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还有我们如意儿呢。”
“如意儿倒虎头虎脑有那么一股子劲头,可他太小了,要早生十年就好了,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能帮老爹一把。我哟,别看我广有天下,可不放心啊,也难找可以替我代劳的王公大臣。”
“萧丞相不是功劳第一,可替你多操点心。”
“萧何不会带兵打仗啊。再说,有多少大事压在他的肩头,征兵、筹粮、收取税赋、安排各地官员、制定各种律令条例,都离不开他。他跟我一样,也是个劳碌命。”
“那别人呢?”
“张先生(张良)威望高,众将都服,但身体不行,早有归隐林泉之志。陈平是个聪明人,但太聪明了,威望也不够。武将中最能打仗的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一封了王,心思就变了,就跟我不一条心了。其余的大都是沛、丰老人,声望资历都差不多,在我面前一个个还算老实,可你要这一个去管那一个,就不好办,谁都不服谁。你说我能不操心吗?我能不挣扎着支撑这个局面吗?都是为了刘家的江山啊,为了刘家的子孙如意他们啊。”
“那,那天这么冷,这仗怎么打呀?”
“是啊,刚才与众臣还在议论这件事。为了鼓舞士气,陈平让我给士卒赏赐些东西,赐些恩惠,让士卒们高兴高兴。可我拿什么给他们,又不是十个八个,好几万人呢。”
“吃这么大的苦,受这么大的罪,是得犒劳犒劳他们。现在拿不出钱,要不给他们一个文书,以后回家让他们到郡里、县里去领支。”
“这不是给他们打欠条吗?当皇上还能干这个事。再说郡里、县里、乡里那些大大小小管事的,哪一层不要刮一点油水,即使库里拨下了钱帛,有一半落到那些士卒手里已经不错了。到那时,还不是骂我这个皇帝哄骗了他们。”
“那倒是,那些胥吏们可狠毒了,没一个好的,披着一身官衣,实际是街面上的混混,欺霸一方的流氓,雁过拔毛,无恶不作。”戚夫人恨恨地说着,看来她也曾受过那些人的气。
《白登之围》 兵困楼烦兵困楼烦(5)
这几句话,刘邦听了心中不太好受,十年前自己不也是那样的角色吗?他叹了一口气,对戚夫人说:“这种人啊,哪朝哪代都有,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治不了他们,俗话说‘天高皇帝远’,管不了他们啊。再说,你又要他们给你办事,要他们派捐派税、收钱收粮,钱粮都在他们手里过,他们能不占一点好处?因而,只要不过分,上上下下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历来如此。这也是都要争着当官、办差的原因。老百姓说‘无利不起早’,他们则是‘无利不办差’。真正一滴油水都不沾的,规规矩矩办事的,不能说没有,那可真是凤毛麟角,太少了。靠那点子人也治理不了这个大国啊。”
“那按陛下你的意思,对那些人就没法治了?”戚夫人有些不高兴。
“那也不能这么讲,执政者清明些,各种律令严厉些,再辅以教化,形成一个较好的环境,所谓的‘风气蔚然’,那些人便会少些,收敛些,老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些。不过,跟你这一番啰唆,我倒有了主意了。你看,这样办行不行,我眼下拿不出钱帛来赏赐那些军卒,我可以下道诏书,减免他们以后的赋税与劳役,让他们复员后不用再交赋税再服劳役,像我上次下诏谁生儿子免除他两年赋税劳役那样,你看行吗?”
“行,这办法好,也不用打欠条了,那些士卒一定会感谢你的恩德的。那刘郎,你打算免去他们几年的赋税和劳役呢?”
“五年,五年怎样?要不十年,十年。”他看着戚夫人,目光在询问着。戚夫人也不知该豁免五年还是十年,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傻傻地盯着丈夫。
刘邦端起了一碗酒,“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他抹了一下嘴,见戚夫人不回答,只是呆呆地望着自己,又问道:“怎样?十年还不行?”
