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天-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考清楚后,穆春江决定当即开始工作,他找出第一张影印稿,按照《论字解密》中相关章节介绍的“规则”,把影印稿上的文字全部还原成加密前的状态,虽然还是一些看不懂的文字,但这些文字是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他决定只对第一张影印稿进行试验,一张成功,其它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一张影印稿被解密后,由于无法确定究竟采用的是哪种拆字法,他只能运用最笨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一种方法一种方法的试验,一种方法一种方法的淘汰,只要有一种方法所解密出的是正常的汉字,并且由解密的字组成的句子基本通顺,那么自己就差不多成功了。
穆春江不知疲倦的按照古书上介绍的规则,一个方法一个方法的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天尽拂晓的时候,他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一种明代军队中广泛使用的拆字规则破译出了影印稿上的文字!
穆春江欣喜若狂,他顾不上休息一下,一鼓作气的把所有的影印稿一张一张的全部破译过来,写在一张张白纸上,其间他又是只吃了一袋方便面。傍晚时分,全部破译工作圆满完成。
此时,穆春江才得以从对单个字的关注中转移注意力,把所有的字连在一起通读一遍。
不读不要紧,这一读之后,穆春江竟被震惊得目瞪口呆、毛骨悚然!
一个惊天的秘密在尘封了几百年后,终于浮出水面——
崇祯十六年,大明江山内忧外患、风雨摇曳。
内有闯贼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占据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之口号安民,建立大顺政权,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制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北京的作战方略,亲率大军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乘势间道缘山追击,尽歼镇守潼关明军,占领潼关,西安,旋分兵追歼明军残部,连下延安,汉中,榆林诸重镇……
外有满清强敌挺兵中原,势如破竹,克松山、塔山,破蓟州,分道南向,河间以南多被攻陷,至山东,连破兖州等府,共攻克八十八城,鲁王朱以派自杀,乐陵、阳信、东原等诸王皆死……
大明江山风雨摇曳、岌岌可危,崇祯黄帝自知大势已去,遂命右副都御将军施邦辉率领几十名贴身侍卫,又征用了大量车马、民工,将国库及皇宫中的大批金银、宝藏秘密运出京城,藏匿于外省一个秘密地点,以求一旦大明灭亡,东山再起之用。
为了不泄漏机密,宝藏被藏匿好之后,右副都御将军施邦辉命令手下的几十名侍卫将民工全部杀死,掩埋于乱石岗下。随后率手下侍卫赶赴京城,途中,施邦辉按崇祯黄帝密诏,伺机在食物中投放毒药,几十名贴身侍卫全部中毒身亡,无一幸免。施邦辉挥泪将手下的尸骨掩埋,孤身一人昼夜兼程赶往京都。
时下兵荒马乱、强盗出没,施邦辉将军孤身行至涿鹿之时,遭遇山贼,一番苦战,终因山贼人多势众,施邦辉将军败下阵来,且战且退,走投无路之下被逼上悬崖,为了不辱没大明都御将军的名节,施邦辉舍生取义,纵身跳下悬崖,不想并未丧命,跌落在半山腰处的平台上。
施邦辉将军被困在半山腰处三天三夜,上上不到山顶、下下不到谷底,万念俱灰,遂用密语将经历记录在山洞的石壁上,之后将自己砌死在山洞中,引剑自尽。
将军以山洞为墓,以石壁为碑,生在尘世中,死在天地间,无牵无挂,无欲无悔,能够与情同手足的手下们同去,已然是他最大的渴求……
……
通读完石壁上的影印文字之后,穆春江悲喜交加、喜忧参半,喜在自己竟然获知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悲在施邦辉将军临死也没有透露出宝藏究竟藏匿于什么地方……
