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25章

1926之崛起-第325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美国的公司签订的合同,只是规定了合资公司不得进入亚洲市场,可并没有规定兴华不能进入欧美市场,这倒不是对方犯傻才签下这样的不平等合同,而是因为兴华保证其产能不能超过合资公司设计产能的一半。
    至于丝袜价格定的这样高,则完全是李如娟一再坚持的结果。
    一双尼龙丝袜,在前世可以十块钱买几双,现在竟然要卖二十多块大洋一双?这要是折合成前世的钱,那可值老鼻子了。
    就以最普通的民国3年的袁大头来说,在八十年后,一枚就值700多元,如果是民国五年的,那还要翻一番,一枚就是1400元。
    想象一下吧,即使是按现在25块大洋一双,也以最便宜的折算价700元计算,那也是17500元啊如果是按1400元折算,那就是35000元,花这么多的钱竟然仅仅买了一双再寻常不过的袜子?
    这是打死宋哲武都不敢想的事情,甚至他也是实在不忍看着这些女性们花这个冤枉钱。
    可李如娟的理由是: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女人们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那是绝对不会顾及钱财的,当然,前提是她要有这个经济实力。月收入几十块,上百块大洋的人在大城市里有很多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不会介意给自己的女人买上一双这样的漂亮丝袜的。
    李如娟最后说了一句很雷人的话:“追求时尚,总是要付出代价地。”这让宋哲武愣了半天。
    穿短袜的,主要是女学生,而这时能上得起中学甚至是大学的,多半家中都是中产以上,给自己的女儿买上一双丝袜,让她不至于在同学面前显得寒酸,家长们都会忍痛拿出钱来的。
    不过,现在还不是要赚中国人钱的时候,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是要抢时间先赚外国人的钱。
    李如娟也认可宋哲武的这个观点,因此,李如娟给李远达去电,要求达卿公司要限制国内批发,对国外的购买要求不仅要放开,在时间上也要优先安排,一句话,外国人有钱,就让他们使劲买吧
    推介会非常非常的成功,气氛热烈的大出虞洽卿这个见多识广的上海滩大名人的意料之外。
    推介会结束后,人们并没有散去,除了洋行经理们的夫人和女记者们兴高采烈地去去她们的丝袜,商人们则是立刻就跟抓贼似的,前堵后追地围住了李远达和虞洽卿、马应彪三人,仿佛这三个老头子要比那五位上海滩正当红的女明星们还要漂亮似的。
    受到商人们冷落的女明星们,却受到围观群众的热烈追捧,在巡捕们拳打脚踢,同时挥舞警棍威胁之下,好歹才堪堪挡住冲过来想要近距离看看这些明星的人潮,直到女性们钻进各自所在的电影公司来接她们的车子里离去,现场的混乱才停了下来。
    而商人们这个时候可是没有膜拜女星的心情,他们都等不了明天再去达卿订货,都急着要提前预定,都怕晚了自己订不到货,丢失了这么大好的发财机会。
    在得到虞洽卿保证,今天不会接受任何人的预定,要批量购买,明天就带足现款去达卿公司。
    虞洽卿还代表达卿公司宣布,因为货源不充足,所有购货款必须一次结清,绝不赊账。如果要预定下个月的货物,必须预付三成货款。
    参加推介会的商人们这才都放心地赶回去,急着调集现款。
    由于虞洽卿早就给上海的各大报打过招呼,也预付了优厚的费用,甚至去采访推介会的记者们,每人还都额外得到了虞洽卿送的100大洋。
    因此,第二天一早,上海滩的各大报就都在头版刊登了这次推介会的盛况,并争相用大幅版面介绍山西兴华公司出产的家用电器和丝袜。在铺天盖地的舆论的刺激下,人们在各种场合也都在谈论着这些时髦的,但也十分昂贵的神奇东西。
    尤其是得到了虞洽卿赠送丝袜的女记者们,写起文章来更是给力,所有文章都是极尽赞美之词,把家用电器吹嘘的神乎其神,简直就是天上少有,地上难寻的宝贝。
    在丝袜上用的篇幅则是更多,除了推介会上宣传的丝袜的特点外,这些女记者们在拿到丝袜回家后,经过仔细研究试穿,竟然又被她们发掘出了虞洽卿和李远达、马应彪这几个老江湖想都没有想到过的种种好处,并在报上大肆宣扬,这让他们三人不禁相对苦笑,连连自叹弗如不已。
