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明星-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础逗炻ッ巍返娜耍彩怯心芰ψ龅降模 �
一顿,张烨道:“我先前说过高鹗续写的红楼有点跟前面格格不入,但那只是个人风格的不同罢了,我没有否定高鹗,相反我还很尊敬他,他为红楼续写了结尾,方便了《红楼梦》的广泛传播,高鹗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
汗!
怎么越说越真了啊!
一个历史系的北大高材生突然举手说话了,“您说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红楼梦》八十回后是人续写的前提之下的,我觉得现在不是争辩到底是高鹗续写还是某个无名氏续写的问题,而是……您凭什么说《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是曹雪芹先生的原稿?凭什么说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是被人续写的,而不是曹雪芹先生的原作?就凭清代诗人一首诗和带有八十回字眼的小注吗?”
张烨失笑道:“你还挺激动。”
那历史系的学生哭笑不得,“能不激动么,您说的太颠覆认知了,合着我们这么多年的历史课都学错了?合着整个共和国的教育界都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连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都没搞清楚?”
这也是大家不相信张烨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么多专家,这么多学者,难道所有人都错了?不可能啊!
虽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可你丫这也太少数人了啊!存着这个观点的就你一个人啊!
一个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权威中的权威。
一个是张烨,文学圈的流…氓,播音主持圈的刺头。
你说谁更值得相信?答案已经一目了然了,问都不用问!
“我们是没证据反驳您……”
“对,但您也反驳不了我们的观点啊!”
就好比说《西游记》吧,你要偏说这书其实不是吴承恩写的而是吴承恩的双胞胎哥哥写的他的双胞胎哥哥也取名叫吴承恩从小就冒名顶替了吴承恩但只有吴承恩家里人才知道吴承恩不是吴承恩而是他哥哥而别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吴承恩不是那个吴承恩但以为吴承恩就是吴承恩——真要这么说是不是也行?要是有人发表这个观点,没证据别人也反驳不了,那《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也得改啊?
那样,文学界还不乱套了!
可张烨却道:“谁说我没有证据反驳了?”
中文系大三的周学长道:“可您刚才的资料都……”
呵呵一笑,张烨道:“刚刚只是个开场,帮助大家进入一下氛围,我既然敢这么放下话,自然有我其他的证据和资料佐证,那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件事,《红楼梦》最早的那些古本,除了高鹗整理的版本,不管是这个本也好,那个本也好,那些流传下来最早的古本中,有记载超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吗?”
众人一呆。
“有吗?”
“不知道啊。”
“呃,等我搜索一下!”
学生们都开始拿出手机查证了。
曾教授也是蹙眉,闭目凝思,回忆起来。
一个文科系的北大学生突然道:“有啊!这里有一个古本是一百二十回的!”
张烨笑了,“这位同学,那你再查一查,这个古本是哪个年代印刷发行的,我可以告诉你,你看的这古本的原本只有三十五个回目,后面是被人在1791年以后补充印刷发行的,是改过的,按照高鹗的版本原封不动加上去的。”他也做了很多功课。
那文科系学生一查,汗了一下不说话了,还真是。
曾教授和常凯歌甄书全他们也有数儿了,奇怪啊,还真没有!
张烨摊手道:“所以大家看过最全的一个古本,就是高鹗编撰的,是在1791年印刷发行的,那么我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以前所有古本都没有出现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一本也就算了,为什么八本十本里都是这样?”
姚蜜说话了,“因为古本遗失摧毁的太厉害了?”
这个世界的《红楼梦》古本的保存确实惨不忍睹。
但张烨道:“可也太巧了吧?难道大家都没有这个疑惑吗?有的古本只剩下十几回,有的多一点,保存下来了四五十回,可是这些比高鹗版本还要老很多的那些古本都没记载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到了1791年,突然一下子《红楼梦》就冒出了一百二十回完整的古本,从逻辑的角度也看得出来,这是不是太奇怪了?如果后四十回亦是曹雪芹所写,为何就没有程伟元、高鹗以外的人将其抄录出来?也并无其他人从‘鼓担’上得之?这么大的篇幅,就算不能抄得其全,抄录一部分也行啊。但为何在程伟元、高鹗之前,就没有人抄出哪怕一回的文字附在前八十回后面呢?”
