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53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53章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方人氏?”
  “幽州人。”
  高崇文年少时曾在幽州从军,此时脸上的神色依然平静,声音却柔和了,吩咐道:
  “以后这些兵就归你统辖了。”
  数百名伤兵一起抬起头来,本以为中了邢泚奸计的高崇文暴怒之下会屠杀他们泄愤,他们跪在这里只是抱着万一的希望,没想道高崇文居然真的放过他们,还把他们编入军中,陶顺一时不敢相信,结结巴巴问道:
  “是,大帅,大帅,您不杀我们?”
  “本帅不但不杀他们,也不会杀你。你,还有你们可愿意跟着本帅?”
  陶顺五体投地,大声道:
  “大帅,陶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以后我们兄弟的性命就是大帅的了!”
  数百名伤兵也一起高喊:
  “愿为大帅效死力!”
  “好,从今天起,你就是虞侯了,你们别置一营,归在郦定进将军属下。起来,让开道路,让本帅进城!”
  “谢大帅不杀之恩。”
  伤兵们互相搀扶着从地上站起来,陆陆续续走到城外,在城门左边站好。高崇文吩咐医官为他们诊治后,大手一挥,高霞寓就带着骑兵冲进了北门。
  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中,高崇文复东川全境。
  (继续朴实地推荐黑齿大大的《宋末之龙战九野》,书号31887。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幕僚有话说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10 本章字数:2556
    (将要更新的时候,看到陈艳青夺得了中国代表团的第八块金牌,爽啊······再次推荐黑齿大大的《宋末之龙战九野》~~补一句,刚刚看到本书冲到了历史军事类点击榜第三,更爽了,希望能保持住~~~~~)
  东川节度府,高崇文高坐在堂上,毕竟是年过六旬,一夜恶战后不免有些疲累,分派驻地防区,安置降卒又花了不少功夫,手下将领幕僚们都被分派去或是巡视,或是去攻打东川其他州县,敬宽也回阆中去搬迁粮营,正好借这个机会休息一下。这时,一名幕僚悄悄地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
  “大帅,安民告示写好了。”
  高崇文抬眼看了看,这是自己在阆中召入的一个幕僚,便点头道:
  “有劳先生了,我就不看了(反正认不得几个字),写好了就交给亲兵去四处张贴吧。”
  “是,大帅。”
  幕僚答应后,却站在原地不动,高崇文问道:
  “恩?还有什么事?”
  幕僚问道:
  “大帅,告示上是用神策军节度使印还是东川节度使印?”
  高崇文一愣,以为这个幕僚有什么想法。想想自己手里现在确实是两颗大印,但是自己是神策军行营节度使,当然要用自己的大印了,于是回答道:
  “以前用什么现在还用什么吧。”
  幕僚果然有话说,上前一步道:
  “可是大帅,以前用的是神策军节度使印,现在贼兵退后,东川高级官员不是失陷就是附贼,您实际上是在做东川节度使的事情。不用东川节度使印信,许多事情做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啊。”
  “那就暂时两个一起用吧。”
  “可是大帅,邸报刚刚到达,朝廷已经任命谏议大夫韦丹韦大人做东川节度使了。韦大人已经从长安出发,很快就要到梓州了,您用东川节度使大印,万一将来被御史检举,朝廷必然会追究,不合适。”
  绕了这么长时间弯子,高崇文已经很不耐烦了,作色道:
  “你到底要说什么?你们这些读书人,说话就不能爽快一些吗?”
  那幕僚见已经吊起了高崇文的胃口,就不再绕弯子,应承道:
  “是,大帅。”幕僚拱手道,“大帅,您不觉得我军打得太快了么?”
  “是啊,西川军也太不经打。掌书记那里的告捷文书改过了吗?”高崇文一脸得意,他当年最光辉的一场胜利是以三千人大破吐蕃三万人,但是此后这么多年就一直没有出头露脸的就会,久被压制,现在受到重用,又连战连胜,自然踌躇满志,不过高崇文到底年纪老大,马上回过味来,直视幕僚道:
  “你什么意思?”
