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538章

化工大唐-第538章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不置可否,接着道:“几十万军队西进,需要的补给很多,非能人不能办到。宋去,的确是合适。不过,朕还在想,军队需要的不仅仅是粮草,被服,还要有兵器。这些,也要在西域制造。要是不在西域制造,光是兵器的运输就会让天下嚣嚣,不得不如此。因而,这个人最好懂得兵器制造,有些巧思为宜。”
    姚崇和宋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陈晚荣身上,照李隆基地说法,这个人非陈晚荣莫属了。要是谁对兵器制造最有办法,肯定是陈晚荣了,他管着军器监,军器监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地事情。
    陈晚荣忙道:“皇上,不管是谁去西域,臣愿意尽心尽力的辅助。臣不会治理不是?”
    李隆基摇头道:“不会治理,难道就不能学?”
    陈晚荣更加不敢领受了:“皇上,即使要学,也需要时间啊。这仗一打起来,哪有时间去学,得用现成的。”
    李隆基断然道:“这事就你担起来。你打了两仗,吐蕃和北地都有出色表现。不仅仅是在行军打仗上有所建树,在处理其他事务上也有独到的眼光,这点朕甚是放心。至于不能治理一事,朕帮你想办法。叫他们进来。”
    高力士应一声,快步出去,不一会儿就回转,他身后跟着两个人。这两人相貌不错,很是英俊,眼睛明亮,清澈有神,让人一见之下就想到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韩休参见皇上。
    ”两人向李隆基施礼。
    张九龄和韩休是玄宗一朝的名相,名垂千古,陈晚荣大是惊讶,不住在二人身上打量。
    “免礼!”李隆基对陈晚荣道:“他们二人是朕特地选出来,跟你一起去西域。他二人精通政务,正好补你不足,你就可以腾出手来打造军器,做好军队的补给一事。”
    张九龄和韩休是开元盛世地名相,他们的政务能力不用怀。以他二人的能耐,放到哪里都放心,居然给自己打下手,陈晚荣很是惊疑,还以为听错了,愣怔了一下,这才道:“皇上,臣领命!”
    “你这次去西域还是以监军的名义去,同时,治理的事务还是压在你肩上。”李隆基剖析道:“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了解军队地需要,不致于出现问题。当然啦,你主要是负责军器制造,他二人听由你的安排。你们能听陈晚荣地么?”
    张九龄和韩休一心为公的人物,哪会说个不字,齐声道:“臣遵旨。”
    李隆基接着道:“光是他们二人还不行。朕已经挑选出三千有政务之才地读书人,他们中有些人已经为朝廷奔走数载,有些是新选的。这次去西域,你也一并带去。没有他们,你们三个累死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李隆基有上皇之资,什么事都想到头里去了,陈晚荣大是称赞:“皇上深谋远虑,臣一定做好!”
    “还有一点,此次西征,大军地武器、盔甲都要在当地制造,你从军器监挑选一批年富力强,有冲劲的人带去西域。有了他们,军队才能就地补给。”李隆基特的叮嘱一句:“记住,看家本领不能泄露!”
    这是必然之事,陈晚荣大声道:“皇上请放心,臣明白!”
    李隆基点点头,微一沉吟道:“陈晚荣,你这次肩负重任,不得掉以轻心。你说说,你到了西域,打算怎么做?你要知道一点,这次,朕没打算从朝中拨钱拨粮,就地解决。”
    陈晚荣略一沉吟道:“据臣所知,西域不比吐蕃。吐蕃山穷水恶,百姓日子过得清苦,要想养一支大军不太要能。西域就不同,有富饶的平原,美丽的山川。平原可以种庄稼,山川可以放牧牛羊,因而西域非常富饶,要养一支大军不会有问题。关键是要看我们能不利用好这些资源。
    “臣是想推行新政,收拾民心。有了民心,我们就有了基石,其他的问题也就好办了。另外,臣还想,西域太过广阔,光靠大唐的几十万军队,不可能驻扎得了,应该把那些亲近大唐的人武装起来。给他们兵器,训练他们,要他们帮助大唐。当然,一切要以我们能控制为前提。”
    对这一提议,李隆基深表赞成:“西域广阔,远超出我们地想象,真要大唐来驻守,不要说数十万军队,就是百万大军也是不够。利用他们来驻守,帮我们做事,这一构想很好,一定要做好。不过,你要记住一点,大唐历来主张所有人平等,应该真诚对待他们。”
    从唐太宗时起,就实行所有民族平等政策,收效很不错。不等陈晚荣说话,李隆基话锋一转道:“那些一心与大唐为敌者,也不必客气,坚决剿灭。”
    这种情况就要用两手策略,恩威并济,软硬兼施,陈晚荣没有理由不同意,道:“皇上圣训,臣记住了。
    ”
    “你还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李隆基盯着陈晚荣。
    陈晚荣想了想道:“皇上,此去西域,征战很辛苦。臣是想,给将士们的赏赐应该丰厚些,与在内地征战要有所区别。”
    这事很有必要,姚崇附和一句道:“是呀,皇上!”
