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窝阔台汗在位期间,蒙古不减成吉思汗时代的扩张势头,朮赤、察合台两支被封在中亚后,全速西扩,很快征服斡罗斯诸公国(苏联地区)、波斯(伊朗地区),并开始与东欧基督教世界接战。
窝阔台汗本人和拖雷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原,将矛头指向曾经的统治者——金。金的实力远远不如传统汉族王朝,修不起长城,更没有御敌于本土之外的野战能力,被蒙古的游击战法打得顾头不顾腚。当年成吉思汗便是在野狐岭战役中击溃金军主力,正式脱离金的统治。拖雷也在三峰山一役击溃金军,从此奠定了蒙古对金的军事优势。但蒙古军攻坚能力不强,虽屡次大败金军,却都只是击溃战,而没有形成歼灭战,没有伤及金的元气,而且只要金人放弃和蒙古军野战的念头认真守城,蒙古军办法就很少。也有研究认为,窝阔台汗不愿拖雷立功太多,所以牵制他攻金,对金作战才始终没有突破。
更重要的是,南宋的态度模棱两可,一直没有明确表态帮助金还是蒙古。在这个问题上,蒙古人又撞了大运。其实当时的局势很明朗,金衰落,蒙古勃兴,何况有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南宋高层很清楚这时应该助金抗蒙。然而上帝之鞭不是一般的走运,金真的很奇怪,如果说金太宗真的给金留下了什么,那就是他那种狂热而奇特的思维方式。很明显宋金应联合抗蒙,但金人的想法是北方的土地丢了,就到南方抢回来,于是经常强攻南宋,几年间填了几十万兵马去送死。宋相史弥远顶着秦桧再世的骂名,坚持和金谈判。金是典型的暴发户,最喜欢侮辱宋朝,史弥远提出金只要礼貌待宋,那他就可以给很多钱,还帮金抗蒙。按理说这真是不要成本的雪中送炭,正常人没有理由拒绝。但金人的思维方式是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无法解释的,他们不要钱,甚至命都可以不要,就是要侮辱你。金一边恳求宋人救急,一边坚持侮辱外交。这种人怎么打交道?史弥远在哭笑不得中去世,宋理宗(赵昀)亲政,南宋人民情绪喷发,很快与蒙古结盟,一起灭金。
宋蒙一经结盟,金便已是案上鱼肉。宋军的作战思想不同于蒙军,宋军名将孟珙在两年间歼灭了六十万金军,摧毁了金的有生力量。金哀宗完颜宁甲速(汉名守绪)困守蔡州(今河南汝南),窝阔台汗派大军围攻蔡州,但蒙军不善攻城,金人却困兽犹斗,入冬后蒙古军甚至陷入了掘尸体吃的窘境。如果这时宋军跑来内外夹击一下,保证打得蒙古人下辈子都不敢进中原。但蒙古人运气就有这么好,金逼着南宋跟蒙古结了盟。孟珙率宋军赶来,并支援了蒙古军不少军粮。宋军轻松攻破蔡州南门,进城后就顾着报仇。先是孟珙率两万宋军入城轮奸金国皇后,之后宋蒙两军争抢金哀宗尸体,一向深好此道的凶残蒙古军居然只抢到一只手,而一向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汉人这时却凶残到这种程度,可见金人之前都做了些啥,能把人逼成这样。
宋人报了世仇,过足了瘾,不过真正得利的还是蒙古。除掉金这道藩屏,宋蒙就要直接面对了,双方都很清楚,不需要解除友好盟约,直接开打。宋理宗先派兵抢占中原故地,窝阔台汗也早就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制定了战略:蒙古军并不争一城一地,而是要将宋军诱至开阔的中原地带歼灭。其实宋人对此并非没有准备,孟珙就非常反对贸然出兵占领中原,但急于收复故土的宋理宗也制定了一套快速恢复北宋对辽的战略,不过他显然太低估上帝之鞭了。
窝阔台汗运用蒙古典型战略,在攻金过程中就将中原全部夷平,估计您也和宋理宗一样,想象不出这种夷平是什么意思——是要将整个中原的所有城池、房屋拆毁,植被掘光,人畜杀尽,尸体塞满水源,并在黄河上游筑坝蓄水,等宋军一进中原,立即决口。宋军后勤被阻,而前线部队无房住,无当地粮食供应,甚至连清洁的水源都找不到。宋理宗敢于进军中原的设想建立在宋军能据守开封、洛阳等几座大城的基础上,但现在才发现所谓开封、洛阳无非是地理概念而已,整个中原都是一个光秃秃的杀场,而且后勤补给还被黄河泛水阻断。此时蒙古骑兵快速插入中原,轻松砍杀已经饿得想自杀的宋军。宋蒙正面冲突,窝阔台汗赢下首场。
但接下来南宋调整长江防线,蒙古再难讨得便宜,双方陷入僵持。不过蒙古在东西两个方向战绩不错,窝阔台汗还在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市)筑成一座万安宫,是蒙古第一座城市和宫殿,可以视为定都,这也算是元太宗为元朝做的一件大事吧!
