,因为立功了,可以受赏,功名利禄唾手可得,大唐建立之前是这样,大唐建立之后,更是如此,朝堂之上争权夺利,往日同袍都渐渐麻木,出身贫苦,却早已忘了贫贱之时的誓言。
老夫之所以想要进入军事大学,就是因为你给军事大学定下的训言,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地方,进去了,就是升官发财的,贪生怕死,又有谁是真的不怕死呢?无论是叱姹风云的一世豪杰,还是升斗小民,就没有不怕死的。
老夫一度认为,这个军事大学,也是这个样子,迟早会变成达官贵人角逐的场所,而不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但是,老夫渐渐地发现,不是这样,似乎你的存在,让那些想要把军事大学当做争权夺利的工具的人,都给赶走了,军事大学是真的军事大学,培养出来的,这些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可以承担起大任的。
说到底,那个训言只是一个象征,到最后,最希望的就是升官发财不会让军事大学的孩子们变得贪生怕死,希望他们一直都能像如今这样奋勇作战,到老了还是一股子冲劲儿,老夫那些同袍好友们打下江山之后都开始享受权力名位了,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老夫还记得,那一年,那一日,发下的誓言。
年轻好啊,真的好啊,和你们呆在一起,老夫才能真切的感觉自己没有变得太多,虽然已经见惯了生死,心如铁石,但是,至少没有忘掉最初的那个时候,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走上这条道路,年纪越大,越贪生怕死,很多人都是这样,越是见惯了生死,越是不关心旁人生死,越是在意自己的生死。
见惯生死真的不好,真的不好,三明,和你们待在一起,老夫才能感觉自己还活着,才能觉得自己渐渐地变得和当初是一样的了,你们千万不要变,不要变得和那些老家伙一样。他们说的都是屁话,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