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帝国的觉醒 >

第164章

帝国的觉醒-第164章

小说: 帝国的觉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腹地,正是这源源不断涌入的血液带来了并且维持着中华世界的昌盛繁荣”

李贽笑了笑,雪白的胡须一阵颤抖。“什么是中华?”

“你说什么?”

“什么是中华?”李贽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

“这还用说吗?中央之国,华采之民,这就是中华。”萧弈天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如果说得更进一步,卓吾先生,中华就是文明,就是富足、优雅、广博和尊贵。它是一个梦想,一个愿景,一盏在万古长夜中照亮蛮荒世界的明灯它,是我们为之战斗的理念。”

“数十万人失去了他们赖以耕种的土地,这就是您说的富足?”李贽反问道,“用军刀和长矛逼迫他们跋涉千里开垦边疆,这就是您说的广博?为了征服遥远的野蛮世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倒在了异国战场上。您把这称之为优雅还是尊贵?”

帝国首相脸颊上的肌肉紧紧绷了起来,但显然还完美地抑制着声音中的不悦。“卓吾先生,这些人都是帝国的臣民,他们的付出、伤痛乃至牺牲都是为了更为远大更为崇高的目的。是为了帝国的伟大荣耀,为了中华文明的永恒盛世不仅是他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恪尽职守,各安本分,就像是——”

“就像是国家机器当中微不足道的一枚零件,或者说……棋子。”

首相沉默了片刻,然后点点头。

“可这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帝国?”老人嗤嗤地笑了起来,“大人,您心目中的帝国究竟是什么?是横跨七海五洲的万里疆土?是战无不胜的百万大军?是两京诸司的六万官吏?是议政院?文渊阁?天相殿?还是奉天承运的大明天子?或者说,是一万万五千万同血同文同种的,黎民百姓?”

“应该是……一个复合体。”首相一面思索着,一面谨慎地选择着言词。“最下面一层是山河社稷,它是一切财富和力量的源泉,是帝国存在的物质基础;在社稷之上受其供养的是国民百姓,他们是帝国文化和精神的载体,是令中华之所以为中华的灵魂;而最上一层是皇帝、内阁和文武官员共同构成的国体,他们是帝国的心脏和大脑,维持和维护着它的良好运转。”

“令中华之所以为中华。”李贽把这话重复了一遍,然后叹了口气,“四千年来,多少兴衰荣辱?再伟大的帝国,也免不了总被雨打风吹去。江山可以失而复得,国体可以改朝换代,甚至就算是经历过鞑虏灭国的惨痛,中华文明仍然屹立不倒。但是,如果没有了人民,没有了中华道统,中国还能称其为中国吗?”

“你认为……我所做的一切……不利于这一点?”

“或许有利,或许不利。但你我都无法否认一点。”李贽紧盯着首相的双眼,言辞尖厉地说道,“你固然年轻有为,有的是理想、激情和活力,愿意为帝国付出和牺牲一切。就像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君王和领袖们,他们征服了所有的敌人,建立了强盛的帝国。但再强大的领袖也战胜不了时间的永恒,他们和最卑微的庶民一样也会衰老、昏聩乃至死亡。帝国的命运注定落到那些平庸无能的继承人手中,他们没有前人的睿智和洞察,却接过了同样危险的权力之鞭。”

首相的喉头微微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而李贽继续说道:“始皇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武功之盛冠绝古今,可他的帝国却也不免二世即亡。那么,大人您呢?”

“不,”萧弈天艰难地摇了摇头,缓慢而凝重地说道,“这个帝国,是我倾注心血的杰作。如果它失败了,就意味着我所做的一切全都毫无意义。”还有我为之付出的一切。一个声音如恶魔般在耳旁轻语,令他不由咬紧了下唇。已经回不了头了。

“您心里清楚,帝国正沿着军政合一的道路日行渐远。”李贽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嘴角玩味着莫测的神秘。可您并不确定这是喜是忧,他把后面一句话留在了喉咙里,却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否则您就不会屈尊来此拜访我了。

萧弈天的目光在李贽的脸上来回打着转,神色间带着几分犹疑不定。“卓吾先生,你是当今帝国首屈一指的新儒学大师,在民间的影响力相当可观,贵徒吴若秋又官居礼部侍郎兼内阁议政大学士。早在五年以前,我就希望先生能与我等携手,一同为新政施行而努力。虽说……过去的事我们就不用再提了。卓吾先生,时至今日我仍然希望你能为帝国……做些什么。”

“以囚徒的身份?”