万安宫竣工后,窝阔台汗便再少亲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死拖雷和安排儿子继位上。据《元史》记载,拖雷挚爱三哥,有一次三哥生病,拖雷向天地祈祷,愿意代三哥去死,还喝下大法师的符水。果不多日窝阔台汗的病就好了,拖雷死了。显然这种史料是拖雷的后代建立元朝后对他的粉饰,事实上拖雷可能是被窝阔台汗毒死,更有可能是因燥热自己病死的。当然,以蒙古政体,拖雷死了不要紧,他的儿子蒙哥、忽必烈继续执掌部队,窝阔台汗也得不到什么实利。
而窝阔台汗自己的儿子中,他本人最喜欢三子阔出,但第一哈敦乃马真·脱列哥那想扶自己所生的长子贵由。而且不巧的是阔出王子在对宋作战中牺牲了,窝阔台汗非常伤心,不理智地要扶阔出之子失烈门,这遭到大家的极力反对。窝阔台汗崩后,乃马真哈敦摄政,五年后才选举贵由为大汗。五年间乃马真哈敦大肆清理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旧臣,连耶律楚材都被革职。而贵由汗在位仅三年驾崩,其妻海迷失哈敦摄政,诛杀更烈。不过三年后,真正最有实力的拖雷之子蒙哥当选大汗,之后蒙哥之弟忽必烈又当选,并以汉制建立元朝,奠定了拖雷一系的帝位,窝阔台一系只保留中亚的封建辖领,反而成了旁支。
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距蒙古建国已经六十五年、窝阔台汗死后三十年,忽必烈汗即皇帝位,建国号元,史称元世祖。元世祖以汉制立太庙,追赠蒙古历代大汗和拖雷王子,其中成吉思汗被认为是开国之祖,立太祖庙,窝阔台汗为太宗英文皇帝,拖雷王子为睿宗。元世祖在中国建立了一套迥异于蒙古传统的体制,并最终灭宋,以“元朝”入继中华正统,所以说奠定元朝框架的是元世祖而非所谓元太宗。
不过如果超出元朝的视界,对于广义的大蒙古国而言,窝阔台汗倒也符合我们对太宗的定义。是他确定了一套蒙古议会执掌主权、汉式政府承担行政的管理架构。而且窝阔台汗崩后,蒙古陷入激烈内斗,倒也停止了无节制的扩张,基本确定了在全世界的征服范围。现在不少人说蒙哥汗(元宪宗)被宋军毙于四川钓鱼城下,让正在冲向欧洲的蒙古人掉头东返,拯救了西方文明。这种说法非常牵强,真正遏制蒙古无序扩张的还是窝阔台汗驾崩。蒙哥汗名为蒙古大汗,但当时蒙古诸部已经完成裂解,所谓大汗也只是拖雷系内部的玩具,远西诸部已经不太感兴趣,蒙哥汗死了活了对他们真的没多大影响,元太宗驾崩引起的那场内斗才是蒙古扩张的刹车蹄片。
巅峰处的大调整
宋代中国特色封建社会似乎发展到了顶峰,但各种新情况和巨大的外部效应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辽的崛起体现了隋唐建立完善政府组织结构范本后,游牧民族可以照此快速建立起规范帝国,以前中原王朝面对的是匈奴、突厥这样的游牧部落,从此就要面对辽金这样的帝国了。以往霍去病带上几千精骑,冲上草原去砍几万脑袋(其中包括大量妇孺),匈奴这个民族(确切地说是部落联盟)基本上就散架了。但宋军砍了几十万辽正规军的脑袋,您看辽散架没有?当然,这也说明中华帝国发展至唐代,才终于形成了所谓的东亚文明圈,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圈,而不是以往的一个文明帝国加n个野蛮部落。
其实辽的存在对宋朝发展也不无好处,北宋连续一个半世纪的国内和平,辽也不无功劳。草原上游牧部族星罗棋布,即便匈奴、突厥这样的强势联盟管理力度也毕竟有限,难免常有些部族忍不住到中原来抢一把。比如唐代突厥自身向唐称臣,契丹向突厥称臣,但突厥却无法约束契丹经常把唐朝打得满头包。辽的高水平管理带给了蒙古草原史上最安定的一段时期,客观上为宋朝边境的安宁创造了条件。但辽又扶持西夏抗衡中原,这其中的博弈就相当复杂了,也促使中国人开始走出原始的天朝上国思维模式。
