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智慧-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将影响五师处境”,建议“停止进攻,如已拿下,则应宣布我退出枣庄。”
中央即电告山东。
为应付突然事变,中原军区加紧了突围准备。国民党以为中原军区会朝
东北方向突围,向新四军主力靠拢,因而将大部兵力集中在东线、北线。我
军则按照与周恩来研究好的预定方案,以少数兵力向东北佯动,造成敌人的
错觉,而大部队则秘密向西集结。6 月19 日,中共中央致电中原军区:“宁
周电称:蒋决定大打,你处须随时注意敌情,准备突围。”22 日,中原郑位
三、李先念致电中央并周恩来等,称:依据情报,大战难免。“我们为主动
计,建议六月三十日前主力突围”。23 日中央指示:“同意立即突围,愈快
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6 月26 日,国民党撕毁协
议,向中原军区大举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原解放军以主力向西,一举
突出重围。
在中原部队转移途中,周恩来密切注视时局动向,进行强有力的支援。
针对国民党诬蔑中共首先移动,挑起战争的谎言,周恩来发表谈话指出:“政
府的计划,是要聚歼该地我军,而政府却在宣传我军向西移动”,“据我想,
该地我军为自卫计,可能干政府军力薄弱之处,设法避开惨遭消灭之命运。”
周恩来还说:“现在平汉路西政府有五个军追击,一个军堵截,情况极严重”,
国民党必须停止这一行动。根据中共要求,军调部驻汉口、宣化店执行小组
三方代表到达南京,报告中原战况,中共要求国民党停止进攻,使中原解放
区部队能够和平转移。7 月底,军调部达成《关于中原突围部队的过渡协定》,
规定国民党停止追击,突围部队停止移动。而国民党称李先念部被打散了,
拒不执行协定。周恩来坚定地指出:“李部绝对打不散,将来问题更大!”
中原突围后,部分指战员与所部失去联系,到南京来找中共代表团。在
周恩来领导下,代表团进行了接待转移工作。凡经审查核对,弄清政治面貌
的,及时送往解放区;碍于环境一时不易了解的,动员利用社会关系或去解
放区或留国统区;面目没有暴露的,动员留国统区进行地下工作。周恩来还
致函国民党行政院救济总署署长蒋廷黻,要求接济、安置中原军区离散人员,
并查寻被国民党扣留的中共方面救济人员,敦促释放。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战场的积极策应下,从6 月到8 月,中原
突围部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冲破敌人重重包围和堵截,胜利完成了战略转
移任务。主力在陕南、鄂西创建了新的游击根据地,一部转入陕甘宁边区,
向东掩护主力突围的部队则进入了苏皖解放区。中原突围粉碎了蒋介石聚歼
我军的毒计,大量牵制了敌军,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各解放区。正如中央军委
所指出的:“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
程潜、刘峙和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
关系全局甚大”。
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周恩来通观全局,敏锐认定中原将是国民党把内战
由关外引向关内的导火索。他亲往调处,虎口排险,延缓了内战爆发时间;
而谈判期间,又利用可以与中原部队直接商谈之机,秘密确定了武装突围的
金蝉脱壳之计,这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巧妙结合的成功范例。