戚夫人笑笑,摇摇头,不知该怎样回答。
刘邦一拍大腿,说道:“这样吧,索性来个痛快的……免除他们终生的赋税与劳役,让他们下半辈子也享享福,算是为朝廷出了一把力。怎样?这下他们该高兴了吧,该欢呼万岁了吧。”
戚夫人也高兴地拍拍手,她跳到刘邦的怀里,娇声地说:“刘郎,你这真是皇恩浩荡啊。”
刘邦十分兴奋,他知道此刻他作出了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能使在暴风雪中的那支大军重新振作起来,能使它焕发出更炽热的战斗热情;这个决定也显示了他的宽厚与气度,也将保证他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紧紧地搂抱着戚姬,在她脸颊上、颈脖上狂吻着,嘴里还喃喃喊着“皇恩浩荡,皇恩浩荡”。
边上两个宫女见了,都抿着嘴偷偷地乐了。
第二天清晨,刘邦召来了陈平等大臣,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那些大臣听了,都觉得皇上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奖励方法,都在心底里钦佩皇上的智慧与气度。这个决定是大得军心的,那些前线的将士为了一辈子的安逸日子是会替皇上去拼命的。
在这个恩惠前,暴风雪的威力也似乎小多了,周勃、灌婴军中一片欢呼声,士卒们冲着南方跪拜叩头,感谢皇帝陛下的隆恩。他们精神振奋,摩拳擦掌,一个个发誓要奋勇杀敌、报效皇恩。许多伤情稍轻的,只要还能坚持的,都不肯撤离,要留在军中出力。这时,晋阳城里的衣被也都运来了,还送来了不少慰问品,周勃、灌婴军士气大振,他们立即按照皇帝的命令又进攻了。
稽粥与格律金的队伍驻扎在硰石,他们没想到在这种气候下汉军还会进攻,因而疏于防范,被汉军奔袭得手,一仗下来损失了三千余骑,是他们南下后受损最严重的一仗。随即他们就接到了冒顿单于的命令,让他们迅速撤离战场,不用再去阻挠汉军。因而硰石一战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阻击战。
《白登之围》 兵困楼烦投桃报李(1)
硰石一战,汉军斩获颇多,一直拦阻在汉军面前的匈奴左贤王部经此一战,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邦得到捷报,十分高兴,没想到周勃、灌婴这次行动这么迅速,打得这么漂亮,看来自己的那个决策真是威力无穷。人呀,真是座矿藏,潜藏的东西多着呢,只要你努力挖掘,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你看,这次自己没掏一文钱,就是出了个主意,下了道诏书,就收到了这般奇效。想到这里,他暗暗地为自己的高明得意。
现在跟前的那头拦路虎打掉了,就该赶紧找那个匈奴单于了。
据周勃、灌婴报告,从俘获的匈奴人那里得到情报,匈奴单于驻跸在代谷一带,也有说在代谷以北的平城① 附近。平城县隶属于雁门郡,再往北便是匈奴草原了。
从其他方面得到的情报也证实了冒顿单于在那一带出没。
刘邦与陈平等大臣们商量,匈奴单于冒顿在那两个地方的可能性都存在。他们的营地经常迁移,这一段往南,过一段又往北了。这两个地方环境都比较好,代谷是片长长的谷地,滹沱河两岸适易耕牧,平城一带更是块大盆地,是雁门郡最富庶的地方。
刘邦这次分外谨慎,他不能让那个匈奴单于又溜了,他要布下天罗地网,擒获这个危险的对手。
他问陈平:“先生,各郡国的兵马征调得怎样了?”
陈平回答:“这次陛下下了严旨,各郡国都不敢懈怠,都按旨意加紧调集人马,有特殊情况的,也据实呈报了情由。各郡国的队伍已陆续赶往指定地点,路远的正日夜兼程地赶来,总的情况不错。”
刘邦听了满意地点点头,他又问道:“这次总共能集结多少人马,与我们的估算差不多吗?”
“连同晋阳的队伍,这次征讨匈奴的总兵力可达到三十万人以上,且都是精锐之师,这也是中原地区目前能征集的最大兵力了。”
“嗯,差不多,也够用了。”刘邦想,当年蒙恬也只三十万人马,便几乎把河南的匈奴人斩尽杀绝,按目前自己掌握的兵力,制服冒顿,将匈奴逐出燕、代地区,应该是绰绰有余。
他又问:“觇敌工作安排得怎样了?”
“经与众将商议,已派出五支侦察队伍,将代谷及代谷以北地区划分区域,分头侦察,让他们快去快回。”
“派的是什么人?”
