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1984-第10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杓平ㄔ熳ḿ遥蕴约涸齑У拿拖允咀约旱募际跏盗Γ膊换岽庸诟咝狡盖胝庑┠昵岬拇白ḿ液凸こ淌γ恰�
所以这些年轻的和年老的船舶建造方面的技工、技师和工程师以及专家们就尴尬了。但是现在不同了,艾丽丝造船厂项目的兴建,给这些不愿意去私人的小造船厂、但又进不去国营大厂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机会。
艾丽丝集团面向全国的造船厂们进行人员的招聘,不仅条件比那些私人的造船厂优厚的多,还可以同全国的那些同行们进行技术交流:艾丽丝集团这次兴建的造船厂的规模他们可是已经从各类的专业期刊上了解的十分清楚了,这种规模的造船厂,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说远的二期三期工程,单单只要是一期工程能够完工的话,只要他们的技术和设计实力足够,他们甚至可以建造法国的“西北风”级大型两栖攻击舰这样的满载排水量达到20000多吨的、采用直通式甲板的大型军用舰船。甚至30000吨…40000吨的大型军用船舶也不在话下。
这一级别军舰的建造能力,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造船厂具有这个能力呢,但艾丽丝集团就有!他们的一期工程当中,就有一个长度为260米、宽度为65米的大型干式船坞。理论上来说,这么大的干式船坞,甚至都可以建造基辅级航母这样的排水量40000多吨的中型航母了。这一点可是艾丽丝集团的建造计划里面的一期工程重点,绝对不会错,当然,就看他们艾丽丝集团有没有那份设计实力了,毕竟,能建造不代表会建造,能建造只代表着艾丽丝集团有了这份实力了而已。
至于从国外的招聘的那些技工、技师和船舶工程师的来源渠道,有三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还是要感谢为了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前苏联,这些年来从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得到的造船业的各类技术人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渠道,则是前一段时间在乌克兰的时候招聘的人,乌克兰的造船业很达,因此也有大量的高级造船行业的从业人员,但托乌克兰整体经济不景气的福,这些家伙当中的很多人还是处于捧着金饭碗找饭吃的尴尬境地。对于这些家伙,张岚自然不可能不会放过,虽然这么做会让乌克兰政府感到比较不爽,但这个时候的乌克兰政府,说话声音都不敢太大了,完全可以不鸟他们;
第三个渠道,则就是从欧洲和美洲以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招骋的各类掌握着先进造船技术的专业人才了,但遗憾的是这些家伙一个个眼高于顶,认为凭借自己的技术来到艾丽丝集团工作是屈就了,所以这些掌握着先进造船理念的家伙,选择来艾丽丝集团工作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
“嗯,”吉尔点点头,眉头微微的皱了皱,“岗前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了,只要有订单,这些人随时都能够上岗工作,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拿不到合适的订单,哪怕是有人看在我们公司的面子上勉为其难的下了一笔订单,也不过是那种属于友情赞助类型的,现在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够一举打开市场的办法。”
吉尔还没有说的一点是,艾丽丝造船厂项目,自打一开始就不怎么受欢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对于造船订单的争取都异常的激烈,欧美国家担心艾丽丝集团如此之大的一个造船厂项目起来了之后会和自己争抢订单,一直对于艾丽丝集团的这个项目持着相当的抵触情绪;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以造船业而闻名的国家,更是将艾丽丝集团的这个项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倒是宁愿选择将艾丽丝集团的这个项目除之而后快!
如果单单只是遇到了国外的困难和压力也就罢了,但这还不止,艾丽丝造船厂在国内遇到的压力也不小。同竞争激烈的国外造船市场相比,国内造船币场的竞争一点也不差,往往是一条船的订单,马上就会冒出来数家造船厂前来争夺,现在忽然冒出来一家和他们争食吃的家伙,这些家伙当然不干了。
与国外的情况不同的是,国内的大型造船厂全都是国营企业,这些家伙的后台一个个全都硬实的要死,自然就更加不想看到艾丽丝集团的这个项目成功。这也是艾丽丝集团的这个造船项目上马如此艰难的一个原因,如果没有这些家伙在背后使坏,这个项目早就已经上马了,怎么可能耽搁了这么许久之后才上马?
