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清-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扯开了电报的包单。谁知这电报却是法国人来的。报的是那个叫萨柯奇的少尉,也就是曾经和薛兴华谈判的军官。电报的内容是询问或说催促薛兴华什么时候派人前往法国挑选工业设备。他在电报里隐约说他和他的上级有了麻烦,国内有人在调查开拔费的真正含义,他们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萨柯奇请薛兴华尽快将设备选好运走,免得夜长梦多。
看到水儿在自己身边,薛兴华将电报递给了她。她扫了二眼,说道:“你可以让陈市长他们帮你啊,他们一辈子都是做生意的,肯定比你更清楚如何不吃亏。你只需告诉他我们兴华军现在最需要什么,他就可以帮我们买来。就如你让西沃德、霍克他们购买军火一样。
”
薛兴华一边朝外面走,一边说道:“最需要什么?我需要的东西太多,可这些能不能保住,我可不知道。如果保不住,我买来干什么?”
水儿已经知道薛兴华的“宏伟大志”,就说道:“即使我们真的定下来到朝鲜、到日本去打日本人,三市也是要保住的吧?总不能为了那场不知道会不会生,生的规模也不知道的战争丢下一切。你现在委托那个德国人又是修炮台,又是修堡垒。难道你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
“可我担心被荷兰人炸掉,那就亏大了。”薛兴华说道。
【求推荐,感谢订阅】(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WwW。。章节更多,支持&&!)
第一第113章 【各怀鬼胎】
假装是西方国家的人投资的不就行了。让陈市长哪个国家找一个人,挂他的名义就是。”水儿提议道,她可不相信薛兴华真的扔到这里的一切跟日本打仗,日本人是不是真的打大清国都难说呢,不用说去朝鲜、日本了,更不用说三市会被荷兰人占领。
薛兴华哪知道水儿心里如此“自信”,他说道:“只能这么办了。我去找陈长荣说一下,最好用这五十万两白银买一个造船厂来。”
“这里的谈判还谈不谈?”
“再冷他们一下,明天再谈吧。”
“你把他们作弄得实在……”话没说完,水儿就笑了。
“我真的巴不得他们少赎回一些士兵。俘虏比从外面招募的人好得多,既不要花费高的薪水又可以打可以骂很听话,呵呵。”
“但是打仗的时候未必就遵命不造反。还是对他们好一点好。”
“就是要这么强硬一些才行,否则他们就顺着杆子爬。……,我当然更希望我们自己能训练出一支海军来,能够完全遵照我的命令。可短时间内如何能做到?”
与陈长荣的交谈很顺利,陈长荣在法国有不少的商人朋友,听了薛兴华的话,他表示立即安排人员前往法国考察,争取全额买下一家造船厂,并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如果价格超过五十万两,他陈家可以先行垫付,或将这些钱作为船厂的入股。至于船厂的名义老板更简单,就用他法国一朋友的名字就行,反正船厂在三市,没有什么风险,只在遇到荷兰人进攻的时候,让那个名义老板出面抗议一下就行。
薛兴华答应不管法国人给的五十万两开拔费够不够,他都送一成的股份给陈家和船厂的管理。如果垫支超过十万两,他同意按实际出资额给陈家相应股份,还不包括那送出地一成股份。这让陈长荣兴趣大增,办事越上心了。
前世管理过企业地薛兴华知道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多给马儿好饲料。如果不用利益将这些人绑在一起。人家未必会贴心办事。只有得了股份。他们才会当着自己地事来做。并且对送生意上门地薛兴华充满感激。而不是看成帮薛兴华地忙。
当天晚上。薛兴华宴请了荷兰谈判代表一行。不过。这些荷兰人显然不乐意吃这餐饭。面对一桌子地佳肴几乎没有兴趣。他们只希望薛兴华能早点谈完。他们早点带那几百名俘虏回家。他们已经听说八百多名俘虏里。有近二百名受了伤。他们担心拖久了。那些伤会死亡。那么。他们就要承担一部分谈判迟缓地责任。虽然他们觉得自己很冤枉。谈判地节奏完全掌握在眼前这个表面笑呵呵。实际全身都是刀子地少年身上。
