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59章

安禄山新史-第59章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大量的怨言。
    在安禄山有意安排的一些人挑动下,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李隆基的耳里。
    听说了扈从士卒也多有怨言,李隆基自然不敢怠慢,立刻传刚刚被封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现在还在处理善后事宜的张说进殿询问,问他是怎么回事,郑镒为什么会升这么高的官。
    张说在路上并没有听说情况,对于李隆基突然板着脸召见他很不适应,对于这个问题,更是喏喏的回答不出来。这时,有个叫黄幡卓的人在帝边一语双关地为他开脱“此乃泰山之力也。”。此事立刻在宫廷内外传为笑话。
    李隆基还是非常宠信张说的,虽然这件事情明显是张说错了,但听了那个黄幡卓的话,也没再追究。不过人们互相言传,这件事情越来越有广,以至于人们干脆把丈人称作“泰山”,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所以又把丈人叫作“岳父”。
    安禄山本来以为利用这件事情,可以迫使张说下台,但是没想到李隆基会这么宠信张说,竟然没有丝毫责罚。而那帮有怨言的百官,也那么没用,竟然在那句笑话传出后,就不再有所行动,纷纷偃旗息鼓,不作议论。让报了很大期望看整倒张说的安禄山大失所望。不过经此一来,安禄山到是看清了一点,想要利用百官的压力来推翻张说这样的宠臣,根本不可能,只有找到一个有分量的大臣来带头,才有可能真正击倒张说这个危险人物。
    甲午日,李隆基车驾离开泰山,庚申日,抵达孔子宅第,亲自设奠进行祭祀。
    唐代对儒学的重视并不是很厉害,但是对孔子的尊重,却已经提高了足够的高度。册封当代孔家家长为褒圣侯,虽然不及后来的衍圣公,地位却也已经足够显赫。这次还从孔门子弟中,量才录用了一些人做官员。这样的好事,也只有孔子的后裔才能享受的到。
    至此,封禅泰山的任务,算是基本结束。车驾重新返回,其中路过宋州的时候,李隆基还提拔了几位清官贤官。将怀州刺史王丘升为尚书左丞;魏州刺史崔沔升为散骑侍郎;济州刺史斐耀卿转为定州刺史。
    到十二月乙巳,李隆基的车驾再次返回东都,他在位期间最重要的盛典——泰山封禅,正式宣告结束。
    同月,突厥使臣阿史德颉利发告辞归国,李隆基厚赐礼物,但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许婚。
    经过这一次封禅,安禄山已经正式升为了正四品下的左羽林军翊卫中郎将府中郎将。作为中级官吏的最高点,已经可以有幕僚了,下属录事一人,仓曹、兵曹、胄曹各二人。安禄山也不客气,直接就让唐姆等人,做了自己的护卫。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九节 弹劾张说之
    正常情况下,正四品已经是安禄山这个年纪这个身份所能授的最高品级了,除非皇帝破格提拔,再升几级直接提拔为宰相,或者外放成为一方边疆大员,临时征召成为边疆主帅。但现在太平盛世,人才济济,安禄山想要遇到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可能,所以除了慢慢的从正四品下熬成正四品上,短时间内已经没了其他的目标。
    既然没了目标,下面自然是吃喝玩乐,结交好友了。
    刚好岳父岐王范的正府本来就在洛阳,而这位岐王也一直以喜欢结交各类文人雅士而出名。很快,在他的介绍下,安禄山认识了当时名声极响的书法家张旭张伯高、画家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剑器舞大师公孙大娘和将军裴旻,其他的著名文人雅士,也是数不胜数。
    当然,已经开始“出游翰墨场”的少年杜甫,安禄山也没忘了结交。只是此时的杜甫虽然有点才名,毕竟才十几岁,还没法让安禄山钦服。安禄山只是送了不少的珍贵书籍给他,给他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就算是结交了。
    由于早就知道开元十三年(西元725年)是李白出蜀的日子,虽然不知道他的具体行踪,但还记得他肯定会在安陆与许圉师的孙女结婚,所以安禄山一早就派人去了那儿,俱书招募他当自己的幕府参军。最近终于有了回复,已经成亲完毕的李白,将在今年进京。一是为了答谢安禄山的知遇,二则是为了参加科举。