穆春江琢磨起来:施邦辉直接受命于崇祯黄帝,所以他自尽之后,这世上就只有崇祯黄帝一个人知道宝藏的下落了,可是——,崇祯黄帝也死了!这样一来,死无对证,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宝藏究竟被藏匿在什么地方了,如果真是这样,即使获知了这个惊天的秘密,岂不是也行同虚设,没有丝毫价值?不对!天下绝不会有这么傻的人!放着那么一大批国家宝藏,怎么可能就让它自此人间蒸发呢?崇祯毕竟是一个黄帝,就算是自己不能光复国土,他也一定会期望着后人利用这笔宝藏东山再起、重整旗鼓!所以,崇祯黄帝在李自成攻入紫禁城、他在景山的老槐树上自尽之前,为了宝藏不至于失传,一定会把藏匿宝藏的地方记录在了某个地方或是告知了某个亲信!宝藏的藏匿地点一定是非常隐蔽、机关重重,只是口头描述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应该是留下了记录,把记录直接交给亲信的人。可是究竟会记录在哪呢?老槐树上?可是老槐树早就死了!不对,肯定不会记在树上,那样也太容易被李自成发现了!那究竟会被记录在哪呢?这样胡乱猜想一点用处都没有,看来,要想知道崇祯黄帝究竟把藏匿宝藏的地点记录在了哪里,只能靠自己修习明朝末年的历史,寻找线索才有可能知道了……
想明白后,虽然寻找宝藏的下落要费些周折,不过穆春江还是非常兴奋,毕竟这个世上也许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这个天大的秘密,只要通过努力,他相信一定会发现蛛丝马迹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寻找到宝藏的希望还是相当大的。
他又通读了一遍密语文稿,发现施邦辉将军并未提及“纯钧”宝剑的事情,如此一把久负盛名的宝剑为什么会在他的手里?难道他平时就使用这把即使是在明朝也肯定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宝剑吗?还是他从众多的国家宝藏中挑选了这把纯钧宝剑据为己有?无论哪种可能,纯钧宝剑都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也许,在真正寻找到宝藏的藏匿之处时,这个谜团才会不解自破。
穆春江开始有一点想念自己的战友吴俊同志了,如此惊人的发现,自己一个人怎么能承受得了?如此复杂的查询过程,自己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完成?吴俊这小子“跑路”也有一段时间了,日本领事馆好像已经没有了什么风声,按说事情应该算是平息了,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让他回来,帮助自己一起查询宝藏?有吴俊这个南派殿前校都出谋划策,查询工作一定会容易许多,单凭自己单打独斗,难度确实太大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穆春江决定还是先不给吴俊打电话,日本人生来就是狡诈多端,所以不得不防,别看眼下没有明显的对自己实施跟踪的迹象,但暗地里是不是还在对自己进行监控无法判定,况且还有那几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说不准也在四处寻找着吴俊,所以还是让他多在广东呆一阵子,以防不测、节外生枝。
穆春江决定,自己独立开始调查,先从修习明末的历史开始,甭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要仔细研究,说不准在什么地方就隐藏着重大线索。
此后,穆春江竟然成为了国家图书馆的常客,这连他自己都无法想象,一个想当年视书本为大敌、视读书为苦孽的不学无术之人,竟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成书不可一日不读的“文化人”,看来这世界上的事情确实都具有着两面性,不能一味的评判好与不好,比如自己的偷盗行为,固然不是好事,可偏偏是由于被盗文物的缘故才使得自己开始喜爱读书、学习,而最终确立了成为“文物专家”的宏伟目标,这确实是自己意想不到的。
在经过刻苦的研习后,对于大明崇祯末年的历史,穆春江有了深入的了解——
第六十五章 崇祯十七年
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
三月初,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会师北京城外,六日,明廷鉴于李自成向京畿地区进军,北京局势十万火急,急令驻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入援京师,吴三桂接令后,虽兵发京师,却是行动迟缓。十七日,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设飞梯,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崇祯皇帝朱由检惊闻城破,即命其三子更衣出逃,逼周皇后自缢,剑砍长平公主手臂,又杀妃嫔数人,后换便装,携太监王承恩等数十人,出东华门逃逸,未遂,无奈之下返回宫中。十九日晨,李自成军攻破内城。崇祯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上朝,崇祯见大势已去,携太监王承恩入内苑,对缢于煤山(今景山)寿皇亭树下。