所有参与谈判地荷兰人都一致认定薛兴华是一个外面漂亮地魔鬼。
第二天。荷兰人接到通知说继续进行谈判。他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上校还擦了一下头顶上地虚汗。他一个晚上都担心那个少年又把他们软禁几天。这种被软禁地侮辱已经超过了侮辱本身。他们关心地不是自己而是能不能尽快将那八百多名俘虏给救回去。
在来这里之前。荷兰殖民当局就这次谈判进行了多次讨论。基本上默许了三市所提出地三条:分配一部分地域给三市管理、暂时中断对土著叛乱武装地资助、支付一部分赎金。
他们也知道中日终究有一战。不管兴华军地背后是不是有大清国这层背景。他们都可以忍到中日战争出了结果再说:如果大清国胜了。他们反而可以用于兴华军地协议为借口。霸占坤甸以前地地区。如果大清国败了。他们荷兰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撕毁协议集中力量摧毁这个可恶地兴华军。相信几年之后。他们能调集更多地军力。兴华军因地域小、资源少、人口不足而无法提高更多地军力。他们地经济绝对无法维持一支陆军和一支海军。可以说时间是在荷兰一边地。
谈判一开始,各自心怀鬼胎地双方焦点就集中在赎金数量上。薛兴华依然坚持八十八万这个“吉利”的数字上,而荷兰上校在一步步增加,他今天一开始就提高到四十万两,然后一万、二万地增加着。提高到四十五万时,数字就不再增加而是向薛兴华讲道理。
整整二个小时,荷兰人还是不松口。薛兴华估计他们从上级得到的授权也接近这个数字,也试探着降低了一些,定在八十万两。
双方的分枝依然很大。
又讨价
久,二个数字依然相差很大。薛兴华沉思了好久兰谈判“好心”地建议道:“我理解你们的难处,这真金白银地拿出来是有点心疼。俘虏嘛,也只怪他们运气不好,只怪那些指挥官愚蠢,怎么就给我们兴华军给俘虏了呢?赎金的名义肯定不能用,有损你们荷兰帝国的声誉,也不便于你们殖民当局向国内交差。虽说用合作经营的名义好一点,但没有具体的合作项目,估计你们还是有不少的麻烦。我提一个建议,你们看怎么样。我们双方一起合建一条从新加坡到婆罗洲的海底电报线路。现在的通信越来越重要,如果建了这条线路,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建电报线路?”荷兰上校眼睛一亮。
“这个项目不错吧?只要线路建成,我们就可以与世界各地联系了。不必要为了送封信而派人乘船奔波。而且这个项目一旦实施,也解决了我们双方的体面问题。我们双方共同拥有这些电报线路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你们只须再给我们三十八万八千两白银就行。对不起,我对八实在是有点偏爱。”
“什么,我们还要给你们三十八万八千两?真是岂有此理!”一个荷兰人怒了。
“不要激动。海底电缆的投资并不大,而且你们迟早要建,我们只是帮你们的忙而已。总不能让我方投资八十万两,你们一点钱也不出吧?”
出乎薛兴华和部分荷兰谈判代表料的是,荷兰上校说道:“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我们送一条额外的电报线路给你们使用不就行了吗?阁下为什么还要提出一个如此大的数字而影响这次合作呢?”
薛兴华很无耻地说道:“我们雇佣你们的海军和技术士兵实在太需要钱了。只有我给他们很高的薪酬,让他们觉得在我们这里工作更好,他们才可能答应过来。也只有给他们很多的钱,,他们的心情才可能愉快,身心才能健康。没办法,我们三市地盘太小,太缺钱。”
荷兰上校没好气地说道:“阁下请放心,我们荷兰人没有会愿意被你雇佣的,你也就不要担心这些事了。”
薛兴华笑道:“你们荷兰人不来,未必其他国家的人就不来?你们荷兰人愿意拒绝接受一个接受高薪的机会,我只能深表遗憾。我可告诉你们,我们开出的薪水可是你们现在薪水的二倍、三倍、甚至五倍。当然,这要看他们的本事,越是我们奇缺的岗位,我们给出的薪水可以越高。”
现在薛兴华已经知道荷兰普通士兵的平均薪水也就是五两白银左右,只比兴华军的略高一点。
海军的平均薪水多一下些,但也不超过八两。如果开出三十两一个月的薪水,肯定能吸引不少国家的退役官兵前来。就是聘请一千人,一个月也就三万两银子,一年才三十六万,完全能负担得起!
