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败军神-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听吴畏说出了他那点心思后,蓝晓田摇头苦笑,拍着吴畏的肩膀说道:“你立了这么大的功劳,难道还想赖在特务营不走?”
他笑道:“就算你不想走,二十八师也没地方安排你了。”
吴畏半天才琢磨过味来,惊喜的问道:“我又能升官了?”
“最差也得是上校。”蓝晓田说道:“要是有人帮你说话,弄个少将也不稀奇。”他笑道:“我从军十一年,三十一岁升少将,就让不少人羡慕得流口水,你小子比我还年轻,参军两年就眼看着要成将军了,可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羡慕。”
吴畏在肚子里翻了个白眼,心想羡慕肯定要有,估计嫉妒恨也少不了,这就叫痛并快乐着。
第139章 大战之后
吴畏在旅顺发动反击的时候,紧急出关的第四师已经沿营口直扑旅顺,当天夜里,一直躲藏在威海基地里的共和国海军黄海舰队水雷营偷袭了旅顺的日军,以全体牺牲的代价击沉一艘商船改造的运兵船,击伤了另一艘。不但重创了日本海军的运输能力,最重要的是阻塞了旅顺港的航道,让日本第二军本部的撤退速度大为减慢。
发现第四师正在高速向自己扑过来后,大山岩派出了一支部队阻击国防军,但是此时日军已经兵无斗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日军的临时防线崩溃,全军退守旅顺。
这两天的战局变化让所有关注这场战争的观察者都大跌眼镜。
从第一师团顿兵于辽阳城下之后,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日军败局已定,伊藤博文同意英国特使的调停方案,也有想从谈判桌上拿到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的意思。
但是没有人想到日军崩溃得这么厉害,鸭绿江和辽阳两个战场接连惨败,山县有朋的第一军被赶回江东还在意料之中,毕竟二十八师不能渡江追击,最多吃掉第一军过江的部队。第一军在山县有朋的指挥下虽然丢掉了一个多联队,毕竟没有伤筋动骨。
而辽阳城下势在必得的第一师团却被打成了溃军,只有代师团长乃木希典以下一百余人乘渡船逃脱。大量试图泅渡鸭绿江逃生的日军士兵被淹死在水中,鸭绿江出海口附近一段时间内浮尸成片。
而且跟随乃木希典一齐撤退的部队中包括大量的技术兵种,其中有一个野炮旅团的炮兵和一个完整的工兵大队,其他如通信兵,运输兵等等小单位的技术兵种数不胜数,这些技术兵种的损失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补充回来的。
第一师团的士兵或死或俘,起码有个痛快的下场。第二军本部被包围在旅顺的数千部队则更加凄惨。
虽然在日本海军舰炮的掩护下,第四师停止了攻击行动,但是却在包围圈外架起了重炮猛烈轰击日军集结地点。
被包围的第二师本部大多是技术和后勤人员,本来负责防卫旅顺的步兵一部分被派去支援乃木希典,现在不是埋骨辽阳城下,就是成了二十八师的战俘。另一部分则在阻击战中被第四师击溃,结局也差不多。
剩下的这几千人中能打的不多,根本没有自行突围的可能,只好天天蹲在旅顺的海边望眼欲穿的等着海军来救。
被水雷营袭击后,日本海军对于自己的救援任务也是怨声载道,不乏有人抱怨陆军的马鹿们战力低下,拖累了海军。不但要在渤海湾里浪费宝贵的机器小时掩护这帮残兵,还要冒着国防军的重炮去解救他们。
陆军方面对于现在的结局也很非常不满,很多人完全无法接受这样一场失败的结局。为什么帝国卧薪尝胆二十年,就换来这么一场惨败?什么时候帝国精锐的陆军连腐朽的华军都打不过了?
更多的人联想起之前的战报,明明第一师团已经击破了驻防奉天的华军第三十一师,怎么辽阳城下又多出一支足以抗衡第一师团的部队来了?