吴三桂兵抵丰润(今河北丰润县),惊闻京师失陷,随即回师山海关。不多日,接李自成劝降信,权衡再三,意欲亲率精锐赴北京受降,忽闻爱妾陈圆圆被大顺将领刘宗敏霸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以此为由与李自成公开作对。李自成本欲在招抚吴三桂后登基为帝,再遣大军挥师南下以成统一大业,闻吴三桂拒抚,遂决定东征山海关,铲除大明残余势力。为抵御大顺攻势,二十七日,吴三桂派副将杨坤携书至清摄政王多尔衮“乞师”,欲与清合师抵京,“灭流寇于宫廷”,予其土地、财帛为酬。多尔衮接信后,即复信,阐明清军南下意欲取代大明统治中国,若吴三桂降清,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吴三桂接信之时,大顺军马已兵临关外,形势危急,吴三桂遂降满清。
四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大顺军与吴军展开激战,清军猝然冲出,大顺军措手不及,败下阵来。李自成率残部退至永平(今河北卢龙县)。二十四日,清军、吴军追至永平。永平失守,李自成溃败,二十七日逃至北京,自德胜门入东华门,原明廷官吏及刘宗敏上表劝进,“若不正大位,即求还关中,不可得也”。二十九日,李自成从速登基,于明皇宫武英殿内即皇帝位,接受群臣朝贺,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追尊七代祖妣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时下京城短缺粮草,明残势伺机而动,清、吴两军穷追不舍,李自成留几千军马守城,其余军马束装待发。次日五更,李自成率大顺军、携明崇祯太子出阜城门,返陕西。出得北京,即遇吴三桂阻击,太子走失,京师内外传吴三桂拥太子入都之谣言。
五月二日,原明官吏立崇祯牌位于午门哭临,备车驾仪仗出朝阳门迎太子。不多时,数万骑兵至,臣民仰视,却是清摄政王多尔衮。惊愕间,清兵已大队入城。次日,原明官吏决定改换门庭,上表劝进多尔衮为帝。多尔衮见明官吏忠顺满清,遂留用大小官吏,并按帝礼为崇祯发丧,谥崇祯为怀安端皇帝,地方官吏归顺者晋级,抗拒者严惩,明宗室来归者,不夺王爵,安抚百姓,废除明末三饷加派,镇压农民军,派平西王吴三桂、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率兵兼程追剿李自成、张献忠残部。此举甚得人心,为京畿一带官僚、地主支持,北京局势初步稳定。清廷统治自此开始……
穆春江小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当时的直觉就是陈圆圆是个大美女,吴三桂是个大流氓,大流氓为了得到大美女竟然把国家都出卖了,真是一个无耻之徒!他也听说过崇祯皇帝在景山的老槐树上上吊的故事,那是春游的时候听老师讲的,说原来的那棵树早已经死了,现在的这棵是重新栽种的,当时穆春江的想法也挺独到:挺好的一棵树,就这么被一个不争气的皇帝给拖累死了……
时至今日,在全面、细致的了解了明末的这段历史后,对吴三桂的厌恶之情没有丝毫改变,而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倒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他觉得其实崇祯皇帝挺有骨气的,那么多的官宦大臣,领取着朝廷的高额俸禄,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在朝廷面临灭亡、岌岌可危之时,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与朝廷共存亡,而是一会倒戈李自成,一会又劝进多尔衮,都他妈是一帮无耻之徒,一点气节都没有,崇祯敢于自尽就已经证明了他誓与朝廷共存亡的决心!而唯一一个陪着他上路的不是大臣辅佐,竟然是一个宫中的太监王承恩!那么多知书达理、满腹经纶的将相大臣,竟然还没有一个太监忠心报国,真是可悲啊!
感叹一番之后,穆春江意识到这些史料只能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而对于查询宝藏下落却是没有太大的作用,崇祯皇帝究竟会在什么地方记录下藏匿宝藏的地点,必须要从细节入手,知道崇祯皇帝在最后的日子里究竟做出了哪些事情,只有这样才可能找出一些线索。于是,他又开始翻阅各种野史、小说,以求突破。又是经过一番拜读,崇祯皇帝最后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浮现在穆春江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