    然而,李隆基的回答却是让人想不到,他右手一摆,云淡风轻的道:“这事就不必问朕了,你陈晚荣自个斟酌就是了。朕已经说过了,这一战,朝廷只出人,其他的诸如粮草、兵器、犒军银两一文不出,着落在你身上了。”
    这回答太出人意外了,众人不由得一愕,盯着李隆基不知从何说起。
    陈晚荣却是振奋的道:“有皇上这话,臣就放心了!”
    陈晚荣心里想的是:“你让我处理,那就得听我的。中东地区可是富饶之,那里地金银少,罗马帝国的藏品就更多了,用来赏赐兄弟们再好不过了。我要让你们穷得叮去,富得流油回来!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冒险精神,一拨接一拨地人不住前去西域。这东西方的纽带不就更紧了?”
    俗话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西域这一战,关系重大。同时,困难也多,超乎想象。要想保持高昂的士气,就他们的胃口填满。
    中东和罗马帝国那么富有,要填满区区数十万人地胃口,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这尺度得掌握好,不能激起事端,更不能掳掠,得动脑子。
    至于如何做,陈晚荣已经有了想法。
    李隆基微微点头,陈晚荣接着道:“皇上,臣以为大唐要想长久拥有西域,还需要很多人手。大唐现在的人口虽然众多,恐怕也难以应付将来之局,这事应该早做打算。”
    不把西域变成殖民地,是不可长久控制下去。李隆基明白陈晚荣地想法,问道:“把你的话说完。”
    陈晚荣声调提得有些高:“皇上,为了增加人口,是不是把丁税废除?”
    丁税就是人头税,是古代王朝的税收支柱之一,丁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口的增长。废除丁税,肯定会促进人口的增加。
    李隆基想了想道:“你说的是个问题。不过,不征丁税地话,朝廷就没有钱,无法应付需要。这事,还得等等再说。”
    陈晚荣信心十足道:“皇上,这次西去,臣无论如何也要把丁税的缺额补上来。”
    大食和罗马帝国那么富有,补丁税缺额,陈晚荣很有把握。
    “既然如此,宋、姚崇,就着手准备废除丁税。”李隆基右手一挥道:“缺额一到,就废除。”
    他还是留了一手,不过,陈晚荣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很是兴奋地想:“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以区区六千万人口,控制了半个地球。唐朝如今人口远远不止这点,只要人头税一废,人口就会更多,不说控制整个地球,控制半个地球不会有问题。”
    六千万人口,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曾经是个难以超越的数字。不过,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地汉王朝就达到这个数目了。唐玄宗一朝,全盛时期的人口是七千多万,加上隐形人口,离一亿不远了。
    要是把人头税一废,人口就会大量增加,再有陈晚荣的科技知识,李隆基的雄心,中华文明圈覆盖全球未必,半个地球还是有把握的。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五十二章 硕果累累
     更新时间:2009…11…5 19:27:22 本章字数:6278
    这次西去,首先经过的地方是波斯旧地,长安有一个你一块去。”李隆基看着陈晚荣道:“这个人对你有帮助。”
    陈晚荣有些奇怪了,问道:“请问皇上,是谁?”
    “胡大可!”李隆基脱口而答。
    陈晚荣记得和胡大可见面时的情景,这个波斯人没什么过人之处,何来有帮助之说?李隆基把陈晚荣的迷糊样看在眼里,笑道:“胡大可是卑路斯的后人!”