  “小的没别的意思,为大帅营窟,我长武将士求功耳。”
  幕僚的脸上露出了从骨子里发出来的笑容。
  营窟这个典故出自冯谖客孟尝君,战国时冯谖受孟尝君知遇之恩,以狡兔三窟为例,为孟尝君在封地薛地市德,使孟尝君获得薛地百姓的坚定支持;利用外国来为孟尝君抬身价,使齐王不得不依仗重用孟尝君;趁机求太庙法器到薛地为孟尝君巩固根本,使得齐王不敢轻易讨伐薛地。这样为孟尝君建立了功业富贵的保障。这人明显是以冯谖自比,不过高崇文没念过书,却听不懂什么意思,求功他倒听懂了,问道:
  “如何求功?”
  此时的幕僚已经没有了开始时的恭谨,早已直起了身子,一副指点江山的气概,道:
  “大帅,属下斗胆问之,是好打的仗立功大赏赐多还是难打的仗立功大赏赐多?”
  “自然是难打的仗立功大赏赐多了。”
  “是打的时间长的仗立功多还是打的时间短的仗立功多?”
  “自然是打的时间长的仗立功多了。”
  高崇文已经隐约猜到了此人的意图,脸色渐渐阴暗了下来。骨子里发出的凌厉气势让幕僚浑身一凛,忙说道:
  “大帅,请勿动怒,让属下慢慢道来。非是属下要大帅自毁名节,而是将士们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啊。东川繁华,远胜夏绥百倍,将士们乍由苦寒之地来到天府之国,哪里能不心动呢。今日进城后,将士们虽然严守号令,没有扰民,但是都啧啧不已,颇有向往之意。而且将士们跋涉千里,为朝廷征战,没有赏赐,将士们必然心生怨怼,而且,属下听说出征时,皇上不是亲口许诺‘但凡有功,无分贵贱,朝廷不吝万户封赏’吗?我军十数日内恢复东川全境,这不是大功是什么?”
  高崇文脸上慢慢露出霁色,说道:
  “可是陛下如此厚待我长武军,亲往行营为我军壮行,又厚加赏赐,又赐给本帅御书,还信任本帅,连监军都不派给本帅,本帅如今兵马还没有进西川,怎么好意思向皇上讨封赏呢?”
  那幕僚见高崇文口气松动,知道自己富贵在此一举,忙趁热打铁道:
  “大帅,您可已经是数朝元老了,朝中名将的故事,难道您还不知道吗?郭令公有再造大唐之功,又与代宗皇帝是亲家,还不是被剥夺了军权?李令公建中年间四镇之乱时,力挽狂澜于即倒,结果如何?还不是被张延赏几句话就险些陷害致死?陆相公名重天下,辅政有大功,还不是被贬在忠州十年?属下知道大帅忠贞,不是让大帅做对不起皇上对不起朝廷的事,只是希望大帅学韦太尉自保。”
  句句实话,高崇文顿时来了兴趣,问道:
  “哦,韦太尉如何自保?”
  那幕僚情知高崇文已经入彀,脸上又恢复了镇定,道:
  “大帅可知韦太尉镇蜀二十年为何平安无事吗?韦太尉在蜀二十年,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是却留有后手。韦太尉在蜀地,一方面对吐蕃屡战屡胜,一方面厚加征敛,对蜀民课以重税,而这些重税韦太尉除了充实府库,又用来向先帝进贡,并且贿赂权臣,讨先帝的欢心。先帝一高兴,就给了韦太尉许多的赏赐,更大的权力,这样韦太尉又有足够的财货赏赐将士,资财充足后,又适当减免百姓的赋税,所以蜀民敬服韦太尉,将士百姓皆甘心为其所用。”
  韦皋战功卓著,威名赫赫,历来是朝廷楷模,高崇文是个久在军中的老将,身外之事不太关心,一听幕僚这么说,顿时目瞪口呆。
    正文 第二十三章 皇帝有话说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10 本章字数:2626
    (点击、鲜花、推荐、收藏,俺都要,多多益善。)
  高崇文闻言不禁目瞪口呆,喃喃道:
  “韦太尉竟然如此?”
  似乎不敢置信。那幕僚言之凿凿地道:
  “确实如此,而且不止如此。大帅想必清楚,韦太尉此举形同谋反,故而韦太尉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朝廷知道,凡是蜀地的官员任期满的,都辟为僚属,凡是自己征辟的才俊,都不放他们入朝,这样,韦太尉才能位兼将相,才能在西川二十年稳如泰山。大帅您想想,当您初到东川时,是不是想找一个熟悉西川情形的僚属都找不到?”
  “那先生为何对西川情形如此了解?”