“都由能干机敏的卒长带队,每队二三十骑,挑的都是有经验的老斥候。”
“好,要他们查清的内容都交代清楚了没有?”
“都交代清了,最主要的是两条:一是匈奴在代谷一带的兵力部署,有无埋伏;二是匈奴单于的驻地及流动情况。其余的都是些常例内容。”
刘邦点点头,他想了一会儿,又对陈平说:“先生,那块地方太大,地形也复杂,有山地有平川,我们以往又都没来过,五支队伍似乎太少。这次觇敌又是身入险境,有的说不定还回不来,朕意再增派五支,这样,总有几支能回来。一定让他们认真仔细,派的人要精干,也可以让品级高一些的武官带队。请先生快去安排吧。”
陈平心想:陛下这回真用心思,一下子派出十支侦察队伍搜索这块地方,真是绝无仅有的举动,不过谨慎一些也有好处,毕竟对这块地方大家都不熟悉,而冒顿那个对手又很狡猾。
二
当汉营正积极备战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匈奴单于突然派来了使者,说要把单于陛下的书信送交汉国皇帝。
刘邦听了很惊奇,给我送信,他想干什么?他问陈平:“来的是什么人,有多少人?”
“来了一个裨小王,是匈奴万骑长帐下的属官,相当于我们的校尉吧。他们一共才十来个人,其中有两个担任通译的汉人,像是臧荼的臣僚。”
“来了一个裨小王,一个校尉,要见朕?……不见。你找个人出面与他们洽谈,把匈奴单于的信收下来,搞清他们要干什么。你也不用出面,咱们不抬举他,一个裨小王……真是岂有此理。”
“那,就请奉春君出面怎样,前一段审讯匈奴俘虏也是他负责的。”
让刘敬出面,可以,虽说刘敬对打这一仗有异议,但对自己还是忠诚的,嘴皮子也厉害。于是刘邦便说:“让他动点脑子,把那些匈奴人看住了,别让他们四处乱窜,这些家伙突然来到晋阳,定然不怀好意,十有八九是来摸底的。”
陈平便按刘邦的意思去布置了。
第二天午后,刘敬便来禀告与匈奴使者洽谈的情况并带来了匈奴单于致汉国皇帝的信。信的大意是:雁门、云中、代郡,这片地方原来是匈奴国楼烦部落的放牧地,是被你们抢占去的。现在匈奴大单于为楼烦部落收回这片故地,是天经地义的,根本不存在匈奴侵犯汉国一说。请汉国皇帝速速退兵,如还要北侵,匈奴铁骑将予以痛击,勿谓言之不予也。至于双方边界的各种具体细节问题,可以谈判解决。如果汉国皇帝有诚意,可以派员来洽谈,洽谈期间双方应该休兵,云云。
刘敬补充道:“那个裨小王所言也就是信上的这些内容。他有些紧张,怕我们把他抓起来,杀了他,再三说他是奉命送信的,我们愿不愿意和谈都不关他的事,他会完完全全按照我们的意思回去复命。看来那个裨小王只是个信使,不是匈奴单于的和谈使者。”
刘邦看罢信,听罢刘敬的报告,目光与大臣们交流了一下,内心琢磨着这件事的涵义。过了一会儿,他问刘敬:“奉春君,这件事你比我们接触得多,你以为他们来干什么?他们的起初意图是什么?”
“这,臣也在想这件事,本来以为匈奴人既然想跟我们和谈,那个裨小王会有一些具体的意思提出来,谁知没有,他只是带了匈奴单于的一封信。依小臣看,他们这次是在投石问路,想摸摸我们对战、和的态度,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行动。”
刘邦仔细地听着,不置可否地摇晃着脑袋。他听刘敬不讲了,便问:“奉春君你说完了?你感到那些匈奴的诚意如何?”
“这,这小臣看不出来。那使臣和他的随从只是很紧张,像是想赶快办完差回去。那个裨小王也不善言辞,还是那两个担任通译的汉人话多,也都是些讨好的话,至于那封信中的言辞,小臣以为甚是傲慢,并无诚意。”
刘邦仍不住地摇晃着脑袋,他又问边上的柴武:“柴将军,你跟匈奴人打交道也不少,你的看法呢?”
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