在国内外的这些造船企业暗地里“努力”了这么久,发现艾丽丝集团居然依旧还是强硬了上马了造船厂项目之后,这些家伙并没有放弃,他们当然知道,造船厂建造起来了?这个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你造船厂能不能拿到订单,如果拿不到订单,那就意味着你花费了海量的资金建造起来的项目只能够在海风和风雨当中生锈而已。
看着艾丽丝集团的造船厂已经具备了建造能力了,这些家伙为了抵制艾丽丝集团对他们碗里的肉的抢夺,咬咬牙,使出了一记狠招:降价!
船舶建造的利润其实并不是很高,很多造船厂很有可能一年也拿不到多少订单,就那么一点订单,甚至还不够维持他们的人员开支的,也就是说,这些造船厂基本上全都处于常年严重亏损的状态。当然,不排除有的造船厂依靠船舶制造订单赚大钱的,但那必须保证自己订单的连续性才成,那些订单都排到了几年之后的造船厂,效益当然不错。
既然造船厂不挣钱,那为什么大家还趋之若鹜的进入这个行业呢,难道这些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们,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他们全都摇身一变学起了雷锋?这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造船厂,只要能够拿到订单,每年就能够从国家财政当中拿到大量的财政专项补贴,这些补贴,足以让这些造船厂的老板们在造船厂亏损的情况下依旧有非常丰厚的钱赚。
不止是国内如此,就连整天咋咋呼呼的喊着市场经济的欧美国家也是如此,船舶建造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行业,哪怕是赔钱,他们都要将自己的这个战略行业维持下去。
于是面对着艾丽丝集团这条新冒出来的和他们抢食的狼,想想汽车行业里一帮和艾丽丝集团进行竞争的对手们现在的局面,他们害怕了、彷徨了,他们认为,只有将自己的对手扼杀在母亲的子宫里,那才是最保险的,不过既然这个顽强的的孩子既然已经出生了——当然,在这些家伙的眼里,这个孩子大概就只能够用“无耻”这两个字才能够形容——那如果能够将他扼杀在襁褓当中也不错,而对于一家刚刚诞生的造船厂,还有什么比压迫他的市场更好的办法吗?只要从他们的手里抢到了市场份额,那这个孩子就如同没有了奶和娘的孩子,只能够无奈的选择被饿死,嗯,或者还可以选择将孩子卖给自己。
原本他们还打算联合国内的几家钢铁公司联合抵制艾丽丝集团,准备撺掇这些钢铁厂不向艾丽丝集团供应现代造船业无论如何也缺少不了的钢铁的来着,但无奈钢老大确实是很牛B,直接没有鸟这些家伙:除了艾丽丝集团已经是青岛钢铁集团的股东了之外,青岛市政府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可是很清楚,这么规模一个造船厂,如果正常运转的话,将会给青岛市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样一份泼天大的政绩,哪个政客会选择放手?
此外,不要忘记,艾丽丝集团还是全国最大的乘用车制造企业来着,如果艾丽丝集团选择不向他们订购钢铁的话,他们可就要哭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艾丽丝造船厂项目面临的局面也相当的不乐观,自打这个堪称是全球范围内的造船企业联合大降价之后,那些有造船需求的企业,几乎将所有的订单都交了出去,订单便宜的难以让人置信,造船厂甚至已经是在赔本经营——造船厂的老板们不怕赔本经营,反正他们吃的就是国家的财政补贴,订单越多,他们从政府那里拿到的补贴就越多——在分析了这波堪称是席卷全球的造船降价风波和全球各大造船国获得的订单之后,某船舶行业的专业媒体预测,预计在未来的3年之内,全球的造船市场将会至少萎缩40%!