    “波斯王的后人?”陈晚荣绝对想不到胡大可还有这样的来历,差点跳起来。
    李隆基点头道:“卑路斯死后,他的家人一直在长安。高宗皇上和则天顺圣皇后数度帮助他们复国,都没有成功。这次,你去西域,可以顺便安排一下这事。”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为了帮助卑路斯的后人复国,曾经派出军队准备进入波斯,最后都失败了,根本就没有踏上波斯的土地。
    扶持一个亲近唐朝的政权,对唐朝有莫大的好处,陈晚荣很是兴奋的道:“有了胡大可,我们这次进军就名正言顺了!”
    波斯帝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希腊时代就和希腊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后来和罗马帝的战争不断,其幅员相当广,可以说是一个老牌帝国。虽然给大食灭了,其影响还在,要是胡大可回去的话,唐朝的进军是名正言顺了,好处太多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你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李隆基的话里有话。
    他是在暗示陈晚荣。不能让胡大可脱离控制。这是不需要叮嘱地事情。要是不能控制局势。唐朝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陈晚荣才不会做这种赔本地买卖。点头道:“皇上请放心。臣明白!”
    “事情议得差不多了。你下去歇息吧!三天之后。出发!”李隆基右手一摆。
    陈晚荣站起身告退。出了皇宫。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赶去军器监。这里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赶到军器监。刚一进门。就有人发现他了。有人惊喜地高叫起来:“陈将军回来了!陈将军回来了!”
    “陈将军回来了”地声音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军器监。人们蜂涌而来。
    叶天衡拄着拐杖。飞也似地赶了过来。来到近前。把拐杖一扔。拥住陈晚荣。不住在陈晚荣背上轻拍:“小友。想死我了!想死我了!”
    陈晚荣一瞧。他地眼里还含着热泪。没有说假话。这是真情地流露。陈晚荣心头一热。说句俏皮话:“大师。你有没有骂过我?”
    “没有!只是埋怨了几句!”叶天衡实话实说:“中受降城丢了之后,我们埋怨你来的,其他的没有说。”
    中受降城丢掉之后,闹得满城风雨,激进的人更是大骂陈晚荣误国,说他是奸臣,他们只是埋怨,这已经是够好地了。
    陈晚荣想象得到当时地情况有多严重,调侃一句:“就埋怨几句,没有骂我?”
    叶天衡急得直跺脚,寇义兵飞跑过来,代他回答道:“真的只埋怨几句,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说。”
    “那也不行啊,你们应该相信我!”陈晚荣一脸的调皮,逗得众人大笑不已。
    司马承祯,刘怀德,僧一行,梁令瓒他们先后到来,把陈晚荣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问个不住。这次分别地时间虽然不长,却太多意外,尤其是中受降城丢掉一事,更是让他们担心,现在陈晚荣回来了,自然是要好好询问一番。
    “小友,你们为何要丢掉中受降城呢?”这个问题虽有陈晚荣他们的上奏,不过,那也只是少数人才知道,叶天衡他们是不知道地。
    陈晚荣笑道:“你们也得让我回到屋里坐下来说吧。”
    “对对对,屋里请,请!”叶天衡拽着陈晚荣的胳膊,热情万分的把陈晚荣迎进屋里。冠义兵忙着端杯茶水上来。
    陈晚荣是有些渴了,也不客气,接过就喝起来。众人自己找位子坐下,盯着陈晚荣,静等他的回答。喝好茶,陈晚荣这才道:“中受降城丢掉是没办法的事情,默啜的大军在阴山以北,他不南下。我们为了调动他南下,只能如此了。”
    “主意是好,就是胆子太大了。让我猜猜,这肯定是你地主意,除了你,没人有这胆量。”叶天衡欢喜得象个小孩子。
    陈晚荣点点头,转移话题:“这叶大师,我走了这段时间,你们有没有偷懒?”
    这是一句玩笑话,叶天衡二话不说,拽住陈晚荣的胳膊,道:“小友,有没有偷懒,你跟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走,去看看!”
    寇义兵忙拉住叶天衡,道:“叶哥哥,陈将军说笑呢,你别当真。”
    叶天衡一脸地笑容道:“谁当真了?我也是开玩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