  “属下兄长曾经在西川为官,一年前病故,属下曾入西川运兄长灵柩回故里,所以属下对西川情形略知一二。”
  那幕僚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大帅只是立下大功,代将士微求赏赐,有何不可呢?大帅若开不了口,可以不直接请求,只将大军停在梓州休整即可,吾料朝廷若真是信任大帅,封赏必然马上就到。”
  “可是先帝是先帝,今上是今上。今上比先帝要有为许多,也不似先帝那么爱财吝啬。”
  “大帅,您想一想,先帝初继位时是不是也如今上般励精图治?可后来如何?最难猜测帝王心,大帅要三思啊!”
  高崇文却什么表示都没有,道:
  “本帅心中自有分寸,你先下去吧!”
  那幕僚本以为会得到高崇文赏识,心有不甘,却只得行个礼下去了。他倒不知道高崇文后来说:
  “这些南蛮子,心思端的狡诈。”
  本来应该当天发出的告捷文书一直等到第二天下午才从梓州发出,而此时,已经得到消息的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草拟的奏章早已上路了。
  《春明外史》创刊的时候,李诵特地让李绛将编号靠前的几张要了过来,放在自己紫宸殿的御书房里,每天看看自我陶醉。顺便说一句,自从干掉了俱文珍杨志廉后,李诵就迁“回”了大明宫居住,御书房也设在了紫宸殿里。由于印刷困难(当然在当时人看来已经极其方便了),《春明外史》每半个月才能出一期,版面很少,上面的内容也大多简明扼要,售价也不便宜,但是由于王建的坚持,做工精美,而且在上面发文的无一不是名人,所以居然在长安的富贵圈里打开了市场,据说长安有的商人买了后把它裱起来放在客厅里,以为炫耀的资本。几名宰相一进御书房,就看到了李诵案上的报纸。但是李诵明显不是请他们来欣赏报纸的。待他们坐下,李诵从手边拿起了一份奏章。
  “各位相公,你们看一看。”
  李诵面有愠色地说道。看来皇上今天心里不高兴啊。
  从李纯开始,杜黄裳,杜佑,陆贽,郑余庆四人依次传阅着一份奏章,这份奏章他们中已经有人看过,但是依然看的很仔细。待几人都看罢,陆贽道:
  “陛下,这是高崇文在挟功求赏。”
  高崇文是杜黄裳推荐的人,现在挟功求赏,皇帝是怎么想的?杜黄裳是不是也要受牵连?其他几人都看出来了,但是心里都在掂量该怎么说,只有陆贽,稍加考虑就说了出来。杜黄裳依然面色平静,默默不语。
  有话不说不是陆贽的哲学,说实话,陆贽从来没有当面说过李诵怎么样,但是李诵却很害怕陆贽,李诵现在是体会到唐太宗见到魏征是什么感受了。既然有人说话,太子和其他几位相公,包括杜黄裳都点头赞同,李诵就接着问道:
  “那陆相公以为该如何处置?”
  陆贽道:
  “臣以为应当重赏。”
  恩?没听错吧?坐在一边的李纯怀疑地摇了摇脑袋,在他看来,现在陆贽落井下石才正常。不过见大家都在听,赶紧收回心神。
  陆贽接着说道:
  “臣以为,高崇文十数日就能恢复东川全境,足见其人武勇,部下善战。陛下选用高崇文讨刘辟是对的。高崇文所部是客军,自长武至西川,其间道路何止千里,若是其他军队,将士锐气只怕早已消磨殆尽,高部客军远征,单凭忠义不足以鼓励三军,所以臣以为应当重赏高部。”
  “行百里者半九十,高崇文初战告捷,正是应当鼓舞士气,一战而定西川之时,士气可鼓而不可泄,不然时日消磨,刘辟在西川站稳了脚跟,西川就不容易平定了。陛下现在赏赐高崇文,所费不过数十万钱,若此战拖延,耗费何止百万缗?臣望陛下不以小过而恶其人,及时赏赐,如此平复西川指日可待。”
  杜佑睁开眼睛道:
  “陆相公言之有理。”
  杜黄裳郑余庆也表示赞同。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一直默默不言的李纯说道:
  “若是高崇文恃宠而骄,得寸进尺,平复西川后效仿刘辟割地自据,到那时该当如何呢?”
  陆贽道:
  “臣观高崇文年已六十有一,慷慨质朴,厚重少文,不是心存不轨之人。顶多不知礼法纲纪,断不至于割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