    这和历史稍有不同,本来李白虽然从出蜀开始,就一路多次投书长吏,干谒求仕,但因为名声还不够响亮,并没有什么人愿意招揽他。等到他后来想通过到长安科举入仕,已经是好几年后了。现在突然听说李白真要来洛阳,到是稍稍吓了安禄山一跳。不过对于这样的好事,安禄山还是高兴多过惊讶。毕竟,就算李白没有政治军事才能,单凭他的诗歌艺术才华,也足以让安禄山把他高高供起来。
    本来这样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安禄山也不想惹事,但禁中传出的一丝密报,却让安禄山动起了报复张说的心思。
    李隆基准备召河南尹崔隐甫,授予他御史大夫这个高位。但中书令张说认为其人没有文采,回奏认为可以授他为金吾大将军,同时推荐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前殿中监崔日知为御史大夫。李隆基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张说的意见。二月丙辰,任命崔日知为左羽林大将军,丁巳,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
    崔隐甫虽然成功的获得高位,但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后,小肚鸡肠的他,还是对张说产生了怨恨。
    当一个御史台的最高负责人对宰相有了怨恨时,就是宰相麻烦来临时的时候。
    安禄山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结合自己还记得的一点唐朝历史,认为如果妥加利用,或许可以扳倒张说。
    ***********************************************
    阳春三月,东都洛阳的景色,还要比长安的稍微美丽一点。
    街上的行人已经开始脱去厚重的棉衣,换上轻便的春衣,迎着那带着暖意的春风,行走在春意笼罩下的洛阳城。
    不归楼,是洛阳的一家酒楼。
    不过他并不是什么特别出名的酒楼,除了一些习惯了这个酒楼口味的老客,一般不会有太多新客人,只是作为一家百年老店,靠着祖先传下来的一些特色手艺,加上现在的太平盛世,店老板还是能将酒楼撑下去的。
    “呦!客官您来啦!里面请!”
    “恩!”一个身穿锦袍的大汉应声,踏进了这家老店。
    “客官你要点什么?”店小二一边随意的擦了擦干净的桌子,一边回头问那客人。
    “咦!这不是李兄和宇文中丞吗!”锦袍大汉不理店小二,反而是拱着手,走向了里面一桌身穿便服的人。
    “呦!是安老弟!来!来!快一起来坐!”
    酒楼靠里墙一桌坐着三个便装男子,其中正对着那人,正是深得李隆基信任的御史中丞兼户部侍郎宇文融,刚才第一个出口应答的正是他。转过头正回视安禄山的也是熟人,是刚刚因为宇文融的举荐,被李隆基提升同列御史中丞的李林甫,剩下那人,则是上月被李隆基升为御史大夫的崔隐甫。
    两个副官中丞,外加主官大夫,简直就是御史台开闭门会吗。安禄山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对!安兄快来一块儿坐!店家,再添一副碗筷!”李林甫的脸上也是一片和煦的笑容,客气的招呼安禄山。
    他虽然已经是正四品下的御史中丞,但是安禄山也不比他差,所以脸上还是十分客气。
    “好!好!多谢!”安禄山顺从的在两人拉扯下,坐在崔隐甫对面的椅子上。
    和崔隐甫介绍相识完毕,大家一起喝了一杯酒,安禄山笑道:
    “今日这么难得,竟然能在酒楼中一下子看到三位御史!实在是安某的荣幸呀!”
    “呵呵!”作为正三品的御史大夫崔隐甫,听到安禄山这句话明显有点尴尬。
    大唐虽然不禁大臣结交,但是像现在这样,三位最喜欢风闻奏事的御史,一起便装出现在酒楼中,还是会有非常多的大臣愿意议论的。
    “哈哈哈!李老弟高升中丞,今日就是我们御史台的几位同僚聚在一起,一起祝贺他一下,顺便联络联络感情,也好方便接下来的共事!”宇文融是非常圆滑的老臣,脸上没有丝毫异样。
    “林甫初来乍道,今后自然是还要多多仰仗几位前辈!”李林甫脸上配合的露出感激神色。
    哼!这个御史中丞宇文融,曾经建议检括天下游户及籍外占田,设置十道劝农事,分行郡县督责检查,张说担心扰民,屡次从中阻止。今年他又请求吏部设立十铨,与苏颋等分管选举,张说又极力抑止,“于是铨选失序”。凡是宇文融奏请,张说都不赞同,宇文融愤怒已极。什么方便共事,我看是方便共同对付张说吧!安禄山内心冷哼。如果不是我早就知道你们御史台会在今年进行倒相的活动,特别派人加以盯梢,根本不可能知道你们今天会在这儿聚会。
    内心是这么想,面上却是一脸钦佩,大说“佩服!”
