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逸史-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蠖踊乩矗嵩趺醋瞿兀俊�
“肯定会派一部分军队出来寻找。”孙大雄确定,“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再打一次伏击战。”
其它团参谋人员深以为然,他们摊开自己绘制的罗浮山山区的地形图,认为在陈家村前有个小树林是一个理想的设伏点,只是有一个问题:怎么引从增城出来寻找的联军入小树林呢?
孙大雄不慌不忙,独自点头。他早已胸有成竹,于是命令三个营前进潜至离陈家村十里外的一座小树林里设伏,另派出一个排前去西班牙人曾经走过的地方留下一些较明显的蛛丝马迹,让从增城出来搜寻的联军一步一步钻进第51团设伏的口袋中。
在第51团设伏等待中,孙大雄独自思量很久,觉得如此仍有些不妥,怕又跟上次第二营设伏的一样,到口的肥肉被叼走,到手的冰块化作水。他吸起教训,又临时调整部署,改三个营设伏为两个营,另一个营——第二营前行移至小树林前两里处,密切监视增城出来的联军的到来,待他们经过后,阻住他们的后路,或是从他们的背部攻击,具体行动第二营可以视情形而定。但孙大雄着重叮嘱第二营的中校营长曾成志:“务必隐蔽好,千万不能让敌军发现第二营的存在。”他建议第二营除留下两个侦察员外,其它部队最好远离通道两三里更为妥当,待敌军通过后,再跑到通道处阻击。
第51团烦躁地等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前方的侦察兵终于报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增城出发的四百多名美国士兵,正向陈家村方向过来。”
孙大雄吩咐侦察兵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后,又派出两路侦察兵多点跟踪敌迹,确保情报的准确性,他还把各种情况的变化命令通信兵及时传送给各营指挥所,指示他们随时作好战斗准备。
如第51团团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一样,从增城出来搜寻的四百多人美军顺着西班牙人留下的一些踪迹,一步一步地进入了第51团所设置的埋伏圈。这队美军是新奥尔良团的一个营队,他们不太相信那一队三百多人的西班牙部队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除非是遇到了以前那支神秘的中国军队,可上面的情报显示,那支神秘的中国军队在那次遭遇战中,也遭受到重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啊!”
美军尽管害怕,却不相信西班牙人和自己会那么倒霉,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那支恐怖的军队。
“报告营长,敌军已顺利通过我军的阻击阵地。”一个侦察兵立正向第二营长曾成志报告。
“好!命令全营官兵全速跑步前进,第一连第二连在通道两侧设好阻击阵地;第三连跟随敌军尾部向陈家村方向逼近,并及时向我报告军情变化;第四连作预备队,随时听候调遣。”曾成志果断下令。
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设伏,料敌准确,战术思想正确,战法精确。美国军队正高兴地通过打听,确切地得知西班士兵就在前方十里处的陈家村,他们兴奋地加快行军步伐想早点与西班牙士兵联络上。可在他们进入小树林后,遭受到各种机关陷阱的袭击,正惊魂未定时,刚想退出小树林,又遭到一阵阵猛烈的枪击,一会儿倒下了一大半。在这种没有火炮支援的小规模战役中,人民军的装备、战术、战法占据着绝对优势。美国人疯叫着后退,可后面有人民军第51团第二营的一个连在阻击,他们又被挡了回来。
第二营营长曾成志接到第二连的报告,战斗并未如他所预想的那样激烈,战斗刚打响,敌人已溃不成军。“第二营大部没有必要再在原地设置阻击阵地了,完全可以全军压上,包住敌军。”曾成志想,接着果断下令:“第一连、第二连、第三连急行军至小树林,堵住小树林的边沿,全歼敌军。”
