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189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189章

小说: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执宜一愣,道:
    “陛下,回鹘此次乃是求尚公主而来,并非是和亲。再说,前些年因为陛下不许尚公主,回鹘曾经数次寇边,回鹘使者说,他们的可汗态度很是坚决,如果再不允许,只怕······”
    “只怕什么?传令给李光进,如果回鹘胆敢挑衅,给朕着实了打,千万别留力。”
    这回不但是韦执宜大惊了。刚刚做回左常侍的王伾也是一脸讶色。
    “陛下······”
    “休要再说了,什么求尚公主,说起来好听而已,这和和亲有什么区别呢?隋朝扶植突厥启民可汗,又与突厥和亲,隋亡时突厥可帮了隋半点忙?反而落井下石,为祸边塞,若非太宗神武,尔辈现在皆执鞭牧羊,哪里有什么机会在朕这里念叨什么仁义道德。草原有草原的法则,强者为尊,不要怕他。”
    这下子吃惊的可就不只是韦执宜、王伾了,裴垍、武元衡、李绛、裴度四相同样吃惊。都知道皇帝不鸟塞外胡人,却没见过皇帝这么决绝的。李绛以为皇帝这么做必然有其道理,武元衡不服裴垍裴度,想看他们怎么处置这个事情,裴垍瞄了一眼裴度,裴度遂起身道:
    “陛下,眼下对吐蕃开战在即,对回鹘似乎应当以安抚为主,臣以为陛下即使不愿意公主远赴塞外,也应虚与委蛇,不应如此断然拒绝。若是回鹘恼怒,真的寇边,和吐蕃一南一北,只怕难以对付,请陛下三思。”
    李诵微微一笑,道:
    “只怕裴相公还不知道吧?刚刚粮秣统计司送来最新的谍报说,吐蕃大论已经和回鹘可汗秘密见面,会过盟了,双方约为兄弟,唐攻吐蕃则回鹘助之,唐攻回鹘则吐蕃助之。这种时候,就是朕舍得把一个女儿嫁给他,他就会站到大唐一边么?”
    这倒是新情况,众相一时语塞。李诵道:
    “无论是回鹘还是吐蕃,都占据握大唐几千里国土,这不是嫁一个公主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些土地最终还是要靠大唐男儿手中的利剑而不是女子的身体来夺回。为人父母者,大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安康,就算没有这样的事情,朕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到塞外去,过那种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牛羊一样的生活。诸位若想建立功业,只管出谋划策,各展不世之才,朕绝对有功必赏;若是把自己功业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弱质女流身上,朕劝他还是省一省心,想想怎么做个大丈夫。”
    李诵这话讲得就很是诛心了。把一心为国的宰执大臣说得如此不堪,几个宰相脸上都有些挂不住,眼看就要拿出一篇篇长篇大论来和皇帝争吵了,坐在边上闭眼观战的韩愈突然睁开眼冒出来一句道:
    “陛下,范相公以年岁已高,疾病缠身,上书乞骸骨。”
    范相公就是范希朝,乞骸骨就是要请求离休了。想一想范希朝确实已经那么大年纪了还做着朔方灵盐节度使,北抗回鹘,西抗吐蕃,去年打魏博的时候就因为身体不适战胜之后没有乘胜追击,要是不让老人家从塞外回来,真的太说不过去了。而且就算是为了将来出击草原方便,现在也应该选一个大将去熟悉军情了。
    李诵点头道:
    “想不到一晃眼的工夫范相公出镇北疆已经五年多了,这么多年未见,朕还真是想他,将来边塞上起干戈,身边也需要有个老臣来谋划。朕看,就把范相公召回长安来吧。”
    虽然一军主帅不需要亲自上阵,但是范希朝的年纪就算是运筹帷幄都有些太大了,几个宰相都没有异议。武元衡道:
    “臣以为范相公劳苦功高,乃是当代赵充国,陛下应当厚结恩遇,以振奋将士士气。”
    李诵正有此意,道:
    “朕以为然,众卿以为该如何安排范相公呢?”
