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
那一天正常的程序在进行,突然间唐坰站了出来,他跪在大殿中心,要求皇帝正式升座,他要奏事。神宗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要做什么,20多道弹劾,这不是一般的力度。
神宗摇头,说换个日子,他仍然想大事化小。可是唐坰跪着不起来,一定要今天立即处理。没办法,神宗只好升座,再纠缠下去,别的大臣们会往别处想的。
比如误会唐坰是要像从前的谏官那样,经常性对皇帝的私生活之类的事进行批判。
神宗升座,唐坰的机会来了。他开篇第一句话就暴露了他的疯子本性:“臣要说的,都是大臣们不法的事,请让臣在陛下面前一一陈述。”
好,所有的大臣,包括王安石、文彦博,谁也别想走。
接下来他把笏板插好,展开了奏章,却没读,突然间转脸瞪向了王安石,说了句北宋百余年间最牛的话——“王安石到御座前听取札子!”
王安石愣了,他搞不懂的不是唐坰怎么会突然间翻脸,而是宋朝从来没这个规矩,你要念什么就念好了,哪有让当朝首相出列恭听的?你当你读的是罢相制啊!
可沉默是不管用的,在一个彻底翻脸,成心找茬的人面前,只会让耳光来得更猛烈些。就在王安石稍微迟疑中,唐坰已经变命令为呵斥,吼出了这样一句话。
——“在陛下面前尚且这样,到外边可想而知!”
这句话的威力无比巨大,天不怕地不怕祖宗也不怕的王安石立即听话,乖乖站了出来,到御座前躬身听命。唐坰说得很明白,他再犯倔就是蔑视皇帝了。
唐坰展开奏章开始读,大家的耐心要好一些,回忆下前面吕诲的弹劾很著名吧,一共才10条,而唐坰先生居然总结出了……60条。我们挑其中的重点介绍。第一点,直指中心,王安石专作威福,和曾布、吕惠卿等人表里为奸,窃国大权,天下人只知道有王安石,而不知道有皇帝;
第二点,王安石烦人,传统士大夫阶层也很讨厌。文彦博、冯京等两府高官什么都清楚,可胆小怕事,别说对抗,连说句话都不敢(知而不敢言)。尤其是王珪,他对王安石恭敬得就像家里养的奴仆一样!
说着无敌的目光瞪向了王珪,王珪当即承认真的没有唐兄你的魄力,俺认输,他低下了羞愧的头颅;
唐坰的重磅打击留在最后的第三点——元绛、薛向、陈绎,这三个人是王安石的家奴,根本不是朝廷命官,由着他颐指气使;张琥、李定是王安石的爪牙,四处无事生非,陷害忠良;台谏官张商英是王安石的鹰犬,随时咬人,入骨三分。他们紧紧地团结在王安石的周围,已经是朝中之朝,一个分工明确的犯罪集团了,宋朝就要坏在他们的手里!
一封奏章,60个要点,到此终于结束。唐坰先生旁若无人地读完,之后谁也没理,潇洒异常地下殿走人。他走后,史书记载满殿的侍卫们相顾失色,目瞪口呆。
值班这么多年,头一次见过这样的猛人!
其实不止是侍卫,当天大殿上所有人都非常郁闷。王安石就不说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突然间破了100多年的官场纪录,在皇帝面前被人呼来喝去,骂了个狗血淋头。
首相哎,真丢人!
反对派也不好过,按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可唐坰这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骂王安石连带着文彦博,谁的面子也不给,哪边的队伍也不站。
最愤怒的还是皇帝。神宗真是搞不懂了,他和唐坰到底谁是皇帝。理论上应该是他,可是被人强迫升座,又被人借用头衔去砸王安石。
“在陛下面前尚且这样,到外边可想而知!”
这句话听着好像是维护皇权,可就这样就把首相喊立正了?我是皇帝也从来没这么牛过!
之后的事情更衰,唐坰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期间神宗好多次喝停,可人家理都没理,直到读完,终于理了。唐坰指着御座说了一句。
——“陛下不听臣言,不得久居此座!”
宋神宗的脑子嗡嗡作响,当皇帝也有几年了,还从没被人当面这样诅咒过。不听他的,连皇帝都当不成?!正在迷糊中,唐坰已经走出大殿,当下班了!