    报上的关于丝袜的标题也十分煽情,其中有两篇文章的标题赫然是《你想拥抱时尚吗?请穿丝袜。》,《你想拥有一双健美的秀腿吗?那就请穿丝袜。》
    在这些无处不在的舆论的“狂轰乱炸”之下,虚荣心极强的上海人的情绪首先被完全地调动了起来。
    第二天,达卿公司自然是人满为患,达卿公司的两层临街铺面被中外商人们挤得满满的,不得已李远达只好包下了对面的茶楼,所有国内商人都集中到了茶楼里。
    至于先施百货公司门前的人就更多了,一大早就在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龙,即使是家资豪富的大商人也不得不派出下人来排队。排队的加上看热闹的足有几万人。
    因为为了更好地营造这火爆气氛,先施百货公司采用限售这种欲擒故纵的计策,为了避免有熟人来找他在内部多买货,马应彪一早就躲到达卿公司去了,想要找马应彪直接从公司里购买这些稀罕商品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人。
第四百二十四章布局追求时尚总是要付出代价地(三)
    第四百二十四章布局追求时尚总是要付出代价地(三)
    杜月笙和法租界公董局都很配合,这不仅是看在虞洽卿的面子上,还因为宋子文在当晚虞洽卿、李远达、马应彪举办的的宴会上,当面请杜月笙和法国驻沪领事甘格林赫对达卿公司多多关照。WWw。
    仅凭宋子文财政部长的头衔,不要说杜月笙不一定会买账,就是法国公使甘格林赫也不一定买账,可是考虑到宋子文另一个身份,他们就不能不买宋子文的账了。
    因此,第二天,在达卿公司和先施百货公司的门前,都有大批巡捕和杜月笙的徒弟们在维持秩序,虽然这两地买货的和看热闹的人很多,可是绝没有人敢于趁乱闹事。
    如果惹恼了巡捕们还好说,大不了被抓进巡捕房暴打一顿,可如果要惹恼了被黎元洪秘书书写楹联赞美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当代上海春申君杜月笙杜老板,那恐怕就得被人装了麻袋丢下黄浦江喂鱼了。
    因为有杜月笙镇着,达卿公司和先施百货公司门前尽管人流涌动,挨肩擦背,可并没有一个人敢闹事,甚至一些专门找这样的机会,在人群里故意接近年轻漂亮女性吃些豆腐的小混混也都收敛了很多。
    因为先施百货公司早已有话,家用电器和丝袜是要限售的,许多人为了一次就买到所有的商品,或者是想要多买一些的人,更是派出了许多下人排队购买。不过排起长队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来为家中女眷购买丝袜的,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轻易地拿出上万,甚至几万大洋的。
    如果说在先施百货公司的零售用非常火爆这个词来形容,那达卿公司里的气氛就只能用剑拔弩张、甚至是白热化来形容了。
    虽然李如娟把这几个月生产出来的这几种电器产品都运来上海,可是加到一起也就四万多台,数量最少的恒温酒柜,兴华电子公司制冷分厂新增的生产车间,紧赶慢赶的也仅仅生产出不到3000台。
    四万多台家用电器虽然数量也不算少了,可是因为李如娟昨晚来电强调,这些产品的百分之九十必须要销往国外,而且首选欧美。这样一来,这四万多台家用电器就仅有不到五百台可供在上海出售,这么少的商品,自然是不足以批发的,就是零售都不足,马应彪更是恨不得一股脑都“抢”到先施百货公司去。
    因此,应对要求大量进货的国内商人就绝对成了一件苦差事,而这个苦差事也就只好由虞洽卿这个强势人物来应对了,如果换了其他人,不被被忽悠了的商人们打个伴残就算菩萨保佑了。
    李远达和马应彪自然不敢揽这个活计,都很主动滴和李如柏、李如松负责张罗和各国洋商们洽谈。
    即使是这样,可供出售的的商品数量也无法满足外商的需求,洋商们为了多买这些紧俏商品,还没和李远达、马应彪开始商谈,他们自己先就吵翻了天。
    为了自己多得到这些紧俏商品,脾气暴躁的英国怡合洋行的经理查理甚至掏出了手枪相威胁,而日本东亚洋行的小个子老头伊藤也毫不含糊,直接就让人回去取他家传的武士刀了。
    眼见这些外国人越闹越凶,如果不想出妥善的办法,那今天非出人命不可。
    情急之下,李如松又搬出了学自太原的集合竞拍的拿手手段,来算记这些洋鬼子们。
    李如松的办法具体就是,把这些商品每种都分成十份,每次竞价竞拍一份,出价高者得到这些货物。