今后三年内造船市场萎缩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大造船厂的订单都排到了三年之后了嘛,这三年里新增的订单,只不过是新出现的市场需求而已。
而这个萎缩的市场当中,艾丽丝集团还要同那些没有吃饱的中小型造船厂进行竞争,很多“懂行”的人心里头不由得暗笑:艾丽丝集团这次可是够倒霉的。
“嗯,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张岚点点头,“但是他们既然签了合同了,那么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只有让这些家伙在以后看到我们的船的时候就后悔了,我听说好像是全国的造船企业们都在暗地里抵制我们?我们貌似已经成了全国公敌了。”
“岂止是全国公敌,说是全球公敌都一点不为过。”吉尔一声苦笑。张岚的这句话直接戳到了吉尔心中的郁闷之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家伙这么疯狂呢,这些家伙现在简直就跟疯了似的。当年我们搞汽车制造的时候,他们这些家伙也没有这么疯狂啊。”
当年咱们进入国内的汽车制造市场的时候,这个市场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是一片等待自己开垦的处女地呢,当年咱们缺啥政府部门支持啥,现在为了这个造船厂项目,咱们和上面已经打过了多少仗了,当年咱们面临的情况同现在竞争激烈的造船市场能比吗?张岚心中想到。
“这些家伙当年没有这么疯狂,是因为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公司实在是太多了。”张岚撇撇嘴,心里头的话没说,“至少是同造船企业相比,这些汽车制造公司实在是太多了。嗯,最近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还没有,我们正在想办法将那些签了意向书的家伙将合同转移到我们这里,但现在看来效果不怎么好。”吉尔有些没有胃口,听张岚问起了这个问题,叹了口气。
“这是正常的。”张岚点了点头,“既然是已经签署了意向书,再让他们将合同给我们这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名声的造船厂,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那是这些家伙有眼不识泰山。”吉尔孩子般的赌气似的说道,“那些家伙不但将订单交给了别人,还不相信我们的技术,这群瞎子也不看看我们的设计师们是谁!”
这话没错,张岚点了点头,当初为了一炮打响,造船厂的船舶设计工作,可都是由小晨曦、艾丽丝、柱子哥和天哥她们这帮整天闲的蛋疼的家伙搞定的,毫不夸张的说,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艾丽丝集团建造的船一定是最好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人相信艾丽丝造船厂的技术。
“唉!”吉尔叹了口气,“现在我们自己内部消化了一批订单,但这也只是临时之计,将来整个造船厂建造了起来之后,总不能所有建造出来的船舶都要我们自己内部消化吧。哼哼,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建造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来先试一下我们的技术,看看这些家伙将不将订单给我们。”
这件事张岚倒是知道的,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艾丽丝集团自己给自己下了一批大约是5艘船的订单,虽然不大,但有这个例子在面前,还是多少的能够吸引几个人的:既然艾丽丝集团自己对自己使用的船舶都这么有信心,那么他们的技术应该没有其他造船厂说的那么差吧?
其他的造船厂在艾丽丝集团的背后可没有少说艾丽丝造船厂的坏话,尤其是在这些拿着钱下订单的家伙们的面前,如果不是担心吹牛太大了有可能会被自己一个不小心给吹破的话,他们甚至可以赌咒誓艾丽丝造船厂的大型龙门吊是纸扎的,一阵两级的小风吹过来龙门吊就可能被吹走;船坞是用硬纸板垒起来的,水一泡就会垮掉。
如果真的能够建造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来显示自己的技术实力的话——说的是单单一艘航母,而不是考虑舰载机等等一系列问题。也不是航母编队——这个问题对于艾丽丝造船厂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看张岚愿不愿意搞这么一个东西了。
问题是这么做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说现在还没有建造这种级别的军舰的船坞的问题,就是建造出来了之后,卖给谁也是个大问题,以国内目前对于航母暧昧的态度,指望着他们买?这个,大概至少有也要拖上好几年的时间;至于说向外卖?这个更没有可能了,如果能卖的话,日本人自然会第一个抢着买,但是可能卖给他们吗?
不过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张岚倒是对这件事很看得开,“不能这么说,钱是人家的,而且买一艘船的价格也不便宜,他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