于是大山岩指挥不力,谎报军情的说法就突然之间冒了出来,很有一批大本营的中下级军官叫嚣着,要求撤换第二军的指挥官。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问题是现在这个样子,哪个冤大头也不可能来顶这个缸。有资格替换大山岩的日军高层人人失声,生怕粘上这个包。
除了撤换指挥官外,日本陆军还有另外一批人叫嚣把本来已经组织起来,准备在山东登陆的第三军送上旅顺,和华军决意死战。
这么疯狂的想法也就是那些少壮派军官们能想得出来,日本国内一共就那么多兵,要是第三军再顶不住,是不是要全国总动员?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还能支撑下去吗?反正现在日本政府在欧美市场上兜售的国债已经无人问津,之前抢购了这种国债的人大多后悔不迭。
乱成一团的除了日本人,还有各国派驻在共和国的外交人员,和捧红踏黑的投机商人们不同,外交官们在这场战争中看到的是一个远东大国的崛起,甚至还有另一个新兴国家衰落的开始。
一向把维持远东局势稳定看成自己天然职责的英国人这次彻底傻眼,刚刚从日本返回北京城,准备劝说叶知秋接受现实,用合适的赔偿换取日军撤兵的英国特使还没下船,就发现中国的东北战场上已经风云突变,城头变换大王旗了。
这一下从前准备的说辞自然完全用不上,日本陆军现在自身都难保,更不要说威胁叶知秋做出让步了。
叶知秋很客气的送走了气急败坏赶过来要求国防军暂停军事行动,不要激化中日矛盾的英国特使后,转身就见到了等候他多时的美国公使库伯。
库伯是个地道的美国人,没有英国特使的矜持与傲慢,反而显得有些直爽的过头。
他笑盈盈的看着叶知秋,笑道:”特使先生今晚恐怕又要在船上渡过了。“
他说的是英语,屋子里除了两个人之外也没有翻译。
叶知秋此时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完全没有了刚才面对英国特使时的笑容,也用英语回答道:”英国人当然希望中日两国互相牵制。“
”我的老朋友。“库伯说道:”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不是吗?“他笑着坐了下来,说道:”比起令人感到乏味的特使先生,我倒是更关心你那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小家伙。“
”你说吴畏?“叶知秋说道:”你恐怕不能叫他小家伙了,他很快就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将军了。“
这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意外的消息,所以库伯只是很羡慕的叹了一口气,说道:”令人羡慕的家伙。“然后才正色说道:”我代表我国政府正式通知总统阁下,您提议的六千万美元的对华贸易援助计划已经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且我国会在贵国修建一座大型船厂,来帮助贵国海军恢复实力。“
他微笑着向叶知秋伸出手来:”这是贵**队用血和勇气换来的。我国和英国不同,关心的只是贸易的顺利进行,比起贪婪的日本人,伟大的共和国才是我国的真正伙伴。“
叶知秋笑了一下,伸手和库伯握了握,心里却想起那个年轻的军官,也不知道大胜之后,这个幸运的小家伙怎么样了。
第140章 战场
吴畏终于还是没有和蓝晓田一起回通化去,而是准备带队返回辽阳城。
他这样做倒不是舍不得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三十一师官兵,无论这个师的高级军官们有什么问题,三十一师的基层官兵们都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洗刷掉了曾经战败的耻辱。
蓝晓田说得对,吴畏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不可能继续带特务营,甚至二十八师都不太可能放得下他,除非王启年给他让位子。
一个中校营长还能说得过去,要是再闹个少将团长就成笑话了。
吴畏虽然舍不得一手建成的特务营,也知道铁打营盘流水兵的道理,辽阳城中曾经与自己并肩作战的那些人注定了会和自己擦肩而过,各奔东西。
所以他选择回辽阳,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哪里去,给所有人一个交待,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
蓝晓田听了他的理由后就没有再作劝说。他听说了一点吴畏在辽阳城下的做法。自己一个人进行了战略推演之后,很惊讶的发现吴畏的做法虽然看起来冷酷残暴,却是唯一有可能以一支临时拼凑起来,士气低落、缺乏指挥的弱旅抵抗住来势汹汹的日军的办法。
事实也证明吴畏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以严苛的军法限制了士兵的逃亡,逼迫他们以命博命。又以残酷的手段清扫战场附近的村屯,驱除地方百姓,使得日军无法就地得到补给。最终用无数士兵和平民的鲜血与生命阻挡住了日军的脚步。