这一问,把很多人都一下子问住了!
就连几个钻研过《红楼梦》的北大老师都一时噎住!
第309章 【一个接一个的重磅炸弹!】
宋学姐发言,“可能就是巧合,这不算证据啊。”
张烨摇头,“巧合解释不了,唯一的解释就是,真正曹雪芹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流传下来,而高鹗看到了,他认真钻研,并进行续写了,而且高鹗很幸运,他看到了一个比较全的我们没有见过的八十回目的古本,不过也不能说咱们完全没有见过,因为高鹗的版本里已经将这个八十回古本发行出来了,当然,里面是经过他修改和填补过的,但大体没有改变。”
宋学姐坚持道:“那为什么不是高鹗拿到了一个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古本,整理发表的?”
张烨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大家谁听过脂砚斋这个人?”
宋学姐摇头。
好多北大学生也摇头。
只有一个历史系那边的小学妹声音清脆道:“也是一个古本吧,我记得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不过这个古本就流传下来没有几回,是最残缺的,而且里面的评语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所以好多专家学者和红学爱好者并不把这个算做古本里,因为觉得它不太权威,可能是随便涂鸦瞎写的。”
学生们上网一查,果然有这个古本。
“说的对。”张烨笑道:“脂砚斋这个古本很不被人重视,一来是太残缺,二来是看不懂,所以大家从没有认真研究过,就算研究了也就是一带而过,没怎么在意,呵呵,不过我现在要在这里告诉大家,理解不了就说它没有道理是涂鸦瞎写的,这本身就是对学术的不尊重,其实脂砚斋的古本,才是流传至今的《红楼梦》古本里最权威的版本!”在张烨的地球,脂砚斋的古本可是流传最完整评语最详细的,他看过原版!
“怎么会!”宋学姐不信。
北大不少学生也大摇其头。
张烨表情带着嘲笑,“说脂砚斋是随便涂鸦?无非就是研究脂砚斋古本的人看不懂他说什么罢了,不过别人看不懂,我看懂了,我相信如果大家把思维建立在《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的先决条件下,你们也能看懂。”他又拿出了一份资料,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现有资料,虽然张烨看过脂砚斋几个古本的原版,可这个世界已经几乎全部遗失了,他也不可能拿这个说事儿,只能用现有的证据。
众人全部抬头看去。
张烨指着投影道:“脂砚斋有过这么一个评语,贾宝玉后来‘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我想问,《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的前八十回有这个情节吗?没有!后四十回里有这个情节吗?也没有!”再指了指,“脂砚斋评语中还有,小红在‘狱神庙’帮助营救宝玉,后四十回里有这个情节吗?还是没有!连‘狱神庙’是什么后四十回里都没有出现!甚至干脆脂砚斋在评语里直接将八十回后的一个回目告诉我们了,叫——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后四十回有这个回目吗?依旧没有!”
周学长道:“这个评语本身就不权威。”
张烨反问道:“那什么是权威的?一个古代文献资料都不能称之为权威的话,红学家的研究反倒算权威?这是什么道理?我们研究《红楼梦》靠的就是已知的资料,而且你觉得脂砚斋这个古人是闲的没事干?就为了误导大家才写上了些无头无脑的东西?”
“呃,这个……”周学长也语塞了。
宋学姐抬扛道:“脂砚斋或许是跟曹雪芹交流过,以为曹雪芹会这么写,被透露过一些情节和回目名称,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的大纲,但是最后曹雪芹没有按照之前的思路去写了,这也有可能啊!”