战斗持续一个时辰,剩余的美国士兵零零碎碎地作着抵抗,到后来,知道无力回天,逃脱无望,只得乖乖地举手投降。解决掉这一股敌军,孙大雄团长突发奇想,大胆猜测:“这两股敌军出来后,都迟迟不归,增城的敌军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不外乎:一。什么也不做,傻傻地待等。二。继续派大部队出来寻找。三。派出少量侦察部队探明情况再做决定。四。马上撤退,弃他们不顾。五。联络总部,要求大批部队增援。这里第一种可能是没道理的,这不合联军的习惯;后面几中情况增城内的敌军都要派出部队或是人员出来,人民军可以死死围困增城,严密监视增城进出的任何一人一物,打击或堵住他们与外界的任何联系,继续使增城变成死城孤城。其中第二种和第四种情况是孙大雄最愿意看到的,那将让人民军第51团继续大量地打击敌军。
孙大雄决定第51团全团开赴增城外围,围困增城。实施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对增城各个要道,关卡的控制,情报工作也一定要做到位。
第51团秘密围攻增两天,增城内的敌军曾两次派出小股部队出来联络先前的部队,但都被第51团连队偷偷给解决掉了。增城内的敌军发现每次派出的人员都是有去无回,感到极度惊恐,不知城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外没有发生什么战斗,可部队人员却总是有去无回,这也太恐怖了!哦!神秘的远东大陆,神秘的中国人!”城内的联军感到不可思议的蹊跷。但他们仍不太相信那些派出的部队都被消灭了,如果是那样,那可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增城内还有联军一千五百多人,联军指挥官上校库木见此蹊跷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认为在增城附近一定有一支非常强大的敌军存在,作出了一个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决定,他决定全军撤离增城,向广州方向撤退,与东路军总部会合,避免全军覆没的厄运。
孙大雄得到增城联军准备撤退的消息,欣喜若狂,集合所有兵力在其西撤的必经之地——中琅村设伏。孙大雄首先强行把中琅村所有村民驱赶到四里外的山上,然后让第51团第一营分散埋伏在村民的屋里、屋檐上或是瓦顶上;第二营埋伏在中琅村的左右两侧,正面伏击增城之敌;第三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营长率领在中琅村道路的正前方阻住敌军,一部分由营教导员带领待敌军进入第二营的伏击地带后,从侧翼出现堵住敌军的后路。这个伏击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驱赶敌军进入中琅村中,由早已埋伏好的第一营从内部打击敌军,而另两营则在外围合围敌人,这样第51团里外配合将会狠狠的打击敌人。为什么采取这一方案主要是考虑伏击与自己相同数量的敌军部队,根本不可能合围全歼敌军的,只能利用特定的地理地势条件才能达到合围效果。
增城出来的联军很谨慎,分成三个梯队,间隔几百米分次前进。孙大雄为此很伤脑筋,没有办法,他临时调整第二营的设伏阵地,无奈地把伏击线延长了许多;又令第三营正面阻击的部队向后再撤退几里路,尽量张大这个伏击的口袋。尽管现在这个口袋漏洞百出,几欲胀开,可孙大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确保大部分敌军进入这个口袋,至于能不能在第一波伏击中就重创敌军,他已不抱什么幻想。他起初的想法也未期望能一击歼灭敌军,外围设伏的部队第二营第三营主要是起敲山震虎的作用——驱赶联军部队进入中琅村。只要能使增城之敌听到枪声后成惊弓之鸟,退入中琅村中就达到了预期目标。
西班牙上校库木命令增城出来的联军缓慢逼近中琅村。对于上校库木弃先前的八百多名联军不顾,独自撤退,联军中的士兵有很大意见,为此还发生了过激的枪击行为,是库木上校派出部队镇压那些激进的联军士兵,又加上耐心地说服后,士兵们才同意撤退的。必竟几次派出的不管是多或是少的部队都是杳无音信,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家都意识到了自身处境的危险。
到了中琅村,库木命令所有的部队停下。中琅村的地形有点奇特,他的两头都是连绵的小山丘,上面长满的杂草,密密麻麻。他命第一梯队试探性地通过,待他们平安无事地通过后,中间的梯队才慢慢启动,就在第二梯队快走出前面的小山丘时,还是平安无事,库木才放心大胆与第三梯队进入中琅村地带。