础润备伞未雨绸缪——南京谈判中判断苏北内战即将爆发
础润备伞,未雨绸缪,是指在事物即将发生变化而尚未发生变化之时,
要悉心观其动向,察其端倪,以做好相应准备,防患于未然。《诗经》云“迨
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绸缪者,修缮也。
欲雨而未雨之时,要修缮门窗,准备雨具,虽狂风暴雨之来,又何惧乎?军
事活动更是如此。军事活动的残酷性、激烈性和其筹划的隐秘性,决定了战
争形势常如白云苍狗,瞬息万变。高明的军事家,妥善于认识和把握战争规
律,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努力争取主动权。这一点上,周恩来堪称大师。
1946 年6 月,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除中
原而外,国民党军还有哪些进攻方向?这是中共中央极为关注的问题。
这时,周恩来正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和美国代表进行谈判。综
合各方面情况,周恩来认定,苏北等地必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重要进攻方向。
首先,国民党代表在谈判中,坚持要中共部队和地方民选政府退出苏北
等地。蒋介石在同周恩来、董必武会谈时一再说,“苏北地方并不大,让出
来不算什么,你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生存。现在大家都看到,你们在苏北,
对南京、上海威胁很大”,“这个问题解决了,全国就和平了”。周恩来批
驳说,要中共部队和地方民选政府撤出苏北,而由国民党军进占,是违反政
协协议和整军方案的。“政府认为苏北威胁南京,承德、张家口威胁北平,
铁路沿线中共部队威胁交通,应一律撤退,实在毫无道理。因为整编统编之
后,大家都是国家军队,不能说谁威胁谁。反过来,如果我们也说南京威胁
苏北、北平威胁承德、张家口,铁道线上驻军威胁附近各县村庄,那么问题
便无法解决。这样的提法,并不是从同家观点出发的。”蒋介石又提出了所
谓“难民问题”。他说,中共在苏北搞土改,有五百万难民由共产党地区进
入“政府地区”,他们要求还乡。周恩来指出,这些“难民”不能代表解放
区广大人民,如果国民党军队回到那个地区,难民要比现在多得多。大量难
民也从政府地区进入共产党地区,但是共产党的办法是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而不是为了宣传目的和制造混乱而利用他们。但国民党方面寸步不让,始终
坚持他们的方案,并称,这一条不能做到,对于其他问题的协议也一概不能
成立。
谈判进行中,社会上也出现了反常现象。6 月底,集苏南各地的所谓“苏
北难民”,与国民党特务勾结在一起,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掀起“武装还
乡”的狂潮。“江淮旅沪同乡会”、“苏北难民请愿团”等各种名目的“难
民团体”纷纷致电蒋介石,要求“收复苏北以苏民困而解倒悬”。国民党要
员谷正纲、王懋功等到各地散发“难民面粉”,“常有成千难民随谷王两氏
之后,狂呼‘请政府保护我们还乡’!”南京的“难民”更为猖獗,甚至扬
言要到梅园新村向中共代表团请愿。
这种情况报刊上也有大量反映。国民党所控制的各种宣传媒介,不仅连
篇累牍发出歪曲苏北等地实况的报道、评论,“武装还乡”的论调也甚嚣尘
上。6 月27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称,“苏北难民还乡请愿团”发表告各界
同胞书,“要求共党立即放下武器,撤去苏北中共军。”7 月2 日,《东南
日报》刊发镇江专电:“自周恩来宣布共军无退出苏北之意向后”,“苏北
难民数万人,将在此间举行大游行,街头巷尾已贴有标语:‘打回老家去!’”