“不,不,当然不。”萧弈天立刻露出热切的微笑。“只要先生愿意,您现在就可以出狱回京。除此之外,我还将奏请陛下封先生为太子太傅,位及一品。”他伸手轻轻拍了拍桌上的书稿,又抬眼瞥了瞥李贽。“至于先生的这些作品,我会令人将它们刊印行世,让先生的思想广为流传于天下。”

李贽不由哑然失笑,“您错了大人。这些文字一旦上了官家的印本,那也就半点儿价值都没了。世人所知的李贽是离经叛道桀骜不羁的狂生,不是蹲了几年牢房就向朝廷投诚献媚的软骨头。”

首相皱了皱眉头,“那先生的意思是?”

李贽抬起左手轻轻抚摸着摊在桌上的一卷卷手稿,爱惜的神情中隐有几分不舍。“若再有十天半月,这最后半卷就能完成了……罢了,天道满损盈亏,或许缺憾比完美更能留存。”他把手放回膝上,平静如水地朝着首相说道:“是时候了。”

萧弈天初时有些不解,但很快明白了过来,一道神情复杂的光芒从他微眯的眼中一闪而过。“卓吾先生,您不能——这会是帝国无可挽回的文化损失”

李贽摇摇头,“倘若我归顺了朝廷,或是被当作老朽无用之人还归市井,又或者在这里慢慢死去被人遗忘——那,才是帝国真正的损失。可是,如果我以反抗者的身份壮烈殉道,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大人,如果你看重的是我的思想而非这具区区皮囊,就请成全老夫玉碎之愿。”

萧弈天沉默了良久,接着,他站起身来满怀敬意地朝老人鞠了一躬。“一切当如先生所愿。锦衣卫会把事情安排妥当,您的手稿将被送往南方,找一家可靠的书坊刻版刊印。”

“您可得挑个不怕事的人。此书一旦付梓,少不得被人指责异端邪说蛊惑人心,甚至还会被官府禁毁查抄。”李贽不假思索地回答,显然心中早有打算。他轻描淡写又半开玩笑似的语气好像是在谈论昨日的天气一般。“既然如此,索性题名就叫《焚书》吧。”

“先生自己取义成仁,却让我和朝廷来背这个黑锅吗?”萧弈天似笑非笑地反问道。

李贽只是微微一笑,“卓吾子谢大人成全。”

“卓吾先生,”当这次会面结束,萧弈天转身走出牢门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脚步,“先生以死为谏,这么做……值得吗?”

回答他的,只有囚室中油灯几不可闻的噼啪声。

帝国首相端坐在天相殿议事厅中央的高座之上,如漆深眸睥睨着阶下众生。六位内阁大学士分左右列坐在他的下首,他们头戴织金官帽,身穿玉带红袍,神态各异地热切讨论着手中的案卷。首相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礼部侍郎吴若秋的身上,他在左臂位置扎了一条素白的麻巾,衬在朱红官袍上显得分外刺眼。这不是他第一天如此打扮了。十多天前,刑部司狱奏报了李贽的死讯。据说在狱卒为他剃须修面的时候,李贽趁其不备夺过剃刀,当场自刎身亡。从那时开始,尽管彼此政见不同,吴若秋仍执意奉弟子礼为先师戴孝。

是个重感情的人,然而……太缺少政治智慧了。首相在心中叹了口气,略仰起头望向大殿的对面。在议事厅的东、南、西三面各设有三列席位,加起来足以容纳百人以上,可垫着红锦棉垫的花梨木长椅上几乎看不到几个空位。按照议事厅的规定,所有的议员无论高低贵贱都穿戴着象征身份的乌纱忠靖冠和墨缎盘领袍,然而从他们的神情举止乃至一言一行当中都透露出了令首相倍感兴趣的信息。

萧弈天首先留意观察的是坐在大厅左首的三十多位议员,他们大多挺直腰板正襟危坐,举手投足间带着干练果断的英气。他们在表决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往往只是简单交换几个眼神和短语便能达成统一意见。至于他们的来历,萧弈天知道,议政院中共有二十八位议员来自军界,而帝国几大财团的四位代表也和这个庞大集团保持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在军人和财团代表对面的席位上则是另一幅光景。这里的议员们大多心宽体胖,手指上戴着显眼的金银玉饰,黑色的外袍下时常露出宝蓝色的袖口。然而,尽管他们的人数和对面几乎相等,说到默契却大为不如。这些商人和工坊主们喜欢交头接耳,热衷于讨价还价,最关心的议题是贸易和税收。