见没有出什么意外,库木还在怪自己是不是过于小心了时,中琅村后面的几个小山丘被第三营的一部分士兵从侧翼出现,彻底封堵死了。紧接着,前面联军认为是安全的地方却响起无数的枪声。走到前头的联军第一梯队倒下大半,赶紧向后退却。库木上校想破头也不明白:“自己如此小心了怎么还是中埋伏了呢?”他心里有点恼怒,但仍不忘四处观察周边的环境。“部队不能傻呆在两侧山丘中间白白的挨打啊!目前只有处于两片山丘间的中琅村最安全,而且那里有许多民房可以作掩护。”他心里思量,于是命令所有的部队向中间的山村退去,并组织防御阵地。如果这时联军不是习惯性地收拢部队,而是拼命向前冲或是四散逃开,也就不会遭受到后来那么惨重的损失了。尽竟,前面阻击的人民军太过薄弱,而且两侧设伏的部队也拉得太长,杀伤力有限得很。
“肥肉送上门了,大家准备好!”隐蔽在村中的第一营士兵们兴奋地相互传递口令。
凌乱退入中琅村的联军大呼小叫地准备建立防御阵地,很慌乱。随着一声干脆的口令“打!”,从中琅村的天上、地下、屋里、屋外,过道、谷坪到处都有子弹射出。联军摸不清情况,分不清方向,东跑也遭打,西跑也挨打,一些士兵索性躺在地上装死了。
在中琅村外面的第51团的第二营和第三营听到中琅村中传来的枪声,除留下部分士兵防御外围外,大多数士兵迅速地从两片山丘中冲下来,合围住中琅村,并相互掩护着冲入中琅村中。第51团里应外合,很快瓦解了联军一千多人的抵抗,打扫战场后,孙大雄率领部队迅速撤离战场。
在欧美联军加紧进攻广州城的这一段时间里,人民军第51团在新任团长孙大雄的率领下,取得很大的胜利,有效地打击了欧美联军的嚣张气焰,从一定程度上拖住了其进攻广州城的步子,但这一切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欧美联军的战略意图,改变不了广州城被占领的事实,必竟人民军第51团人数只有二千人不到,规模有限,又岂能撼动几万大军的欧美联军的攻城部队?
正文 第八十三章 广州战役(五)
更新时间:2008…12…14 2:41:57 本章字数:5842
欧美联军增城留守部队的覆没,引起了联军联合指挥部的恐慌,知道又是那支神秘的武装力量——中国西南农民起义军的“杰作”,联军联合指挥部司令肯松中将为此紧急采取一些对策,以应对这种不利局面。他命令撤销所有的小据点,集中所有分散的小股部队;加大各大据点间的联络和防守能力;尽量避免小股部队的行动;加紧进攻广州城。
在欧美联军采取一系列新对策之下,第51团的作战效果明显下降,孙大雄早已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他也不奢望第51团能继续在运动中大量地歼灭敌军。他及时地调整战术,实施人民军参谋部早已制定好的战术——小股部队的游击战、特种战。他把第51团分成三个部分,一个营为一个部分,而每一个营又细分为由十多个或几十个不等的人数组成的小分队。其中由第一营组成的各小分队活跃在广州城的北部;由第三营组成的各小分队活跃在广州城的东部。北部与东部是联军东路军和西路军控制的地区,也是联军围攻广州城的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另一个部分由第二营分组成的小分队则进入东莞地区,破坏联军的后勤线路。在第51团发动的一系列小规模特种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光辉事迹,其中许多成功的战例成了后来人民军军校特种兵教学的精彩典范。
欧美联军围困广州城的一个多月以来,每天不间断地对广州城炮轰,城内的军民日子日愈艰难。而这一个多月里,联军外围防御部队同样每天都遭受到清军各种武装力量和人民军第51团各武装小分队心照不宣配合地搔扰袭击,人员伤亡越来越多,特别是整个增城防御部队二千多人中人民军第51团之计被大部分歼灭后,使欧美联军联合指挥部震惊不小,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攻占广州城的计划。
现在联军外围防御阵地和陆军保障线路破绽百出,联军总司令迈克·;肯松中将开始怀疑自己攻占广州城的总战略思想是否正解了。“继续围而不攻广州城,能行吗?目前中国人对联军外围的搔扰战术对部队的损害巨大,恐怕广州城还未能被攻下,联军对于广州城的包围圈却早已崩溃了!”肯松中将很忧郁。
“经过这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