以上三方的怒火,决定了唐坰这个人的政治生命。他先被贬到潮州当别驾,罪名是渎乱朝仪。接着一贬再贬,到广州军资库去看仓库,到吉州酒税去当科员,最后彻底贬成平民,返璞归真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是个疯子的原因,为了不该发火的事,向所有大佬开火,一点退路都不留。这样的事做出来,除了精神病之外,好像没有第二个名词可以解释。
这些事都发生在熙河开边,以及荆湖平蛮期间。王安石的新政集团既要在七八十年间一直萎靡不振的外战纪录里打出一片新天地,更要在内部顶住各方各面的反对压力。包括像唐坰这样独特的、不常见的非典型疯子的突袭。
可以把他当作个案,可职场里不认偶然事件,只看结果。经过此事,王安石的形象再一次被弱化,尤其是他在神宗心里的高大感也开始悄悄地松动,在荆湖方面,就一再坚持己见,不用王安石的嫡系章惇,而去选择对立面的蔡烨。
好在朝廷里在争论,章惇已经在不断地进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就敢在有限的时间里打出漂亮的成绩,让上面不得不按着他打出来的节奏走。
章惇这样,王韶也一样。他们都清醒,公元1072年是改革派气运的分水岭,如果他们打不出好成绩,之前各种新法就真正了100%的横征暴敛,短期见效,长期有害的本质都会暴露。如果打出来了,一切都好办。就好比先秦时商鞅得到了河西之地,近代满清时雍正初期年羹尧扫平青海。
仗打赢了,什么都好说!
可谈何容易呢?不说河湟地区汉人已失去了200余年,早成了塞外异域,也暂时忽略掉荆湖南蛮的崇山峻岭,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当时宋朝真正的危险其实不在西北与西南,甚至也不是西夏。
而在东北。
按照王安石们的灭敌步骤,是河湟——西夏——辽国。从简单容易的下手,直到最后收复燕云降服契丹。计划蛮好,可也要看辽国人愿不愿意。就在这段时间,辽国人在边境蠢蠢欲动,巡境兵都过了拒马河!这是宋、辽的传统边界,那么看一下宋朝的准备如何。
哪有什么准备,河北方面的宋朝百年无战事,早就都退化了。宋朝要在河湟开打,同时牵制西夏,没有半点余力去支援北方。
好有一比,北方疆界,就像一只庞大的虎皮蝴蝶。它张着翅膀,露出可怕的花纹,以这种姿态暴露在足以致命的敌人面前,那是种怎样胆战心惊,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只要辽军敢于强攻,宋朝四面受敌转眼就会崩溃。
第十七章 异域铁血铸辉煌
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宋军开始主动出击。以艰险,以危难,首推王韶主攻的河湟之战。进入深冬十一月,一个好消息传来,大家还记得上次被王韶痛打的那位叫瞎药的吐蕃大将吧。
他主动投降了。和俞龙珂一样,有了宋朝的官和宋朝的名字,“包”成了一个非常时尚的姓,他叫包约。
转过年来,西北苦寒,还在二三月间,王韶主动出击,目标是河州城的木征。最初的战略是层层突进,第一战,攻击河州路上的必经城——香子城。
香子城一战陷落,王韶没有停顿,直接杀向河州。这是河湟吐蕃部现存的两大首领之一木征的根据地,按说以当年唃斯罗的威风,就算30年后实力等而下之,以王韶孤军深入,也必须得接近李元昊的程度,才有把握战胜。
可让人惊讶的是,王韶居然一战击败木征,连城都顺势夺了过来。这是怎么搞的?真是吐蕃人退化了,给唃斯罗丢脸了吗?