综合上述情况,并与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军事情报相印证,周恩来对国
民党进攻方向作出了明确判断。全面内战爆发前,周恩来致电中央:蒋决定
大打,除围攻五师外,胶东苏中两区必定进攻。中央将此通报华中,要求华
中“须准备于蒋军大举进攻苏中时坚决粉碎之。”全面内战爆发后,周恩来
于6 月30 日致电中共中央:“蒋介石政策如中央所指是边打边谈。东北方面
因兵力不足,一时不致有大动作;关内则必在所谓自卫、恢复交通及难民还
乡等口号掩护之下,向我中原、苏北、山东、热河等地进攻。”中央要求各
地,“加紧粉碎国民党进攻。”
关于战略方针,中共中央本来曾设想一个南线作战计划,准备全面破裂
后,苏北中共部队实行外线出击,既策应中原,又开辟新区。7 月12 日,周
恩来致电延安井北平,通报了严重敌情:“苏北大战即将开始,部队(指国
民党军)由徐州向南、津浦路向东,江北向北,三面同时开始进攻,以武装
难民作先锋,先求解决苏北后,再打通津浦、平汉等。”接到周恩来密报,7
月13 日,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在此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
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
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由外线出击改为内线作战,这是解放战争初期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战略
方针的转变,它使中共部队得以以解放区为依托,集中优势兵力,大量歼灭
装备优良之敌的有生力量,推进自卫战争的胜利进程。从7 月13 日起,苏北
解放区军民对进攻之敌实施抗击,至8 月底,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胜利。
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密切注视前线战况,以谈判斗争配合军事斗争,
粉碎国民党的种种阴谋。苏北内战爆发后,恰逢黄河、淮河、沂河、沐河等
河夏泛。因民党不仅不开放沿江各坝,使河水入江,反出动飞机轰炸河坝,
扫射修坝民工。结果,堤岸溃漏,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苏皖边区致
电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开放河坝,而国民党仅在报端公布,而迟迟不来取
行动。周恩来认识到,国民党当局的意图,是想以此造成苏北重大水患,以
达到其军事目的。他致函宋子文,要求国民党立即开放归江各坝,并制止轰
炸和阻挠运河修堤工程,并一针见血地揭露说:“勿再以此为政争战争之武
器。”此外,周恩来还通过统战途径,获取了国民党军向苏北运送毒瓦斯炸
弹的情报,经过同美国、国民党代表的交涉,制止了这一阴谋的实行。
础润备伞,未雨绸缪,是军事斗争的重要原则,周恩来关于苏北问题的
谈判,是对这一原则的成功运用。
军政兼施水火并克——1946 年领导黄河堵口归故的谈判斗争
1946 年7 月19 日下午2 时许,一架飞机飞临河南黄河花园口,盘旋十
余分钟后,徐徐降落,停在附近的机场上。舱门一开,中共南京谈判代表团
团长周恩来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来到黄河岸边,详细查看了水势和堵口改道
工程。当晚又匆匆驱车前往开封。
抗战初期,国民党为阻止日军进攻,在河南花园口决堤,使黄河改道经
运河、长江入海。抗战胜利后,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提供援助,协助中国疏导
黄河归入故道。这时,黄河故道已与两岸连成一片,上面建有大量村镇和居
民点,属冀鲁豫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旧有2000 多里堤坝早己残败不堪。如
使黄河归故,必须清浚河道,迁徙居民,修复堤坝。为此,国共双方达成了
《荷泽协议》,确定先浚河复堤,冉堵口放水。
然而,蒋介石为达到其消灭解放区的目的,却试图使用以水代兵、水火
交攻的阴谋,一方面对解放区实行军事进犯,即火攻;一方面在下游复堤以
前堵复黄河花园口,水淹解放区,即水攻。这一招极其险恶,看起来是为了
“复兴建国”。且为联合国救济总署所援建,而实际上,则利用复堤先后这
一时间差,欺骗舆论,以寻求其军事目的。如这一阴谋得逞,则冀鲁豫解放
区和渤海解放区势必成为一片汪洋泽国,刘伯承、邓小平所部再难立足,或
退至黄河以北,或在黄河南岸背水一战;同时,山东、豫东、苏中、苏北解
放区与华北解放区也将被分割开来,处于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境地。周恩来对
此有权为清醒的观察,后来曾指出:“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
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蒋介石总想赶我们过‘外壕’”。
蒋介石堵复花园口,“自始至终都是想以黄河归故来加害解放区人民和部
队”。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与解放区军民密切配合,
以军事、政治两种手段与国民党的阴谋作斗争,打破了他们的火攻和水攻。
1946 年5 月初,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与国民党和美国
代表继续举行和平谈判。这时,黄河浚堤工程远未完成,而国民党当局加紧
堵口的消息却不断传来。中央社5 月8 日发出专电称:“堵口工程,尚称顺
利,截至现在止,已至西坝进修千余公尺,仅留口门约四百公尺”,当局“指
饬将堵(口)工程于五月内打桩逐渐堵筑。”鉴于事态已极为严重,中共中
央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国民党违约堵口,是借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