蓝晓田身为一名高级军官,自然知道战争这种事其实就是想方设法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但是像吴畏这样连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和手下士兵都算计进去的办法,急切间他还真不一定想得出来,想出来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但是吴畏不但想到了,他也做到了,虽然这里面有特务营坚决贯彻吴畏命令的原因,但是蓝晓田仍然忍不住要想,如果自己换成吴畏,能不能比他做得更好。答案显而易见,他做不到。
吴畏的做法对参战双方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制定这样的战法,不但需要精密的计算,还需要冷酷的心灵,蓝晓田很怀疑吴畏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更加担心吴畏在这次大胜之后,走上完全把战争当作纯粹数字游戏的指挥风格这条路。
所以当吴畏说他要回到辽阳去面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时,蓝晓田的心里隐隐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有些遗憾。吴畏能做出及时的反省,证明他不会变成战争疯子,但是同样的,国防军也很可能失去了一位不败军神。
所谓过犹不及,蓝晓田知道吴畏大年初一夜袭日军朝鲜住屯军指挥部后,在撤退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抢救伤员,把自己的小队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那之后吴畏一直在自责。
当时王启年和蓝晓田都没有对吴畏的指挥方式发表意见。
爱兵如子和慈不掌兵并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说法,而是指不同场合下对待士兵的态度,如果吴畏真的能够完全区分这两种态度适用的地方,那么显然前途不可估量。
第一师团的残部没那么容易肃清,江团长的警卫团散开了在鸭绿江边搜索,也抽不出兵力护送吴畏。
好在吴畏自己也有兵,而且论起实力来只强不弱,蓝晓田也不用担心吴畏返程的安全问题。
经过一夜的休整后,吴畏终于带着自己收拢的七百多辽阳守军踏上了返回的道路。
为了感谢吴畏没和自己抢功,江团长把缴获的大量牲畜和车辆都送给了吴畏,让疲惫的士兵们可以不用一路再走回去。
骑兵团的蒙古团长倒是有点舍不得就这么和吴畏分手,不过他可没办法像吴畏这样潇洒的拍拍屁股说走就走,不带走一个俘虏。
骑兵团这么老远跑过来,不捞点好处回去也对不起手下的兄弟们。
所以骑兵团长除了派一个连的骑兵护送吴畏外,还亲自赶回来和吴畏告别,千叮咛万嘱咐,让吴畏在辽阳城里等着自己回去好好喝上一口。
等到吴畏好不容易告别了怀着各种心思和自己套近乎的军官们,带着自己的士兵们开始返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
有了大量的畜力车辆,还有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给养,吴畏倒也用不着急着赶路,带着士兵们慢慢走回去,一路上也好继续收拢士兵,整理建制。
吴畏在辽阳先是收容了三十一师的溃兵,然后又接收了大量的民兵,手里的士兵来源五花八门,但是自始至终,他使用的都是特务营的四连建制,保证了指挥体系的顺畅。
即使是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吴畏手下的四个连都没有被打乱过。
但是从辽阳城下反攻开始,他的这四个连的体系就彻底完蛋了。
因为各连开始反击的位置不同,中间遇到的阻击力度也不一样,进度自然也都不同。击溃了日军阻截的防线后,整个反击过程就变成了一场马拉松比赛,被打掉了斗志的日军一门心思跑,跑到鸭绿江边就能回家,也没人再有心思组织防御。
对于国防军这边来说,则是追上就是胜利。
于是中日两军不约而同的埋头赛跑,自然建制都跑乱了。高速追击中,也没办法整理建制。
并不是所有士兵都能跑完全程,有相当多的士兵在追击中就累倒了,有人摔个跟斗都能睡着,更有一些士兵没有牺牲在辽阳城下的战场上,却累死在了追击日军的道路上。
所以吴畏带人一路行来,除了不断收容掉队的士兵外,还找到了很多战士的遗体。
这些牺牲的战士有相当一部分身上没有明显的伤痕,死因就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运动,导致的猝死。
随着归队的士兵越来越多,战士们的遗体也逐渐多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