上校无可奈何地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会如实向我的长官汇报,希望他们能理解你这贪婪的想法。但我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坤甸以及坤甸周围的地域是绝对不可能划分给你们的,这是我们的底线。我希望贵方能看着将来友好的份上放低一些要求。”
薛兴华很忠诚的表扬道:“我非常欣赏你这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兴华军期待我们的合作愉快,能够尽快地消除我们双方的敌意。就让该死的战争见鬼去吧!”
“请阁下安排我们和被俘的人员见面,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现在的情况。”上校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没问题。明天我就派人带你们跟他们见面。”这次薛兴华异常爽快。
谈判暂时告一段落,软禁条件大为改善的荷兰代表团忙于向坤甸的殖民当局写信请示。
薛兴华则回到了自己的军营,他在思考怎么做才能让俘虏中那些技术高超的海军官兵自愿申请留下来。现在这三艘军舰至少需要留下一百名专业人才才能玩得转。
就在他思考采取何种留人时,德国的军火商霍克和他的翻译突然出现在他的办公室。
薛兴华连忙问道:“你们的防御专家到了没有?”
霍克通过翻译回答道:“到了三位。都是防御工事建设方面的专家,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其他的工程师将陆续到达。”
薛兴华笑道:“世界一流的防御专家应该是法国人。”
【感谢订阅、推荐】(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WwW。。。章节更多,支持&&!)
第一第114章 【军校】
为在前世,法国人修建了一条世界着名的马奇诺防线笑柄,“马奇诺防线”最后成了“表面好看实则无用”的代名词。马奇诺防线由当时的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提出,于1930年开始动工,到193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六十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该防线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四到十四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六到八公里组成。
想起六十亿法郎,薛兴华不由自主地吞口水:我要有这么多钱就好了。
霍克惊讶而不服气地说道:“法国人的修建水平最高?不可能!他们除了在喝酒、调戏女人和向敌人投降外,其他啥也不会。我可不知道他们还会修防御工事。阁下,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担心我们的报价太高?”
薛兴华笑着摇了一下头:“不,也许我记错了。”他问道,“你们三位专家什么时候能开始勘探地形进行规划。对了,我们将派出几名专家跟随你们工作。当然,我们的专家水平比你们的稍微低一点点,希望你们能帮助他们提高。”
薛兴华准备让林启龙、李安庆招聘来的一些人跟着德国佬学习,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地人才。
霍克没有拒绝,他还高兴多了一些帮手。
至于那些专家是不是帮助兴华军的人提高技术水平,完全不在他思考的范围,他只想多赚钱快赚钱。
打走钻进钱眼的霍克,负责办军校的李安庆走了进来。他较为详细地汇报了军校筹备情况:
军校在一步步成形,校舍用的是市政府军的营房,教官用的是李安庆、林启龙找来的同学、朋友或招聘的军事人员。当然,从天王洞带过来地几个外国专家也没有落下,即使他们在军校里教不了军事知识,也可以教语言、数学、地理、物理等知识。
军校的架子搭起来,但缺少的却是学员。李安庆拿着薛兴华赐予的尚方宝剑到各部队招人,开始的时候李安庆还提了不少的条件:必须识字、年龄不超过二十、必须是华人、身体健康等等。
不想他带着人走了一圈。报名地竟然不到五十个。即使后来降低条件。或说不要条件。只要愿意进军校就读马上录取。但依然没有什么人报名参加。士兵、军官都不愿意坐在教室里读书。而愿意在部队里战斗。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