不见得,这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让宋军的实力空前暴涨,与之前的军队无法比较。第一,武器的精良。有宋一代,一直都有几样神奇的武器,是当时汉人所独有,在后世如元、明、清三代也没法仿制出来。
就在这时,它们出现在宋军的制式装备里。
第一,斩马刀。
这种刀由皇宫内臣领工制造,做出样刀交给神宗,由神宗向边臣传样。它刃长三尽,柄长一尺,刀头有大环,精钢雪亮,无坚不摧。这段时间里造出了数万把,装备给边防部队;
要说明的是,斩马刀虽强,并不算宋朝独有。第二种,才是宋人智慧的结晶。
它叫神臂弓。
神臂弓,一直存在着争议。由于它的功效过于强大,工艺又超级复杂,在当时宋军部队里就有严令,无论是追敌还是退兵,就算情况再危险,也必须要带着神臂弓退。实在来不及,也必须砸毁。
绝对不让敌人知道它的原貌。
这就是它的奇妙点所在,一旦把它拆毁,就算原件都在,也没法组装得起。这在后来清代的大才子纪晓岚的笔记中可以得到证实。
神臂弓最后的制作图本在《永乐大典》里,可是有图、有尺寸数字,纪大才子仍然没法复制它。于是就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神臂弓只是一个传说,它并不存在,或者被夸大了。
但又怎么解释后来金军、元兵在神臂弓下的狼狈呢?号称善射的游牧民族,在它面前死伤累累,在两军对射中一败涂地!
好了,现在就介绍下它的出处和基本性能数字。
按照各方面史书记载,它是在熙宁元年时,由一个归降宋朝的西夏羌族首领李定研制出来,献给了神宗皇帝。再由内侍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加以改良制成。
弓身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总长加在一起只有数寸,1宋寸为3。12cm,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射程在340余步,合现代520米。520米之后的威力是“入榆木半笴”。
这样的威力,产生于构造。它不是单木体弓,而是复合的。由多种材料,“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成品之后,弦力之强,根本没法用手臂拉开,要把弓放在地上,用脚踏住,才能上箭。
所以,实际上它不是弓,而是弩。
由于它的力量过大,在后来弦力有所减低,射程控制在240余步。但工艺仍在,射距随时可调。240步也足够了,大名鼎鼎的完颜宗弼,也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金兀术,在四川就被它射得躲在岩石后边喘粗气,抬不起头来。
这时木征的运气非常好,正好撞在枪口上。340步、520米的射距,大家可怜他吧,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部队的制式54式手枪的有效射程才只有50米远!
武器精良,更重要的是战士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宋朝的军人,乃至于整个五千年里汉人的军队,都有个非常奇异的现象。
以宋军为例。在王安石变法之前的岁月里,仁、英两朝的军队战斗力普遍低下,以最强的西军来说,每次与西夏的战斗,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忠勇士兵。
为数既少,而且忠大于勇。实战起来真是让人摇头。
怎样才能提高呢?以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为了富强、生存来练兵的成规,至少10年左右才能有一支崭新的军队出现,基本上等同于一代新人成长了。宋朝却彻底打破了这个纪录,熙宁改革至王韶开边之战仅过去了5年,短短几年之间宋军的战斗力脱胎换骨,完全不同。
到后来靖康国破,金兵视宋人如草芥,往往是以一胜千这样的比例打垮宋军。可是仅仅过去了两三年,局面就开始翻转,再过些时间,宋军岳飞、韩世忠、两吴兄弟的军队就能硬撼对手,取得完胜。
这是怎么搞的?
宋人血气始终都在,只要混账糜烂的文官、皇帝不加压制,随时都会暴涨!宋之亡,不在武将与民间,真正的祸害就是一些祸国殃民的文臣宰相,外加几个百世难得一见的“精彩”皇帝。
回到熙河战场,木征被打得晕头转向,直接跑路了。宋军没什么说的,进城就是。河湟吐蕃中的“河”已被拿下。但是才高兴不到三分钟,立即传来一个消息。
后边香子城出事了。
木征非常顽强,在他来想河湟是我家,打不过也要打。何况宋军的传统就是战马少,他只要发挥游牧民族的优势所在,利于速度在河湟大地兜圈子,宋军很快就会像从前的战绩一样被绕晕累死。比如这时他围攻香子城,看王韶怎么办。
救,你没有吐蕃战马快,会一直被牵着走;不救,后路都被截断,而前边还有大片的吐蕃人,就此陷进包围圈。
战况真的按他所设想的发展了,王韶决定回援。为了不丢香子城,他命令部将田琼率领800名士兵星夜行军,必须抢在香子城陷落之前赶到。
田琼做到了,还在半夜时,他率军杀到了香子城,与吐蕃人立即接战。后果非常惨烈,全军覆灭无一生存。这是没办法的事,木征相当于在围城打援,在这样急迫的情况下,