    接下来,几个人彼此虚伪的敬着酒,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并没有多大的感情。几杯酒下肚,安禄山佯装半醉,嘴上的话就多了起来。
    “唉!几位御史,当今的张相,虽有才智,但好贿,百官每事有不合者,便当面折辱,有时甚至于是直接叱骂!今日兄弟我,就因为手下几个兄弟队列没站好,被他当面辱骂为‘进退无度,败军之选’,这等傲慢无肚之举,岂能配得上‘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话!”安禄山摇晃着酒杯道。
    崔隐甫和宇文融对视了一眼,暗暗点头。
    “呵呵!安老弟喝多了!当今张相虽然苛责,那是为人严谨之故,他应该……”
    “严谨?”安禄山高声说道,打断了宇文融下面的话。“严谨他还能让他女婿郑镒,从九品升为正五品,这样的提升速度,就算是天皇贵胄,也不过如此吧!”
    说完还有意无意的瞟了旁边的李林甫一眼,细声说道:
    “我们李老哥都这么大年纪了,不是还只是一个正四品吗!”
    李林甫面上大为尴尬,这可是他一直的痛。
    “此事……呵呵!”宇文融笑着朝崔隐甫点点头。
    因为张说的身份,现在官场上已经没什么人敢再提当初郑镒的事情了,安禄山现在这样说,毫无疑问的表明了他和张说的不对头。
    “安兄!”李林甫不愧为李林甫,对于安禄山的话,除了稍稍尴尬了一下,立刻恢复了正常。察言观色,猜出了两位同僚的意思。“听说张兄本来非常受当今张相器重,不会因为今天的几句辱骂就这么恨他吧!”
    “哼!器重?李兄!你可知那人的二儿子是谁?”
    “张相的二公子不就是卫尉寺张卫尉丞吗?”
    “呵呵!李兄!你久在京中,难道就没听说过他和小弟的事情!”
    “这个,好像是说兄弟和玉真公主……”
    “唉!不说也罢!那张说历来护短,我在他那里,哪能真得到他的重视!”安禄山大叹道。
    听了安禄山这样的答复,崔隐甫和宇文融再没了疑问,反而笑着拍了拍安禄山的肩膀:
    “老弟放心!那张说虽然贵为宰相,但天子置御史台,本来就是牵制百官枉为,他要是真有任何违制之举,我们定然能你讨回公道!”
    宇文融看到安禄山酒醉,存心从安禄山嘴里掏一点机密。
    “哈!违制之举……”安禄山大叫着站起来,却被宇文融李林甫手忙脚乱的按下,防止他胡言乱语,被别人听到。
    看了看外面喝酒的众人都没注意到他们这个角落发生的事情,三人才偷偷的松了口气,同时对安禄山是否真的是愿意说出张说事情不再怀疑。刚才安禄山的举动要是被外人看到,至少可以被治一个不敬上官的罪,应该没人会冒着自己治罪的危险,前来屈身投敌。
    “呵呵!这有何可惧!”安禄山佯装不在意的道,但也悄悄的压低了声音:“那张说曾招引术士王庆,祠祷解,而奏表其闾,还引僧人道岸窥诇时事,冒署右职;他的亲吏张观、范尧臣依据张说权势,市权招赂,又擅自给太原九姓羊钱千万……”
    由于张说不拘小节,经常会有当着下人面受贿纳贿的举动,在安禄山的有心查探之下,很快就从不少张府佣人嘴中搞到了大致的情报,虽然没有具体的场景,但经过猜安禄山用心分析,不难从中判断出大致的事情。
    而且安禄山也没安好心,他可不认为宇文融他们是好的宰相人选,所以给的情报,基本上是半真半假,适当夸大。毕竟以后还要共事,为了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故意误导他们,必须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是因为恨张说,所以说出的话带有发泄色彩,不能完全相信,但又能从自己的话中,分析出大致的走向。反正御史本来就是风闻奏事,自己提供内容的十分之一,也足够他们把张说推dao审判台前了。
    最后,已经被灌得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