    裴垍道:
    “臣以为可以以范相公为左龙武统军,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如故。”
    至于武元衡提出的恩赏则一点都没有提到。李诵心下雪亮,文臣大都不愿意武将太出头,对武将总是本能的怀疑,连出了名的善于鉴别人才的裴垍都不例外。李诵知道,所谓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焉,一个战功卓著的将领总是会受到猜忌,比如唐朝初年的那些名将们,莫须有的罪名就可以干掉一批人。这也怪不得君主疑心,随着实力的增长,人心总会跟着不知足,就算自己知足,自己的追随者也会推自己上去,自己家的天下就是这么得来的,能不猜忌别人吗?况且王莽篡位之前谁认为他会是个逆臣呢?防着一些也是应该的,但是对范希朝这么个已经行将就木的宿将还能犯得着这么猜忌吗?
    李诵知道裴垍这么说未必没有抢在别人头里把别人嘴巴堵住的打算,也是怀了不开先例的想法,可是眼下正是指望武将立功的时候,多给点荣誉职位不会把朝廷弄穷了的。
    而且,李诵也有自己的打算。
    一刹那间,李诵的心眼转了无数个来回,最终点头道:
    “裴相公言之有理,传诏,罢范希朝朔方灵盐节度使,转任左龙武统军,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如故。”
    武元衡想要一争,李诵瞪了他一眼,接着说道:
    “封辅国大将军、上柱国、虞乡郡开国公。”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上柱国,虞乡郡开国公!范希朝一跃而为当朝武将职务的最高者,下一步,就该是骠骑大将军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 局(下)
     更新时间:2009…3…5 15:54:38 本章字数:2188
    裴土自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不过他是有名的聪明人,愣了片刻,马上明白皇帝做的是什么打算,这虽然和朝廷贬抑武将的国策相违,但却是细微末节,况且马上要对陇右用兵,确实需要鼓励武将,他也没有打算在此事上纠缠,武将吗,控制的办法有很多,抬得高一些就高一些吧。
    让裴土自悚然的是李诵的态度。在陆贽执政的时候,李诵对裴土自不能说是言听计从,但是君臣却是很合拍的,不然李诵也不会任命他为执政。但是自从任了执政之后,君臣之间就不是那么相得了。细细想来,原因可能还是出在自己这位同族的裴度身上。裴土自之所以敢引裴度入相,一是因为裴度本身已经是同平章事,二来是裴度在淄青立下的功勋,三来是李诵本人对裴度很欣赏,四来是本朝已经有同族同时为相的先例,五来是内举不避亲,六来未尝没有为自己家族打算的意思。却没有想到李诵现在对世家大族很有想法。裴土自一边动脑筋想怎么解开皇帝心上的结,一边回答道:
    “陛下之决断,臣以为甚好。至于范相公留下的朔方灵盐节度使一职,臣以为当遣一大将代之。”
    其他诸人都赞同。李诵点头,问道:
    “何人可代?”
    武元衡道:
    “臣以为郦定进大将军可以为节度使。”
    李诵摇头。郦定进是战将,这种事情他不适合做。裴土自道:
    “河阳节度使乌重胤如何?”
    李诵道:
    “乌重胤合适,但是朕要用他安定成德,他脱不开身。”
    王伾道:
    “张茂昭如何?”
    裴土自道:
    “茂昭非帅才,臣以为不可用。”
    知道李诵心意的李绛缓缓起身,道:
    “臣举荐一人,必定可用。只是陛下需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李诵笑道:
    “李相公所举何人?”
    李绛道:
    “臣举荐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臣听闻田弘正心存忠义,自归朝后每每感念皇恩,想到无法报答,总会愧疚良久。弘正知兵善战,镇守朔方最是合适。”
    说田弘正心存正义,会感激皇恩到这个地步,在座的多不相信,但是调动田弘正确实是一步好棋。田弘正能力怎么样诸人都没数,但是还有一个李绛没有说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就是田弘正再一动,那么河北的五镇旧主就彻底退出河北了。
    武元衡迟疑道:
    “李相公此议虽好,但是朔方乃是北疆重镇,不知弘正可否担当大任。”
    曾经抚慰过魏博的裴度起身道:
    “臣曾奉诏宣慰魏州,据臣所看,田弘正熟悉军事,能得军心,可以出镇朔方。臣还有附加一点,就是如果陛下果真用田弘正镇守朔方,那么魏博大将不可再留。”
    魏博只剩下四州之地,再把大将移走,真的是闹腾不起来了。见众人没有异议,李诵遂做了决定:
    “下诏,以田弘正为朔方灵盐节度使,统辖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以田布为盐州刺史。以史宪诚为知定远军兵马使。以仇良辅为丰安军兵马使。何进滔为右威卫将军。着田弘正立即赴任,魏博节度使暂由田融代之,稍候由崔群代之,如何?”