    一向信奉实力的洋人们对这个办法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尤其是英法的几个大洋行的经理们更是赞成,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就这么办了。
    洋商之中,以英国和法国商人的实力最为雄厚,他们都恨不得独自吃下所有的货物,而德国、意大利、丹麦、美国和日本、南洋,以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商人们的实力就明显不行了,比英法这几家老牌大洋行,他们可是差的太远了,那可是拍马都赶不上滴。
    既然凭实力说话,那英法洋行的经理们可就不客气了,前面几笔竞拍都被英国怡合洋行、太古洋行、宝顺洋行,法国聚福洋行、新大昌洋行、哥胪士洋行等英法大洋行,以超出标价百分之二十的价格抢走。
    只不过,细心的人能发现,虽然这些洋行的经理们谁都报价,可实际上英国人开设的洋行都是以怡合洋行为主,法国人开设的洋行都是以新大昌洋行为主,只要他们停止报价,同一国家的人就再不出手了。
    而且,英法两伙洋行的人之间好像也有默契,总是自己得到一份,下一份就让给对方,如果有第三方参加竞争,那两伙人就都掳胳膊挽袖子地不断抬价,坚决不退,直到把对手逼退为止。
    开始的时候,德国、意大利、丹麦、美国和日本、南洋,以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商人们,自知实力不济,还准备等到英法洋行吃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再出手,捡些他们吃剩的残渣就可以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见竞拍的货物已愈来愈少,而英法洋行的人还在不停地加价竞拍,忙得不亦乐乎,价格已经被他们两家抬到了超出原标价的百分之三十五了,可他们还没有停下手的意思,明显就是一副通吃的样子,这是连渣都不想给他们剩下的啊
    此时,这些国家的商人们这才反过味来,英法洋行这是准备把这些宝贝货物全包下来啊
    这些其它外国洋行的经理们不知道,英法两国的洋行早已有共识,那就是不能让欧洲的其它国家的商人们得到这些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得到了上帝眷顾、开了窍的中国人制造生产出来的这些神奇东西,至少也不能让别人得到的太多。他们很清楚,这些宝贵的东西在欧洲是一定会大赚特赚的,得到的人越多,价格也就越不好控制,当然他们也就越不好赚钱了。
    可是问题是,单靠任何一家洋行,谁也不可能独自吃下这么大一块“肥肉”,哪怕是在中国实力最强的怡合洋行也不行。
    英法商人是最讲究实际的,没办法,既然不能独享,那就要找有实力、有资格,能够与自己分享这份财富的人合作。
    于是,英国商人们很自觉地联合起来,法国洋行也是跟英国人想的一样,也抱成了一团,为了避免英法两国商人互相掐得太狠,便宜了中国人,两伙人甚至还达成了默契……
    感谢“NSY25624499”、“逸轩客”两位书友的打赏和评价票更感谢“逸轩客”、“燕入昭阳”、“无名无天”、“勿天”几位书友的生日礼物深蓝鞠躬感谢诸位书友
第四百二十五章布局追求时尚总是要付出代价地(四)
    第四百二十五章布局追求时尚总是要付出代价地(四)
    为了保证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做到万无一失,英国的洋行经理们又找到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法国的洋行经理们则找到法兰西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大银行请求资金援助。wWw。
    这些英法以外的商人们知道如果再等下去,那就只有等到下一批货物运来,都再也不敢等下去了,不得已都提前纷纷加入了战团。
    可是英法两国的商人们准备充分,志在必得,几轮竞价就把竞拍价抬到了超出原标价的百分之七十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它国家的商人们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