张烨看向她,道:“但你不觉得脂砚斋评语里的语气,太肯定了吗?他的语气可不是道听途说了一点曹雪芹的思路,而是真的看过或者知道八十回后的故事!脂砚斋非常驽定!所以,脂砚斋的评语之所以让世人所不理解,就是因为《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不是曹雪芹的原笔原意,而是高鹗续写的,脂砚斋这个人对研究红学的进程太关键了,他可能是曹雪芹的妻子,可能是曹雪芹的父亲,也可能是曹雪芹的深交好友,具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可以肯定一点,这个脂砚斋,不是一个普普通通只借阅过红楼梦抄本下来的人!从评语上就能看出来!脂砚斋是参与了《红楼梦》的整个创作的!他是阅读、交流并和曹雪芹讨论商量后才写下的评语!”
又是一颗炸弹!
又在礼堂内炸响了!
一个红学研究者从来没有正视过的脂砚斋,竟然被张烨说是最权威的且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
您这是要多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北大学生们又一次炸锅了,面面相觑不已!
一个历史系的北大女生狡辩起来,“就算您说的有道理,可脂砚斋这个人历史也没有记载,还是个笔名,来历不明,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他的话当然也不可信,不可以作为佐证的。”
张烨乐了,“这话我可不认可,从评语里面,已经看得出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密切关系了,我们不知道的只是脂砚斋到底是什么具体身份而已,并不是来历不明,如果脂砚斋要算来历不明的话,照你这么说,曹雪芹也是来历不明的人啊,我们的学术界和红学界到现在依然弄不清曹雪芹究竟是曹颙的儿子,还是曹畹亩樱哉庑┥矸莶荒茏魑穸ㄖぞ莸乃荡恰!�
曹雪芹也身份不明?
那历史系的女生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还是灰溜溜地坐下了。
“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过,甚至无数红学家也没有注意到一件事。”张烨又上资料了,指着投影道:“可以看到,这是《红楼梦》其中一个古本,手抄本,错误比较多,排版也有很大问题,跟很多古本相比算是上不了台面的,可是就这么一个古本里藏着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你们看这里,看到了没有,这一行好像是弄错了,平白多了一些字,这些字如果单这么看大家什么也了解不到,可是如果这样呢?”张烨又拿来了一个资料,拼了上去。
众人惊呼。
“对上了!”
“怎么这一行一样?”
“这是脂砚斋的评语?”
“我靠!脂砚斋的评语怎么在其他古本上?”
曹教授等人也面色一惊,字迹和书写明显不一样,不是一个人写的,但……字竟然是一样的!
张烨保持着笑容,这是一个已经掌握一切信息的自信的笑,《红楼梦》在他那个世界已经被研究到了“汗毛孔”,那是透得不能再透了,好多事情也早有了定论,张烨又是播音主持人出身,嘴皮子很溜,所以在场的人,甚至这个世界的人,在红楼这一块领域都不可能说得过他。
他道:“这已经很清楚了吧?写这个古本的人,也是参考过脂砚斋版本的,所以在这里他稍微走神了一下,结果抄错了,直接原封不动将脂砚斋的一句评语给莫名其妙地装上去了,跟前后文全完不想干,很多人都看过这里,但以为是错字或搞混了,所以没有在意也没有深入研究,但是我研究过,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句其实就是脂砚斋在某一回目里的一句掐头去尾的评语,还是原话!”
张烨又上资料举例,“大家如果不信这个古本,那么还有这段,这干脆就是高鹗版本,也是大家所常见的一个一百二十回通行本里的话。”
资料如下: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有什么事,故凤姐少不得安慰她,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银锞来,约共三四十个。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又有一副玉带版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张烨望了望下面众人,“里面的一句‘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如果有细心的人翻阅过所有全部的《红楼梦》古本,都会发现里面没有这一句,可是唯独脂砚斋版本里有,这句话根本不是曹雪芹的原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这压根就是脂砚斋的评语!”再加上一张资料对比,让大家看得清楚,“看,出处就在这里!而脂砚斋的古本明显是比高鹗的版本要早太多年的,当然不可能是脂砚斋误抄高鹗的古本,逻辑根本不通,所以这就是漏删的脂批误混入高鹗版本正文的情形,因为是高鹗在拿脂砚斋的古本当模板!”
“这……”
“还真是啊!”
“这能说明什么?”
“是啊,这代表什么?”
几个学生们忍不住问道。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