西夏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官利用部族社会基础谋求事实独立的例子。宋朝严格实施中央集权,但显然对部族聚集区的认识不够,最终使某氏带领当地部族形成割据。这也促使宋廷转变思路,对越南、朝鲜、大理等尚未归化的封建领主辖区采取更灵活的策略,不再强行收归国有,有些领主反而更加忠诚。西夏的割据还产生了很多现实后果,最主要的是隔断了亚欧大陆桥并牵制了宋军太多精力。宋神宗多次和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Alexius I)商议夹击西夏和塞尔柱突厥,但不太清楚西夏和塞尔柱突厥之间是如何结盟,总之他们分别在东西两边顶住了两大文明帝国的一轮大规模进攻,之后两国再未共同夹击过中亚。不过后来宋军改用浅攻蚕食西夏领土的战略却成效显著,若非太监王贪功掉头灭辽,假以时日,必有机会了结这个心腹之患。这倒不能以管理学原理解释,确实有很大偶然性。
金的突然爆发造成靖康之难,更点出了汉式中央集权帝国的一个致命缺陷——主权过于集中,风险太大。上亿人口的主权都集中于同一个政府,管理效率虽高,但也将所有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这唯一一个政府一旦出了问题,立即全盘崩溃。周代犬戎也曾突袭镐京,劫走周王嫡支,但天下分封给许多诸侯,周天子挂了诸侯们还在,不至于一篮子全碎。尽管北宋宗室唯一逃脱的宋高宗奇迹般的重建南宋,但这反而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非汉式帝国自身的某种内在优点。
毫无疑问,蒙古的战绩远超前三者,但这倒未必能说明蒙古模式最好,更多是因为遇到了全世界文明的集体低谷。当然,蒙古很好地吸收了管理工程的思想,才能支持超大规模的全球战争,一支没有高明管理工程技术的军队是不可能横跨欧亚的。而在蒙古(元)与南宋的对峙中,蒙古更是多次体现出这方面的高超水平。其实宋蒙两军战术层面的正面交锋总体说来宋军还略占优,但蒙古绝非靠强攻硬拔,而是以长期战争消耗南宋国力,逼其自亡。在这个长达四十五年的漫长过程中,蒙古帝国从大半个地球搜刮资源,源源不断地供应前军。前线部队不断地补给、撤换、轮休、整编,而轻重步兵、轻重骑兵、工程机械部队、火药武器部队、江淮水军、海军各兵种密切配合,调度有序,远非成吉思汗时代骑马打猎的原始战术可以比拟。
另一方面,宋蒙世纪对峙最终以蒙古坚持到胜利告终,也点出了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发展至宋的又一缺陷——经济路径依赖。南宋表面上看经济发达,但形成了对经济手段的依赖,连配置战争资源也不例外。组织同样规模的战争,南宋政府的花费比蒙古高得多,四十五年打下来,宋朝非亡于战败,而是亡于长年耗战引发的经济社会全面崩溃。相反,蒙古作为奴隶制部族领主社会,领主无需出钱请公民参军,直接让部属奴隶上场卖命即可。最终,野蛮战胜文明,无数文明成就付诸东流。尽管这并非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但这也让中国的公共管理者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辽夏金元在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发展至巅峰时应运而生。历史从不直线前进,也从不孤立发展,任何阶段都会有新问题等着你去解决,即便达到了理论上的巅峰,仍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调整。但宋朝的灭亡和前面的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上升途中的调整还不太一样,而是达到巅峰后的大调整。这次大调整后中华帝国应何去何从?中国的公共管理者们又将如何审视这些问题,继续完善国家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管理方式?
第十篇 万里海疆日月悬——明太宗朱棣
最特殊的太宗
明太宗朱棣,生于龙凤六年(1360),明惠宗建文四年(1402)登基,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1424)驾崩,享年六十四岁,在位二十二年。朱棣本是标准的太宗文皇帝,但百余年后,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宣称区区一个太宗不足以概括他家四爷的伟大,改了个成祖庙号。这其实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