    “陛下英明。”
    今天内阁议事本是为讨论对吐蕃和回纥的边事而来。朔方的人事一解决,其他各地就好办多了。执政裴土自奏道:
    “凤翔位置重要,需要良将驻守,现任节度使李惟简长于民政,臣请以凉国公李愬代之。”
    李惟简镇守凤翔后,和吐蕃罢兵休战,招揽流民数十万开垦荒地,看起来不思进取,却为凤翔军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前人栽树,正好后人乘凉,李愬曾经任凤翔节度使,如今也算是回任了。见内阁各大臣没有异议,李诵当即道:
    “准奏。以李惟简为右屯卫大将军。李愬为凤翔节度使。”
    裴土自接着奏道:
    “岐国公李愿善于守成,若需进取,夏绥也需要良将坐镇。臣建议以陈国公李光颜为夏绥节度使。”
    “准。”
    “臣请以高霞寓大将军驻军延安。李文通大将军驻军陇南。郦定进大将军驻军华州。韦武将军驻军奉天。”
    “准。”
    “臣请以王济海(王大海)大将军驻军眉县,张茂昭大将军驻军鄜州。”
    “准。”
    “臣请以王播为供军使。”
    “准。”
    自从唐势力衰落之后,为了防御来自吐蕃和回纥的威胁,就在京西北设立了一系列藩镇来拱卫长安。京西北藩镇这道屏障的中坚是作为朔方军巢穴的邠宁镇,它直接统辖着除鄜坊外的全部京北地区。德宗时,即将朔军一分为三,之后又相继建立夏绥镇和天德镇,形成了在最北线有天德、振武,排成横向防御回纥的战线,作为京西北藩镇的外围。在西线,以京西北的风翔、泾原、邠宁、灵盐形成纵向防御叶蕃的防线。在北线和西线防御的中间,又有夏绥和鄜坊二镇作为北线和西线的后方基地和第二道防线。这样就在京西北形成了坚实的防御群体。李诵即位后,合并了部分藩镇由长安直辖,现在李诵想要化守为攻,鄜坊重新划出,人事和军力配置上自然要有大调整。
    此次内阁会议,确定了以凤翔、泾原、邠宁三镇为出兵方向,其中凤翔和泾原主要攻击陇右,而邠宁将主攻河西。届时,将以李愬为副元帅,统领凤翔军主力以及王大海部近卫军、凤翔军屯兵自左路出击。而郝玼将以副元帅身份率领泾原军主力和郦定进部近卫军、泾原军屯兵自右路出击。刘滽率领保义军和李文通部为偏师。而李光颜将以副元帅身份率领夏绥军主力和高霞寓部出师河西。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
     更新时间:2009…3…5 15:55:57 本章字数:2068
    朝廷的布置已经分派下去了,李诵对完成这次战争意图信心十足。根据计划,战争将在秋收冬种以后展开。各路大军还有半年多的时间调运粮草,训练士卒,磨合战术,搜集情报。不过三省六部忙碌起来以后,李诵反而觉得自己没什么事情干了。宰相和官员们太能干,把老板给闲下来了, 李诵忽然觉得这几个月十分的难熬。就在李诵决定投身到大讨论中去,把精力放到思考大唐的长远发展的时候,终于有人给他找事情做了。
    永贞二三年的大旱,使得唐朝在裁减大批军人的同时,用之兴建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这批水利工程也使得唐朝安置了大量的流民,开垦了大量的荒地。根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原则,这些土地当然不是平白地给农民的。在历史上,这种政策叫做屯田。屯田既能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粮食,而且朝廷还向边地的屯民保证,如果愿意转为军户的话,缴纳的钱粮会减少一半,立下一定战功,屯田就会转为永业田,或者另赐一块永业田。这对失去土地的流民而言是一个致命的诱惑。光李惟简在凤翔招揽的几十万流民就有大半入了军户。粗略估计,光在凤翔,按每户一丁计算,就可以征屯兵两万余人,如果每户两丁的话,可以征屯兵五万人。陇右、河西一带多的是被吐蕃占据的国土,李诵根本不怕安置不了更多的军户。
    有了这么多的屯兵存在,再加上通过暴力镇压和赎买政策从宗室贵族乃至寺院收回的土地控制的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