大厅南席的组成则更为复杂,他们当中包括四位下级京官、八位吏卒、八位乡绅和十六位书生文士。首相发现他们在多数时候宁愿谨慎地各自抱团窃窃私语,只在迫不得已时才会勉强进行相互交流。显然他们还是明白,若不这么做的话,根本无法在人数上与左右两席抗衡。

除此之外,议政院还各有六位议员分别来自宗族耆老和寻常百姓。为了提高他们的参政积极性,帝国议政院按每日两百文的标准给予误工补贴和往来路费。但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这些平民议员虽然全体到场,却只是拘谨低调地零散分坐在各处角落里。当其他议员站起身来慷慨陈词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毫无主见地低声附和。

“诸位议员请安静”议政院典仪官拿起一个小巧精致的鎏金铜锤敲了敲桌上的金钟。“现在我们对干涉安南内战的提案进行表决。”他顿了一顿,又补充说道,“这份提案的内容包括派遣战舰封锁伪黎政权的港口、炮击他们的城市、击沉他们的船只、阻止他们的军队渡过红河。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包括动员不超过两万名陆军直接进攻——当然,前提是能与安南统治者、都统使莫茂洽达成一份适当的协议。现在,表决开始”

左席上立刻有三十多只手臂毫不迟疑地高举起来,接着是几名坐在中席的官吏和乡绅,甚至还有一两个商人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绝大多数右席议员都没有行动。看着他们无动于衷的神态,几个平民议员也暗自放下了几欲抬起的手臂。

典仪官点了点举手的人数并记录在案。接着他转过身,特地先朝帝国首相鞠了一躬然后开口说道。“大人,四十七人赞成、六十一人反对。干涉安南的提案未获通过。”

萧弈天未置可否地扬了扬下巴,对于这份被否决的提案显然并不真正关心。他突然站起身来。这个出乎意料的动作使得人们吃了一惊,站在议事厅大门口的两名卫兵将手中的权杖往地上重重一顿,接着典仪官高声道:“全体肃静有请首相大人训话”

帝国首相的目光在议事厅中慢慢扫视了一周。“诸位,有件事情要提前向你们宣布。”他沉默了片刻,直到投向自己的上百对目光都透出紧张的疑惑,这才平静地继续说道。“我,帝国忠武王、内阁首相、太师萧弈天,将辞去一切职务挂冠留印乞骨还乡。”

说完,他在这寂静到令人窒息的惊恐中转身离去。在推开那扇包金雕花木门的时候,萧弈天听到身后的议事厅如油锅一般沸腾起来。

数月后,天津外港。

一艘大福船静静地停泊在木制码头的尽头,尽管它的橡木船壳刚上过新漆,从甲板女墙上的炮门和船帆上早已褪色却仍然依稀可辨的海龙图案来看,这是一艘从帝国水师退役的老旧战舰。过去几天以来,码头工人们用装着粮食、淡水、腌菜和烧酒的木桶占据了底舱的大部分空间,剩下的部分也塞满了鸡笼和豆芽缸。现在,远航的物资已经备齐,水手也都各自就位,需要的只是船长一声令下而已。

李华梅扶着陡峭的舷梯登上艉楼,她揭开斗篷的兜帽,任由清冽的海风牵动自己柔顺的如缎黑发。不远处,萧弈天站在船舷边上,微微昂首眺望着云蒸霞蔚的海面,他的身姿在初升的朝阳下刻出轮廓分明的剪影。

“真的就这么离开吗,殿下?”话一出口,她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愚蠢。

“没有什么殿下了。”他答非所问地说道,“没有忠武王,也没有首相、太师,只有退役的军人萧弈天而已。我在中土的使命已经完结,现在是时候返回故乡了。倒是你……华梅,你出身朝鲜世家,又是大明的郡主,是出任朝鲜外籍兵团司令的最佳人选。何况,论能力、论经验、论名望,一切都再合适不过了。”

“可我终究是个外人。”李华梅微笑着拂了拂额前的秀发,“而且,没有了王,也就再没有飒玥。现在的我,也没有理由留在这个国家。就让我和你一起离开吧。西洋,你的家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